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语言的修辞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78.80 KB
- 文档页数:22
亦智亦雅,亦直亦冷——浅谈林黛玉的语言特点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人数形象,读过书很久依然让人觉得这些人物还在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在这些人物中我喜欢“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
她虽然生活在那个封建的旧社会,深受着封建礼制的重重压迫,但她依旧不向封建的制度低头,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
虽然最后她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
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她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即使这样,在我心中她还是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别。
这许多特别中我影响最深刻的还要数她那多样化的语言。
无论是温文尔雅的“雅”语,能言善辩的“智”语,还是真诚直率的“直”语;无论是多心挑剔的“冷”语,还是尖酸刻薄的“讥”语,都真实地表现了她在各种具体情境下的复杂而生动的性格。
(一)温文尔雅的语言黛玉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从小就受到封建正统文化的熏陶,说起话来温文尔雅,显得极有教养。
如:在《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刚到贾府后,去拜见大舅舅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显示出黛玉语言中雅洁的特点(二)能言善辩的语言在《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宝玉在午后到梨香院去看望薛姨妈,便与薛宝钗互看他们佩戴的通灵宝玉和长命金锁,还闹着要吃薛宝钗的“冷香丸”,就在这时——“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座,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这分明是林黛玉因看到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很亲热,从而产生了一种嫉妒的心理,但她却反而说什么:“我来的不巧了!”并且还进而解释说:“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修辞学研究价值的古典文本。
主人公林黛玉作为诗社的佼佼者,其诗词堪称绝妙。
论文以林黛玉笔下的诗词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其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深入地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唯美性。
标签:林黛玉诗词修辞《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二百多首,其中林黛玉笔下的诗词共22首(以前八十回为准),其艺术价值很高,好似花的精魂,更似诗的化身。
林黛玉的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体现了修辞艺术的丰富性。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語音、词汇。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修辞格三个角度,对诗词所运用的修辞及其所表达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诗词的语音修辞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研究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常见语音修辞有押韵、叠音、叠韵、平仄等。
黛玉的诗词中运用叠音和叠韵,使诗词具有韵律美。
(一)叠音叠音作为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是重叠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
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形象性,还可增加感情色彩。
如:“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题帕三绝》)中“点点”与“斑斑”是对黛玉哭泣时流下伤心眼泪的生动描绘;“泪烛摇摇爇短檠”(《秋窗风雨夕》)中“摇摇”形象地描绘出了烛火的跳动;“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默默”;“喃喃负手叩东篱”(《问菊》)中的“喃喃”;“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菊梦》)中的“依依”与“故故”;“连宵脉脉复飕飕”(《秋窗风雨夕》)中的“脉脉”和“飕飕”等,使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一种悲伤之情及对现实的无奈。
(二)叠韵叠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的作用。
叠韵是将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
叠韵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2,2021Genera.No.1792021年第2期(总第179期)Journal of Qiqihar Teachers College 一、林黛玉交际语言特色的不同表现《红楼梦》中林黛玉有着极其高超的语言艺术,面对不同身份的人物,林黛玉有不一样的交际语言方式。
面对长辈、平辈和下人这三类人相应地会有不同的交际语言特点。
(一)对待长辈:察言观色,大方得体林黛玉出身世家名门,饱读诗书,气质端庄大方,在言谈交际和接人待物中都体现出大家闺秀的良好教养。
她自幼丧母,六七岁时即寄居外婆家,因此对待长辈自是十分尊重,善于察言观色,斟酌字句。
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短短几千字中,林黛玉与长辈们的言谈举止都非常大方得体。
长辈们问林黛玉“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治疗”,林黛玉答:“我自来是如此……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无稽之谈,也没人理他。
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①在长辈面前,林黛玉是说了实话的,但她很快意识到“不见外姓亲友”这一条不合时宜,会让在场的亲友们尴尬,所以话锋一转,将癞头和尚说的话定性为“疯疯癫癫的无稽之谈”,逻辑缜密,既说了实话又表明了自己对癞头和尚的话的态度,给足了贾府中亲友的面子,使场面不至于落入尴尬的境地。
