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2.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37
杜甫《杜甫诗三首》原文阅读望岳①岱宗②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钟神秀①,阴阳割昏晓②。
荡胸③生曾④云,决眦⑤入归鸟。
会当⑥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⑦国破山河在,城⑧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⑨。
石壕吏①暮投②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③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④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⑤:三男邺城戍⑥。
一男附书至⑦,二男新⑧战死。
存者且偷生⑨,死者长已10矣!室中更无人11,惟有乳下孙12。
有孙母未去13,出入无完裙14。
老妪15力虽衰,请从吏夜归16,急应河阳役17,犹得18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①,如闻泣幽咽②。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③。
①选自《杜工部集》。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这是第一首。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曾在齐、赵(现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因有此作。
②〔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③〔齐鲁青未了(l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
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①〔造化钟神秀〕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②〔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泰山极高,南面受日光,故明亮;北面阳光照不到,故昏暗。
③〔荡胸〕心胸摇荡。
④〔曾〕通“层”。
⑤〔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眦,眼角。
⑥〔会当〕终当,终要。
⑦选自《杜工部集》。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⑧〔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⑨〔浑欲不胜簪(zān)〕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作者,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第二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归纳《杜甫诗三首》知识点归纳《望岳》唐朝杜甫(重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⒉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⒊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⒋望岳产生登岳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⒌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9.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⒈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⒉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杜甫绝句三首一、《登高》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第一首《登高》表达了作者在思念心上人时的孤独与无奈,描绘了一幅画面:夜空中满月悬挂,但因思念心上人而显得失色。
当夜深人静,月亮清晰可见,众人都在仰望着,但是有一位思念心上人,不知道那个人是否也在牵挂着他。
整首词韵脉络流畅,透露出了作者愁怨无助的心境。
2. 第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故乡、同乡、亲友的离别之情。
词中作者写道,世事瞬息万变,岁月荏苒一年一季,万物皆有生死离合之时,人生的旅途中,能留下的唯有人与事,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作者通过这首词将自己的情感融化在故土的草木芳香中,将自己与草木融为一体,唱出了对故乡、同乡、亲友的热爱、留恋、怀念之情。
3. 第三首《春望》是杜甫诗歌中的一篇代表作之一。
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流离失所的痛苦回忆,以及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词中,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深邃的人生境界。
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痛苦和世态炎凉。
四、结语杜甫的《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望》都是杜甫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们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欣赏,不论是从形式结构还是从思想表达上都充分体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感悟和阅读的空间。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有《杜工部集》。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望岳》一、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二、结构:首联——仰慕之情溢于言表挺拔雄伟横跨齐鲁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遥望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尾联------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春望》一、生字:溅(jiàn)抵(dǐ)搔(sāo)浑(hún)胜(shēng)簪(zān)二、结构,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个形象?首联: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颔联:花、鸟颈联:烽火、家书尾联:白头、簪三、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
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四、主题:全诗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
诗歌望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石壕吏》一、生字:壕(háo)逾(yú)邺(yè)戍(shù)惟(wéi) 妪(yù)衰(shuāi) 应(yìng)泣(qì)咽(yè)二、理解: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时间:晚上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事件:官吏抓壮丁。
杜甫最出名的三首诗
1、《春望》
唐·杜甫战争爱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的诗详解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以下是对杜甫几首著名诗歌的详解:
1.《春望》: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时。
诗中描绘
了春天的景色,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了战乱后的荒凉和萧条。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忧虑。
2.《兵车行》:这首诗以道旁见闻为线索,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
