高血压临床综合内科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内科学》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
在未服降压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所得平均值高于正常,即可诊断高血压,并且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对于偶然血压超出正常范围者,宜定期重复测量以确诊。
1.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标准,详见下表:2.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后与高血压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根据影响预后的因素(血压升高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情况),对高血压患者做出危险性分层,详见下表:高血压的危险分层(1)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级);②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吸烟;④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⑤糖尿病;⑥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
(2)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情况包括:①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
②蛋白尿和(或)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1.2~2.0mg/dl)。
③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
④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
(3)并发症:①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②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供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水平>177/μmol/L或2.0mg/d)。
④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
⑤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盘水肿。
(2)药物治疗1.高血压治疗目的:①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血压分类和定义】人群中血压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
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3-5-1。
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表3-5-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单位:mmHg)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年男性和女性【流行病学】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
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多。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959年,1979年,1991年)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0%。
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依然很低。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男、女性高血压总体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低危组: 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 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 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
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名词解释内科
高血压是一种疾病,它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脑卒中等。
高血压也可能会导致肾衰竭、视网膜病变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有些人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其血压,而其他人可能则不需要。
内科是一门医学学科,专门负责治疗系统性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疾病,癌症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可以是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又可分为肾脏相关性高血压、内分泌紊乱性高血压等类别。
因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值,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则需要控制原发病变,以达到血压控制的目的。
首先,在实施高血压防治前,应根据血压情况,进行心理状态、生活方式、体征评估,初步判断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以确定治疗策略。
其次,实施高血压治疗时,应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变类型,来选择治疗方案。
对原发性高血压,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前列腺素受体阻滞剂、降尿酸药物等,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对继发性高血压,则需要先控制原发病变,再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最后,治疗高血压时,应注重血压稳定,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阻止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包括体检和饮食调整,防止高压病发作,以及定期进行血压监测。
此外,还要根据不
同的年龄段和健康水平,开展合理的运动计划。
总之,内科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学科,可以通过上述措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展趋势,同时促进患者的健康。
通过经验总结,可以很清楚的了解高血压对内科的影响,以期为患者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血压高挂什么科
血压高挂什么科
血压高一般指高血压,通常需要挂心血管内科的号进行就诊,具体应结合实际情况决定。
高血压是体内流动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处于高过正常水平的状态下,发病主要与心血管因素和心血管以外的因素有关,临床上常会推荐高血压患者就诊心血管内科。
但是如果综合医院分科不够明细,也可以挂综合内科;既有心血管内科科室,又有综合内科科室的情况下,通常均可以进行就诊。
此外,患者还可以根据高血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选择科室,例如出现头晕症状时,可以挂神经内科;出现电解质紊乱症状时,可以挂内分泌科;出现蛋白尿症状时,可以挂肾脏内科等。
1。
高血压内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高血压的定义是指A. 血压偏高B. 舒张压大于等于140mmHgC. 收缩压大于等于90mmHgD. 血压偏高以及舒张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收缩压大于等于90mmHg2. 高血压的分类不包括A. 原发性高血压B. 继发性高血压C. 白大血细胞增多症D.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 以下哪种情况不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A. 高龄B. 肥胖C. 高盐饮食D. 体力活动4. 常见的高血压相关并发症不包括A. 冠心病B. 脑卒中C. 糖尿病D. 肺癌5. 以下哪种药物不适合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A. β受体阻滞剂B. ACE抑制剂C. 钙通道阻滞剂D. 利尿剂二、判断题1. 高血压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和头晕。
2. 血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5%和40%。
3.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激烈运动。
4. 降压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高血压的病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心理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高盐饮食等。
发病机制是指导致高血压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主要包括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血管收缩功能异常、体液平衡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等。
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多次测量中,舒张压收缩压或其中之一高于等于140/90mmHg,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3.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什么?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即舒张压小于140mmHg,收缩压小于90mmHg。
四、问答题1. 高血压患者有哪些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肥胖对血压的影响。
- 控制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低脂饮食的摄入。
- 限制饮酒:过度饮酒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应适度饮酒或戒酒。
高血压临床综合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
(一)高血压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指的是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不到10%。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
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人为界定的。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WH0/ISH)确定的标准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的规定,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9-7。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主要临床表现
1.症状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悸、颈项板紧、疲劳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
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还有的表现为神经症状如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等。
病程后期有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或有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2.体征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
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血压有明显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
患者在家中的自测血压值往往低于诊所血压值。
高血压时体征一般较少。
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心脏杂音等是重点检查的项目。
主要是出现并发症的表现。
可有:①左心室肥厚的可靠体征为抬举性心尖区搏动,心尖搏动范围扩大以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提示左心室增大。
心脏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②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提示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等。
3.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少数患者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
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
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有效降压治疗,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病理上以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为特征。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部分患者继发于严重肾动脉狭窄。
(三)诊断
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
必要时,如疑似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还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是在未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一旦诊断高血压,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升高水平有关,而且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作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危险因素。
1.诊断性评估
对已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作诊断性评估,以便进行危险分层。
用于危险分层标准一般包括4个内容:①血压升高水平;②是否有影响预后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③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④是否存在相关的临床并发症情况(表9-8)。
诊断性评估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影响预后的因素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2.男性>55岁,女性>65岁;
3.吸烟;
4.血脂异常;
TC>5.72mmol/L(220mg/dL)或LDL-C>3.3mmol/L
(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
5.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6.腹型肥胖(腹围:男性≥85cm,女性≥80cm;或BMI≥28kg/m2);
7.缺乏体力活动;
8.高敏C反应蛋白≥1mg/dl。
靶器官的损害(TOD):
1.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
3.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μmol/L(1.3~1.5mg/dL),女性107~124μmol/L(1.2~1.4mg/dL)
4.微量蛋白尿,尿白蛋白30~300mg/24h;
或尿清蛋白/肌酐比值:≥30mg/g(3.5mg/mmol)。
临床并发症情况:
1.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
2.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男性>133μmol/L(1.5mg/dL)、女性>124μmol/L (1.4mg/dL),蛋白尿>300mg/24h;
4.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5.外周血管疾病;
6.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2.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角度对高血压患者作出心血管危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具体分层标准根据血压升高水平(1、2、3级)、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以及有关的临床并发症情况(表9-9)。
(四)降压治疗原则与靶血压
1.降压治疗原则
(1)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①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kg/m2
减少钠盐摄入: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
③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
④减少脂肪摄入: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
⑤戒烟、限制饮酒:饮酒量每日不可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
⑥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2)降压药治疗对象:①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160/100mmHg)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③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
④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之间有关联,高血压患者常常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危险因素,例如血胆固醇水平、吸烟、肥胖、血肌酐水平、糖尿病等,各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协同加重心血管危险。
因此,治疗措施应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和依从治疗外,还应顾及可能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的影响。
(4)降压药物种类: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2.血压控制目标值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压高度有密切关系,因此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得到的益处。
【例题】高血压病人的用药原则正确的是()
A.应快速降压,以减低对机体的损害
B.应从大剂量开始尽早控制正常
C.2级及2级以上高血压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
D.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应降到140/90mmHg以下
E.降压药物首选1种,降压效果不满意时应加大剂量[答疑编号700294100101]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