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加快,人们加强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
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答案:1.C 2.C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四种生产方式和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采集果实、狩猎④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4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第3题,采集果实、狩猎为采集狩猎时期的生产活动,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生产以粮为纲,处于改造自然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试图征服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注重生态保护。
第4题,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方式落后,容易引发环境问题。
答案:3.D 4.B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此完成第5~6题。
5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A.狩猎—采集时期B.农业社会时期C.工业社会时期D.信息社会时期6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C.东北地区排干湿地、开垦荒地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解析:第5题,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读某区域某历史时期景观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为(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现代文明时期答案 C解析该景观图反映的历史时期为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时期,C项正确。
2.该历史时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答案 C解析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支配、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征服自然,C项正确;崇拜自然是在采猎文明时期,A项错误;改造自然是在农业文明时期,B项错误;谋求人地协调是在后工业化社会、现代文明时期,D项错误。
考点二环境问题考向1 环境污染2016年8月17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划定2016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
在高污染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
高污染燃料主要是指原(散)煤、煤焦油、石油焦及各种可燃废物等。
本通告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通告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 )A.大气污染问题B.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C.臭氧层破坏问题D.海平面上升问题答案 A解析市区高污染燃料燃烧会排放大量的废气,故该通告实施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缓解大气污染问题。
A项正确。
2.该通告实施后,为解决市区高污染燃料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③大型锅炉按规定安装除尘设施④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 C解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措施可以从减少排放量和增加吸收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增加污染物吸收量;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型锅炉按规定安装除尘设施、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故选C项。
考向2 生态破坏一些干涸湖底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原来平坦的湖底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出现矛盾D.后工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2. 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B.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C.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3.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文字能反映该种思想的有( )①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②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③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④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 工业化后期在地区发展和产业布局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资源要素是A.智力资源B.信息网络C.自然资源D.人工合成原料5.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天人合一”思想6. 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人地关系是:A.基本协调B.明显不协调C.矛盾尖锐D.由紧张走向协调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据此回答7-8题。
7.在以上口号指导下的做法有①大量砍伐森林,修筑梯田②排干沼泽,增加耕地③跨流域调水④在海南山区种植橡胶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和谐发展论阅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瓷源(主要指区位条件)。
据此完成下列9-10题。
9.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10.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11. 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12.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填空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_______图。
(2)人类社会对环境关系中,属输出、输人方向错误的是________图。
(3)四图中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的是________图。
(4)四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________图。
【答案】(1)D(2)A(3)B(4)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解程度,具体考查图中箭头所表示的含义。
人类社会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吸收物质和能量(两进箭头),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输出到环境中去(两出箭头),周围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上下两箭头)。
得出答案的关键是正确处理箭头所表述的上述含义。
二、综合题。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_______促进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时代。
【答案】(1)A(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环境文明时代(3)工业化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4)工业文明【解析】题目比较基础,基本上考查了教材的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男)”“你耕田来我织布(女)”。
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题,由歌词中灌溉、耕作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
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等,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出现了局部的环境问题。
2.C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衰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4.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生物污染3题,由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4.A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生态系统②社会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5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第6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巩固]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读图,回答1~3 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D.建筑工地的扬尘3.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及其分布可知,①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地区、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我国南方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可能为酸雨;③在我国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有大面积分布,结合选项可知③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主要分布在南亚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部分地区,应该为农田土壤侵蚀。
第2题,②为酸雨危害,与D项(扬尘)无关,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
第3题,①为荒漠化,其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答案:1.B 2.D 3.B“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4~5题。
4.“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5.若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践行了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中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解析:第4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时间采集渔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很弱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认识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1)类型及产生的原因:类型主要表现产生原因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2)城市与乡村⎩⎪⎨⎪⎧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 很严重[温馨提示]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读“人类社会不一样发展阶段人口增添曲线表示图”, 达成第 1~2 题。
1 对于农业文明期间人地关系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 征服自然 , 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 崇敬自然 , 对自然既崇敬又依靠C.改造自然 , 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追求人地协调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 人地矛盾快速激化的阶段是( )A. 原始文明B. 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 环境文明分析 : 农业文明期间 , 人口增添加速 , 人们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与自然的抗衡性增强。
工业文明期间 , 生产力获取极大的提高, 人类试图征服自然 , 环境问题日趋尖利, 人地矛盾快速激化。
答案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 人口增添愈来愈快 , 对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据此达成第 3~4 题。
3 以下四种生产方式和有关生产的表达, 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崇敬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 次序相对应的是 ( )①轮作 , 间种 , 生态种养②人口增添 , 生产以粮为纲③收集果实、打猎④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 ③②④①4 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简单引起环境问题, 特别是生态环境损坏, 其主要原由是 ()①人口散布不均②人口数目大 , 增添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例不完美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分析:第 3 题 , 收集果实、打猎为收集打猎期间的生产活动, 该期间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类对自然既崇敬又依靠; 农业文明期间, 人类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 生产以粮为纲, 处于改造自然期间; 工业文明期间 , 生产力大发展 , 人类试图征服自然 ; 后工业文明期间 , 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 , 着再生态保护。
