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稳态与环境易错易混分类过关练
- 格式:docx
- 大小:45.12 KB
- 文档页数:14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新课标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1.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B. 结构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碳的固定C. 结构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D. 结构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2.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75个碱基组成的tRNA,其上含有25个反密码子B. 900个碱基组成的mRNA,其上含有的密码子均决定氨基酸C. 结核杆菌的rRNA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D. 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的种类不一定相同3.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A. 猪排尿量增加B. 小孩在水里玩耍C. 狗伸出舌头加速喘息D. 牛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4.图为第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质量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B. 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C. 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积累D. 最佳收割水稻的时间为开花后35天左右5.下列有关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6.某动物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当AA纯合时致死。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为A. 1∶1B. 2∶3C. 4∶1D. 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7.图示某物种种群λ的变化,据此分析:(1)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时对应的最早年份是第______年。
(2)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或“>”)死亡率。
2020届生物高考前保温题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 题,每题 2 分,共3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适合形成氢键以及极性分子的特性使水成为重要的生命分子B.酸、碱以及它们构成的缓冲系统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的稳态C.单体聚合成多聚体是细胞生命大分子构建的基本模式D.三磷酸腺苷分子的分解与细胞中诸多放能反应相伴发生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C.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主要转变为A TP中的能量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4.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5.人或动物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 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Bc 可以诱导更多PrPc 的转变为PrPB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 转变为PrPBc 的过程属于翻译过程6.下列涉及自由组合定律理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aBb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7.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体细胞含有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2020届高考生物(选考)模拟训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严重缺铁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B.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Ca2+的含量过高会引发抽搐D.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解析严重缺铁的人,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氧气不足,所以与正常人相比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A正确;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B错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Ca2+的含量过低会引发抽搐,C错误;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答案 A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ATP分子中含3个高能磷酸键B.胰岛素分子中的两条肽链通过肽键相连C.一个tRNA分子中含有一个反密码子D.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解析一个ATP分子中含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胰岛素分子中的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相连,B错误;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通过氢键相连,D错误。
答案 C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大小与细菌相似B.高尔基体由扁平小囊和由这种小囊产生的小泡组成C.质体分为白色体和叶绿体,白色体贮存脂质和淀粉D.植物细胞的大液泡是随着细胞的长大,由少数几个小液泡合并发展成的解析质体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叶绿体是有色体的一种。
答案 C4、下列物质不一定含有P元素的是( )A.酶B.ATPC.RuBPD.NADPH解析酶分子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1.(九江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C.正常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别不大D.抗体、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2.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3.(大同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细胞的某些通讯方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传入神经引起神经中枢兴奋的过程与c物质引起丙细胞兴奋的过程相同B.若b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乙细胞一定具有分泌功能C.甲细胞释放a物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人体的细胞通讯离不开内环境的媒介作用4.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5.(福州模拟)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
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6.(周口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7.(襄阳模拟)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顶符合题意。
)1.对生命的维持和延续最重要的是()A.细胞结构和代谢B.遗传和变异C.生长发育和应激性D.代谢和生殖2.由于硼对植物花粉管的伸长有重要作用,因此缺硼植物表现出“花而不实”。
出现病症后,只要在植株的叶面上喷施一定浓度的含硼溶液后,该病症即消失。
根据这个事实可以说明硼是()A.大量元素B.微量元素C.必需无素D.矿质元素3.糖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物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物可能作用于()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细胞膜4.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这一事实体现了()A.环境因素的影响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C.核、质相互依存关系D.遗传因素的作用5.细胞分化的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下列事实与这一论点不.相符的是()A.胚胎移植B.核分化C.脱分化D.再分化6.下列哪些生理活动可以使反应“A TP ADP+Pi+能量”向右移动()A.光反应B.蒸腾作用C.神经冲动的传导D.渗透作用7.下表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最能说明的事实是()蔗糖溶液(mol/L)细胞变化0.45 发生质壁分离0.40 无0.35 有胀大趋势A.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液的浓度为0.4mol/L左右D.原生质层是否具有选择透过性8.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9.关于人体营养物质代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是三大营养物质转变的枢纽B.脂肪转变成糖是有条件的C.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人体的能源物质D.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赖氨酸10.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的是()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11.土壤中的无机氮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氨态氮和硝态氮。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逐题解析版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试题在答题前,考生需要在相应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选择题需要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答案,非选择题需要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答案,绘图可以使用2B铅笔,但需要字迹清晰、工整。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同时,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或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具有自噬作用;B。
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C。
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D。
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
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条件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素养考查】本题涉及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等生命观念。
课标对应点:概念2生命的起源和演化,2.2.3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模式和规律,2.3.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落实:本题以癌症和防癌疫苗为素材,考察了癌症的基本概念、癌细胞来源、基因突变和防癌疫苗等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落实: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生命观念。
解析:癌细胞表面确实出现了异常的抗原,这些抗原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A正确;某些癌细胞可能是从其他部位转移而来,这种现象称为癌细胞转移,B正确;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基因组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突变,癌症的发生是由多个基因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防癌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癌变,如宫颈癌疫苗可以预防人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癌,D正确。
