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一)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11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1.(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浅易文言文阅读(一)一、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练习:1、解释:(1) 以.二马三骡:用(2) 询其曲折:问(3)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有时(4)发.书而对勘[kān]之:打开(5)无足..留意:不值得(6) 诸.经注释:各种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解释:(1)用(2)问(3)有时(4)打开(5)不值得(6)各种2、(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3)、只要发现有疑问随时随地查看,并进行校正。
(4)、如有遗忘,拿出书来认真复习。
(5)、一有时间就拿出书来读。
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看它。
二、张溥与“七录斋”(张)溥(pǔ)/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钞,钞(chāo)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专题22: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考查内容:《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18分)(2022·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中)读古文,遇古人。
请你解答下面的问题,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
【甲】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选自《何氏之庐》)【注释】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2分)请用“/”断开下面的句子。
(标一处)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2.(4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因.欲以为子: (2)人问其故.:(3)期.日中: (4)下车引.之:3.(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2)待君久不至,已去。
4.(4分)何晏为什么要“画地令方自处其中”呢?5.(4分)面对困境,何晏和元方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回击,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11分)(2022秋·山西晋中·七年级统考期中)七(1)班设计了古诗文学习任务单,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大雪初霁①,严寒逼人。
晓②起登楼凭窗③远望见天地皑皑④江山一色。
琼楼玉宇,瑶树琪花③。
神仙世界,不过如是⑥也。
【注释】①雾:停止。
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2022·广东清远·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
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
专题能力提升练(九)(文言文阅读〈一〉)(45分钟,76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5分)无极【注】,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
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
(选自王夫之《思问录》)【注】无极:古代哲学范畴,指派生万物的本体。
答案: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5分)齐饥。
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选自《孟子》,有删改)答案: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5分)康熙间,有术人携一,中藏小人,长尺许。
投以钱,则启令出,唱曲而退。
至掖,掖宰索入署,细审小人出处。
初不敢言固诘之方自述其乡族盖读书童子自塾中归为术人所迷复投以药四体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宰怒杀术人。
(选自《聊斋志异》)答案:初不敢言/固诘之/方自述其乡族/盖读书童子/自塾中归/为术人所迷/复投以药/四体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宰怒/杀术人。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5分)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
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答案: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2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③,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④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⑤耳。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⑥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注释】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官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②顾辟疆:吴郡(今属江苏)人,官郡功曹、平北参军。
③酣燕:尽情地宴会。
④指麾:指点评论。
⑤伧:粗俗、鄙陋的人。
⑥移时:长时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4.选文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篇。
“简傲”指简慢高傲。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王献之简慢高傲的表现,并给他提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4分)(二)(12分)种梨【清】蒲松龄①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②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上。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③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课外文言文阅读1》及答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久之,方.命坐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旁置.菜羹而已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句中“之”与“其人心已怪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人发箧视之B.亦荆吴行胜之最也C.事列《神仙》之传D.至之市3.翻译下列句子。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二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人。
狙,猕猴。
②家口:家中的人,这里指家里人的口粮。
③诳(kuáng):欺骗。
④芧(xù):橡实。
【阅读提示】这个故事揭露了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
其实橡实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却转怒为喜。
现实生活中有些追求名利的人,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形式,却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只有一种。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
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
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县中称美,推为三老。
年八十余终。
遗令焚削文契。
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
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
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
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
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
”竟得免归。
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
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
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
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帝甚重之。
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
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
”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注①寿张: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戮:并、合B.向之笑者咸求假.焉假:借C.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譬:比喻D.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苟:苟且,随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引兵而.去,遂免寇难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陈胜者.,阳城人也D.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3.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樊重父子品行的一组是()①世善农稼,好货殖②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③遗令焚削文契④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⑤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⑥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⑦愿还寿张,食小乡亭A.①③⑦B.③④⑥C.②⑤⑦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樊重的巨万家产是自己善于经营、上下戮力合作得来的,他聚财而不吝财,乐善而好施,赈赡宗族,解决纠纷,且不计回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
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
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
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
累迁兵部员外郎。
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进中书舍人。
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辩,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遂得减死。
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
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迁中书令。
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佃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
士可杀不可辱。
”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
”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
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
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
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B.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己而晈死/C.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D.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己而晈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东,与《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一样,“河”都是指黄河.B.祖道,指祭祀祖先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篇一」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
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
令还,大怒,将加严罚。
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
若不暂温,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
令奇而释之。
后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
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
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
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
辅之时为太傅越从事中郎,荐逸于越,越以门寒而不召。
越后因闲宴,责辅之无所举荐。
辅之曰:前举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非不举也。
越即辟焉。
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
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
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
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