第 4 题 ,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目多 , 增添快 , 对环境压力大 ; 经济技术水平低 , 资源利用率低 , 方式落伍 , 简单引起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巩固]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读图,回答1~3 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D.建筑工地的扬尘3.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及其分布可知,①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地区、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我国南方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可能为酸雨;③在我国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有大面积分布,结合选项可知③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主要分布在南亚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部分地区,应该为农田土壤侵蚀。
第2题,②为酸雨危害,与D项(扬尘)无关,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
第3题,①为荒漠化,其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答案:1.B 2.D 3.B“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4~5题。
4.“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5.若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践行了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中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解析:第4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第5题,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我们都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2019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男)”“你耕田来我织布(女)”。
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
史前文明B。
农业文明C。
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2。
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的生态破坏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第1题,由歌词中灌溉、耕作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
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等,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出现了局部的环境问题。
答案1。
B 2.C“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
E。
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
大气污染C。
温室效应增强 D.破坏性地震4。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C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观点一只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自然环境决定论,产生该观点是因为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
第2题,由图可知观点二只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出现在在工业文明时期。
此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第3题,由图可知观点三强调人类社会和环境相互影响,强调人地关系应协调发展。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
读漫画《危险》,回答4~5题。
4.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D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地荒漠化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本题组趣味性浓厚,漫画中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第4题,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019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练习[A级抓基础]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处所示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第2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答案:1.A2.D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读图,完成3~4题。
3.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川融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措施能有效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A.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量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解析:第3题,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
故选B。
第4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A、C两项不现实,分散城市人口也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故选B。
答案:3.B4.B 5.近年来我国东部许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其形成的人为因素是()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解析:我国东部大城市经济发达,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多,雾霾天气频发。
答案:B 2017年我国完成快递数量401亿件,快递包装用纸不断增加。
因此有商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
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
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 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读材料,完成6~7题。
6.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环境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发展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7.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会 ()①增加快递包装成本②增加快递发送速度③减少森林破坏④减少快递垃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6题,共享快递盒能够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观念。
第7题,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能够循环利用、减少纸箱的运用,从而减少森林破坏、减小快递垃圾。
答案:6.A7.D[B级提能力]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完成第8题。
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即湿地面积缩小,湖泊中盐分不会减少,会使湖水的含盐量增大,A错。
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使湖中鱼类密度减少,B错。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C对。
湖水面积减小,蒸发总量减小,D错。
答案:C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C.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10.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解析:第9题,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据图可知,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C正确。
而此期间,环境污染指数有降低的趋势,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B错误;人地关系不协调,D错误。
故选C。
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1995-2000年,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指数处于最低的时期,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下降的速度较快,因此该时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时期。
故选C。
答案:9.C10.C (2018·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 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11~12题。
11.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12.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解析:第11题,在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不足,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远程调水成本高,地下水窖的水源来自雨水,在地表水匮乏地区降水量少,雨水也不充足,所以选A。
第12题,材料提到,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也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所以选C。
答案:11.A12.C 1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两则材料刊登在校报上,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
材料一关于鱼类的漫画。
图1 小鱼的哀求图2 也得用保护伞呢材料二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
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报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有90%会完全消失,大海将变得死气沉沉。
(1)材料一中,图1、图2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2)针对图1中老汉的做法,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怎样的政策?(3)材料二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解析:第(1)题,由图中两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不难得出答案。
第(2)题,图1中老汉的做法是过度捕捞,我国政府已制定并实施了休渔政策。
第(3)题,当前人们的过度捕捞行为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养殖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措施来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答案:(1)图1反映过度捕捞,违背了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图2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2)部分海域的季节性休渔政策。
(3)可信。
措施:①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合理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②实行休渔政策;③禁止向海洋中排放工业废水等污染物。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图中对应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框图、箭头方向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氟氯烃可以消耗臭氧造成臭氧空洞;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入空中与水汽结合形成酸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滥伐和木材过度生产使森林锐减。
第(2)题,对环境恶化原因的分析应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大的方面,主要是人为原因。
第(3)题,根据材料提出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提出的防治建议,虽然可以有较大的发挥余地,但主要应该针对原因中的人为因素,即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