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老老实实地回答念了《四书》,接着又问了姐妹们读了什么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不是个睁眼的瞎子罢了”。
名门望族的女子讲究知书识礼,那么贾府的小姐们自然也是读书的,贾母这样回答,不过是出于客气和谦虚,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所以黛玉知道贾母此言是谦辞,而且也不喜欢女子读太多书,因而在稍后回答宝玉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却改口“不收稿日期:2021-01-06作者简介:龙锦婷(199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
从修辞格运用的角度来看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彭有明王文静(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摘要:从修辞格运用的角度对林黛玉的会话进行穷尽性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林黛玉在会话中主要使用了反语、反问、夸张三种修辞格。
她所运用的反语、反问等修辞格大都带有讽刺和责怪的语气.这种语气往往比较尖锐;所运用的夸张等修辞格往往也带有批评、嘲弄的意味。
由于她不得体地使用了这些修辞格.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诸如小心眼、尖酸刻薄、爱吃醋、爱讽刺人、爱取笑人和戏谑人等不好的性格特征.这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关键词:林黛玉,;修辞格;性格特征;不得体引盲目前人们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也有少数人从哲学或心理学等其他角度进行研究。
关于这一形象,众说纷纭。
如:对于林黛玉的性格,张锦池在《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中说。
她“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11。
另外,王昆仑在《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中说:“她惟一的能力就是无意地使用锋利的言词刺激敌人和伤害中立者.……深重的疑惧、忧郁、苦痛不断地侵蚀自己.而人生的路径也就非常狭窄了。
”121可以说这些人的观点很好地概括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小心眼、尖酸刻薄、爱吃醋.爱讽刺人和取笑人等。
笔者认为,从修辞格运用的角度来看.别人之所以认为林黛玉会有这些性格特征.是因为她对一些修辞格不得体地运用所造成的。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统计的数据来证明:不得体地使用一些修辞格.是她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一些不好性格的根本原因。
根据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在《红楼梦》中。
林黛玉的会话共有450处左右(林黛玉的诗词除外),而她不得体地运用修辞格的例子至少有90处,占了总对话量的20%以上。
这必然会使别人对她的性格产生不好的印象。
林黛玉的会话所使用的修辞格主要分为三种:一、反语;二、反问;三、夸张。
此外,她还使用了其他的修辞格.如比拟、双关、借代等。
一、主要辞格的运用从穷尽性的调查分析来看.林黛玉所运用的修辞格中.反语的使用最为普遍。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语言的修辞特色摘要《红楼梦》角色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可以准确显示角色的状态,个性特征,并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魅力。
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林黛玉的语言可谓是颇具特色,作者通过不同修辞手法,展现其不同性格特点,既做到紧贴人物典型形象,又能对揭示小说主题,推动故事情节,预示人物结局等方面发挥作用。
本论文以林黛玉语言中的修辞手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本文分主要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林黛玉语言中的双关语,展现其语言尖利、性格敏感,从而揭示其悲剧命运。
第二部分,分析林黛玉语言中的用典语句,体现其学识渊博、擅长诗词的特点,并通过典故分析人物的结局。
第三部分,对林黛玉语言中比喻句进行分析,表现其风趣幽默的性格,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林黛玉语言中夸张语句,能够反映出其性格直率的特点,从而传递出爱恨情感。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语言;修辞AbstractThe language of the characters in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highly personalized, and can accurately show the character's status and personality, and has a high artistic charm of language. Among the many characters in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n Daiyu's language is quite distinctive. The author uses different rhetorical techniques to show his differen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to stay close to the typical image of the character, but also to reveal the novel's theme, promote the storyline, and predict Character endings play a role. This thesis takes Lin Daiyu's language rhetori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four most representative rhetoric tactics, and the role of these rhetoric tactics in the novel.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by analyzing the puns in Lin Daiyu's language, it shows its sharp language and sensitive personality, thus revealing its tragic fate.