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废气、固废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废水、废气、固废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科学有效规范废水、废气、固废污染物的管理,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三废的产生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障员工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厂内所有产生废水、废气、固废的排污单位。
3 职责
3.1安环部负责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安全环保部是废水、废气、固废污染防治控制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制度,并分解、下达各部门,负责环保指标的考核。
负责查找厂内环保隐患,并组织相关单位提出技术改进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固废的分类、收集等工作。
3.3 环保部是废水、废气、固废污染防治控制管理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对全厂各车间外排污水口的监测;负责厂内各污染源的日常监查、监测与管理;负责日常监测数据的统计、汇总、上报;负责监督检查各环保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3.4环保部负责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工作及环保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3.5设备部负责环保治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6 污水处理站负责厂内废水的处理、排放,污水治理设施稳定、有效运行及日常的维护、管理。
3.7 生产车间及其它相关单位负责本部门的废水、废气、固废污染源的防治、控制。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废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4.1.1 废水的来源
4.1.1.1 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是指厂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包括生产工艺排放废水、冷却排水、设备和场地清洗水、实验废水、化验分析废水和装置区内收集的其它污水。
4.1.1.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指洗手间、浴室和食堂排放的废水。
4.1.1.3 雨水
进入厂内明沟和污水处理站的初期雨水。
4.1.2 废水排放的控制管理
4.1.2.1 生产废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a、各车间产生的生产废水、冲地废水,必须经收集沉降后用泵输送到污水站进行隔油、浮选、中和处理。
b、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余酸液,必须用专用的收集桶进行收集,经化验所含影响电池质量的微量元素不超标的情况下,需输送到废酸处理站处理后回用。
c、各生产及辅助车间排放的含污染物较高的生产废水,需经预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方可排入污水处处理站。
d、清洗设备、场地等产生的含油废水必须排入收集池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不得排入明沟。
e、容器设备类检修时,必须按相关管理规定,将其中的物料退净、回收后,方可吹扫、清洗。
f、实验、分析化验后的有毒废液须收集、回收,按危险废物管理,不得外排。
h、
4.1.2.2 生活污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a、厂内的所有生活污水均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b、生产部对生活用水、新鲜水消耗实行定额考核管理。
4.1.2.3 雨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a、初期雨水进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排到总排。
b、各装置污染区围堰内收集的含油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4.1.3 废水的处理与排放
4.1.3.1 废水的处理
a、装置废水预处理:
各装置生产废水经二级沉淀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
b、污水站一级处理:隔油、除渣
厂区内废水(或初期雨水)流入污水收集池去除浮油,经隔油后的废水(或初期雨水)进入隔油池除再次隔油除渣,经污水泵输送到PH一级调节槽进行PH调节中和预处理,共需进行三级PH调节处理和一级加絮凝剂、明矾处理。
c、污水站二级处理:经PH调节、絮凝剂、明矾处理后的水进入斜板沉淀后,将污水中的污泥有效地沉淀到斜板底部,较清澈的水流到中间箱。
d、污水站二级处理:流入中间箱的水通过箱内检测后,PH值若大于规定值9,则启动加酸计量泵进行微调处理,经中间泵加压输送到机械过滤罐进行第三级过滤处理,然后进入清水池,进行回用或排放。
4.1.3.2 废水的排放
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废水(简称回用水),首先考虑生产回用,在回用富余的情况下,通过专门管道,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
次处理。
4.1.3.3 废水的回收利用
冷却循环水等全部回用,作为机泵冷却水、冷却塔循环水补充水用水。
4.1.4 废水的监测、检查与考核
a、安环部设立专门的原子化验分析室,负责对全厂的车间排口(污水处理站排口)废水、厂区污水总排口所取的样品及时检测、分析的工作,包括P
b、PH值等,并出据检测报告单。
b、安环部每天对现场进行检查,并根据生产信息及监测报告结果进行上报。
c、安环部按监测要求及规定的监测方法对厂污水总排口、厂内污染源、污水池各处理单元、污水回用装置进行监测,建立台帐,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调整生产操作。
d、污水站按本单位监测计划对污水站各控制单元等进行监测,并建立相关记录。
e、公司环保员及岗位人员对本单位的废水状况进行日常监控和检查,根据环保站提供的监测报告,建立台帐。
f、加强废水监测,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
4.1.4 废水的在线自动监测
a、废水在进入市政管网前安装的在线监测装置,用于对公司对外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监测内容有:铅P
b、PH、流量。
b、安环部每天需对铅Pb、PH、流量检测仪进行跟踪,在做好记录。
c、在对在线监测仪Pb因子未验收前,安环部需进行人工采样,并用原子分光光度仪进行检测。
