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财政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部分 财 政【财政考情分析】【财政知识脉络】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本章考情分析】财政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财政 支出财政 收入税收 制度政府 预算财政管 理体制财政 政策公共物品与 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定义 及其融资与生产市场与政府的 经济活动范围1.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2.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3.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1.市场和市场效率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4.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本节知识点】【知识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知识点】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二、“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2非)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在某种纯公共物品的总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人增加该物品的消费,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会( )。
A.相应增加B.相应减少C.不受影响D.趋于平均 【答案】C【解析】根据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定义,纯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真题•2021年单选】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说明该公共物品具有( )的特征。
A.非排他性B.经济性C.公平性D.非竞争性 【答案】D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竞争性-主要特征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
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非排他性-派生特征【解析】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逐条解读】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解读】
二、账务处理
(【解读】:为0了方便理解,以下解读以会计分录方式为主)
(一)取得资产或接受劳务等业务的账务处理。
1.采购等业务进项税额允许抵扣的账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金额,借记“在途物资”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当月已认证的可抵扣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当月未认证的可抵扣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发生退货的,如原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做认证,应根据税务机关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如原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做认证,应将发票退回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解读】:
1.非不动产采购业务取得专票当月认证并可抵扣:
借:存货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应付账款等
2.非不动产采购业务取得专票当月未认证的:
借:存货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
借: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1。
第二部分财政——第十章财政支出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知识点二】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知识点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知识点四】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知识点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一)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1.财政支出的含义: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2.财政支出数据的理解:(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1.按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1)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
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用来办教育,还是加强国防)。
(2)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办教育的钱是用于发放工资,还是购买设备、修建校舍)。
【注意】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能从微观层面清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
2.按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注意】利用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从宏观上考察一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作为经济主体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其职能是偏好于资源配置,还是偏好于收入再分配。
(三)我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1.我国传统的政府支出分类与国际通行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法相比,我国传统的“支出功能经济分类法”存在很大不足。
(1)既无法全面反映政府职能,也难以精确反映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2)既不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和强化预算约束,也难以进行国际比较2.2007年我国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
具体科目设计目标是“体系完善、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
(1)按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本章考情本章属于非重点性章节,历年考试分值为1-3分左右,单选题1-3个,多选题0个。
2019年教材有一定删减,预计本章分值为1分左右。
本章重点:1.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2.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
3.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公共选择,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5.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与主要任务。
知识点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1.定义: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注意】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2.特征:非竞争性(主要特征):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注意】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只增加收入,不增加产量)非排他性(派生特征):指的是要排除一个额外消费者技术上不可行,或者成本很高。
【注意】指出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例题·单选题】(2016年)在某种纯公共物品的总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人增加该物品的消费,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会()。
A.相应增加B.相应减少C.不受影响D.趋于平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定义。
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自愿的市场交易出价多少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强制性的政治交易投票程序【注意】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并不完全有效。
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如果阻止未付费者消费,从社会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是缺乏经济效率的,也就是说,排他性地消费不符合效率原则。
而且排他性消费的成本很高。
(三)公共物品的融资和生产1.公共物品的融资(1)政府融资(强制融资)【注意1】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政府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注意2】缺点: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对财政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第一部分:财政政策理解一、定义财政政策是政府采取的关于财政利益的规章、政策和措施,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目的财政政策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经济稳定,保持国家的财富总量的增长,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公平分配。
三、主要形式1、财政收入政策:政府采取相应的税收和其他收费措施,主要是为税收。
这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财政支出政策:政府采取相应的开支措施,主要是为了财政支出的支出,主要用于实施政府的经济政策。
3、财政补贴政策:政府根据特定的经济政策,采取特定的财政补贴措施,以达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
4、财政拨款政策:政府根据其特定的经济政策,在特定的领域给予特定的拨款支持,以达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
第二部分:财政政策的特点一、财政政策是多元化的财政政策是一门全面性、丰富性的学科。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包括国家财政政策、地方财政政策、国际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财政拨款政策等等。
二、财政政策是综合性的财政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包括财政收入政策、支出政策以及财政补贴政策等,而且还包括财政拨款政策等。
三、财政政策是改变性的财政政策是一门动态的学科,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政府每年都会进行不同形式的财政调整,以达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
第三部分:财政政策的作用一、调节经济结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补贴、拨款等政策手段,调节社会经济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二、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实施经济政策和加强投资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社会公平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实施各种补贴、利率政策等措施,来实现社会公平,克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基础精讲班经济基础知识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讲老师:臧运红第二部分财政第二部分财政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系(3分)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3)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通常人们所使用的财政管理体制概念,指的就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例题•单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A.税收管理体制B.财政支出管理体制C.政府预算管理体制D.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答案】C【解析】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技术原则。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2011、2015年•多选题】不同层次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有()。
A.恰当原则B.受益原则C.效率原则D.区域原则C.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收收入D.收益与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使用费收入【答案】D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2014年•单选题】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间财政收支结构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收入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B.收入以地方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2013年•单选题】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C.政府间的财政收支划分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D.在财政单一制下,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管理财政活动【答案】B【答案】ACD正确,B选项应为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概论
1. 公共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公共财政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3.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财政收入理论
1. 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税收理论与政策
3. 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
4. 财政收入结构与调节
第三部分:财政支出理论
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 财政支出的决策原则和方法
