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成功》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44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课《成功》季羡林教材分析:《成功》是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回顾总结一生治学的体会,通俗而耐读,阅读可以软泥怪我们走近这位大家,感受他的深邃的思想。
鉴于本单元教学主题是“深读精思”,应在思考中品读,在品读中思考,故设计中增添了大量的补充材料,便于理解作者的作品观点和作品内涵。
对于隽永智慧的语句,应提倡反复咀嚼品味,理解其深邃意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已有一定的基础,应鼓励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但对于作者观点的理解把握,应鼓励他们搜集资料,参与讨论,参与争辩。
对于论证方法,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或者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向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延伸,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学习成功经验,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之路,以新姿态新作为迎接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理解文中关于机遇的解说以及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查词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自默词语。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季羡林先生。
3.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
4.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引用的三首词的出处,并能熟读成诵。
5.查阅资料了解文中关于古人勤奋读书的几个成语,并另外收集几个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及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2.了解本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学生讲述名人成功的事例或名言。
过渡:那么,著名学者、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对成功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呢?一起学习。
其人其事。
类型: 立论文驳论文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三要素论点:文章的核心和统帅论据:为证明论点。
论证:实现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
论点分类: 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语言:严谨概括言简意赅明白之至不期而来憔悴蓦然家喻户晓晷兀兀穷年【学生活动活动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己朗读,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四人小组讨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3)论证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二、理清结构【学生活动三】深入探究再读课文,讨论问题:1.作者认为要获得成功,需要哪些必备条件?2.作者是如何看待天资、机遇和成功的关系的呢?3.请看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X,宁肯离婚也不让步。
《成功》教学简案
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史泉华
学习目标:
1.积累有关成功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
2.学会阅读一般的议论文。
3.认识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学习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成功这一话题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
2.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检查字词;
1.诵读《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导入
2.学生简介季羡林
3.检查字词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思考圈画:
①本文的论题和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
②学法指导: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的方法:
③明确:论题——成功之道;中心论点——勤奋是成功之道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
1.作者认为成功之道是什么?有哪些条件?
2.在成功的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哪个最关键呢?为什么?
3.作者列举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这一观点的?
【合作交流】
1.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课文中转引的王国维的“境界说”,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材料探究,拓展延伸;
1. 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2. 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不同的人观点可能未必相同。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
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3. 说说有关成功的名言
五、丰富积累,布置作业。
1. 识记文中引用的名言诗句。
2. 在积累本上摘录文中证明观点的论据。
3.片段写作:成功需要。
成功教案
、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3
对具
体现象进行
我们会羡慕
洁工说:成功是每天早晨给人们一个干净的环境。
、我说:成功是自己所教的孩子事业有成。
著名古文字历史学家、作家,
的观点:
天资: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
1“天资”与“天才”有什么区别吗?为何说人与
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探究练习二
岁时“泯然众人”
岁时就会微积分,。
面对灿烂的灯光
无拘无束地表演了几个节目,
羽先后进入咸
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
材料三:一只蜜蜂
,引申观点
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
为。
《成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成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成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入引导学生谈自己对成功的理解,观察课本中介绍的成功案例,启发学生探究成功的内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 了解正面的成功案例,学会经验的借鉴和学习。
2. 分析成功的因素,理解成功的内涵。
3. 提升自己的成功意识与自信心。
学习重点了解成功案例,分析成功原因。
学习难点对成功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预习让学生预习第一篇课文《成功》,在课前学会全文默写。
二、呈现案例1.让学生认真观看P2-3的成功案例。
2.请学生回答问题:在这些成功案例中,你看到了哪些成功因素?3.对学生作业进行课堂点评,老师鼓励学生发言,扩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三、解释关键词语、概念或句子1.“忍”,包括“耐心”和“自我克制”两个意思。
2. “自我期许”和“自我激励”的内涵与渠道。
3. “成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远非天赋即成功,更离不开不懈的努力,以及能力训练、心理调适等多种因素。
”4. “身形愚鲁,口若悬河”。
四、探究成功的关键因素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台上演员的成功因素,从而解答问题“成功的内涵是什么?”。
2.学生展开讨论,以演员为例,说明成功的内涵是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并进行完善。
3.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长处、短处,并制定提升自己的“如何做”的计划。
五、小结老师向学生介绍成功的内涵和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成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既离不开天赋,更不可缺少勤奋、专注的努力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支持,在探究成功因素中,克服自己的弱点仍然游离于其中,后续课程中我们将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六、作业1.阅读第二篇课文,收集来自不同人群的成功案例。
2.整理出一个人物档案,画一幅漫画来描述他们的成功经历。
3.总结自己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写出你认为自己应该努力提升的方面。
四、教学反思这一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成功案例,分析成功原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成功》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锻炼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成功的正确认识,学会欣赏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学生激发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培养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成功》的主题分析和理解。
