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13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8
虹口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校名、班级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
青苹果和熟苹果(有改动)
盛洪
⑴亚当·斯密认为,人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交换倾向。
他在《国富论》中说:“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
也从未见过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其它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意以此易彼。
”显然,交换的前提是占有。
我用此物向你交换彼物,就意味着,我承认,在交换之前,彼物是你的,而此物是我的。
⑵分清彼此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一个三四岁的儿童也知道哪些玩具是他的,哪些不是。
父母购买和亲友赠送都是自己对玩具的所有权的合法来源。
人类很早就通行劳动原则和占先原则。
前者比如谁打的野兽归谁,后者比如先迁移到某地的部落拥有对该地的所有权。
但人类并不总是能很好地解决产权归属问题的。
比如,若干个人如何分配他们共同捕获的野兽,相邻的部落如何划分它们之间的“领土”。
如果不能分清彼此,后果是什么呢?
⑶在一个假设的情境中,有一棵无主的苹果树,在这棵树旁住有两个人。
问题是,如果这两个人都想从这棵苹果树上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结果将会怎样。
答案是,他们俩谁也吃不到熟苹果了。
因为这棵树没有产权归属,所以谁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谁就要尽可能地摘更多的苹果;但对方也是一个“经济人”,他也会这样做。
若要在摘苹果的竞赛中超过对方,就要更早地去摘苹果,但对方也会这样做。
结果,摘苹果的时间会越来越早,以致苹果还未成熟就被摘掉了。
谁要想等到苹果熟了再摘,就会一无所得。
这样,在产权没有划分清楚的情况下,这两个人只能吃到青苹果。
⑷在人类历史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美国的道格拉斯·诺斯教授,曾经生动地描述过人类从狩猎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的过程。
在狩猎社会中,野兽和野果是没有产权归属的。
谁先捕猎或采摘到就归谁。
谁的打猎技术好、工具先进,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野兽。
这样就刺激了打猎技术和工具的发展。
⑸但这样一来,随着打猎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全社会中可打的野兽就会越来越少。
由于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部落,野兽又是没有产权归属的,在成年的大野兽所剩不多的情况下,人们就开始去打未成年的小野兽。
因为如果某部落的人遇到未成年野兽不打,待到它成年后,未必就会成为自己的盘中餐。
⑹这样下去,野兽就会全部绝种,因为没到生殖期的小野兽如果被消灭了,就不会有新的小野兽了。
与此同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社会也会崩溃掉。
农耕社会和畜牧社会的出现,使人类避免了灭绝的命运。
驯化野生植物,于是出现了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于是出现了家畜。
⑺农作物和家畜的优点不仅是它们比野生动植物更易生长,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排他地拥有的动植物。
没有其它部落捕猎和采摘的威胁,人们可以从容地等到这些驯化了的动植物成熟,愿意投入劳动精心照看。
由此看来,农耕社会出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实现了部落之间排他的产权划分;它通过改变人与人的关系,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⑻毫不夸张,道格拉斯·诺斯称之为“第一次经济革命”。
我们的祖先也从未低估过这次革命。
在中国,人们把发明了农耕技术的人称为神农氏。
他在当时,是部落的首领,在后来,是神。
这说明,人们从未仅仅把他当作技术创新者,还视他为社会领袖。
⑼小则吃不上熟苹果,大则毁灭社会,看来在产权上分清彼此实在是太重要了。
不仅如此,产权不清还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冲突。
⑽为了一块矿产,为了一条河,为了一片林子,两个村、两个地区之间可以刀枪相见。
如果这样的情况放到国与国之间,就更糟糕了。
海湾战争的起因很复杂,但其中一个原因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油田在地下是相连的,并且向科威特倾斜。
伊拉克认为它吃亏了,但又没有提出可行的划分产权的办法。
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伊拉克竟诉诸武力。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万人的死亡和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⑾假如我们找到了划分产权的方法,假如我们消除了产权上的纠纷,人类将会比现在幸福多了。
熟苹果毕竟比青苹果好吃。
1.根据文意,最适合填入第⑵段和第⑺段空格的一项是()(2分)
A.本来既然就 B.本来既又
C.似乎因为所以 D.似乎不仅而且
2.第⑶段中加点词“经济人”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第⑻段画线句中的“之”是指。
(2分)
4.简析第⑼段的作用。
(3分)
5.对于本文的说理方法,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⑴段引用亚当·斯密的话,是为了引出议论话题并证明人有与生俱来的占有欲望。
B.第⑶段举无主苹果树之例,直观阐述了竞争是造成人类只能吃到青苹果的根本原因。
C.第⑷⑸⑹段以野果野兽举例,证明了资源有限时更需产权划分以避免人类社会崩溃。
D.第⑽段举伊拉克为油田诉诸武力的实例,证明人类有分清产权的智慧方能免除战争。
6.试析本文标题好在哪里。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
“我想念的是信!”午宴时同桌有人叹口气道,“现在没人写信了。
要不是周末电话减费,恐怕我们全会失去了联络。
”
“琼可是常写信的。
”请吃饭的主人说。
大家都转眼望着我。
“是吗?讲给我们听吧!”
