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①课时作业:2.1.5溴、碘的提取(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1.9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溴、碘的提取1.下列溶剂能溶解单质碘和溴,但不.能把碘和溴从碘水和溴水中提取出来的是()A.苯B.汽油C.酒精D.四氯化碳2.将适量的Cl2通入溴化钠溶液中,等反应停止后,实验室从该溶液中提取溴通常所需的主要仪器和方法是()A.蒸发皿;蒸发后灼烧B.烧杯;冷却、结晶、过滤C.分液漏斗;分液D.分液漏斗;加萃取剂,振荡静置后分液3.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H2、Cl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将a和d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若将a和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液滴,则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的气体是()A.Cl2、H2、HCl、HBr B.Cl2、HCl、HBr、H2C.Cl2、HBr、H2、HCl D.Cl2、HBr、HCl、H24.(2011年启东中学高一检测)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 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 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 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5.(2011Cl-、Br-、I-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A.1∶2 B.2∶1C.1∶3 D.3∶16.有不纯的氯化铜粉末13.5 g(内含一种杂质),当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时,生成29 g AgCl沉淀,则粉末中的杂质可能是()A.FeCl3B.KClC.ZnCl2D.BaCl27.用作麻醉剂的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
为了防止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注:CHCl3不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A.酚酞试液B.用硝酸酸化后的AgNO3溶液C.NaOH溶液D.用硝酸酸化后的Ba(NO3)2溶液8.(2010年扬州高一期中测试)溴化碘(IBr)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它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并能与水发生反应:IBr +H2O===HBr+HIO。
第四课时溴、碘的提取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提示:常用方法有:过滤、结晶、萃取与分液、蒸馏等。
2.萃取剂需符合哪些基本条件?提示:(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时,上层液体如何取出?提示: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新知探究]探究1 溴、碘的物理性质续表探究2 氯、溴、碘的单质间可发生怎样的反应?试通过下面实验来认识。
[必记结论](1)Br2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液溴易挥发且有毒,通常用水液封来保存。
(2)对于在溶液中生成Br2、I2的反应,常通过加入苯或四氯化碳,通过有机层的颜色来加以确认。
(3)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Cl2>Br2>I2。
(4)卤素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I->Br->Cl-。
[成功体验]1.将氯水注入KI溶液中,用力振荡,再注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看到的现象是( ) A.液体为紫红色B.液体为无色C.液体分两层,上层为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D.液体分两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解析:选D Cl2将I-氧化生成I2,I2被CCl4萃取,所以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这个实验是检验I-存在的方法之一。
[新知探究]探究1 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1)原料:提取食盐后的母液。
(2)流程:探究2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1)原料:一般从海产品(如海带等)中提取。
(2)流程:探究3 溴、碘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用途(1)溴可用于生产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药剂。
(2)溴化银是重要的感光材料。
(3)碘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元素,也应用于含碘食品的生产。
(4)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成功体验]2.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之一是:①在海水里通入氯气;②用热空气把溴吹出;③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生成NaBr、NaBrO3和CO2;④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使溴析出;⑤加汽油、振荡;⑥静置,分液。
课时分层作业(十) 溴、碘的提取(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失去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B .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得电子C .原子得到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D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A 、B 、C 错误。
3O 2=========一定条件2O 3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Mg 变成MgO 时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因此Mg 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B .KMnO 4受热分解时,Mn 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因此Mn 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C .反应CuSO 4+2NaOH===Cu(OH)2↓+Na 2SO 4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在反应2H 2O=====通电2H 2↑+O 2↑中,H 2O 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答案】 B3.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A .2KClO 3=====MnO 2△2KCl +3O 2↑ B .2P +5Cl 2=====点燃2PCl 5C .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D .H 2+Cl 2=========光照或点燃2HClC [氯元素被氧化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4.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5.下列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D [A 项,被氧化与被还原标错;B 项,得失不能用“+”和“-”代替;C 项,失去和得到标错。
