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珞珈山水背景-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6
武大珞珈山武汉大学:在人文中且思且行说起武汉大学,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珞珈山了,这是当时李四光、叶雅各等的几位先生为由武汉中山大学新成立而来的国立武汉大学所选择的校址,依山傍水的理想校址注定了近日武汉大学的美丽,可以绝对毫不客气的讲这是今日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不是之一)。
从第一任校长王世杰开始,到解放后的李达校长,80年代的刘道玉校长,近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精英、学者、仁人志士在这里学习、思考、成长。
笔者想来,身为一名武汉大学的学生虽步入武大已近三年,而武大之于笔者带来的到底带来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总是一个想不清更道不明的问题。
笔者不才,今日斗胆,极抒陋才,小作文章,用六七时日,希冀能够略微阐述此宏大而深厚的问题之一小角,才疏学浅,错误之处还请指正。
谈及自己的学校,周围的同仁经常会这样讲,武大是一个不可不来,来了却难免会后悔的学府;但我想,大概这样的后悔也只有这里的学生能够思索的出吧。
因为是武大才真正教会了我:什么才算是一所大学——并不是领先的评比排名,也不是充足的科研经费和顶尖的研究仪器,更不是学生的就业情况或者社会的认可度(这些充其量只能算作衡量大学好坏的一方面),而就像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先生所讲的:大学就用来激起学生心中的力量。
它需要的是远离喧嚣的科研环境,学科的全面且综合的发展,兼蓄并包、理性自由的精神。
我想这才是大学之于一个社会的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它所培养的社会精英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也就是平时可以听到的“仰望星空”。
笔者作为一个化学院的学生,对此是感同身受的,打出生到高中毕业没看过基本完整的名著,只识“爬题山,游题海”(当然了,在现今的中国社会这一点是在所难免的)却难见大学之真谛。
在这里的教育才让我真正明白了原来《易经》不是迷信而是中国的哲学思想的高度体现,让我了解到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影响深远,知晓了什么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社会责任。
这样的人文熏陶在这里显得很普遍,而远离政治中心又让这种人文教育显得更见纯粹。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是营造文化和谐的宝库。
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产,它们记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和精神面貌。
武汉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建校于1903年,走过了117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不仅是学校的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更是流传下来的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基因。
下面就和笔者一起走进武汉大学,感受其历史和文化乡愁。
【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珞珈山麓,自然环境宜人,风景如画。
武汉大学校园内建筑风格各异,有古典的中式建筑、现代的欧式洋房和实用的现代化教学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湖书院”。
它建于明末清初,是武汉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中文系的旧址,也是湖北省现存最早的书院。
东湖书院的设计简洁而实用,每个房间都带有阳台,在书院内读书可俯观东湖美景,感觉是一种“湖光山色皆入笔”的感慨。
此外,武汉大学还建有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超市、机房、电视台、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
其中图书馆是武汉大学文化资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较为丰富,主要馆区为总馆和东湖分馆。
总馆内设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工程科技三个馆区,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法律、教育、心理学、历史、宗教、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等各个学科。
【历史、人物和精神基因】武汉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的“东林书院”,建校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
过去,武汉大学曾经被誉为“民主”的堡垒,“激进”的源头,培养了无数人才,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学者。
近年来,武汉大学络绎不绝地产生了一批学术殿堂级的学者,他们代表了武汉大学智慧素质的顶峰。
这些学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中国哲学文化、社会学、历史、法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技等多个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汉大学也留下了无数学子的曲折成长史。
他们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从学术研究到人生格言,从家国情怀到全球眼光,都值得一篇新闻报道。
1、方方(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中文系):很庆幸自己求学是在刘道玉时代的武大中文系,而不是现在这个充满市侩气、俗不可耐的文学院(全文见方方博客,方方在转载《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一次选择》后面的说得一段话)2、邹恒甫(经济学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本人1987年从哈佛大学回武汉大学讲西方经济学,给刘道玉校长带来许多麻烦,更不用说杨小凯被刘道玉校长送到普林斯顿念书一事。