我当时还不识字。
只认识5个字母:J、O、A、N和X。
这就够写一封示爱短柬给圣诞老人了。
“XXXXOOOO”,我在信里吃力地吐露心意,“X”代表吻,“O”代表拥抱。
我把这样的感情填满整张纸,再用四种颜色的蜡笔签了名。
妈写好信封地址,我贴上邮票,然后我们带着我生平第一封信走去投入邮筒。
那时我对地理、现实生活的范围或邮政局的工作,都一无所知。
不过我明白可以把信托付给未知者,它自然而然会到达目的地。
那个星期,我一想到自己的信到了圣诞老人手里,就兴奋得透不过气来。
他的回信来了。
“阿琼,有你一封信。
”妈喊道。
我手颤颤地拆开信,瞠目望着那些既神秘又美的字形。
妈来到我身边,我顺她手指点着的地方,听她高声读那封信,一直读到那十分脱俗的结尾:“圣诞快乐,同时XXXXOOOO!圣诞老人。
”我们母女俩瞪大着眼互相对望。
“再念一遍!”我说,有点哆嗦。
我就是那样地记住了通信的基本原则:有来才有往。
而收到一封信实在是人生至乐之一。
从那时起我一直都在写信;每次听到邮车嘎嘎响转过街角,都引起我激动的期待。
我希望在信里发现些什么?或许是二十年来对话的新转折,一段景色的描写,一个发我深思的问题,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奇。
或世界还是太平无事,一切如常的保证。
任何一封信都会使我春风得意或改变我的生活。
17岁那年,我拆开一封邀请信,就此决定了自己选择的大学。
跟着遇到了所嫁的人;住在我后来住的地方;有了子女;而多年来都是按照那天早晨信件中出现的命运①来思想、感受、体验和做人处事的。
信件曾带我横过美国大地,进入外国原野,并且飘洋渡海。
我有些极深厚的友情,全是靠信件建立维持的——没见过面,也从没听到对方声音。
写信使我进入写作生涯而不感到困难。
但是即使没有这些事情发生,我也会写信,也会等待信件的。
我爱信,尤其爱情书——不论什么样的信都爱。
我也爱说话。
不过话说完了就忘记。
信却是有形的——可以看了再看,传阅共读,或塞在衣袋中加以思索、考虑。
信中有斟酌、回想和沉思的余地。
信依赖机智和哲思、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而滋长。
信是人类寂寞感和合群性的表现,是我们签署后密封了的承诺,是我们对仪礼庆典和重大事件表示的敬意②。
在信中可以夹些额外的东西。
钱呀!娃娃的照片呀!飞机票呀!有一次我收到一只大甲虫——僵死得像木乃伊一样,但仍然斑斓华丽。
我年轻时每次收到一封信都很高兴,但是极少保存。
后来妈快要去世了,我必须为她料理身后遗物,在沉寂的房子里我进行这桩伤心的工作。
有一天我拉开一只抽屉,其中塞满了信——都是我的笔迹。
有好几百封!
