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66.08 KB
- 文档页数:4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维系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部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再者,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授水平有限,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此外,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性。
最后,缺乏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估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成果。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促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基因,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本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更有助于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促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的深入挖掘和探讨,对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摘要】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文化融合不足、师生关系不和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和就业指导等。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和实施解决方案。
在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融入社会。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对策、师生关系、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少数民族文化、思考、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增多,他们来自各个少数民族群体,拥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文化冲突、心理压力、就业困难等。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背景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困难和挑战。
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就业指导等方面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切实行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前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意识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文化融合不足、师生关系紧张、心理辅导不到位以及就业指导不足等方面的困境。
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少数民族比例较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机会受限。
民族地区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作者:泽仁尼玛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2期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推动我国教育公平自然成为教育的必然趋势。
发展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是公平教育下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地区的教育由于受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普通教育相比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差距。
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民族地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民族地区教育问题展开讨论,旨在为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问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学管理;问题;措施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教育无疑是头等大事。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教育公平要求下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长期以来制约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事业的各项瓶颈,如何打破制约、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发展民族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管理思想落后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思想观念都相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不论是师资配备还是教学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信息、经济以及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民族地区教育整体水平依旧较低,因此在开展民族地区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教育管理者对坚持开展好民族基础教育的理念淡薄,对发展长远教育的认识不够,在分级管理的大环境下,放松了对基础教育教学的管理要求,不论是在经济投人还是人力资源投人上都不能适应新时期下民族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下,民族地区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制度普遍不够完善,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管理时还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来制定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不惜开展强制性管理,对学生的要求太严格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管理需求,不利于开展灵活的教学管理。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更是关系到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在边疆地区的高师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中显现出来,亟待解决。
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二、存在问题1. 文化认同不足在边疆地区,因为多民族共处,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这就导致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存在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不足。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语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甚至出现负向情绪。
2. 民族交往不畅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可能不够密切。
他们缺乏机会了解和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导致相互尊重和理解不足。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边疆地区的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教育资源可能不够平均。
这就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师院校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不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
4.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边疆地区的高师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可能不够合理,少数民族教师的比例较低。
导致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俗缺乏指导和引导。
5. 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在一些高师院校的教学内容中,可能偏离了现实生活中多民族共处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和培养。
三、对策研究针对文化认同不足的问题,高师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交往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尊重,促进民族团结。
学校应该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做到公平公正,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师院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公平开展。
高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学校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健康发展。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以要高度重视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和教育。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一、高校存在的问题(一)校园文化官僚化。
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没有政治理论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无法实现;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过分强调官僚文化,将导致校园文化内容的单调、僵化和结构的畸形,最终阻碍校园文化的发展。
在学校中官僚化应该彻底摒弃,否则,时间久了学生必然会成为唯唯诺诺,无法表达自己正确意愿的人。
大学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定的探索精神,不是对现成事物和社会现象的阿谀奉承,而应该具有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态度。
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压力。
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特别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没有科学头脑,轻信盲从,这样的民族有亡国的危险。
”(二)学生学习功利化。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象牙塔”式的文化不再是校园文化的主流。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愈来愈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
计算机考试、英语等级考试、各种证书辅导班及商业广告贴满了校园的显著位置,带有明显商业宣传性质的学生活动赞助横幅挂满了运动场的周边。
这种功利思想,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中。
有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高分,是为了考研究生,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这导致了他们由于学习压力大而产生厌学情绪,逃学甚至自杀。
学习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是不能走捷径的,要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学生生活娱乐化。