文中重要句子的解读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作者对于成功的深层次含义的阐述。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成功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解析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5. 写作练习:四、课后作业1. 学生复习课文,抄写并背诵重点段落。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 小组竞赛:小组之间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竞赛,增强课堂互动。
七、课文拓展1. 学生收集有关成功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推荐成功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进行班级交流。
八、情感态度培养1.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或对成功的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九、家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十、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成功(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成功(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1成功(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成功向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然而,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实现成功呢?这是一个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
在苏教版九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们将通过文学作品、科技发明等方面的学习,深入了解成功的内涵以及成功的实践方法。
一、课程设计1.1 提出突破口课程设计的突破口是通过文学作品展现成功的内涵。
在课程中,引入《围城》中的方辰和爱迪生的事迹两个案例,让学生通过对两位成功人士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成功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找到实现成功的方法。
1.2 课程导入通过复习九年级以前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意识到成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并预热新学习的主题——成功。
1.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给学生跟今日头条等一些新闻媒体选题,这里选择"四小只挑战肥胖" 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了解成功的原因和实现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4 引导学生认识成功的内涵引入《围城》的片段和爱迪生的事迹,让学生对成功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认识到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的,并结合课堂上的一些成功案例,来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成功的实践方法。
1.5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成功的实践方法通过课堂互动,使学生们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成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成功计划,这会使学生们更加理性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二、教学方式2.1 启发式问题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2 知识导入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成功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2.3 互动式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2.4 创造性作业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分析,并制定一个实践计划,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实际的行动。
成功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作者:季羡林(字希逋、齐奘),山东临清人,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历任国务院参事南亚研究所南欧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位,是北大唯一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以下是整理的成功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成功》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真诚地平实的汉语。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4.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的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导入。
晚清著名历史学者、语言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二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板书)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板书)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板书)此第三境也。
”现当代著名古文学家、历史学家、散文家季羡林著文认为所谓“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十分简练地高度概括了这极其三种境界的内核。
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成功》同步练习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论者。
2、能运用文中的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能联系生活,对学术论文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核心知识课文学习1、作者如何对“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中的“预期”进行说明?作者提出的成功的表达式是轻而易举什么?明确:作者借助词典,诠释“成功”,就成功定义中的“预期”作了说明。
人的预期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因而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所以翻译者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去谈。
“预期”不能不说,但是也无法多说,因为“无法界定”,所以有理由不去谈它。
但是从作者从下文对“天赋”的分析来看,文章还是谈了“预期”的。
作者声明是“大题小做”,既然是“小做”,就可以择其要点而不及其他。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成功》的教学设计灵山县青云中学包丽梅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学习课文思路清晰的写法。
3、学习本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
二、【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2.注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品位“天资”、“天才”之间的区别。
3.了解课文列举事例,用事实来证明观点;引用名言做论据的特点。
三、学前准备:1、熟读全文,划出值得掌握和借鉴的词语及名言名句。
2、收集关于成功的故事、名言。
3、资料助读: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
1941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心思只在学问上,执着地追求学术创新。
在德国留学的12年中,他的日程就是学习、吃饭、睡觉,与旅游、晚会、娱乐都无缘。
10余年中小学,4年大学,12年留学,再加16年独身治学,40多年的勤奋耕耘,埋头苦干,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四、【预习情况交流】1.议论文基本知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论证方法常见有:2.词语传真。
Xian ()慕rao ()舌不qi ()而来家yu ()户晓言简意赅()g焚膏油以继唇()憔悴()蓦()然回首3.文学放飞。
(1)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并简述故事。
A.囊萤B,映雪C.悬梁D.刺股⑴战国时苏秦()_⑵晋代的孙康()_⑶晋代的车胤()_⑷汉代的孙敬()_(2)默写王国维的“三境说”,并分别指出作者和出处。
9成功教课目的:1.品尝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心平实的语言。
2.学习作者引经据典、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在勤劳中走向成功。
4.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华)的念书方法。
教课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在勤劳中走向成功。
2.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华)的念书方法。
教课课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导入。
晚清有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识者,必经过三种之境地:‘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板书)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倅。
’(板书)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板书)此第三境也。
