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中临床微生物检验要点举例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苏建荣主要内容Guidance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痰涂片:质量(回答问题),既是人员也是检验前在生物安全柜中(现场检查),也是安全Hodge试验(霍奇试验)常规?M ulti-D rug R esistanceMDR什么是MDR/PDR?摘自天津胡志东稿什么是MDR/PDR?MDR(多重耐药)指细菌对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等在内的抗生素中的至少2-3类耐药。
PDR(泛耐药)指细菌除对粘菌素、舒巴坦可能敏感外,对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全部耐药,PDR是MDR中的特殊类型。
PDR产KPC酶(A类碳青霉烯酶)细菌的检测◆对一种或多种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续)对由这些分离菌引起的感染患者,应通知临床经治医师和感染控制人员,考虑选用其他抗菌药物。
初筛试验--2009、2010初筛试验--201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执行Modified Hodge Test (MHT)试验时机?⏹初筛试验阳性和对III亚类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头孢曲松)中一种或多种药物耐药改良Hodge试验耐药基因检测PCRTaq基因检测结果M 1 2 31500900700500400200100920bp注:M 为DNA marker, 1.KPC 阳性对照菌;2.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阴性对照ATCC25922图2肺炎克雷伯菌bla KPC-2基因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小结:纸片初筛阳性5.2 设施环境5.2.1.1 实验室设施符合等级要求要有评估评估程序及依据生物安全(运送与交接)5.2.1.2 空间足够(领导)分子生物学要有独立设置三区5.2.2 闭门器洗眼设施有消毒及放水日期5.2 设施环境5.2.4 照明及电源(UPS)5.2.5 温湿度(记录)(校准的修正因子)5.2.10 病原存放遵守安全条例专人、专地、专记录设备5.3.1 设备配置(*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 无菌体液的直接显微镜检查应具备细胞离心机。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1.样本收集:通常采用微生物标本采集套装,如采血培养瓶、骨髓培养瓶、尿培养瓶、分泌物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标本要按照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采集,以确保样本的纯度和无污染。
2.样本处理:在获得样本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血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血清。
尿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去除悬浊物等。
3.细菌培养:将已处理的样本分别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在适当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通常常规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血浆琼脂、麦康凯琼脂等。
培养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特殊细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4.细菌鉴定: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如观察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然后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是否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根据初步鉴定的结果,可以选择进一步的生化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如氧化/发酵试验、羟基酸钠试验、目标序列扩增等。
最终确定细菌的种类和特征。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通常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抑制区域大小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6.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细菌培养和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
最后将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参考,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的来说,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包括了样本收集、样本处理、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等在内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何验证?很多人对此非常困惑。
由CNAS2016.5.30新鲜发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虽然是针对认可实验室制定的指南文件,其他实验室亦可参考。
部分内容节选4.3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 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
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内部比对。
4.3.2比对方案4.3.2.1 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 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的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1 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CNAS-GL02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5: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代替:CNAS-GL41:2016。
本次为换版修订,相对于CNAS-GL41:2016,本次换版仅涉及文件编号改变。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规范其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的技术活动,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其他领域的实验室可参考使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2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检验程序验证4.1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
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的验证,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
注:已确认的检验程序是经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程序,或国际公认标准或指南中的,或国家、地区法规中规定的程序。
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检验项目。
3.职责实验室检验人员均需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4.1分析前质量控制4.1.1检验申请单:临床医生应按照《微生物检验项目申请程序》申请临床微生物检测口头申请追加样本检验项目,必须在样本有效期内申请.并补正式的检验申请单。
4.1.2生成微生物检验标本标签:护士应在核对医嘱患者信息和检验申请信息后,按照《微生物检验标本条形码程序》生成申请单和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并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张贴于标本容器上。
4.1.3样本采集手册:实验室应制订样本采集手册,指导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
4.1.4样本采集和运输:样本采集人员应按照《采样前患者识别程序》确认患者,按照《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程序》采集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指定的运输培养基,安全运送到微生物室。
4.1.5样本的接收:样本接收人员应严格按照《标本接收、标识及信息录人程序》《标本拒收程序》对样本接收或拒收,并记录。