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Lin Daiyu's allusions in the language, reflects his profound knowledge and is good at poetry,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ending through allusions.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metaphorical sentences in Lin Daiyu's language, expresses his humorous personality,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The fourth part,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aggerated sentences in Lin Daiyu's language, can reflect the straightforwar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ersonality, thus conveying love and hate emotions.Key words:"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Lin Daiyu; Language; rhetoric目录引言 (1)第一章巧用双关,揭示人物命运 (2)1.1双关含义及其作用 (2)1.2双关修辞手法的举例 (2)第二章善于用典,暗示人物结局 (5)2.1用典含义及其作用 (6)2.2用典修辞手法的举例 (6)第三章妙用比喻,表现人物心理 (9)3.1比喻含义及其作用 (9)3.2比喻修辞手法的举例 (10)第四章精于夸张,表达情感 (12)4.1夸张含义及其作用 (12)4.2夸张修辞手法的举例 (13)结语 (14)注释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19)引言《红楼梦》一般认为是清人曹雪芹所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情趣。
林黛玉的语言特色(一)温文尔雅林黛玉出身贵族世家,在封建正统思想的熏陶下长大,且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文化教育,具有良好的教养,她的语言表达形式与说话方式具有封建思想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具有温文尔雅的特点。
家世没落后被送往贾府,她的语言特点体现在在贾府的生活中。
例如书中第三回林黛玉去拜见大舅舅的描写,大舅母想要留林黛玉吃饭,林黛玉笑着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凉。
”林黛玉说的这段话充分体现出了她语言温文尔雅的特点,首先说话委婉谦恭,在对长辈意见作出否定的同时,对客观事实进行了陈列,等待长辈作出决定。
这是我国古代封建正统思想下晚辈对长辈说话的模板,进退有度,语言简洁。
(二)真诚直率林黛玉家世虽然后来没落,但是她小时候却也过着千金小姐的贵族生活,性情任性、真诚坦率也在情理之中,显示出了她天性浪漫与纯美的一面。
林黛玉性情清高,与薛宝钗的八面玲珑形成鲜明的对比。
书中第二十九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林黛玉对探春的说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她对薛宝钗的鄙视,也表现了她心直口快的一面。
林黛玉的率直来自于她的清高与不屑,但是并不是对人人都如此,她待人也有真诚和善的一面。
例如书中对香菱想要跟林黛玉学作诗的描写,林黛玉的回答言辞真切,态度真诚平和。
(三)多心挑剔林黛玉的前后经历造成了她自卑而又具有极强自尊心的性格特征,林黛玉孤身一人寄居在贾府,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偏偏她感情细腻,心思敏感,这也是造成她敏感多疑的因素所在。
林黛玉的自尊心很强,对人有很强的防备心,害怕被人轻视和耻笑。
书中有一处是薛姨妈托人给林黛玉送花场景的描述,林黛玉收到花之后问花是送给她一个人的还是所有的姑娘多有,来人回答她所有姑娘都有,林黛玉的反应不是收到花之后的欣喜,而是冷笑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林黛玉之所以这么说是出于对自尊心的维护,而她的这种敏感与猜疑来自于她的自卑。
·81·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浅析林黛玉语言的艺术性刘梦爽(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摘 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
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
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情动于中;形于言;林黛玉;语言特点;艺术性;《红楼梦》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7)05-0081-04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24* 收搞日期:2017-09-20作者简介: 刘梦爽,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俗文学。
曹雪芹的《红楼梦》保持和发扬了古典作品的气派和风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红楼梦》独特的艺术世界中,其语言最为人们所称道,被誉为“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1]。
其语言独具匠心的表达不仅细致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红楼”生活, 而且塑造了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生活画卷。
一、《红楼梦》语言的艺术性一部说不尽的《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世人的青睐,说不尽的不仅是红楼男女的爱恨情仇,还有令人感叹的高超的语言技巧和回味无穷的语言艺术。
“传神笔墨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3]、“墨花常自翻灵舌,絮语都臻绝妙辞”[4],这些语句都是以诗评的方式称赞了曹雪芹精妙的文笔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曹雪芹注重从多方面的语言形式上来刻画人物,将方言、俗语、歇后语和诗歌、浅显文言结合起来,在人物的语言上形成对比,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朴素中透露着诗意。