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仿真模拟试题与答案(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具有作用于靶细胞和微量高效的特点B. 生长素在发挥抑制作用时植物不能生长C.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是由茎尖运向根尖D. 用植物激素处理植物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更长效2.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温度有关B.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C.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D. 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3. 人体在饥饿时,肠腔的葡萄糖通过SGLTl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进食后,由于葡萄糖浓度升高,小肠上皮细胞通过GLUT2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SGLTI 快数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成熟红细胞膜上无SGLTI载体蛋白B. 上述两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需要消耗ATPC. 上述两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可以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 两种载体蛋白的合成、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4. 下列有关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异、自然选择、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单一方向刺激是植物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发生极性运输的必要条件D. 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是动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5. 一般情况下,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结论,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通过DNA复制形成两套完全相同的核基因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一次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消失C.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同,染色体数目变化不相同D.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各不相同6. 某种水稻体内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第90位色氨酸替换为亮氨酸,表现为矮化的突变体水稻。
专题13 内环境及其稳态【2020年高考题组】1.(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ACD【解析】【分析】本题以高原肺水肿为情境,考察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和平衡观。
【详解】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D.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吸收会减少,导致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ACD。
【点睛】体温只要维持恒定,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020年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隔离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B、C 地区(t1、t2表示不同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留居在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将发生改变B.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C.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D.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甲、乙、丙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 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B.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3. 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中心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D.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4. 下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二氧化碳量制成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C.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5.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浆细胞合成抗体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D.细胞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6. 有关能源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短跑前运动员常服用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B.ATP、DNA和RNA中均含有腺嘌呤C.有氧条件下,蓝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 TPD.给叶面施肥时,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 TP可用于该细胞吸收叶面上的离子7.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A. 叶绿体的外膜上B. 类囊体的薄膜上C. 叶绿体的内膜上D. 叶绿体的基质8. 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三、稳态与环境易错易混分类过关练易错点1 内环境概念与成分理解不透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 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错因分析本题错选的原因是不清楚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不知道血液与血浆的区别,误认为①正确而错选。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有②③⑦符合题意;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递质小泡在神经细胞内;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如输卵管)是人体的外界环境,故⑤⑥⑧对应的场所都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
答案A 易错点2 内环境理化性质及调节掌握不准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错因分析易错点1: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中枢在下丘脑,但渴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易错点2: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pH、温度、渗透压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的稳定。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记牢、记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密切相关。
细胞内、外的Na+、K+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答案A易错点3 血糖平衡调节认识不足3.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C.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和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错因分析对血糖调节的有效刺激、神经调节的作用机制及三种激素的作用机理理解不透彻是出错的原因。
易混易错练(六) 生物与环境(建议用时:30分钟)1.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0.03t N0只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4.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6.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B.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是真核细胞产生ATP的重要场所C.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慢D.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D[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线粒体内膜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叶绿体内膜不产生ATP,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完成光反应,产生ATP;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形成有关,垂体细胞能分泌多种蛋白质类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因此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更快;内质网有效地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 2.如图是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葡萄糖在①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B.②与脂质合成有关,在性腺细胞中其含量非常丰富C.③能合成ATP,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D.①②④三种细胞器都参与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D[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含图像)和功能的相关内容。
①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反应;②是高尔基体脂质合成的车间是内质网;③是叶绿体,合成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是①线粒体中产生的ATP;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与其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①线粒体、②高尔基体和④内质网。
]3.下列关于脂肪、蛋白质、糖类的检测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会发生蓝色反应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D.马铃薯块茎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C[本题考查化合物的鉴定实验。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五)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青蛙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环境温度较低时,其耗氧量低,而小鼠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低时,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机体需加快代谢,因此耗氧量多,所以b为小鼠,A正确。
由图可以看出,游离的羧基为17个,而R基上的羧基有15个,说明一端的游离羧基有2个,即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B正确。
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根据图中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知,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C正确。
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即曲线A;细胞膜面积增多,即曲线B;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即曲线C,D错误。
故选:D。