4.1.6微生物检验标本信息输人: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微生物标本检验信息输,人程序录人,核对患者信息和标本信息等资料。
4.1.7样本储存: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按照相关的微生物标本检验前储存程序正确铺存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已经检验的样本应在保证其性质稳定的条件下,将样本以适当的方式保留到规定时间内,以便能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成做补无检食。
4.2分析中质量控制4.2.1试剂的质量控制4.2.1.1所有试剂用于检测标本前,必须做质控以验证试剂性能并记录质控结果,只有质控合格才可使用(表2-1-1)。
质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4.2.1.1.1使用中的染色剂(革兰染色、特殊染色和荧光染色),至少每周(若检测频率小于每周1次,则实验当日)用已知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检测。
4.2.1.2平行试验:新批号试剂使用前须用老试利或参考材料平行试验。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4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规范其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的技术活动,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其他领域的实验室可参考使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2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检验程序验证4.1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
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的验证,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
注:已确认的检验程序是经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程序,或国际公认标准或指南中的,或国家、地区法规中规定的程序。
4.2实验室应根据分析类型和用途进行验证程序的设计、验证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建立新检验程序的可接受性能标准。
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就靠这个攻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然而,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病患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都至关重要,因此,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为您揭示做好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攻略,助力提升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一、实验室环境及设备管理1.1 适宜的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环境条件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首先,实验室应保持恒温恒湿,一般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性。
其次,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此外,实验室的照明也需适度,避免强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最后,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也不容忽视,需要定期进行以维持无菌的工作环境。
1.2 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仪器设备在微生物检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维护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应建立设备台账,对每台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时间、使用状况、维修记录等进行详细登记。
其次,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稳定。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导致设备损坏。
对于易损件,应提前备齐更换,以防万一。
最后,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其在各项指标上均符合要求。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2.1 规范化的采样和运输采样和运输环节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确保样本质量,采样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采样器材,以减少样本污染的风险。
另外,采样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在运输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本选择合适的运输条件,如恒温、避光等,以保证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要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标识的清晰,以避免样本混淆或损坏。
2.2 标准化的实验操作和检测方法实验操作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是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程序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程序 (1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1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19)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试剂管理程序 (2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改进程序 (24)4.5.1 记录检验全过程必要的信息,如标本接收、细菌鉴定流程表、检验结果审核等。
参见《记录管理程序》。
4.5.2 结果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结果解释等。
参见《结果报告程序》。
4.6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
参见《标本接收、标识程序》、《样本拒收程序》。
4.7仪器质量管理4.7.1 仪器在安装时及常规使用中应满足检验所需的质量标准,并具有达标的证明文件。
4.7.2 每种仪器具有唯一性标识。
4.7.3 要求保留每种仪器影响检验性能的相关记录。
4.7.4 要求制定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经培训考核通过并经实验室授权的工作人员方可操作仪器。
操作者应可以方便取阅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信息。
4.7.5 按制造商的要求监测并记录仪器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校准。
4.7.6 要求制定定期维护、保养得计划,维持仪器的安全工作状态。
4.7.7 一旦发现仪器故障,应停止使用,清楚标记后妥善存放至其被修复。
在仪器投入使用、修理或退役之前对其去污染。
4.7.8 如果仪器脱离实验室未被直接控制,或已被修理、维护过,该仪器在实验室重新使用之前,应经校准、验证或检测表明其达到规定的可接受标准后方可使用。
详情参见《仪器管理程序》。
4.8 试剂的质量管理4.8.1 严格监测自配培养基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4.8.2 商品化培养基应严格验收,并保存质控合格证明文件。
4.8.3 所有试剂(包括染液和抗血清)应有标签,用阴、阳对照质控,合理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做好记录。
参见《试剂管理程序》。
4.9 样本的质量控制,参见《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4.10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4.10.1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根据检验目的选择培养基,选择病原菌进行鉴定。
1目的临床微生物室室间质评(EQA)是评价一个实验室的微生物检验能力的一项比较直观的指标。
其方法是组织机构将细菌接种在培养基或制成冻干菌种,并把它做成某种临床样品,发给各个实验室,实验室根据该样品的性质及有关模拟的临床指征,按日常工作的操作方法进行相应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将检验结果上报给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通过统计分析后再反馈给实验室,据此实验室可以做自我评价,组织机构在反馈的资料中,可根据各个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给出得分,评价实验室质评成绩是否合格,评价实验室在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状况.2室间质评样品的接收我室参加的室间质评有美国CAP、卫生部室间质评和内蒙古室间质评活动。
