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典美学
- 格式:doc
- 大小:32.5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which reflected certain social
ideologies and achieved the unique charm of Chinese literary aesthetics.
中国古典美学以“仁义礼智”为核心,以“尊王位置”为基本原则。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周文和春秋时期,在西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义”的
概念已经显现出来,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出现,使“仁”更加系统化,也带动了“礼智”的发展,至此,“仁义礼智”成
为中国文化中一种无可争议的核心概念。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美学也以“尊王位置”为基本原则,从实体政治
上要求王治国以法,立政德行,从文学艺术上也要求歌颂尊王颂扬,赞美
高台。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中“天”的理念,“天”是上帝的代表,而“地”是“国”的代表,以及“王”是“地”的代表,其中缺一不可,
所以关于“尊王”的思想,在中国文学中一直都存在。
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lso takes "respecting the king's position" as the basic principle. Physically, it requires the king to govern the country by law
中国美学简介
中国美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美的理论和审美观念的总称,它以“中庸之道”为核心,强调和谐、均衡、内敛的审美追求。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艺术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中国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天人合一”。这一理念源于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衡与宁静。在中国美学中,自然景观被视为一种美的体验,通过欣赏自然景色,人们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力量和秩序。中国园林艺术就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美丽的环境。
中国美学还强调“因势利导”。这一思想认为艺术创作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借助自然的力量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中国书画艺术中的“随机应变”就是基于这一思想而产生的,画家在创作时根据笔墨、纸张的特性,灵活运用各种技法,以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观念强调内在美。中国人认为,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和表面的华丽,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美”就是一种内在的美,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在中国文人墨客的审美观念中,才情、情感、品德等内在品质都是评价一个人美与否的重要标准。
中国美学还注重平衡和谐。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构成,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国艺术中的构图、色彩、音乐等元素也都追求平衡和谐,以产生美的效果。
中国美学注重传统价值的继承与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悠久,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使得中国美学在现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有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使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美学发展历史
中国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时期: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等物品明显体现了当时人类的审美观念。进入奴隶制时代,美学思想逐渐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儒家、墨家等学派的美学观念。
2. 古典美学发展时期:先秦时期,尤其是老子和孔子等人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汉代时期,儒家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同时,道家美学也逐渐成熟,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这个时期,中国美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强调道德、伦理、意境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玄学兴起,对中国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的传入也对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时,美学思想逐渐多元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如王羲之、谢灵运等。
4. 唐代时期:唐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繁荣时期,美学思想更加丰富。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时,美学观念逐渐世俗化,注重生活美学和艺术美学的融合。
5. 宋代时期:宋代美学继续发展,注重理性和感性的一致性。理学兴起,对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诗词、绘画、书法等领域的美学观念也更加成熟。
6. 元代时期:元代美学受到佛教、道教和理学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特点。此时,戏曲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美学观念开始关注世俗
生活。
7.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美学观念日益普及,文艺创作达到了高峰。小说、戏曲、诗词等艺术形式的美学观念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艺理论家。
8. 近代时期:近代美学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学者们开始尝试将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探索新的美学观念。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一、均衡和谐:中国古典建筑极为注重建筑的均衡和谐,追求建筑的
整体美感。从平面布局到立面设计,都力求各个部分的比例协调,形成一
个整体的和谐统一感。例如,在庭院的规划和布局上,会注重空间的层次
感和呼应,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使得建筑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构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二、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借助自然元
素来增强建筑的美感。建筑常常与山水融为一体,利用山川河流的形态和
风水理念,使得建筑地势高低合理,布局合理。同时,在建筑的设计和装
饰中,会运用自然界的元素,如水、花、树等,使得建筑与自然相互映衬,形成一种自然、朴素、和谐的美感。
三、丰富的装饰:古典建筑在形式和装饰上非常注重细节和精致度,
常常通过装饰物来衬托建筑的美感。例如,在建筑的柱子、梁木、门窗等
部位,常常使用雕刻的方式来增加装饰性,如雕花、雕纹、雕栏等,使得
建筑表面流动、丰富而细腻。同时,古典建筑中的彩绘、砖雕、陶瓷等工
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中,使得建筑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感。
四、重视空间感:中国古典建筑注重空间的氛围和体验。通过空间的