时人谓之八达。
元帝以逸补军谘祭酒。
中兴建,为给事中,卒官。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冒寒举体冻湿举:全B、逸解衣炙之炙:烤C、若不暂温温:温暖D、逸将排户入排:推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便呼上车,与谈良久遂与饮,不舍昼夜B、逸解衣炙之令奇而释之C、荐逸于越逸便于户外脱衣D、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令奇而释之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B、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C、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D、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光逸为小吏时,一次替县令送客淋湿了全身,趁县令不在,解衣钻入县令被子里御寒,受到县令的严厉责罚。
课外阅读训练——高一文言文(短文)阅读专练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2.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
俄而卫有乱,季羔逃之。
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
”季羔曰:“君子不逾。
”又曰:“彼有窦。
”季羔曰:“君子不隧。
”又曰:“于此有室。
”季羔乃入焉。
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略删减)材料二: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
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节选自《列子·仲尼篇》)1.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曩者A君治臣B以法令C先人D后臣E欲F臣之G免也H臣知之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怨,指报复仇怨,其中“报”与“捷报频传”的“报”意思不同。
B.私,意谓偏向,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词义不同。
C.居,意谓坐下,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中的“居”词义不同。
D.贰,意谓背叛,有二心,与“且贰于楚也”中的“贰”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羔对犯罪的守门人施行了刖刑,后季羔临难,守门人令他钻狗洞为难他。
B.守门人认为,季羔审理他的案件时既做到了公正执法,又做到了心存不忍。
C.季羔临危不越墙,不钻洞,斯文体面地脱离了险境,律己示人有君子之风。
D.孔子点评学生时赞其所长,亦不避其短,重视学生的德才发展和为人处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阅读训练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
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
”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注释〕①刑:指古代诸侯刑国。
②鲍叔:即鲍叔牙。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文言知识〕释“使动”:使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使……”、“让……”;如,上文中“敝晋”的意思为“使晋国衰败”。
又如,朱熹的《熟读精思》中“正身体”意为“使身体端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一)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二)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注释]①益:增加。
②爽:败坏(口味)。
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2)缘有盐故.()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三)东施效颦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③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之走⑤。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补充】①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②颦:pín,皱眉。
③捧心:托着心口④挈:qiè,带领。
⑤走:跑。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义。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美其里之富人见之.之坚.闭门而不出坚挈妻子而去.之走去2、翻译下列句子: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3、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古有东施效颦,今有人造美女。
对“人造美女”这一现象,有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也有人认为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你对此现象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
(四)戒谩语司马光幼时,与其姊共弄胡桃,欲脱其皮不得。
姊去.,一婢以汤脱之。
及姊复来,光告之曰:“吾自脱之矣。
”其父适见之,呵曰:“小子何得.谩○1语!”光自是改过,终身无谩语。
注释:○1谩:欺骗。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州州学记李觏①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
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殚虑,祗②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或连数城,亡.诵弦声。
倡而不和,教尼③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
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
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相旧夫子庙,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
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
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百尔器备,并手偕作。
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④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
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
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
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俗化之厚,延于灵、献。
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
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
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
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是惟朝家教学之意。
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李觏: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自称“南城小草民”,《宋史》本传中称他“俊辩能文”。
②祗:恭敬。
③尼:停止,阻止。
④舍菜:指开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苟:小心地B.亡.诵弦声亡:没有C.闻而是之,议以克.合克:能够D.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法:效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作者认为的教育的正面作用的一组是()①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②武夫健将,卖降恐后③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④为臣死忠,为子死孝⑤俗化之厚,延于灵、献⑥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④⑥D.③④⑤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皇帝下令让州县建立学校,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有尽心竭力,恭敬地顺从皇帝旨意的,也有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敷衍了事的。
B.推行儒学,会使得功劳大的大臣,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武器;会使得在野之人敢直言,且不避生死。
C.在学校落成使用了一些日子后,在宜春讲学的作者发了一番议论。
作者认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D.李觏记叙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学馆破败、孔庙狭窄的现状,决定兴建一座新学馆的过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旧夫子庙,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
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
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
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
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
”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
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
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
”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
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宴饮。
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都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
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
”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
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
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
”歙甚惭,遂不宴而罢。
恽归府,因称病。
延亦退。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
子心直,诚三代之道。
繇延虽去,必复还。
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
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
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①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
”各别去。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候。
世祖②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
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
”遂拒不开。
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
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伊尹:商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②世祖:汉光武帝刘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莽大怒,即下诏狱.狱:监狱B.遂系.经冬,会赦得免系:羁押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显:明显D.诏开门人,恽不内.内:同“纳”,交出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郅恽正直敢言的一组是()①志气高抗,不慕当世②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③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④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⑤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⑥崇教化,表异行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
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
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
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
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反而得到了刘秀的器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
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迁广平令。
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
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
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
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
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①母老,唯在诸君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遇贼守母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县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
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