]6.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①S 2- ②Fe 2+ ③Fe 3+ ④S ⑤H +⑥MgA .①⑥B .②④C .③⑤D .②④⑤⑥ C [处于最高价,反应时化合价只能降低,作氧化剂,只有氧化性。
]7.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 2S ―→SO 2B .AsO 3-4―→AsO 3-3 C .Cl 2―→NaClO D .H 2O 2―→O 2 A [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肯定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变化,即肯定是氧化反应。
溴、碘的提取1.制得的碘单质中常含有砂子等杂质,将碘和砂子分离开的最好方法是( )A.升华B.溶解C.过滤 D.萃取2.[双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溴水中加入CCl4,振荡后溴水褪色B.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C.碘受热后升华D.漂白粉用于环境消毒杀菌3.把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有下列基本操作:①静置后分液,②充分振荡,③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③① D.③①②4.[双选]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溴水,振荡静置,溶液无色的是( )A.NaOH溶液 B.NaCl溶液C.KI溶液 D.Zn粉5.(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6.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7.全球海水中溴的储藏量丰富,约占地球溴总储藏量的99%,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65 mg·L-1。
其工业提取方法有:(1)空气吹出纯碱吸收法。
方法是将氯气通入到富含溴离子(NaBr)的海水中,把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将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最后用硫酸酸化,即可得到溴单质,该方法涉及的反应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②3Br2+3Na2CO3===NaBrO3+5NaBr+3CO2↑;③NaBrO3+5NaBr+3H2SO4===3Br2+3Na2SO4+3HO2。
其中反应②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25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易升华,可保存在酒精中B.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新制的氯水长期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D.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B [碘易溶于酒精,所以不能保存在酒精中;新制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瓶内,且不能长期保存;酒精易溶于水,不能从碘水中萃取出碘。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D [海带灼烧成灰应在坩埚中进行;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碘的苯溶液在分液漏斗中位于上层,应待下层液体放出后从上口倒出;分离碘并回收苯应用蒸馏的方法,用水浴加热能控制温度不至于太高而防止碘升华。
]3.已知溴易挥发,碘易升华,向含有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是( ) A.NaCl和KI B.NaCl、KCl和I2C.KCl和NaBr D.KCl和NaClD [过量的Cl2将Br-、I-从它们的溶液中完全置换出来,在蒸干、灼烧的过程中溴挥发、碘升华,所以剩余固体为NaCl和KCl。
]4.海水提溴过程中将Br -氧化成Br 2,可向其中加入氧化剂,合适的是( )A .酸性KMnO 4溶液B .氯水C .FeCl 3溶液D .碘水B [Fe 3+和I 2的氧化能力不如Br 2的强,C 、D 不正确;KMnO 4(H +)能氧化Br -,但KMnO 4价格较贵,不适合工业生产用。
]5.将适量的Cl 2通入溴化钠溶液中,等反应停止后,实验室从该溶液中提取溴通常所需的主要仪器和方法是( )A .蒸发皿:蒸发后灼烧B .烧杯:冷却、结晶、过滤C .分液漏斗:分液D .分液漏斗:加萃取剂,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D [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存在Br 2、NaCl 等溶质,需采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如苯、CCl 4等)来萃取Br 2,采用分液操作来完成溴的提取。
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溴、碘的提取1.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A.碘化钾 B.碘酒C.溴水D.碘化钾淀粉溶液2.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加热并溶液蒸干,灼烧片刻,最后残留的物质是A. NaClB. NaCl NaBr NaIC. NaBr NaID. NaI3.在四份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溶液变蓝的是A. 氯化氢B. 溴水C. 氯气D. 碘的酒精溶液4、少量氯水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溶液,再加少量汽油,振荡静止后A.水溶液为紫色B.汽油层呈橙色C.汽油层呈紫红色D.水溶液为橙色5.有甲、乙、丙、丁四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Cl2、H2、HCl、HBr中的一种气体,纯净的丁点燃能够在甲中安静燃烧,甲、乙两瓶混和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
则乙瓶中的气体是A.HBrB.HClC.H2D.Cl26.鉴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碘水、淀粉溶液B.溴水、汽油C.溴水、四氯化碳D.硝酸银溶液、稀硝酸7.在盛有AgNO3、HBr、Na2CO3、CaCl2、NaI五种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上,分别贴有①~⑤的编号。
将它们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列:①②③④⑤①——无色气体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②无色气体——无明显现象淡黄色沉淀无明显现象③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④白色沉淀淡黄色沉淀白色沉淀——黄色沉淀⑤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黄色沉淀——结论请在该表的“结论”中填写这些编号所代表的化学式8.往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反应方程式为;再加几滴淀粉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往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再加少量的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反应方程式为。