儿时我在街对面爷爷家过夜,总要写封闲聊的信回家。
在家时我会用铅笔写些可笑的短笺给父母,吃晚饭时递给他们。
离家在学校住读,我写了好多信。
后来猫儿伏在我膝上,自己的三个子女围绕着我跑的时候,我继续不断地写温柔而满纸新闻的信给父母。
原来每一封信都在这抽屉里。
我取出第一封来。
信上写的是“XXXXOOOO”。
那时强忍着的泪水终于使我两眼朦胧了。
破晓时分,我一直看到十几天前的一封信。
引起回忆的那些岁月充实了我,也予我安慰。
家信是宝贵的资源。
除了家信外,还有哪里能如此生动地记录下谁是我们心爱的人,以及我们是怎样过活的?我们即使没有很多的话可说,也都应该时常写信。
描写星期天的晚餐,学小提琴的情形,夏天的草长得多么长,以及猫儿干的蠢事,就够了。
我承认不容易有空。
朋友们和我都是稍微有空不论在什么地方就写信的。
信写出去不附带什么义务责任③。
没人会记账或暗示说:“你欠我信债!”写信本身就是乐趣,没有别的。
收信的人会感动,惊喜,而且会在能够执笔的适当时候作复。
有巧运找到值得与人分享的半小时美妙时光而写出许多信,真是快事。
我这封信就快写完了,还没有其他赶着要做的事情。
你呢?
7.画线句①的含意是(2分)
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我”写、发、收第一封信的情形?(3分)
9.简析画线句②的表达效果。
(3分)
1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开头用倒叙引出“我”的第一封信,表现对书信交往的想念。
B.“我”料理母亲身后遗物时,用插叙回忆了儿时写过的几封信。
C.现在看,“我”儿时写给父母的信虽很幼稚可笑,却极其珍贵。
D.以想收到信开始,以诲人抽空写信结束,深情真挚,循循善诱。
E.作者以“信”为线索,表明写信很重要,并赞颂了伟大的亲情。
F.本文自然而综合地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11.从本文看,写信不是一件难事,请简述理由。
(4分)
⑴ 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
⑶
12.作者在文末说:“信写出去不附带什么义务责任”,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观点1分,结合实例2分,语言1分)
(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⑴,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⑵世胄蹑高位,。
(左思《咏史》)
⑶,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⑷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⑸,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⑹叫嚣乎东西,。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⑺,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⑻,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登单于台①
唐·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②度,阴关晓不开。
【注】①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军登临此台。
②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
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
14.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诗。
(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刻画出边疆春天来临之际,诗人登高眺望、孤独思乡的形象。
B.颔联“白日”“黄河”对举,写尽了边塞的寥廓苍茫和壮丽多彩。
C. 尾联写诗人盼望越过阴山关隘,虽然分明知晓关隘不会向他开放。
D.全诗语言质朴淡雅;了无春色的春日,使诗意境荒凉,风格雄阔。
16.试从一个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五)阅读选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袁)绍以臧洪为东都太守。
时曹操围张超於雍邱,洪始闻超被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
从绍请兵,而绍竟不听之,超城遂陷.,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
绍增兵急攻,洪城中粮尽,厨米三升,使为薄糜,遍颁众。
又杀其爱妾以食.。
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男女七八千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城陷,生.执洪,绍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
今王室衰弱,无辅翼之意,而欲因际会①,觖②望非冀,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为服乎?”绍乃命杀之。
洪邑人陈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今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惭.,遣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欤?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
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
”遂复见杀。
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注】①际会:机遇;时机。
②觖(jué)望∶因不满意而怨恨。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超城遂陷.()
⑵又杀其爱妾以食.()
⑶城陷,生.执洪()
⑷绍惭.,遣人牵出()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袁绍以臧洪为东都太守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B.男女七八千相枕而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而欲因际会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绍乃命杀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
⑵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
20.臧洪“绝不与通”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21.列出文中两个能表现臧洪言行深得人心的句子,并简析。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
⑴《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