例如,刘姥姥的“俗语”和贾母的“雅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地突出了刘姥姥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性格。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个性鲜明林黛玉——从语用学角度浅析林黛玉的言语孙佳乐 太原理工大学摘 要:名著的语言总能引人入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让整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古往今来收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与其作者炉火纯青的遣词造句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而其笔下的林黛玉,更是个性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为主要根据,对林黛玉的言语进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个性及体会作者的语言技巧。
关键词:人物个性;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言语作者简介:孙佳乐(1998-),女,汉族,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大三学生。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79-01一、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美国语言学家Grice于1967年在演讲《逻辑与会话》中率先提出了合作原则的概念,他将合作原则划分成了四个部分:1.数量准则。
使自己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要求的程度,不能使自己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细。
2.质量准则。
努力使自己说的话具有真实性,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不要说自认为虚假之言。
3.关系准则。
说有关联和切题的话。
4.方式准则。
要尽量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有条理或者有序。
[1]人们在交际中有意或无意的遵守或违反着以上的原则,很多学者都对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实现交际目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其中,Leech认为某些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正是出于礼貌,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并进一步划分出了策略准则、赞扬准则、慷慨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2]二、浅析黛玉言语观其个性(一)谨言慎行、察言观色未进贾府之前,林黛玉就从母亲口中得知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在进贾府之时,更是心情复杂,不由得步步小心,处处留意。
在贾母问其读过何书后,黛玉回答道“只刚读了<四书>”,遵循了合作原则,而贾母却告诉黛玉,贾府的姑娘“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字里行间,不难窥见贾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黛玉显然接收了贾母传来的信息,在后来宝玉问其读过什么书时,她轻描淡写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两小儿辩日的语言特色
“两小儿辩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小孩子的辩论,语言特色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古文的运用,在“两小儿辩日”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
大多采用了古文,包括古代的成语、典故和古诗词,这些古文的运
用使得对话显得十分优美和典雅。
2. 文学性和修辞手法,在对话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运用了大量
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等,使得对话充满了文学性,富
有诗意和韵味。
3. 儿童特有的语言特色,尽管对话中使用了古文和修辞手法,
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言辞和思维仍然保留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率直
和直接的特点,他们的语言表达更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4. 色彩丰富的词汇和表达,在对话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运用了
丰富多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用词精准、生动,展现了两个小孩子
天真可爱的形象。
总的来说,“两小儿辩日”的语言特色体现了古代文学的优美和典雅,同时也展现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率直,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这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其语言特色独具魅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一、典雅华美的语言
《红楼梦》的语言非常典雅华美。
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押韵等,使文本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在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时,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以表现他们之间的情感深厚和真挚。
二、方言、俚语的运用
《红楼梦》中运用了许多地方方言和俚语,使文本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贾母的笑声时,作者写道“老太太一串钥匙打开了,嘻嘻泱泱的,叫个女孩儿取了钥匙,亲自开锁,只闻一阵阵的笑声响。
”
三、精准简练的语言
《红楼梦》中的语言非常精准简练。
作者善于运用短小精悍的句子,以寥寥数语就能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描写林黛玉的心情时,作者写道“黛玉听说,便哭的出来。
”这种语言的运用非常巧妙,能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四、富有哲理的语言