2.【答案】D【解析】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图④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出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根据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因此一般不用雌性哺乳动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可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分析图像可知,图①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②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③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④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而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C错误;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第一次分裂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性别分化时期,而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因此一般不用雌性哺乳动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稳态与环境易错易混分类过关练2020高三生物复习同步训练:《稳态与环境易错易混分类过关练》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错因分析本题错选的原因是不清楚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不知道血液与血浆的区别,误认为①准确而错选。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有②③⑦符合题意;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递质小泡在神经细胞内;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如输卵管)是人体的外界环境,故⑤⑥⑧对应的场所都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
答案A易错点2 内环境理化性质及调节掌握不准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错因分析易错点1: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中枢在下丘脑,但渴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易错点2: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pH、温度、渗透压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的稳定。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记牢、记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相关。
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密切相关。
细胞内、外的Na+、K+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答案A易错点3 血糖平衡调节理解不足3.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 为胰岛素C.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和肾上腺分泌相对应激素错因分析对血糖调节的有效刺激、神经调节的作用机制及三种激素的作用机理理解不透彻是出错的原因。
如分不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导致错选B项;不清楚神经调节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方式,而错选C项。
解析由图可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够由血糖浓度直接刺激,也能够由下丘脑某一区域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通过相关神经实行调节,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受下丘脑相对应的神经中枢控制,血糖不能直接刺激肾上腺分泌相对应的激素。
答案D易错点4 水盐平衡调节理解不足4.如图甲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 000 mL清水后的排尿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ADH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B.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ADH合成、分泌量发生变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DH发挥作用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C.若“+”“-”分别表示促动和抑制,则a、b、c分别表示“+”“-”“+”D.若“↑”“↓”分别表示增加和减少,则引起图乙中A→B结果的调节是ADH合成、释放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排尿量“↓”指点迷津(1)排盐一定伴随着排水,但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
(2)水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只有体液调节。
(3)人体对K+需求量较少,对Na+需求量较大,所以人体内更容易缺Na+。
(4)Na+、K+的来源主要是食物,排出途径都是大肠、肾脏和皮肤,肾脏是可调节排出量的排出途径。
Na+以肾小球、集合管重吸收多少调节含量,K+以肾小管分泌的多少来调节含量。
解析ADH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最终导致ADH分泌增多,该过程为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属于体液调节;a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动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表示水分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后,抑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A→B表示排尿量增加,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
答案D易错点5 体温调节掌握不到位5.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为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
当人体处于41 ℃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
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
如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不知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何发挥作用,需要哪些器官、腺体、激素的参与,具体调节途径如何等。
解析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①从神经调节看,调节过程为: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内的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骨骼肌战栗);②从激素调节看,在上述过程中,相关神经的兴奋还能够促动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相反,当人进入炎热环境中时,同样可通过一系列调节活动,使人的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环境温度超过人的体温后,其散热方式主要是蒸发散热。
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2)皮肤蒸发散热(3)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非条件(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动新陈代谢易错点6 免疫过程理解不到位6.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准确的是( )A.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H5N1禽流感病毒能够诱导M细胞迅速增殖分化B.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C.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D.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错因分析不能准确识别M、E细胞的类型、功能及图示代表的特异性免疫类型是错选的原因。
如误以为M、E细胞分别为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而错选A或B选项。
解析图中所示的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M细胞为记忆B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
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体内没有相对应的记忆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和B细胞;图中除E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外,其他细胞都有识别抗原的功能,但吞噬细胞的识别功能没有特异性。
答案D易错点7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机理不清7.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错因分析易错点1:对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机理不了解。
不知道动作电位的高低与细胞膜外Na+浓度呈正相关,而错选A项。
易错点2:对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和检测的部位不了解,同时,没有注意到图示中两条曲线在未受到刺激时是重叠的,而错选B项。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考查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原理。
依图示,在受到刺激后,因为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故A项准确。
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故B项准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的,故C项错误、D项准确。
答案C8.如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相关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C.④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指点迷津(1)神经递质的分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胞吐。
(2)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相关。
(3)神经递质可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也可能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相对应物质。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①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②受体具有专一性,不同的受体接受不同的信号分子。
③受体接受刺激过于频繁则敏感性降低。
④受体的合成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类似。
(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立即被酶催化分解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解析图示突触结构中,①为突触小泡,它起源于高尔基体;②为突触前膜,神经递质只存有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并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对应神经递质的受体;③为突触间隙,即两个神经细胞或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间隙;④为突触后膜,图中由肌细胞膜构成,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有两种,一种是兴奋性递质,一种是抑制性递质,突触前膜(②)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使后一个细胞兴奋或抑制。
答案D易错点9 激素分泌调节理解不透9.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可通过度泌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抑制作用错因分析因为不理解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准确作出判断。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然后促甲状腺激素促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同时,甲状腺激素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反馈调节作用。
答案A易错点10 神经、体液调节之间关系不清10.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