9.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
溴、碘的提取一、选择题1.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B.常用于杀菌消毒的84消毒液的成分是液氯C.可用硝酸银溶液来鉴别纯净水和自来水D.变色眼镜和照相器材的生产都要用到溴化银答案: B2.制得的碘单质中常含有砂子等杂质,将碘和砂子分离开的最好方法是 ( ) A.升华B.溶解C.过滤D.萃取解析:碘单质受热容易升华,而砂子受热时不发生变化,所以可以用加热法先将碘单质变成碘蒸气,然后再冷凝成碘晶体。
答案: 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能把I-氧化为I2的氧化剂很多,如HNO3、Fe3+等,B选项错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是因CCl4中溶解了I2,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排除SO2-4、SO2-3的干扰,错误。
答案: A4.下列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往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红B.饱和FeCl3溶液在沸水中变成红褐色胶体C.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D.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解析: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得到白色沉淀Fe(OH)2,Fe(OH)2迅速与空气中的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红褐色的Fe(OH)3。
答案: C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雾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色解析:汽油的密度比水小,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故上层颜色应变为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A项错;CuCl2是固体,故应为烟而不是雾,B项错;电解NaCl饱和溶液,阳极产生的Cl2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阴极产生的是H2,C项错。
1.(对应考点一)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该试剂可用( )①AgNO3溶液②氯水③溴水④碘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加入AgNO3溶液,三种溶液分别产生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
加入氯水时,NaBr、NaI分别与氯水反应生成Br2、I2,三种溶液的颜色不同,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2.(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解析:由保存方法可知道,液溴按B项所述保存是对的,因液溴易挥发,水封可减缓挥发。
碘易与铁反应(Fe+I2===FeI2),可知A不正确。
所有能与I-反应生成I2的物质都有此现象,如溴蒸气等,不一定是Cl2,C不正确。
酒精与水互溶,不符合萃取剂要求,D不正确。
答案:B3.(对应考点一)已知溴易挥发,碘易升华,向含有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是( )A.NaCl和KI B.NaCl、KCl和I2C.KCl和NaBr D.KCl和NaCl解析:过量的Cl2将Br-、I-从它们的溶液中完全置换出来,在蒸干、灼烧的过程中溴挥发、碘升华,所以剩余固体为NaCl和KCl。
答案:D4.(对应考点二)从海洋中提取溴的方法之一是:①在海水里通入氯气;②用热空气把溴吹出;③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生成NaBr、NaBrO3和CO2;④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使溴析出;⑤加汽油、振荡;⑥静置,分液。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⑤中不能使用酒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⑥中必须使用的化学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 课时作业 [对点训练] 知识点1 溴的提取 1.溴又称为海洋元素,主要用作制取溴化物,并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摄影材料、灭火剂、选矿、冶金、鞣革、净水等部门作为普通分析试剂和有机合成剂。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之一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解析】 A项错误,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氯气是氧化剂;C项错误,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据氧化还原反应以强制弱的观点,D项正确。 【答案】 D 2.将适量的Cl2通入溴化钠溶液中,等反应停止后,实验室从该溶液中提取溴通常所需的主要仪器和方法是( ) A.蒸发皿:蒸发后灼烧 B.烧杯:冷却、结晶、过滤 C.分液漏斗:分液 D.分液漏斗:加萃取剂,振荡静置后分液 【解析】 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存在Br2、NaCl等溶质,需采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如苯、CCl4等)来萃取Br2,采用分液操作来完成溴的提取。 【答案】 D 知识点2 碘的提取 3.向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后,充分振荡,可观察到液体分层,其中( ) A.上层紫色,下层无色 B.上层近无色,下层紫色 C.上层近无色,下层棕黄色 D.上层黄绿色,下层紫色 【解析】 氯气和碘化钾溶液发生如下反应:2I-+Cl2===I2+2Cl-。I2易溶于CCl4,CCl4
密度比水大,所以下层呈紫红色,上层近无色。