《红楼梦》中的语言富有哲理性,作者通过文本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例如,在描写贾宝玉的人生观时,作者写道“富贵何为?襁褓之间,父母钟爱,怡红院中,贵妃捧砚,紫禁之巅,呼卢
喝雉,此等富贵,竟不如那贫士一堂,酒绿灯红,娇妻美妾,衣冠楚楚,上下相依,比较起来,富贵的实在可怜。
”
总结起来,《红楼梦》的语言特色独具匠心,其典雅华美、方言俚语、精准简练、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特色摘要《红楼梦》是中国语言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在《红楼梦》中,作者匠心独具地赋予小说人物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文学典型,增进对林黛玉语言特色的研究,对于把握全书脉络、厘清作者的思路架构、了解人物的个性情感、理解书中的草蛇灰线乃至微言大义具有重要意义。
——编者引言林黛玉原是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她与宝玉在人世间以“最难风雨故人来”的开篇,抒写了一段到底意难平的爱情故事。
然在曹雪芹的笔墨间,黛玉无疑是他所最为赞颂与偏爱的风姿绰约、超逸脱俗、人品一流的女子。
在人物底色上,黛玉拥有才思敏捷、聪颖美貌、善解人意、心细如发、思深忧远、博闻强识等珍贵特质。
在语言特色上,黛玉具有玲珑剔透、情真意切,能言善辩、直言不讳,含沙射影、借题发挥,尖刻犀利、促狭刁钻,温文尔雅、引经据典,幽默风趣、亦庄亦谐,叛逆意识强烈,悲剧色彩浓厚等诸多特点。
瑕瑜互见,瑕难掩瑜,黛玉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些语言特色的补充而愈益丰满、愈加动人。
林黛玉的语言特色01 玲珑剔透、情真意切书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她努力适应着与自己生长环境与风俗习惯大相径庭的北方新生活,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对于贾母和宝玉关于其读书的问询,她先后给出了两个颇有差异的回答——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甲侧:好极!裨官专用“腹隐五车书”者来看。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第三回)(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过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第三回)黛玉的博学多才有目共睹,在应元春之命做应制诗时,元春独赞薛、林之诗作与众各别,她替宝玉写就的“杏帘在望”一首更是为宝玉所作的四首之冠。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看到黛玉房屋里数量可观的书籍惊呼莫不是某位哥儿的书房。
在初次回应贾母时,黛玉未必不存了与同在上学的三姐妹一比高低、不甘居于人后之意,然而听到贾母弦外之音时,她便明白贾母亦是不重女子舞文弄墨之才的。
林黛玉是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位主要人物,她不仅是小说中的女主角,也是被很多读者所喜爱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
作为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厚情感的人物,林黛玉的形象在小说中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交际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以下是我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一些观点和见解。
一、林黛玉的言行举止1. 林黛玉的语言特点林黛玉在小说中的对话中,常常使用一些古典文学的词汇和修辞,她的言辞优美而富有诗意,给人一种文学气息。
她常常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展现了她的才情,也为整部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文学氛围。
2. 林黛玉的情感表达林黛玉在小说中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物,她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表现出了深厚的情感。
在交际中,她常常用一些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非常细腻和含蓄。
当她对贾宝玉有所不满时,她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一些含蓄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林黛玉的交际方式1. 林黛玉的待人态度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待人真诚、善良、体贴的女孩。
她对待亲人和朋友都十分关心和体贴,善解人意,为人处世洒脱大方。
但另她也十分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屈服于他人的意志。
2. 林黛玉的社交技巧虽然林黛玉是一个性情中人,但她在社交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技巧和手腕。
她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言辞和态度,以适应不同的人际关系,展现出了她灵活的交际能力。
在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不同的人物交往过程中,她都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自己的社交技巧,表现出了她的独特魅力。
三、林黛玉的人物魅力1. 林黛玉的内心世界林黛玉是一个极富内涵的人物,她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深刻。
她对待感情和人生的态度十分独特,她对自己的情感和命运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她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才情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林黛玉的形象魅力林黛玉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展现了她的美丽、才情和坚韧。
她的美丽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她的才情和智慧使她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大揭秘揭秘红楼梦中的夸张与反问修辞手法大揭秘:揭秘红楼梦中的夸张与反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凸显人物情感、揭示社会风貌。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夸张与反问,揭示其在描写人物形象和情感揭示中的独特作用。