2。
1美国CAP室间质评活动质控样品每年分5次发放.两次为脑脊液样品查新型隐球菌,每次2个液体样品.其余三次为模拟临床样品用棉拭子留取,每次5个,有两套并配有相应增菌液。
2。
2卫生部室间质评活动质控样品共15支样本,全部样品于2月底以特快专递方式邮寄,全年分3次检测,每次检测5支样本。
2。
3内蒙古室间质评活动质控样品每年分2次发放,每次5个.收到样品后应立即进行验收,看是否有破损或泄漏并填写《室间质评样品接收记录本》.接收到的冻干质评样品保存在-80℃冰箱,半固体样品保存在4℃冰箱。
3 室间质评样品的检验操作3。
1 组长负责安排人员进行质控检测工作,按照室间质评活动说明书的检测日期进行检测,室间质评样品按常规样品的处理流程进行平行检测,微生物室内所有技术人员都应参加操作过程。
3。
2 室间质评样品的溶解,溶解冻干样品时,用0.2ml肉汤溶解,混匀后静置5min,方可进行相应处理。
棉拭子样品需放在相应增菌管内使棉拭子头全部浸湿。
3。
3 室间质控样品的接种处理,用注射器吸取溶解好的样品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分区划线,或用浸湿棉拭子直接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分区划线,全部接种完放入相应的孵箱内进行培养;另外每份样品进行直接涂片染色观察细菌形态,以助细菌的初步鉴定.注意:质评样品之间有污染,可能是在同时打开样品时气溶胶粉末的交叉污染.提示将样品分开接种,既接种完一个后,稍间隔再开另外一只。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2009.7一、《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并掌握比较全面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
2.在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和方法。
4.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意外处理方法1.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由于微生物学实验是以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引起实验人员的自身感染或实验室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规则,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
(1)试验前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发生错误,提高实验效率。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还须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非必需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带入实验室的物品应远离操作区,放在指定的区域。
(4)实验室内不准大声喧哗、嬉戏,应保持实验室的安静、整洁和有序。
不准在实验室内吸烟、饮水和进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头、面部,防止感染,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
(5)实验中注意节约试剂,爱护仪器,避免有菌材料的污染,如有传染性材料污染桌面、地面、手、衣服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及时作适当处理。
(6)用过的污染物品应放到指定的地点,经专人消毒灭菌之后再进行清洗,切勿乱丢或冲入水池中。
禁止将本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实验室外。
需送温箱培养的物品,应标记清楚后送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后应将桌面整理清洁,试剂、仪器放回原处,并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打扫卫生,关好水、电、门窗。
(8)离室前脱下工作服,反折放在指定的地方;双手在2%来苏液中浸泡5min左右,再用肥皂、清水洗净,方可离开实验室。
CNAS-CL4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Medical Laboratory Quality and Competence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CNAS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特性而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本文件与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CNAS-CL02:2012中章、节条款号和名称,对CNAS-CL02:2012应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文件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的序号及内容与CNAS-CL02:2012不对应。
本文件于2012年制定,本次为第1次修订换版。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CNAS对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认可要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中涉及的病毒血清学检验、基因扩增检验、寄生虫检验等应符合相关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3 术语和定义4 管理要求4.1 组织和管理责任4.1.1.2 实验室为独立法人单位的,应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实验室为非独立法人单位的,其所属医疗机构执业证书的诊疗科目中应有医学实验室,自获准执业之日起,开展医学检验工作至少2年。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指导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一:临床标本采集【实训目的】1学会无菌操作采集静脉血液标本。
2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皮肤消毒程序。
【材料准备】1试剂 75%酒精、2%碘酊。
2培养基增菌肉汤培养基、需氧及厌氧血培养瓶、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不含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平板。
3其它材料 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消毒棉签、止血带等。
【实训内容】1确定采血部位大多由肘静脉采集,对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一般采集股动脉血,多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可以增加阳性率。
2消毒皮肤的准备①%碘伏作用30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画圈消毒,消毒区域直径应达3cm以上。
②75%酒精脱碘。
有碘过敏体质者,可用75%酒精消毒60秒,待酒精挥发枯燥后采血。
3培养瓶的消毒 75%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秒;然后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去除橡皮塞外表剩余酒精。
4采血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防止静脉滑动,注意手套不可接触穿刺点。
用无菌注射器穿刺取血。
成人采血量每次10~2021,儿童3~5ml。
血液与培养基的比例应为1∶5~1∶10。
5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对于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需室温保存或置35℃孵箱中,切勿冷藏。
6接种血液和骨髓标本采集后直接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其他无菌体液标本在采集量少的情况下,也可划线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和不含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平板。
7其他无菌体液胸腹水、脑脊液、心包积液、胆汁等穿刺取得后都可按照无菌操作注入血培养瓶内送检。
【考前须知】1血液标本应在病人发热1~2 天内或发热顶峰采集培养为宜,此时阳性率较高。
2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5∶1~10∶1 。
3用无菌注射器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进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已消毒好的血培养瓶。
4标本应同时接种一套培养瓶,以兼顾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检出;作厌氧培养的血液标本,应防止接触空气,立即注入专用厌氧培养瓶内;如果同时做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应先将血标本接种厌氧培养瓶,然后再接种需氧培养瓶。