大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是繁重而枯燥的,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学生通过课余活动可以放松自己,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民族院校教育学科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喻永庆,孟立军【摘要】〔摘要〕民族院校教育学科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多设立于民族地区,秉持服务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宗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当前,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情况,民族院校教育学科应继续加强学科建设,积极探寻应用型人才的方式与方法,加大学科团队与青年人才的培育,发挥学科平台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挥更大的实际效应。
【期刊名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民族院校;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目前,全国有16所民族院校①,6所为国家民委所属院校,10所为有关省、自治区管辖,其中,12所民族院校开设有教育学科②,他们在办学层次上形成了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师资结构上逐渐打造了一支服务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团队,在科学研究上设置了众多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成为民族地区师资培养、民族教育问题咨询以及民族教育政策制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前,鉴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情况,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院校教育学科的发展,本文在系统梳理民族院校教育学科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建议与对策,藉此提升民族院校教育学科的整体水平与办学特色,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民族院校教育学科发展现状(一)民族院校教育学学科的专业设置民族院校教育学科大多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0期间,其前身一部分是早期的培养师范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如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一部分来自于先前师范学院教育系,如内蒙古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一部分在原有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如西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民族院校大多设置教育系、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但也有一些教育学科则归口于其他学科,如中南民族大学归属于公共管理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教育学科归口在文学院与传媒学院下面,见表1。
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现状和教育管理政策,探讨了实践经验并提出了问题研究。
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在结论中总结了研究结果,展望未来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政策、实践、问题研究、对策建议、结论、展望未来、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渐增加。
作为新疆这一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的高校,其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占比较高,其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学习能力等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但对于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却相对欠缺。
有必要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提升该群体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教育管理政策和实践,以推动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领域的平等发展。
研究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深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状况和管理需求,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新疆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展开讨论。
在研究背景介绍了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研究意义强调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分析了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和对策建议,同时探讨了教育管理的实施和评估。
结论部分指出了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领域的问题,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改进策略、对策建议、实施、评估、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高校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少数民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他们对于社会的多元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地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难题和挑战,比如学习困难、文化差异、心理压力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水平,是当前教育管理工作中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对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引言: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学生也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
而新疆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其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在高校中逐渐扩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校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但目前在实践中还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旨在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中的全面成长。
一、现状分析1. 文化差异问题由于不同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在学生管理服务中经常会产生沟通误解和文化冲突。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宿舍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与汉族学生不同的观念和习惯,这就需要较强的文化理解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有效解决问题。
2. 教育水平差异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经济等方面存在着普遍的差异,这也是导致学术成绩不稳定和适应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就需要教育机构加强教育辅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支持,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 少数民族特殊待遇问题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可能会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如加分、提供住宿、奖学金等措施。
然而,这些特殊待遇可能适得其反,导致部分学生依赖性增强,甚至对少数民族身份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政策体系,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4. 少数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在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难免会面临身份认同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不自信或不满意,缺乏自我认同感。
因此,除了加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外,还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宣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身份,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为了更好地协调和解决文化差异和误解问题,高校应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加强相关培训和培养,提高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2. 提供增值服务和咨询支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教学辅导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提升自身素质。
民族工作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民族工作是指针对少数民族的工作,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
权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针对民族工作问题,需要进行全
面的清单整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需要对当前存在的民族工作问题进行清单化整理。
这些
问题可能涉及到教育、就业、文化传承、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
比如,教育方面可能存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
量不足等问题;就业方面可能存在少数民族就业歧视、就业机会不
平等等问题;文化传承方面可能存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习俗
逐渐丧失等问题。
其次,针对清单中列出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比如,针对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针对就业歧视问题,可以加强对就业歧视现象
的监督和打击,推动平等就业机会;针对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可
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
动少数民族事务的发展。
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
谐稳定。
总之,针对民族工作问题,需要全面梳理清单,并制定针对性
的整改措施,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
族团结。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推进,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在高校中,有众多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学生,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论文将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提出对应的对策和建议。
现状与问题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现状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达5000万人,而在高等教育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占比并不高。
数据显示,在某些高等院校中,本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仅占总人数的0.1%~4%,远低于少数民族人口在整个大学招生计划中的比例。
此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一些来自比较贫困的家庭,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因此他们接收的教育质量一般较低。
存在问题1.少数民族学生数量不足,教育机会有限。
2.少数民族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经济贫困家庭,缺少学习资源,学习质量一般较低。