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夸张手法,作家可以放大或夸张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描写效果。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夸张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有力。
首先,红楼梦中的夸张手法常常出现在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上。
例如,贾宝玉的容貌被描绘得极为秀美,曹雪芹用了大量的夸张修辞来强调他的美貌:“浑身上下莹光透骨,隔肋可爱,宛若神仙。
”在这里,作者不仅使用了夸张的形容词“莹光透骨”,还通过比喻手法将宝玉比作神仙,以突显其美丽超凡的形象。
其次,夸张手法还在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比如,贾母作为一个家族中的长辈,具有深厚的家教和广博的人生经验,她的性格特点被夸张地描绘出来:“永贮怨嗟,偏坚愈增;例咎加诛,恨无庸免。
”这样一来,贾母的强势和顽固的性格特点被夸张地放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权威和威严。
除了夸张手法,红楼梦中还广泛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来渲染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和思想碰撞。
反问可以增强语气的疑问和强调,通过反问手法,曹雪芹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复杂情感交织,经常通过反问的方式来揭示。
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身世和婚姻犹豫不决,内心充满痛苦和困惑。
曹雪芹运用了反问来强调贾宝玉的矛盾心理:“—’如今我却要一不求人,二不理她;三要贵存其形,贱养其神。
……然而,要是我能够不理她,也罢了。
’临了,又似有力气轻软无力,说:‘滚下红楼,去见光景去罢了。
’”通过反问的方式,作者展示了贾宝玉内心的挣扎和犹豫,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复杂情感。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风格摘要《红楼梦》可谓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顶峰,它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也是相当出色的,比如在描写上,整体上生动、活泼、准确,表达力极其丰富。
不同身份的人物语言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众多人物的不同语言特征大大增加小说的文学色彩,是小说杰出成就的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本篇从林黛玉的自身性格特征和具体语言环境两个方面,论述林黛玉的语言风格,可以发现在两者相结合的情况下,人物的语言风格更易显现。
关键词:林黛玉;语言风格;大雅;讥讽嘲弄;尖酸刻薄《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可谓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顶峰,它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也是相当出色的,比如在描写上,整体上生动、活泼、准确,表达力极其丰富。
不同身份的人物语言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众多人物的不同语言特征大大增加小说的文学色彩,是小说杰出成就的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小说中很多人物的语言都十分耐人寻味,其中我对林黛玉的语言特点印象最深。
人物的语言风格往往是由人物的自身性格特点决定,也受到所处的语言环境的影响。
现在我将就这两个方面论述林黛玉的语言风格:(一)自身性格特点决定作为官宦世家的独生女,黛玉从小就是孤独的,后来母亲离世了,父亲公务繁忙也无法照料她,于是她来到不曾去过的外祖母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由于种种的经历,使得她孤高只许、敏感多疑、有自卑感,这造成了她的尖酸刻薄的语言特点。
黛玉葬花修辞手法
《红楼梦》中的黛玉是一个极富文学色彩的角色,她的形象与花朵紧密相连,而黛玉葬花则是她深沉孤寂内心的真实写照。
黛玉葬花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美动人。
首先,黛玉葬花的过程中运用了比喻手法。
比如,黛玉在葬花时说:“花儿都向阳开,可是她却向阴开。
”这里的比喻将黛玉比作一朵向
阴的花,暗示了她内心的忧郁与孤寂。
通过这样的比喻,更加深刻地表达了黛玉的心境和性格特点,使读者对她的感情更加深入。
其次,黛玉葬花的过程中还使用了拟人手法。
比如,黛玉在葬花时将花儿人格化,将其与自己进行对话。
她抱怀花朵,轻轻拍打,仿佛在为花儿送行,与花儿进行心灵的交流。
这样的拟人手法使得花儿具有了情感和灵魂,更加生动地展现了黛玉的内心世界。
此外,在黛玉葬花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黛玉葬花的场景与大观园中欢快热闹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在这个对比中,黛玉的孤独和忧伤更加凸显出来。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深刻,让读者对黛玉的内心感受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黛玉葬花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深入地展示了黛玉的内心世界。
通过比喻、拟人和对比等手法的巧
妙运用,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黛玉的忧郁和孤独,进而对她的形象和故事更加动容。
浅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诗《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名垂文史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
如雍容有心计的宝钗,心直口快的湘云,泼辣狠毒的王熙凤等,但在大观园众美中,作者最不吝笔墨的当属林黛玉了。
曹雪芹不仅写出了她“病如西施胜三分”的独特美丽,更写出了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颖才慧,这突出地表现在林黛玉所独有的杰出的诗才,这是其他众美所不具备的、无法超越的。
本文试从小说人物形象林黛玉的角度来分析她的诗词,进而窥见她独特的才智美。