【答案】 B 4.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催化分解KClO3制取氧气,发现制得的氧气中有异常的气味,使该气体通过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该氧气中可能混有( ) A.Cl2 B.Br2 C.HCl D.CO2 【解析】 根据MnO2和KClO3的化学式,依元素守恒排除B、C、D三项。A项正确,氯气和KI反应生成了I2:Cl2+2KI===2KCl+I2。 【答案】 A 知识点3 溴碘的性质 5.下列关于I-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升华现象 B.能使淀粉变蓝 C.无色无毒 D.呈紫黑色 【解析】 使淀粉变蓝、呈紫黑色、能发生升华现象,都是碘单质的性质。I-无色、无毒。 【答案】 C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氯中有氯分子,氯水中无氯分子 B.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一定是氯气 C.溴化银需避光保存,碘化银不需要避光保存 D.碘盐中碘元素是以KIO3形式存在 【解析】 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很多,例如O3、NO2等都可以;AgCl、AgBr、AgI在光照条件下都能分解成Ag和X2,都需避光保存。 【答案】 D 7.向NaI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残余物,最后剩余的物质是( ) A.NaCl、I2、Cl2 B.NaCl、I2 C.NaCl、NaBr D.NaCl 【解析】 向Na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发生反应:2NaI+Cl2===2NaCl+I2,2NaBr+Cl2===2NaCl+Br2。因残余物在灼烧过程中,Br2易挥发,I2易升华,最后剩余的物质只有NaCl。 【答案】 D 8.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接触某物质而显蓝色,该物质可能是( ) ①Cl2 ②碘水 ③KBr ④溴化氢 ⑤HCl ⑥溴蒸气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②④⑤ 【解析】 Cl2、溴蒸气都能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而碘水中本身含有单质碘。 【答案】 C 9.(1)欲分离固体NaCl中的I2,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这是利用了碘的________性质;欲提取出碘水中的碘,应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这是利用了碘________的性质;欲证明碘水中的碘提取完全,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________的性质; (2)写出溴水和Na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 【解析】 考查碘的性质:易升华、易溶于有机溶剂、遇淀粉变蓝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 【答案】 (1)加热 易升华 萃取、分液 易溶于有机溶剂 取样品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色 碘遇淀粉溶液变蓝
(2) [巩固提升] 1.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的一种气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 ) A.HBr B.HCl C.Cl2 D.H2 【解析】 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必为H2和Cl2。而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液溴),必为Cl2和HBr(发生反应Cl2+2HBr===2HCl+Br2)。则c中必盛有HCl,同时推出a中为Cl2,b中为HBr,d中为H2。 【答案】 B 2.(双选)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溴水,振荡静置,溶液无色的是( )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KI溶液 D.Zn粉 【解析】 Br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的NaBr和NaBrO;Br2与NaCl不反应,溶液为橙黄色;而Br2与KI反应生成KBr和I2,碘水呈棕褐色;Br2与Zn粉反应生成无色的ZnBr2。故A、D正确。 【答案】 AD 3.某溶液中阳离子只含K+,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 ) A.1:2 B.2:1 C.1:3 D.3:1 【解析】 设原溶液中n(Cl-)=1 mol,n(Br-)=2 mol,n(I-)=3 mol,通入氯气后,由于还原性:I->Br-,故氯气首先氧化I-,又知I-有剩余,故Br-没有被氧化,即Br-的物质的量不变,由题意可知,I-的物质的量变为1 mol,Cl-的物质的量变为3 mol,则Δn(Cl-)=3 mol-1 mol=2 mol,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故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1 mol:3 mol=1:3。 【答案】 C 4.(双选)鉴别Cl-、Br-、I-三种离子,宜选用的试剂是( ) A.溴水和淀粉溶液 B.AgNO3溶液和稀硝酸 C.氯水和CCl4溶液 D.氯水和碘化钾淀粉溶液 【解析】 A项不选,溴水和淀粉只能鉴别出I-,不能区分Cl-、Br-;B项可选,可利用卤化银沉淀颜色的不同区分出Cl-、Br-、I-(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氯水能将Br-、I-氧化为Br2、I2,经CCl4萃取后有机层一个呈橙红色,一个呈紫红色,故C项可选;D项中因淀粉碘化钾中的I-也被氧化,干扰了实验,故不适合。其实Br-、I-经氯水氧化后的现象并不是差别很大,故往往需通过萃取后有机层的颜色来进一步确定。 【答案】 BC 5.从溴化钠中制取单质溴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至干,灼烧固体 B.滴入新制的氯水,用汽油萃取 C.通入新制的氯水,用酒精萃取 D.加入碘水,用四氯化碳萃取 【解析】 A不正确,因为NaBr同NaCl一样,是热稳定性良好的化合物,灼烧不易分解。B正确,因为2Br-+Cl2===Br2+2Cl-,汽油为有机溶剂,Br2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汽油与水不互溶。C不正确,因酒精与水互溶。D不正确,因碘单质的活泼性不如溴单质的活泼性强,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 B 6.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分子式是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2。 (2)氯气遇湿润的淀粉-KI试纸时,发生反应:Cl2+2KI===I2+2KCl,产生的I2遇淀粉变蓝,可以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3)B中Cl2与NaBr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Br2。 (4)C中NaBr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和Br2,将C中溶液滴入D中,振荡,发生反应:Br2+2KI===I2+2KBr,静置后D中溶液分层,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可以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5)过程Ⅲ主要是为了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答案】 (1)Cl2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NaBr===Br2+2NaCl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7.碘缺乏症是世界上发病较多的地方病。为防治碘缺乏症,通常在食盐中加碘。因碘化钾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易变质,所以现在一般食盐中添加的是少量碘酸钾(KIO3)。碘酸钾和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 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 (1)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解析】 分析变化了的元素的价态。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 【答案】 (1)KIO3 KI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