1995年杨小凯在中国讲学还遭到封杀,岂不哀哉!我们这一辈人也只知道一个著名的中国大学校长:刘道玉!(全文见邹恒甫诗作《樱花又一苦劫》1997年3月于华盛顿)3、自强:你在武汉大学呆的这些时间里,哪一段是最振奋人心的“风云时期”?李工真(教授,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肯定是刘道玉时期,就是我们那个时期。
(见自强新闻《四名师论风云学子,析武大精神》)4、自强:您认为武汉大学特有的精神是什么?王三山(刘老校长免职前三年由外校进入武大任教):我其实真的觉得武大没有什么特有的精神,我倒是很怀念刘道玉校长那时侯的自由的氛围的。
(见自强新闻《四名师论风云学子,析武大精神》)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制等等制度的恢复或建立均出自他(刘道玉)的手笔。
武大锐意改革,使当时众多高校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才有了“武大是80年代中国的小深圳”的说法。
对此,王三山直言那是武大最有活力的一段时期。
尽管是由国家分配到武大任教,王三山承认当时武大整个学术影响力很强,学术氛围浓厚,从老师到学生都专心做学问,是个作好学问的地方。
(见自强新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大精神?》)5、谈到母校,易中天最感谢的是刘道玉:“他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校长。
”(见楚天都市报《易中天感恩母校武大反感被称“超男”风格麻辣》"那时的武汉大学是一个没有学者看官员,只有官员拜学者的氛围,"(见自强新闻《易中天:追忆珞珈山下,重温峥嵘岁月--武汉大学访谈》“当时胡先生打电话给刘校长说要去向他汇报这件事,刘校长说‘还是我来看你吧。
浅议武汉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发表于:2012-2-26 19:32:39 浏览人数:1881 概述“一流大学”在现在看来,它的定义除了有一流的师资和教学环境等其它因素外,一流的校园环境建设也是衡量一流大学的硬件指标。
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武汉大学位于湖北武昌,坐落于珞珈山麓、东湖之滨,系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武汉大学自在珞珈山建校起,非常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
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现已形成以珞珈山半自然山林为中心绿地;樱园、梅园、桂园、枫园、中心湖等景点为特色的绿化体系。
但校园景点特色不够突出,缺乏供师生室外活动的场所及游憩设施等等。
为此,学校先后对校园环境及其重要景点进行了环境综合改造,以适应“世界一流大学”环境建设的需要。
2 景点改造的总原则及指导思想2.1 突出校园景点文化特色“一流大学”校园环境,应该在景点环境改造中,充分利用校园内独特的环境特色和文化内含,突出校园景点的文化特色。
2.2 满足学生需要的小环境空间高校学生需要校园有个安静的环境,同时也希望有足够的运动场地。
所以在环境改造中,必须提供必要的生活、运动、游憩空间以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
2.3 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坚持以植物构造景为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生态环境意识在高校校园中的具体体现。
2.4 创造适宜的环境设施校园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
因此在景点环境改造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设施,满足人本主义的需要。
3 实例之一:“中心湖”工程改造“中心湖”位于校中心区,是校理科区、梅园、樱园、桂园交汇点。
景观利用下沉式多区交汇地形,将樱园斋舍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倒景在水面。
改造前,由于湖区长期未清理、漏水等原因,致使湖水浑浊、发臭,失去倒影的效果。
改造后的景区有以下特点:3.1 突出“中心湖”景观的主题在工程的改造设计上,从给排水,湖底污泥处理等方面着手,保持湖水清澈,同时拆除原湖区西南边的宣传栏,将新图书馆建筑倒映在湖区的西南段。
武昌区珞珈山景点介绍
武昌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中心,是武汉市的七大区之一。
珞珈山是武汉市内的一座知名景点,以下是关于珞珈山的简要介绍:
1.地理位置:珞珈山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东南部,濒临东湖,是
武汉市区内的一座小型山丘。
2.自然风光:珞珈山地势不高,但山体蜿蜒起伏,树木葱郁,景
色宜人。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东湖美景,尤其在春季和秋季时节,
山上的樱花和红叶更是吸引游客眼球。
3.文化历史:珞珈山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所提及,具有深
厚的文化底蕴。
山上有许多古迹和文物,如珞珈寺、汉阳造像
等,这些都为山上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4.周边设施:珞珈山周边设有景区公园,游客可以漫步山间小径,
感受自然之美,也可以在山脚下的湖畔散步,享受湖光山色。
总的来说,珞珈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是武汉市内一个值得一游的风景区。
介绍珞珈山水塔的作文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很酷的地方——珞珈山水塔!那里可高了,
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出很多很多呢!它像一个巨大的钢筋水泥巨人,站在山坡上,守护着我们学校和周围的居民。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威武的身姿给震住了。
它高耸地立在那里,像一位身穿银色铠甲的将军,阳光下熠熠生辉。
爸爸说,水塔里有好多好多水,会送往周围的房子,让居民们都能喝到清澈纯净的自来水。
水塔里的水是红色的,像一杯牛奶,只不过它不是用来喝的。
它会从高高的塔顶,沿着管道,流到我们家里的水龙头。
我特别喜欢站在水塔下,仰起头死死地盯着它,想象着水从水塔里流出来,像瀑布一样,哗啦哗啦地流,再流到我的家里,流到我的水杯里。
我常常和朋友们一起到水塔边玩捉迷藏游戏。