一、林黛玉诗的内容分类林黛玉的诗与她创作诗歌的情景,即小说人物活动的背景是紧密相关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林黛玉诗歌创作的情景入手对林黛玉诗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林黛玉独处所作的诗,包括《葬花吟》、《题帕诗三绝句》、《五美吟》、《桃花行》。
这些诗既是独处所作的诗,那么做这些诗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以炫耀诗才的,而是为了排遣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情志的,所以这部分诗更直接接近黛玉的内心,是她内心世界的直接反应,文学性很强,显得颇为重要。
《葬花吟》是黛玉葬花时低吟的为花所作的悼词,整首诗洋溢着悲哀的调子,字字滴血,以花喻人,青春虽如花般娇艳但终会随时光老去而飘零,“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落花正预示着人的归宿,更为令人伤悲的是“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而花之落“柳丝榆荚自芳菲”“梁间燕子太无情”又折射出世间的世态炎凉,这不正是寄人篱下的黛玉经常体会到的吗?由此可知林黛玉在独处所作的诗多以悲情为主,是她凄苦人生和哀伤心境的体现,是她悲惨命运的预示。
(二)在海棠诗社中所作的诗,包括《咏白海棠》、《咏菊三首》、《螃蟹咏》。
在诗社中所作的诗,有题目、诗韵限制,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做出好诗极其不易,其目的无非是在统一的格式下比谁的诗做得最好。
黛玉才思敏捷,这几篇诗作,都是一挥而就,且质量水平很高,在诗社中算是上乘之作,如《咏菊三首》,更是位列诗社的前三甲,充分表现了黛玉力压群芳,具有大观园中其他女子所不具备的才智美。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语言的修辞特色摘要《红楼梦》角色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可以准确显示角色的状态,个性特征,并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魅力。
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林黛玉的语言可谓是颇具特色,作者通过不同修辞手法,展现其不同性格特点,既做到紧贴人物典型形象,又能对揭示小说主题,推动故事情节,预示人物结局等方面发挥作用。
本论文以林黛玉语言中的修辞手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本文分主要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林黛玉语言中的双关语,展现其语言尖利、性格敏感,从而揭示其悲剧命运。
第二部分,分析林黛玉语言中的用典语句,体现其学识渊博、擅长诗词的特点,并通过典故分析人物的结局。
第三部分,对林黛玉语言中比喻句进行分析,表现其风趣幽默的性格,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林黛玉语言中夸张语句,能够反映出其性格直率的特点,从而传递出爱恨情感。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语言;修辞AbstractThe language of the characters in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highly personalized, and can accurately show the character's status and personality, and has a high artistic charm of language. Among the many characters in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n Daiyu's language is quite distinctive. The author uses different rhetorical techniques to show his differen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to stay close to the typical image of the character, but also to reveal the novel's theme, promote the storyline, and predict Character endings play a role. This thesis takes Lin Daiyu's language rhetori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four most representative rhetoric tactics, and the role of these rhetoric tactics in the novel.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by analyzing the puns in Lin Daiyu's language, it shows its sharp language and sensitive personality, thus revealing its tragic fate.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Lin Daiyu's allusions in the language, reflects his profound knowledge and is good at poetry,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ending through allusions.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metaphorical sentences in Lin Daiyu's language, expresses his humorous personality,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The fourth part,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aggerated sentences in Lin Daiyu's language, can reflect the straightforwar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ersonality, thus conveying love and hate emotions.Key words:"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Lin Daiyu; Language; rhetoric目录引言 (1)第一章巧用双关,揭示人物命运 (2)1.1双关含义及其作用 (2)1.2双关修辞手法的举例 (2)第二章善于用典,暗示人物结局 (5)2.1用典含义及其作用 (6)2.2用典修辞手法的举例 (6)第三章妙用比喻,表现人物心理 (9)3.1比喻含义及其作用 (9)3.2比喻修辞手法的举例 (10)第四章精于夸张,表达情感 (12)4.1夸张含义及其作用 (12)4.2夸张修辞手法的举例 (13)结语 (14)注释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19)引言《红楼梦》一般认为是清人曹雪芹所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情趣。