4.2废气的污染防治控制
4.2.1废气的来源
4.2.1.1工艺废气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有铅烟、铅尘、硫酸雾;
4.2.1.2无组织废气
在生产过程中,因环保设施未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捕集而产生的无组织废气。
4.2.2废气的排放的控制管理
4.2.2.1工艺废气
a.通过负压式脉冲布袋加高效滤筒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铅尘进行收集。
通过负压式水喷淋二级处理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铅烟进行收集,通过水喷淋加药中和处理,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酸雾进行收集,产生的废水输送到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b.各车间负责本单位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管理护工作
4.2.2.3无组织废气
a.设备部对设备、管道、循环泵、阀门等经常检查、维修,保持装置的密封良好。
当班人员加强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b.安环部定期检查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定期进行废气采样化验,保证所有排放口达标排放;
c. 加强管理,各使用车间、设备部需严格按照环保处理设施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进行操作和维修保养。
d.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4.2.3废气的排放
a.工艺废气吸收后通过过滤、水气交换、中和处理方式,使符合排放标准的气体通过排放筒排放;
b.车间内保持空气畅通,员工穿戴好防护用品;
4.2.4废气的监测、检查与考核
4.2.4.1环保员及岗位人员对本单位的废气状况进行日常监控和检
查,根据监测报告,建立台帐。
4.2.4.2安环部、生产部负责检查监督员工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 环安环部负责制定废气监测计划,对现场进行检查,并根据生产信息及监测报告结果,对各单位进行考核;
4.2.4.3异常情况下的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应急预案。
4.3 固废的污染防治控制
4.3.1 固体废弃物分类
4.3.1.1 危险固体废弃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铅渣、铅泥、废劳保、废电池、含铅包装物、水处理压滤污泥等。
4.3.1.2 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固体废弃物:指在生产、办公活动中产生的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生产和设备维修产生金属零件、废纸箱、废木箱、玻璃瓶罐、废塑料、废纸等。
4.3.2 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和存放
4.3.2.1各部门应按照废弃物分类,设立危险废物存放区和一般固废存放区,设置临时放置点、废物箱,并分别设置明显标识。
4.3.2.2 废弃物产生后,应按不同类别和相应要求及时放置到临时存放场所或固废场。
临时的存放场所,应具备防泄漏、防飞扬等设施或措施。
4.3.2.3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及存放
a)各车间产生的固废按规定标准包装收集固废。
b)各车间将产生的固废分类收集后,向安环部申请固废入库。
c)安环部批准入库并开据入库单后按指定位置整齐规范的放置在固废场内,
e)经审批同意,采购部经安环部核准后,联系经批准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回收单位车辆进行转移,并开具五联单,同时报政府环保部门备案。
f)安环部对公司转移的所有危险废物进行跟踪、登记建立台帐。
4.3.2.4一般固体废弃物存放
a)生产中产生的废纸箱、废瓶罐、废纸、金属边角料等放入一般可回收废弃物指定区域或存放箱。
b)已经报废不能使用的设备放入报废设备区。
c)不可回收的废弃物放入垃圾区域或垃圾桶内。
4.3.3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4.3.3.1 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a)固废场的固废达到一定量后由采购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固废转移,移交由资质单位处理,过榜单等备档。
4.3.3.2一般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一般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优先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回收的废弃物由各单位安排人员整理,再转卖给物资回收部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等,由环卫部门或受委托单位统一运送到垃圾场处理。
4.3.4委托处理
a)在生产、办公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回收利用和一般固体废弃物可由后勤部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危险固体废弃物由行政部委托专业的单位(沿海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统一进行处置。
b)行政部应与被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处理固体废弃物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在运输、利用及处置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4.3.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记录
各单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应记录在《固体废弃物清单》中。
4.3.6行政部和安环部应每个月检查一次各单位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和处置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
5 相关文件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2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103 5.3 《“三废”统计台帐》
5.4 《安评、环评报告》
5.5《工业企业工业卫生设计标准》
5.6《各装置岗位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