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
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
题曰《小琉球漫志》。
小琉球,凤山山名也。
⑵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
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
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
居二年,调凤山。
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
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于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
⑶家泰,先生婿也。
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
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
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22.概括第⑴段的主要内容。
(1分)
23.作者盛赞《小琉球漫志》,因为作者认为它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1分)
24.关于筠园先生和他的《小琉球漫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先生曾在荒僻野蛮的凤山做过两年官。
B.先生教化百姓,传播文明,记录奇异。
C.志的语言雄奇美丽,足可见先生之才。
D.徐氏感慨先生遭遇和才华,为之写跋。
25.第⑶段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26.依据本文,针对筠园先生或凤山,用“不幸”和“大幸”,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
(4分)
二、作文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现实一点。
对此,有的人默然点头,有的人却倔强摇头。
虹口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试卷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
1.(2分)D
2.(2分)谋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的人。
(要想获得更多利益的人)
3.(2分)农耕社会出现。
(农耕社会和畜牧社会的出现)
4.(3分)承上启下,承上文,总结产权明晰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产权不清带来的后果的论述。
5.(3分)C
6.(4分)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本文的话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突出了产权明晰给人类带来幸福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
7.(2分)有付出就有收获(期待不会落空)
8.(3分)这封信支持了“我”对爱与信任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今后的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还与后文“我”发现这封回信的“真相”相呼应,更加完整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爱、智慧、对童真的细心呵护的形象。
9.(3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述了对信的(本质、功能、意义等)的认识。
10.(6分)D F
11.(4分)⑴写信对识字量没有高的要求;⑵信的内容简直俯拾即是;⑶用于写信的时间总是能挤得出的;(4)写信本身就是乐趣。
12.(4分)(观点1分,结合实例2分,语言1分)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三)默写。
(6分)
⑴想佳人妆楼顒望⑵英俊沉下僚⑶君子生非异也⑷任重而道远
⑸可堪孤馆闭春寒⑹隳突乎南北⑺黄发垂髫⑻非淡泊无以明志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14.(1分)边塞诗。
15.(3分)B
16.(4分)可从炼字、修辞(比喻、对偶)、动与静、声与形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观点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如:
比喻角度: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
炼字角度: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
动静、声形角度:这两句中的“沙浪”、“风声”以及前面句子中的“白日”、“黄河”,作者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
(五)阅读选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17.(4分)⑴陷:被攻克、被攻占、被攻陷⑵食:让……吃
⑶生:活活的⑷惭:恼怒,羞愧,恼羞成怒
18.(2分)B
19.(6分)
⑴(臧洪)就(或:于是)(急得)光着脚大声哭泣,合并率领他统领的将士投入这个灾难(或:增援;往救危难)。
补主语、徒、勒,各1分。
⑵为什么像这样背叛我,现在(你)服不服(我)?或:为什么你对我背叛到如此地步,现在你服气么?
相、若、“今日服未”的句式,各1分。
20.(2分)臧洪忠于汉室,但他从袁绍拒不援救,坐视张超城陷族灭,看出了袁绍背叛汉室、有不臣之心。
因此“绝不与通”。
(画线处为关键意思:从臧洪的角度看原因;从袁绍的角度看忠心。
)
21.(3分)①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②男女七八千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③容顾曰:……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
④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他的兵将感动泪下,百姓死也不离叛,朋友宁追随他而死不负义而生,旁观者为他朋友之死而叹息。
这些都从侧面表现出其言行深得人心。
(说明:列出两个句子,各1分;分别作出简析或用一句话合并作出简析,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
22.(1分)介绍《小琉球漫志》的由来及内容。
23.(1分)“海隅一代之典籍”(说明:“海隅”、“一代”绝不能少。
)
24.(2分)A
25.(3分)表明作者认为筠园先生《小琉球漫志》与所提几位唐宋大家之作有相近的文学价值。
26.(4分)示例:
先生诗才闻名天下而经历坎坷仕途穷困,是为不幸;官居凤山著成典籍,是为大幸。
凤山僻陋荒野,未知国家雅化之盛,是为不幸;奇闻异观得传四方后代,是为大幸。
凤山僻陋尚未开化,是为不幸;因先生到来而沾溉文明,风土为世所知,是为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