《红楼梦》在文学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包括多方面原因,但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红楼梦》涉及人物众多,上至贵妃亲王,下至平民百姓,但作者笔下每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使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1]而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与作者熟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密不可分。
对于《红楼梦》语言中修辞手法的研究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双关、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比如,李颖慧《<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修辞特色》是以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分析反语、双关和用典修辞手法,孔昭琪的《<红楼梦>的寓意双关》则主要在第八回、第三十回和第四十二回中,分析宝、黛、钗三人对话中的寓意双关。
而单独对某一个人物语言中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的较少,并且林黛玉的语言在小说众多人物之中独具特色,特别是双关、用典、比喻、夸张四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塑造林黛玉的形象特点,而且在预示人物命运、结局,展现人物心理,表达情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撰写本论文过程中,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类、总结基础上,按照双关、用典、比喻、夸张这四种修辞手法,对林黛玉语言进行筛选整理,并结合相关知识、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其语言的修辞特色。
第一章巧用双关,揭示人物命运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一个刀子嘴,经常用双关语来旁敲侧击。
在对林黛玉语言中的双关语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出自她口中的双关语除了一语双关,讥讽他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预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为探寻宝黛爱情悲剧提供了重要线索。
1.1双关含义及其作用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面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2]双关的本质特点是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同时兼指两种事物或同时说明两重意思。
[3]在双关语所表达的两种意思中,往往内面意思才是语句真正要表达的含义。
在文章中使用双关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风趣幽默,委婉含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多双关语,对这些双关语分析后不难发现,林黛玉运用双关语嘲讽的对象,主要是贾宝玉和薛宝钗。
这些双关语出现的原因大多是贾宝玉多情,使林黛玉产生醋意,林黛玉巧妙运用双关修辞手法,既能够讽刺对方,又可以不失贵族小姐身份。
但作者安排这些双关语更重要的作用是预示金玉良缘最终会战胜木石前盟,表现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1.2双关修辞手法的举例①“哎呦,我来的不巧了!”[4]选自第八回,因薛宝钗旧疾复发,贾宝玉前去探望,恰巧林黛玉同来探望薛宝钗。
黛玉虽然不知道宝玉、宝钗刚刚交换、赏鉴完象征着所谓“金玉良缘”的通灵宝玉和金锁,但她料定他们二人在此时此地必然有亲密的表现,所以这“我来的不巧了”的双关语实际上是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5]这句话运用双关修辞手法,既能巧妙传达出林黛玉对金玉良缘说法的嫉妒心理,也展现出宝黛爱情道路上的冲突,为二人悲剧命运瞒下伏笔。
②“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6]这句话同样选自第八回,薛姨妈留宝、黛二人吃茶,因薛宝钗成功劝阻贾宝玉吃冷酒,使一旁的林黛玉再次产生了醋意和嫉妒,利用丫鬟雪雁给自己送手炉之事奚落贾宝玉,这句话看似是林黛玉数落丫鬟雪雁,把自己主子的话当耳旁风,反倒对他人百依百从,实则是讽刺贾宝玉对薛宝钗言听计用,对于自己的苦口婆心却全然不顾,同时也嫉妒薛宝钗对贾宝玉献殷勤。
这里运用双关修辞手法,既准确传达出对贾宝玉多情的不满和薛宝钗献殷勤的嫉妒,也自然表现出林黛玉爱吃醋、尖酸刻薄的形象特点,同时,也预示宝黛爱情坎坷,结局凄凉。
③“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
”[7]选自第二十回,贾宝玉、薛宝钗同去贾母处看望史湘云,因林黛玉询问贾宝玉刚才在何处,贾宝玉如实回答在薛宝钗家,从而引发宝黛二人争吵。
这句双关语一方面是指争吵时林黛玉一句气话,另一方面也暗指自己死了,正好成全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个人,迎合金玉良缘之说。
更重要的是预示林黛玉命运的凄惨,在第十三回,父亲林如海病逝,林黛玉当前处于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境地,孤身寄居外祖母家,且贾母年事已高,林黛玉对贾宝玉用情至深,而贾宝玉则是个多情之人,又流传金玉良缘之说,使林黛玉处境艰难。
④“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8]选自第二十回,史湘云因咬舌,被林黛玉嘲笑。
林黛玉口中的“爱哥哥爱哥哥的”,既是模仿湘云,对她发音不准的嘲讽,同时又因为湘云与宝玉的亲昵关系,因此又暗含了一丝嫉妒之意。
[9]⑤“安静看戏罢, 还没唱《山门》, 你倒《妆疯》了。
”[10]选自第二十二回,贾母为薛宝钗办寿辰,薛宝钗在酒席上点《山门》这出戏,令贾宝玉不解,薛宝钗为贾宝玉解惑,林黛玉见贾宝玉对薛宝钗称赞不已,引发其嫉妒之心。
因此,贾宝玉对薛宝钗的逢迎之态被林黛玉嘲讽为“妆疯”。
这里的“你”指称的非常明显,就是把矛头指向了宝玉,而《妆疯》这里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戏,实际上是指宝玉的疯癫。
[11]因薛宝钗解说那北曲《点绛唇》是出自于《山门》,此时正处于点戏阶段,故《山门》这出戏还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