”今世有名古文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著文以为所谓“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劳,“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十分精练地高度归纳了这三种境地的内核。
此刻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字词要言不烦( g i ):语言简单而意思归纳。
赅,齐备,归纳。
理解之至:理解到了极点。
之,到;至,极点。
不期( q )而来:不预约日期就到达了。
期(j)年:一周年。
憔倅( qi ocu):形容人瘦小,面色不漂亮。
蓦( m )然:不经心地;忽然。
囊( n ng )萤(晋朝车胤)映雪(晋代孙康)悬梁(西汉孙敬)刺股(战国苏秦)人人皆知:家家户户都知道。
晷( gu ):日影,日光。
烦杂(su):繁琐琐碎。
2.掌握文章的构造层次。
第一部分( 1—4),作者“大题小做”,谈他对成功的理解,并解析成功的三个条件。
第一层( 1),借助字典,解说“成功”,由此进入话题。
第二层( 2—4),提出“成功”的公式。
第二部分( 5—10),指出勤劳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勤劳是成功的重点。
第二层(5—8),详细地解析公式中的“天资”“勤劳”“机遇”三个条件。
第9课《成功》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 初中语文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2、明白得勤奋是成功的关键重点难点1、弄清文章的议论三要素教学设想1、从议论文三要素入手把握全文内容2、列举成功的例子,交流成功的条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 导入«成功的花»冰心成功之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鲜艳!然而,起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二、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四人小组讨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是如何样提出的?3、用了哪些论据?各属于什么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1、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专门这首小诗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不人成功所得的荣誉,而要了解在成功的后面所包蕴的艰辛和曲折,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体会,这才是更重要的。
下工夫。
2、文章开头阐释了〝成功〞的概念,由此引出成功的公式,讲明成功需具备的条件,接着对三个必要条件依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心论点,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然后进一步论证勤奋的重要性。
3、事实论据: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勤奋的重要自身的经历——机遇的重要性道理论据: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明白得: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荒废在于嬉戏玩乐。
行为道德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毁败在于随便脱口而出。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咨询者,必须通过三种之境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明白得:第一境登高望远,树立目标〔预期〕第二境百折不挠,发奋图强〔勤奋〕第三境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引用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第7节〕三、依照材料,提炼观点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小孩,搞得婆媳关系专门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
《成功》教案设计(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成功》教案设计【设计思想】《成功》一文安排在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训练主题是学会读书——学学牛吃草,学会“反刍”,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季先生是学者,学养深厚,他的文章集毕生治学的体会,有过来人的一番甘苦,诚恳而平实。
他的《成功》语言平易,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学生是易懂的,那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学生“反刍”,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我想还是以教给学生质疑的思想、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主,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他人的“经验”,体会大师对天资、机遇、勤奋的关系的理解,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自身及他人经验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2、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
3、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2、积累文中的成语及关于成功的名言在摘抄本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名人学生演讲“我所了解的季羡林”,师生共同归纳出季羡林的成功之道:珍惜时间,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由此导入课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学术大师是如何看待成功的,我们除了惊叹和钦佩外还应该做些什么?(设计意图:激趣,为解读课文做铺垫。
)二、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师强调: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关键因素是勤奋。
(设计意图:理清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知道观点的提出方式和表达观点的完整性。
)三、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1、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分别持什么态度?又是如何来证明的?学生自由细读课文后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成功》(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赅、焚、兀、晷。
同时学习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语句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成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渴望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创造机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季羡林先生的谆谆教诲吧。
二、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生,山东清平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时注意以下要求:(1)将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加上拼音。
(2)作者是怎样谈成功的?请找出作者的观点。
读完教师强调赅(ɡā¡)、焚(fén)、兀(wù)、晷(g uǐ)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同时让同学们明确作者的观点: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2.把握观点,小组讨论,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1层(1):借助字典,诠释“成功”,引出论题。
《成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要紧观点和论证方式。
2、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大体观点进行拓展。
4、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表现象进行探讨。
二、教学重点:一、找出文中的要紧观点和论证方式。
二、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三、教学难点:一、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表现象进行探讨。
二、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大体观点进行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这一环节用运朗诵法自主学习,同时也为第二环节研读文本效劳。
)一、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试探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二、本文的脉络如何呢?全文共10段,能够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1~4)提出问题——作者谈他对成功的明白得,并提出成功的三个条件;第二部份(5~10)分析问题——指出勤奋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三)、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这一环节运用合作的方式,一起探讨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法)1、作者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明确:作者借助词典,诠释“成功”,就成功概念中的“预期”作了说明。
然后以自己的治学体会,就这一个论题,用一个公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天资+勤奋+机缘=成功。
2、作者如何看待“天资”的?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承认天资,不惟天资。
专门提到“文革”中的“天才”闹剧,对自我标榜唯物主义却大行封建迷信之实的丑陋行为深恶痛绝。
对现今一些“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的人,说“我除羡慕”“不敢赞同一词”,顺便挖苦。