布局和分隔,建筑师创造了不同的功能空间,形成了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在建筑的庭院中常常设置假山、水池和花坛,使人有一种接近自然
的感觉。同时,采用不同材料、颜色和纹理等方式来营造空间的美感,通
过光线的把控和采光方式,使得空间充满生机和变化。
五、寓意和象征: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中常常融入寓意和象征,通过
建筑的形象来传达对生活、文化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例如,在宫殿建筑
中国古典美学
⏹发端:先秦两汉
⏹发展:魏晋----明末
⏹总结:清前期
老子的美学思想
⏹道法自然
⏹涤除玄鉴
⏹朴素
⏹玄同
⏹辩证法
⏹反者道之动
庄子的美学思想
⏹目击而道存,不可视闻授
⏹道进乎技技艺道养生游刃有余的自由
⏹象罔混沌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
⏹游乎天地之一气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游心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有待无待顺应自然的至高自由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圣人贵天法真,不拘于俗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澹然无极,众美从之。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坐忘游于虚内审美以虚体道
⏹游心说山水画
⏹虚实静动
⏹绝圣去智
⏹审美心胸
⏹大美至乐体悟
⏹意象语言
⏹激情气运神思警句
道家道教道学与美学
⏹母系文化
⏹黄老之术战国
⏹君王南面之术
⏹巫史术数气功医术内丹修炼
⏹民俗层面节庆庙会风水天象道易五行
⏹玄学玄言诗
⏹魏晋风度人物品评形与神精气神
⏹神仙术仙与鬼
中国美学史大纲
第一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第一章老子的美学
第二节老子论道、气、象
含义: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道是原始混沌,道产生万物,没有意志和目的,自己运动,是无和有的统一。道不是绝对的虚无,包含有象、物、精。道是真实的存在。精,就是气。象(物的形象),不能脱离道和气,否则就失去了本体和生命,毫无意义。
第三节老子论有、无、虚、实
含义:天地万物是有无、虚实的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四节老子论美、妙、味
含义:美,与善区别开,相对于恶(丑)而存在。对美和艺术采取简单的否定。味,听别人说话(言语)的味道,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淡乎其无味”。提倡一种平淡的趣味。妙,体现道德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老子否定美。但不否定妙。不能执着于有限的物象来求妙。
第五节老子论“涤除玄鉴”
含义:涤除,洗除垢尘,洗去人们的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鉴是观照,玄是道,玄鉴就是对于道德观照。1把观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2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是审美心胸的最早源头。
第二章孔子的美学
第一节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内容: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就能起一种特殊的作用。在主观意识的修养中,在为了达到仁而进行的努力中,审美的境界高于知识的境界。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第二节孔子论美与善、文与质
内容: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美与善的统一,在一种意义上,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和善的统一。反对质胜文和文胜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审美标准。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是审美的情感。审美标准就是“和”。“礼之用,和为贵”音乐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
中国传统美学
课程代码:61112000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美学
英文名称:Classical Chinese Aesthetics
学分:2 开课学期:第10学期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
课程主任:洪树华,副教授,博士
课程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以史为线索,讲述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包括先秦及汉代儒家、道家美学思想;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包括魏晋南北朝美学、唐五代书画美学、宋元书画美学、宋元诗歌美学、明清小说美学、明清戏剧美学、明清园林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包括王夫之、叶燮、石涛、刘熙载等人的美学思想;中国近代美学,包括梁启超、王国维、鲁讯、蔡元培、李大钊的美学。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考核:
课程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
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小论文的完成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
指定教材: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2]鲁文忠.《中国美学之旅》.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中国美学史大纲
第一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第一章老子的美学
第二节老子论道、气、象
含义: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道是原始混沌,道产生万物,没有意志和目的,自己运动,是无和有的统一。道不是绝对的虚无,包含有象、物、精.道是真实的存在。精,就是气。象(物的形象),不能脱离道和气,否则就失去了本体和生命,毫无意义。
第三节老子论有、无、虚、实
含义:天地万物是有无、虚实的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四节老子论美、妙、味
含义:美,与善区别开,相对于恶(丑)而存在。对美和艺术采取简单的否定。味,听别人说话(言语)的味道,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淡乎其无味”。提倡一种平淡的趣味.妙,体现道德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老子否定美。但不否定妙。不能执着于有限的物象来求妙。
第五节老子论“涤除玄鉴”
含义:涤除,洗除垢尘,洗去人们的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鉴是观照,玄是道,玄鉴就是对于道德观照。1把观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2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是审美心胸的最早源头。
第二章孔子的美学
第一节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内容: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就能起一种特殊的作用。在主观意识的修养中,在为了达到仁而进行的努力中,审美的境界高于知识的境界。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第二节孔子论美与善、文与质