3.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如何有效地融入学习环境也是一个问题。
4.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偏向于选择文、史、哲等学科,而不是理、工、医等学科,这也为其就业带来了后续问题。
对策与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招生渠道学校可以积极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部门开展合作,拓宽招生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面。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度,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到进入大学的途径和机会。
优化教学奖励体系、改善学习资源环境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奖励体系,进一步激励教师积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多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融合学校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多元文化交流平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机会交流和相互融合。
此外,学校可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表达身份的机会。
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少数民族学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高校特殊群体,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内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标签: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内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振兴、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稳定和谐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学习软件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少数民族同学普遍来自边远山区,由于当地教育条件差,经济落后,人才流通太大,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并没有太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基于以上原因,很多少数民族同学从小的教育基础就很薄弱,而且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导致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外接受能力都很差,这也是少数民族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少数民族同学享有国家高考加分政策,虽然这一项政策能够保证少数民族当中比较优秀的同学能够顺利进入高校进行深造,但是基础的差异性导致进入高校后的他们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二)民族习俗各异,存在小群体性从部分学校历年的招生中可以看出,学校充分贯彻和执行国家招收少数民族同学的政策。
每届大一新生中都有回族、藏族、彝族、羌族等民族,这些同学普遍存有自己的信仰和民族风俗,且从小生活的环境对他们耳闻目染,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所以,在高校这样的大环境中,民族学生会出现抱团的现象,自己形成特殊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会影响到辅导员的管理,也不利于校园的安定团结。
(三)集体融入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首先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的明显变化,由于他们的饮食、作息习惯与内地学生差异较大,使他们融入宿舍、班级的集体生活形成一定障碍;同时,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不畅;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以上的诸多因素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大学生活不理想,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较弱,不少学生会不自觉地滋生出自卑、嫉妒、逃避、倦怠、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针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展开研究。
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着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和政策、文化差异与教育管理矛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专项管理机构和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跨文化交流与教育管理两项对策。
结论部分指出了加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和支持,提高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本文旨在为解决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对策、文化差异、专项管理机构、政策、跨文化交流、关爱、支持、教育管理水平。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虽然我国的教育公平意识日益加强,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和支持仍然不足。
少数民族学生在城市学习的文化冲突、语言障碍、经济困难等问题,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校园生活,实现教育公平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与汉族学生不同的教育管理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旨在分析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现状,包括其人数、分布情况、学业表现等方面;二是分析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和政策、文化差异与教育管理矛盾等;三是探讨应对策略,包括建立专项管理机构和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跨文化交流与教育管理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少数民族学生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着差异。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华原俊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
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缘、偏僻,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瓶颈。
研究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寻找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最佳途径,是目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教育发展解决途径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基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辍学率、复读率、留级率高,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低的现象,基础教育设施也十分落后。
许多中小学校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极度缺乏,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师资结构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达不到国家基本标准,尤其是缺乏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能满足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一般质量要求。
在高等教育方面,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扩大和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资源出现了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民族高校硬件配置达不到国家标准,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使用紧张;二是民族高校教师整体数量不足,师生比严重失调,导致高校课堂“大班上课”、“合班上课”现象极为普遍。
(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高校学生群体中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在语言、文化、信仰、饮食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进入高校后不能很好地融入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活中,而是喜欢和本民族的学生聚集活动,形成较为固定的“小团体”,与汉族学生缺乏正常的人际交流,双方差异感明显。
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多半来自经济条件、教育条件都比较落后的偏僻山区,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因而主观上不愿意与汉族学生交往,孤立地游离于高校学生群体之外,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009年第4期新疆财经大学学报N o.4.2009 (总第39期)Journa l of X i n jiang U niversity of F i nance and Econom i cs G enera lN o.39高校民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阿布都瓦力 艾百(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 要: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发展。
高校教学水平又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教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新疆高校进行民族教学改革成为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加强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及辅导员对提高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以及加强外语和汉语教学改革等举措促进新疆高校民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民族教学;少数民族;民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40(2009)04-0071-04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60%左右。
新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居住在新疆的各民族文化水平决定,而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又由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
新疆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比较所授民汉班级学生的授课情况和效果,对目前新疆高校民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新疆高校民族教学的现状近年来,新疆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为了跟上世界先进教育水平,为了达到国家要求的教育发展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如新疆财经大学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族教学是新疆财经大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从1996年开始实行H SK考试并将它与学位挂钩。
从1997年开始将改革更深入一层民族本科和大专教学采取全方位汉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对民族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民族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相符,学生的汉语水平尤其是专业水平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这导致民族学生就业难,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地位。
