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参考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1.爆发根因2.起讫时间3.发动者4.重大事件5.结果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火烧圆明园①时间和纵火者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859年大沽之战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条约较多,学生需要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其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增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课件、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生动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
2.教材:准备教材,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3.问题清单:制定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突出其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问题清单,分组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两幅圆明园对比图片,介绍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残迹。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年时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今天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课件出示三段材料:中国和洪都拉斯棉纺织量消费对比,马克思分析妨碍对华出口贸易扩大的原因,1837-1854年英输华货物总值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购买力低下,抵制外来商品,因此使得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下降,英国提出修约遭到拒绝,以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总结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学生根据提示完成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过程(1856-1858)教师课件展示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并分析条约内容及影响学生根据提示完成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过程(1860.8-1860.10)教师课件展示《泰晤士报》中和雨果描述的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让学生感悟列强的罪行,并回答问题: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教师总结过渡: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以焚烧紫禁城作为威胁,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川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第一篇:川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知道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记住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的暴行;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借口,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用文章表达自己的历史情感的能力。
通过动手绘制《清朝前期疆域》简易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表述历史问题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学生对历史资料(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的阅读与分析,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技能。
课型常规新课教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阅读和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简易地图、安排学生分组。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阅读和收集相关资料;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简易地图(图上只标注边界线、长江、黄河和京师)。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简易地图、课文及地图册中相关插图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万里长城永不倒》视频歌曲,以烘托气氛,设置教学情景。
导入新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一张《清朝前期疆域图》和一张现在《中国疆域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华罪行(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导入:朗诵诗歌《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一百多年前,第二次鸦片战争额尔金勋爵下令洗劫并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2、学习新课:第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问题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相关的史事有哪些?明确:(1)时间:1856年10月—1858年(2)发动原因:外国侵略者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发动国家: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4)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5)战争的经过: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战争。
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参与战争。
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占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签定了《天津条约》。
(6)《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④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重庆市万州中学蒋赛莲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教材淡化了列强侵略的过程,强调了列强侵略罪行的影响。
教材的主题是“列强对中国肆无忌惮地侵略激起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
2、教学思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认识“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必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罪行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是:分析战争根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式是:激趣——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资料包括:师生合作分工收集、整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知识结构(即授课思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根本原因、起讫时间、发动者、重要事件、结果影响)——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的第二课。
本课下设三个子目: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从教材编排的结构来看,本课完全是围绕“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主题展开,强调的是外国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中国人民面对外国侵略不断地起来抗争。
很明显本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揭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罪行,歌颂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斗争精神,让学生从圆明园被毁和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被俄国蛮横强占、太平军英勇抗击洋枪队史实的启示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必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新课导入】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新课探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 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材料二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材料三 中国人不能同时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2)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英国怎样认为呢?为此英国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第一篇: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满足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一:火烧圆明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师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和课文中的图片,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了解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圆明园+领土),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能力和方法: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肆无忌惮的根源),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重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二、新课教学(一)火烧圆明园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阅读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
得出结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
学生找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
2、战争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阅读史实,一方面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一方面认清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无能。
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统治者又如何对待?⑤通过这个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然后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阐述看法,并正确评价。
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
4、《北京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首先,借助《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回忆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其简单内容。
指出:战争期间,清政府既要面对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过程和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个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4.历史地图:利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理范围和战争路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图片、文字资料。
3.历史地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图。
4.视频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
引导学生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区别和联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表格归纳理解为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回顾上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由此导入新课。
(一)祸患再起一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出示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表格,分析战争原因,明确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出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图片,学生了解,明确直接原因过渡:面对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清政府是如何备战的?结果又是如何?(二)节节败退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上台讲述战争的两个阶段。
2、出示材料,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明确: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3、出示圆明园被毁和复原图片,提问:看到洗劫后的圆明园有何感想?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又使得西方列强获得哪些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一一危机加深(三)危机加深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明确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史实,分析影响4、表格归纳对比一鸦,二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了解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圆明园+领土),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
历史史实。
能力和方法: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
象看本质(即列强肆无忌惮的根源),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
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重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战争爆发的根
本原因。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
既得的利益?
二、新课教学
(一)火烧圆明园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阅读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
得出结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
学生找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
2、战争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阅读史实,一方面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一方面认清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无能。
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统治者又如何对待?⑤通过这个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然后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阐述看法,并正确评价。
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
4、《北京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首先,借助《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回忆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其简单内容。
指出:战争期间,清政府既要面对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
然后,读书找出:“沙俄通过什么办法蚕食中国的土地”?采取先武力强占,然后威胁恫吓。
最后,对照《示意图》和《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面积有多大?
2、谈一谈:针对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谈一谈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殖民者的侵略性,也进一步体会国家软弱的危害性。
过渡: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及都城:指导读图。
面对日益壮大的太平天国,政府勾结洋人组成“洋枪队”。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阅读了解:“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史实。
总结:地点—战果—影响。
三、巩固小结: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
问:①侵略者又发动的一场战争叫什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②沙俄也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哪些地区的多少领土?(东北、西北;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太平军面对侵略采取了哪些抗争?(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谈一谈: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学习与探究:写历史小论文《勿忘国耻》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