水塔像一座巨大无比的城堡,我们会在它的阴影下鬼鬼祟祟,玩得正欢乐。
它看上去像一位默默不语的守护者,望着我们出去疯玩,看着远处太阳升起又落下,看着季节变换。
珞珈山水塔,是我最喜欢的建筑,它像一位伟人,像一位朋友,像一座城堡,让我充满惊奇和崇拜,也让我感到快乐和幸福。
幼儿园山水画探索:大班珞珈山水画教学案例幼儿园山水画探索:大班珞珈山水画教学案例1.引言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山水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大自然的景色和意境。
在幼儿园教学中,山水画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认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在大班珞珈幼儿园中开展山水画教学的案例,共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2.教学目标在开展大班珞珈山水画教学之前,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帮助幼儿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义;- 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和审美情感。
3.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内容:- 展示一些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让幼儿对山水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准备绘画材料,包括画纸、颜料、画笔等;-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制定教学计划;- 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为教学提供参考。
4.教学过程(1)导入在教学开始时,可以利用图片、故事或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对山水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观察自然带领幼儿到户外或利用图片让幼儿观察自然风景,比如山、水、树木等,让他们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3)学习基本技法向幼儿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比如用笔法表现山的轮廓,运用淡墨渲染水的波浪等,让幼儿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要领。
(4)创作山水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由创作山水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表现自己眼中的山水景色。
(5)展示和共享在幼儿创作完成后,可以组织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共享创作的经验和感受。
5.教学总结在教学结束后,要对这节课进行总结。
可以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同时老师也可以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6.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这次大班珞珈山水画教学案例的实施,我深切体会到山水画教学对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珞珈山水土流失考察报告基本情况地形珞珈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中部(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东郊),东湖西南岸边,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
珞珈山海拔118.5米,为东湖南岸临湖最高峰,山顶可远眺东湖全景和武汉景色。
珞珈山植物茂盛,林木森森,幽静中略带几分荒凉。
珞珈山的山顶有十几个大坑,据说是抗日时中国军队挖的掩体,山上多奇石,故在山顶有大块地表得不到植被覆盖而裸露。
气候珞珈山处在武汉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四季明显。
夏季极长达135天,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湿度大,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加高湿,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
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
降水在年度内分布不均匀,大暴雨多半发生在6~7月,少数年份发生在8月,6月份是全年降雨量的高峰时期。
而冬天也并不比北方城市温暖,由于空气十分潮湿,气温低,气候阴冷。
水土流失现状就武汉市整体而言,武汉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28.19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
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38.71万吨,流失区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562吨。
黄陂、江夏、新洲和蔡甸4个远城区是武汉市水土流失“大户”。
武汉市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程度以轻度为主。
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剥蚀、搬运和沉积为主。
珞珈山由于其植被茂盛,土壤抗冲能力较强,其水土保持情况整体较为良好,只在局部区域有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水土流失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等。
针对珞珈山而言,由于其所处的季风性气候,水力侵蚀占主导地位,通过溅蚀、面蚀、沟蚀冲刷土壤。
主要分布于上山的人工道路附近和植被覆盖率较小的南麓。
夏季暴雨强度大而集中,降雨过程中雨水携带泥沙形成地表径流,沿程冲刷。
由于较高的植被覆盖和较为密实的土壤质地,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