这种客观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尤其是民族教学培养目标离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民族教学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于这种情况,众人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民族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民族学生的基础水平不高有关,还有人认为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低是造成民族教学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根据本人所教授的汉族班和民族班学生基本情况的比较以及对民族班学生进行的民意测验结果,笔者认为:第一,不是学生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低而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教学的效果;第三,相对于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而言,其专业知识水平低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更为主要的原因。
首先,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疆高校主要收稿日期:2009-06-22作者简介:阿布都瓦力 艾百(1980-),男,维吾尔族,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71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也就是说理论化的教学模式被广大民族教师广为使用。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讲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多而实践知识、案例分析少。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多是书本上本来就有的理论知识,而获得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知识较少,再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因此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民族学生掌握的实际知识不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对高校在读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他们误以为即使毕业成绩很好也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关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
从事民族教育的学生工作人员像任课老师一样,同样对提高民族教学水平起很关键的作用,因而不能仅仅对任课老师的知识水平、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做要求而忽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任课老师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不如辅导员和班主任多,且任课老师更多的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学生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树立世界观等。
学生的综合素质再高,但若对学习、社会和未来的看法与观点不健康、不上进、不坚定,那么该学生也很难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民族学生更是如此。
但是目前高校的辅导员与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
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学校着重抓教学与科研工作而忽略了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此外,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各项待遇不如学校其他岗位人员的待遇,更不如教师的待遇,从而使一些优秀的、有较强责任心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辅导员离开此岗位。
最后,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
这是第一点延续下来的直接结果,但是这其中还包括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
原来人们一直以为民族学生的成绩不好主要归结为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
但是,随着国家这些年来对民族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大量投入,使得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虽然有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达不到要求,但是这项工作总体而言是成功的。
学生从原来汉语授课什么都听不懂到现在70%以上的授课内容都能听懂,而且这个百分比还在增长,有些从城市来的学生甚至能够达到完全听得懂。
但在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一些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不懂股票和债券,会计专业的学生分不清资产负债表和利润损益表的现象大量存在。
甚至有一些学生汉语水平较高而专业水平却不如那些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笔者认为,这些年来强抓学生的汉语水平而放松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进行民族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为了给新疆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民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就新疆财经大学而言,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民族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发挥优秀民族教师的示范作用。
为了达到培养优秀少数民族财经类人才的目的,学校应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财经类教师,不断提高民族教师的知识层次,鼓励民族教师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少数民族教师队伍中挑选优秀教师并奖励他们,尤其是学科带头人。
新疆财经大学每年都举行优秀教师奖励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教师当中少数民族教师占比较少。
所以,学校应针对少数民族教师稍稍降低评选要求,从他们当中挑选出一部分优秀教师,并用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
这种方式对获得奖励的老师起到激励的作用,而对那些暂时没有获奖的教师起到示范效果并有助于推动他们不断进取。
其次,应充分发挥科研能力较强的汉族教师的带头作用,以培养和加强民族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在国家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以加强科研性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性教学。
无论是内地名牌大学的经验还是国外高等教育的成果,都验证了这种改革是行得通的。
新疆财经大学也应进行此类改革。
民族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其教学能力的提高。
新疆财经大学教师每年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课题,而且数量在逐年增加,这说明新疆财经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在不断加强。
可是,民族教师却较少能获得国家级课题或自治区级课题。
因此,在这一方面今后应该有所改进。
民族教师应72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科研水平及汉语应用水平;而学校应让一部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民族教师承担校级课题,或者让获得国家级或自治区级课题的汉族老师去挑选民族教师当他们的助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加强民族教师的科研能力。
最后,鼓励民族教师不断扩充他们的实践知识能力。
财经类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学除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强化实践知识。
因此,财经类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实践知识。
除此之外,经济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国内外经济因素变化的影响,所以财经类教师应面向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教师通过在基层行业的锻炼来提高专业水平,使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他们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对提高民族教学质量和民族学生素质的作用任课教师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多限于上课时间,辅导员和班主任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任课教师。
而且任课教师大多是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而辅导员和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
在课外时间,学生的校外活动都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有效带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一个有责任心、综合素质较高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对民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对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应该在知识层次、师德、学历方面严格要求。
对民族教师及民族学生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
因为辅导员或班主任对提高民族教学水平,培养在学科、人格、道德方面全面优秀的学生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此外,可让任课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因为任课老师担任班主任不仅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点和问题,也能够了解学生平时生活中思想上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深化外语和汉语教学改革!母语是眼睛,第二语言甚至是第三语言是望远镜∀,没有比这句名言更能充分地说明目前!双语工作∀的迫切性、必要性和有利性。
众所周知,用眼睛只能看眼前较为狭窄的空间,而用望远镜能看到远处的辽阔天地,能看到近处所看不到的更多变化、更多景象。
语言更是如此。
少数民族语言是这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它、使用它是这个民族的自由、权利甚至是责任。
这点在我国宪法当中也有明确规定。
但是,无论这双!眼睛∀多么伟大,也只能看到近处有限的世界。
我们必须承认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所能掌握的科技、医疗、经济、政治甚至生活方面的信息不如用汉语甚至用英语掌握的信息更多、更及时、更全面。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及时的、全面的信息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否则将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的人民也至少会讲除了母语以外的一门或者两门其它语言。
这不是因为被强迫或者别的原因,而是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必备工具而已。
历史证明,掌握先进民族或者国家语言的人或民族往往比掌握较少语言的人或民族发展速度和水平快。
为了提高民族教学水平,也为了让民族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对民族学生一定要进行汉语教学。
民族学生无论是学习专业课、参加社会实践或是写实习报告、写毕业论文都离不开汉语。
如果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达不到教学目的,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听课效率,最终会影响他们的毕业和就业,进而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