微生物室检验项目申请程序
微生物室检验项目的申请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检验项目选择,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
决定需要进行哪些微生物室检验项目。
这通常涉及到细菌、真菌、
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2. 申请单填写,医生会填写检验申请单,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临床诊断、要求的检验项目等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实验室进行正确
的检测非常重要。
3. 标本采集,在填写完申请单后,医生会指导患者或护士进行
相应的标本采集工作。
不同的微生物检验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
标本,比如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4. 标本送检,采集好的标本会被送往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进行
检测。
在送检前,要确保标本的保存和运送符合相关的规定,以避
免标本受到污染或损坏。
5. 检验报告,实验室会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生
成检验报告。
报告会包括标本信息、检验项目、结果解读等内容,
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交由医生和患者。
总的来说,微生物室检验项目的申请程序涉及医生的申请单填写、标本采集和送检、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以及最终的检验报告生成。
这个过程需要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护士等多方合作,以确保检
验项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微生物检验是指对各种环境、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样品采集、检验方法、质控措施等方面介绍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
首先,样品采集是微生物检验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样品采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外界环境对样品的污染。
同时,采样工具和容器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代表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也是微生物检验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合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十分重要。
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法、免疫学方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质控措施也是微生物检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包括环境监测、仪器校准、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控措施,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记录也是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同时,对于每一次检验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以备日后的查阅和追溯。
总的来说,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健全的质控措施以及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记录,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保障公共健康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为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使微生物检验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可靠。
微生物组检验报告审核制度
一、定义:检验报告审核是检验人员对本岗工作范围内,实验项目的结果等进行核对确认的过程,要保证检测项目结果的报告能够规范、准确的发出。
二、适用范围:本报告审核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开展的项目:细菌涂片、抗酸杆菌涂片、各类标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真菌培养、厌氧培养、真菌涂片等项目检测。
三、操作人员:从事微生物相关检验人员。
四、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临床微生物检验相关的行业标准。
五、审核要求:
血培养、脑脊液报告,为分级报告流程,若出现染色不定的细菌,可以请示高级职称人员进行判定,或是涂片发到组内工作群里进行讨论,结果存在疑义的可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确保结果的正确发出。
对于结果有疑义或不符合临床诊断的结果时,及时复查,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采样复检。
六、审核权限:
具临床检验技术技师及以上资格证书,并获本院聘任相应专业职称的本科室在岗检验人员,新轮转的人员先为期1个月轮转,熟悉本组相关工作,主要针对本组需要报告危急值的检测项目进行学习,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审核。
继续轮转熟悉微生物组各项实验检测项目,最初的6个月内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估,考核内容包括本组的基础理论知识,仪器操作应用,培养报告解读,阳性结果报告解读等。
符合上述条件,由组长组织考核合格报科主任
确认后,赋予不同的报告审核权限。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背景:
本文件是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特性, 参考国际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国目前临床实际及可操作性进行编制而成。
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4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检验程序验证所做的解释和说明。
二、主要工作过程:
本指南的制定经历了初稿撰写、临床验证评价和多次组织专家组修订。
初稿于2014年5月完成,首先在上海市几家已认可的三甲医院进行应用评估,结合指南的客观性和操作可行性进行修改;其后,于2015年1月组织全国十余名专家对指南进行讨论修订,并再次进行临床推广、征集意见。
2015年7月全国7家已认可医院再次就指南的临床试应用情况进行了反馈,并提出修改建议。
2015年11月完成再次修订,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讨论结果:
1.目前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关注点之一是性能验证/方法学确认的研究。
对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检验程序性能验证亟需有规范统一的标准或指南。
2.指南内容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3. 指南可参考国际标准,也需结合我国各地区临床实际及可操作性,关注技术细节、深化技术要求,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必须经过临床实验室的试验验证,收集反馈情况,对指南的编制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且试验验证应该挑选几个不同层次级别、不同地区的已获得认可的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来进行。
四、文件实施的相关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规范其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的技术活动,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
五、起草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工作单位
吴文娟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卢行安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杨启文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李军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胡冬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周亚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