内容: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美与善的统一,在一种意义上,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和善的统一。反对质胜文和文胜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审美标准。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是审美的情感。审美标准就是“和”。“礼之用,和为贵”音乐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是指中国古代美学中用来描述和评价美的概念和范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1.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创造的一种富有诗意和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2.气韵:气韵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质,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3.神似:神似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质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4.形神:形神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5.意象:意象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创造的一种形象或符号,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6.风骨:风骨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刚健有力的风格和精神,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7.情韵:情韵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韵味,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这些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和理论家对美的认识和评价,也对后来的中国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美学
悠悠华夏五千年,世界上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古典美学则是中国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人们所称道。
中国古典美学的起源,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构建中国古典美学框架的主要思潮和派别之一,其形成和发展直接与儒家相关。“仁义”是中国古代人民一直很推崇的一种道德。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仁时一种美。“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互相友爱、互助、同情等。1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舆!”2百行以孝为先,这是一种仁爱。在儒家思想中孝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敬爱父母、笃爱兄长,这是“仁”的基础。假如一个家庭父母不和睦,妻离子散,而家庭成员整天都心烦意乱,事事不顺心,那么又何来“美学”之说呢?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仁学为基础,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中沉思美之所在,强调唯有遵循仁义之道,在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才能获得自由,进入美的境界,所以“仁”时一种美。
“忠孝两全”一直是中国古典美所提倡的一种美德。“孝”是仁的一种,而忠则是义中的一种。中国文化传统里“忠”表达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情感,其行为指的是舍己,即要求人们为忠诚对象放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这一概念极其鲜明地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对象“伦理型”特征。“忠”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与之相关的忠信、忠义、忠告、忠言等词,一直都广为流传。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公孙丑问孟子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3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集义所生”指的就是融合了道德思想,渗透着情感意义。为实现一定的伦理目标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精神。“孔孟”之一的孟子高度赞美了这种为理想实现而自我牺牲的一切精神。那种“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在社会美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影响和鼓励着一代代的人们为之学习和努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的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金人的诱惑和威胁下不为所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的边疆将士勇敢无畏,“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7的清朝诗人于谦在诱惑面前洁身自好。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是指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理念、审美标准以及艺术表达方式的体系。这个概念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包括哲学、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范畴:
审美观念:中国古典美学强调“雅俗共赏”、“含蓄内敛”等审美观念。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是一种内涵深厚的精神追求。美与道德、人生哲学紧密相连。
和谐之美:古典美学中强调的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美感。这体现在艺术作品中,追求构图的协调、色彩的和谐,以及意境的深远。
象征与意境:古典美学注重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强调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意境在古典美学中被认为是艺术的灵魂,追求“意蕴于境”。
文学美学:文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形式。诗以“言志”、“咏物”为主题,强调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绘画美学:中国画强调意境的表达,注重“写意”和“意境”。山水画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追求虚实结合,表达出一种静谧而宏伟的美。
音乐美学:古典音乐追求“和谐共鸣”,通过音律的安排传达出情感的起伏。琴棋书画与音乐被称为“文人四艺”,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建筑美学:古典建筑注重形式的庄重、布局的谨慎,体现了“礼乐之邦”的审美追求。园林艺术也是建筑美学的一部分,强调“景在虚心”。
道德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美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更要具备道德的内涵,美德的追求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内容。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美学强调的是内涵、深度、和谐以及文人情怀。这种美学观念贯穿于古代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美学体系。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包括天然美、意境美和道。
1. 天然美: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石,强调人的内在天性之美,追求自然、纯真、朴实和和谐。天然美不仅关注个体的内在品质,还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和谐,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2. 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强调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含蓄韵味和哲理思考。追求意境美的目的在于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审美体验的高度。
3. 道: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灵魂,源于道家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自然美范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