作者主张每一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判自己,不要离开实际,不要太高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
这也就照顾了“成功”内涵中“预期”的含义。
3、作者以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指出勤奋“一贯为前人所赞扬”,同时,也说明了自己也赞同。
作者在分析勤奋的作历时,已经顺便提到天资与勤奋的关系,以为即便天资高,不勤奋也无用,说“事理至明,不必饶舌”,意思是,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公理,不必证明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
1.准确概括出作者的观点,谨记前辈的谆谆教诲。
2.品味作品中经典治学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3.能运用反刍式学习法品味作者有关言论。
1、师生一起从记忆中搜索成功事例、名言,共同归纳成功的主要原因,然后比照北大教授季老先生对成功的体会、看法,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
1、课文里引用了一些文言,还有其它一些可能难懂的词句,同学先参照页下注读通,如假设还有费解之处可提出全班交流。
2、学生或教师补充文中所提到的典故,如囊莹、映雪等;教师引入王国维所提到的“三种境界”原词。
3、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用了哪些事实和道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思考作者重点谈了成功公式的'哪一点,用原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1、品味文章谈话式语言亲切却不随便的特点。
2、品味文中思想精华,补充讲述有关成功与天资、勤奋、及机遇相关的事例或道理。
1、你认同课文中哪些观点,为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2、你对文中哪些观点持保存意见,也同样给出理由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小组探究交流在学习方面应如何取得成功,为自己进一步升学奠定良好的根底。
《成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成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以“学会读书”的开篇课文。
这篇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讲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因为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者必须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教者还要结合作者季羡林的经历来讲成功的公式。
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感悟、体会文章所阐明的道理。
只有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分析中理解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对自己的学习观重新思考。
2.能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失败与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精读课文,学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及学生查询的有关作者季羡林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冰心的《成功的花》,朗读体会导入新课。
怎么认识成功。
设计意图:用形象生动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对于成功问题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重要字词言简意赅gāi 晷 guǐ兀wù憔悴qiáo cuì蓦然mò阑珊lán shān 浩劫jié错综复杂zōnɡ家喻户晓 yù羡慕xiàn mù shū(疏)漏①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②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③不期而来:不预定日期就来到了2.名言警句积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成功》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赅、焚、兀、晷。
2、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学习作者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能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语句的意义。
4、能联系生活,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学习作者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能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语句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能联系生活,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
2016年中国女排时隔十
二年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马云的成功……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
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时注意以下要求:
(1)将《导学案》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并将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加上拼音。
(2)作者是怎样谈成功的?请找出作者的观点。
读完教师强调赅(ɡā¡)、焚(fén)、兀(wù)、晷(guǐ)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同时让同学们明确作者的观点: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三)深入理解、理清逐层深入的论证
1、把握观点,小组讨论,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1层(1):借助字典,诠释“成功”,引出论题。
第2层(2-4):用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成功=天资+勤奋+机遇。
第二部分(5-10):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1层(5-8):具体分析公式中的“天资”、“机遇”、“勤奋”三个因素。
第2层(9-10):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2、作为学者,作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
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
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
(举例论证)
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引用论证)。
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的阐释,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反复诵读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它在文中的作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应高瞻远瞩,选定目标。
这是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仍百折不挠。
艰苦奋斗。
“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
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
这是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
这是第三境。
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来说明勤奋是成功之道。
4、结合自身经历或者身边的人和事,说说成功的秘诀。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关于成功的观点,构成成功的条件一定有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好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
2、摘抄本文引用的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并写出两句有关勤奋的名言。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阅读理解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举韩文公。
他说:“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此第二境也。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静安先生的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和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宋词原句。
2、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这是他的体会,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
参考答案
一、jié guǐ gāi wùwù ráo lán
二、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三、1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2、作者说“无能为力”是说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人也不可能随意创造机遇。
但是人不甘于落后,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一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机遇虽然说“不期而来”,但是机遇不可能垂青不努力的人,有了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一样要靠主观努力。
3、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为了说明勤奋是成功的最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