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特色小镇空间组织模式初步构建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空间组织模式初步构建与应用

在经济学理性人的约束条件下,各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是城镇不断演进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的外部能量输入下,城镇系统通过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行为节约空间交易费用和追求最大化收益而产生自组织协同效应,在自身推动力的作用下达到新的动态稳定和均衡,形成新的时空有序结构。本文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结合空间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利用上文构建的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进行案例分析。

一、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地方国企改制及其溢出人才创业为契机,以轻工制造某一行业或其中某一环节中大量企业聚集为标志,以模仿加工与大规模生产、专业市场营销为盈利模式的块状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得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添加了活力。但块状经济暴露出来的诸如:企业结构松散、无序竞争、产品层级低、对环境破坏严重、产权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增加了企业发展的空

间交易费用。在此背景下,特色小镇这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脱颖而出。浙江省块状经济的基础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2)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3)有助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根据当地特色找准定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等。

特色小镇大多位于城乡结合处。城郊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及人力资本,节约了建设特色小镇的费用。同时,特色小镇与大城市保持合理的区位。一方面,避免受到大城市如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增加人们生产、生活的隐性成本;另一方面,特色小镇与大城市的距离适中,能够享受大城市的配套服务,大城市对特色小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杭州整体创新格局,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空间格局:一体指滨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两翼分别指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市云制造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互联网+”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与杭州市的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空间良性互动。杭州市为特色小镇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减少特色小镇运行的空间交易费用。而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转移吸收杭州市及周围地区的劳动力,减少杭州市的就业压力。特色小镇的区位选择模式,从资源特征(区位专用性、距离风险性、空间规模性)到地理信息,是一种降低外生性空间交易费用的一个逻辑体系。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动力机制

制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游戏规则,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降低城镇化建设的空间交易费用。在我国以往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占据重要位置,忽视了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今,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似乎比较契合我国经济发展。浙江省“互联网+”特色小镇就是走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往往是一种民间主导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其诱因是外部经济和潜在利润的存在,能够使特色小镇的各主体享受到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特色小镇中各主体才有动力去推动制度变迁。

首先,对于农民家庭或个人来说。2016年8月起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杭州市户籍制度进行重大调整。

按照公民经济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经济身份长久化,社会身份属地化以及城镇待遇可享受、农村权益可保留、农村利益可流转的原则,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农民城镇化过程中的产权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权利)进行了有效解决。通过对产权的配置,能够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一举措使长期阻碍劳动力等资源自由流动的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出现转变,降低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交易费用。特色小镇的区位靠近农村,便于当地农民就近城镇化,降低了个人转移到其他城市所带来的如文化理念、风俗习惯、饮食等方面的空间交易费用,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要素。特色小镇在建设之初,就严控建设面积,使特色小镇的核心规划面积在3km2左右。正是由于特色小镇这种“小而精”的发展模式,能够使特色小镇的基础实施、公共服务水平等更好地满足小镇内成员的需求。有效地避免了如大城市中因人口集聚过多,城市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等造成诸如交通拥堵、“排队”等一系列增加空间交易费用的问题。使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相匹配,避免出现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为目的来选择入驻地。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产业这种发展模式,现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传统行业面临的困境,实现经济发展上升到新的水平。杭州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前沿阵地,提供给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企业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平台。大量依靠互联网发展的企业的集聚,通过内部与外部的知识溢出效应,使企业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入驻成本。以杭州市梦想小镇为例:(1)创业服务;对于企业的办公场所,三年内,对于经核准的梦想小镇企业,为其提供人均10m2、最高不超过150m2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有大学生创业贷风险池、贷款贴息等创业融资资助;云服务补贴、中介服务补贴等。(2)人才服务;创业者公寓,经认定的梦想小镇企业创业团队主要成员,可优先在梦想小镇申请简装创业者公寓;按本科、硕士、博士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元、400元、500元的租房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为三年。特色小镇这种鼓励性政策为企业入驻提供了便利,并节约了运营成本。特别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降低了他们搜寻信息、审批手续等空间交易费用。最重要的,对于民营资本比较活跃的浙江省来说,产权配置的合理性及产权的有效界定是吸引民营资本及民营企业的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体系下,民营资本的活跃能够提

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创新、增加市场活力。但由于在以往的制度环境下,民营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晰,增加了经营风险。在投资与收益的权衡中,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倾向。而特色小镇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重视产权的界定及产权的配置,对私企和民营企业的产权给予保护,降低企业的预期空间交易费用,吸引民营资本的投资及民营企业的入驻。

最后,对于地方政府这个主体。刘志国认为在实行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预算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财政收入规模;二是中央与地方分享财政收入的比例。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政支出直接与当地的社会总产出水平正相关。地方政府具有追求经济利益的制度创新动机,于是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政府利用征地卖地这种模式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土地财政现象。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大,形成的寻租效应,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交易费用。特色小镇实行产、城、人融合的发展模式,使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加注重产业基础,依靠实体经济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政府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