3.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与控制
第四部分:财政预算理论
1. 财政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3. 预算绩效分析与评价
第五部分:公共债务理论
1. 公共债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公共债务的风险与管理
3. 公共债务市场和政府债券发行
第六部分: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
1. 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关系
2.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协调与配合
3. 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结语
以上是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对公共财政学的系统
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践运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祝愿大家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章财政职能引导案例•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5年9月6日“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收入消费方面,城乡居民收差距1997年以后连年明显扩大。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年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
但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仍维持在3.21 : 1。
•学习本章内容,请思考政府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清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良影响?本章要点提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的涵义。
•各项财政职能的实现机制。
本章内容引言•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客观具有的功能,它是财政本质的体现。
研究财政职能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明确财政应该干什么?二是如果确定了财政的职责,那么财政应该怎样干以及应该干到什么程度?•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主要作用领域是市场机制失灵或市场缺陷的领域,其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
第一节财政职能概述•一、对财政职能的一般认识财政职能是指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它是财政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西方现代财政理论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角度出发,注重分析财政收支对经济运行的积极效应,将财政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客观要求来看,我们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监督管理四大职能。
知识库: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间的关系•通常认为现代政府具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
政府的政治职能即对内巩固国家政权、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体现为政府具有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职能;而政府的经济职能即政府具有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表现为在资源配置领域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在收入分配领域缩小分配差距、促进公平分配,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并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等。
财政学教学大纲
本课程学习财政学基本理论和政策实践,讲授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能。
第一部分:财政理论基础。
1.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财政资源和财政收支的基本特征。
3.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第二部分:国家财政理论与实践。
1.国家财政收支分析。
2.国家财政支出政策。
3.国家债务管理。
4.宏观经济调控与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地方财政理论与实践。
1.地方财政体系分析。
2.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析。
3.地方财政改革。
第四部分: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
1.公共财政与经济增长。
2.公共财政与社会公平。
3.公共财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部分: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
1.政府预算体制和制度。
2.政府预算收支分析。
3.政府预算执行监督。
参考书目:
1.《财政学》胡敏。
2.《财政学原理》霍华德·L·贝尔。
3.《公共财政学》陈解放。
4.《政府财政学》韩建国。
5.《地方财政学》胡理明。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
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 生产和成本理论。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 市场结构理论。
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 国际贸易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义第一部分总论《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于2004年11月5日经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4年11月30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以第427号总理令发布,并将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
《处罚处分条例》是在总结国务院1987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处罚规定》)实施以来的经验基础上修订形成的。
《处罚规定》自1987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维护正常的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化,其中不少内容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处罚规定》的一些内容与现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不相协调。
《处罚规定》实施后,国家相继颁布了《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会计法》(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行政处罚法》以及《行政许可法》等多部重要的法律、行政法规,而《处罚规定》中有关财政违法行为及相应的处理、处罚规定已明显与前述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相衔接。
二是《处罚规定》的适用范围过窄。
由于《处罚规定》制定于计划经济年代,当时的经济主体还比较单一,只对国有单位的财政违法行为进行了规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国有单位有财政违法行为,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也存在财政违法行为。
因此,对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财政违法行为也应予以规范。
三是《处罚规定》关于财政违法行为的规定已明显滞后于财政形势的发展。
《处罚规定》发布实施17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主体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经济行为呈现多样化,行政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财政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对这些新出现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已难以规范和调整。
四是《处罚规定》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容已不适应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需要。
第二局部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局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一、资产类科目第101号科目库存现金一、本科目核算工会的库存现金。
二、各级工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
三、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从银行提取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按实际收回的现金,借记本科目,按应报销的金额,借记“行政支出〞等有关科目,按实际借出的现金,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三〕因其他业务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五、有外币现金的工会,按照折算后的人民币金额记账,并设立辅助账登记外币现金的币种、外币金额、即期汇率、折算后的人民币金额及来源简要说明等。
六、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一〕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等赔偿的局部,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的局部,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局部,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的局部,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七、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工会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一、本科目核算工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
二、工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本科目下设置经费集中户等明细科目。
设置经费集中户的工会,应领先在经费集中户中归集工会经费,再按规定将属于本级工会的经费转入本级工会根本户,属于上级或下级工会的经费上缴上级工会或转拨下级工会。
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1.公共物品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那类物品(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
2.“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三)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1.公共物品的融资
(1)政府融资:政府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
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2)私人融资:在公共物品的特征中,非排他性成为对自愿融资起阻碍作用的关键因素。
私人融资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数量的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3)联合融资: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产品。
2.公共物品的生产
主要包括两种方式:政府生产、合同外包。
(四)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主要包括:(1)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2)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3)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3)公共物品的收益分配制度。
通过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的、竞争性的、有效率的、均衡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1.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大小决定于政府职能范围大小。
2.我国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1)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3)对社会资源配置引导性支出(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确定配置的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合理比例和基本原则;(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调节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率;(5)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
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明确收入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作用。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主要包括:(1)实现充分就业;(2)稳定物价水平;(3)国际收支平衡。
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一)公共选择
1.公共选择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
2.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1)个人主义方法论;(2)经济人假设;(3)作为一种交易的
政治过程。
(二)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
3.投票循环;
4.官僚体系无效率;
5.利益集团的寻租。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一)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
1.看财政支出规模;
2.看财政支出结构;
3.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
1.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
国际通行的统计分类方法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和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
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