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诗人以饱满深厚的感情,讴歌了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情绪。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
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4.《三吏》: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以及《潼关吏》。
这三首诗描
绘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又被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所感动,于是挥笔创作不朽史诗。
5.《丽人行》:这首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
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以真挚的感情、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广阔画面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古诗
1.《登高》:咏怀人生,观天地之际。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离故园之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3.《春望》:描绘春天的美景,抨击当时的政治现实。
4.《三别》:表达离别之情,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5.《丽人行》:赞美美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6.《兵车行》: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军民的疾苦,反映社会的冷酷和无奈。
7.《登岳阳楼》:描绘岳阳楼的美景,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民族团结的呼唤。
8.《望岳》:歌咏家国之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崇尚。
9.《奉和圣制南郊行》:赞美皇帝,表达对政治现实的认同和对国家统一的支持。
10.《月夜忆舍弟》:怀念已逝的亲人,表达对人生的感怀和对情感的追忆。
- 1 -。
杜甫诗课文原文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课文原文篇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课文原文篇2发阆中唐代杜甫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译文沿途各地荒无人烟,还有毒蛇猛兽出没,坐了一整天的船也没有看到一个村庄。
江上寒风呼啸,地面弥漫着云雾,山中林木衰残,天上笼罩着阴霾,倍感荒凉。
女儿病了,妻子很忧虑,就想快点到家,溪上的秋花锦石哪里还有精神去欣赏?为逃难而流落异地,离家几个月才收到一封家书,什么时候才不用愁苦与悲伤?注释“前有”二句写人烟稀少,坐了一整天的船也碰不到一个村庄。
刘向《新序》:“前有大蛇如堤。
”“江风”二句写溪行之景。
云拂地,写云随风掠地而过,正是将雨之象。
意不在景物,故曰“谁复数”。
锦石,水底有花纹的小石。
庾肩吾诗:“锦石镇浮桥。
”杜甫诗:“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
”(《秋日夔府咏怀》)亦见水之清澈。
避地,为避难而流寓异地。
杜甫自公元七五九年由华州避地秦州后,转徙至此时,已近五年,故有“何时”之叹。
杜甫诗课文原文篇3客至唐代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最简单的三首诗摘要:一、杜甫简介二、杜甫最简单的三首诗概述1.《春望》2.《月夜忆舍弟》3.《江南逢李龟年》三、诗歌解读与赏析1.《春望》2.《月夜忆舍弟》3.《江南逢李龟年》四、简单背诵这三首诗的好处五、如何学会杜甫的其他诗歌正文:一、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的诗篇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社会、山水、田园等题材,风格多样,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二、杜甫最简单的三首诗概述1.《春望》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落在长安。
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
2.《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杜甫在月夜思念已故的弟弟而作。
诗中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3.《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江南重逢故人李龟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友人的感慨。
三、诗歌解读与赏析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展现了国家的衰败和百姓的苦难。
诗人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2.《月夜忆舍弟》“戍楼望辽阳,想象边塞风光。
忆弟工作岗位,怜其转蓬般生涯。
高楼当此夜,叹息无人伴。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兴叹。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诗人对已故弟弟的思念,展现了亲情之间的真挚感情。
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叹高楼之上无人陪伴,以悲歌和远望来抒发思念之情。
3.《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江南重逢故人李龟年的情景。
在美好的江南风景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友人的感慨。
四、简单背诵这三首诗的好处背诵杜甫的诗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唐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杜甫诗原文及翻译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杜甫诗三首分别是那三首,怎么翻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二、《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以下是一篇关于九年级语文20课的笔记,仅供参考:
标题:杜甫诗三首
1.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的诗歌具有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他的诗歌多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背景介绍:本课所选的三首诗分别是《望岳》、《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些诗分别写于杜甫的不同时期,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反映了杜甫的诗歌创作历程和人生经历。
3. 主题思想:《望岳》表达了青年杜甫的豪情壮志,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登高》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悲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4. 重点词句解析:(1)《望岳》:开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的壮美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2)《登高》: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5. 写作特点分析:(1)《望岳》:语言简练、意境深远;(2)《登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6. 相关资料链接:(1)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历程;(2)杜甫
诗歌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影响;(3)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评价。
以上是一篇关于九年级语文20课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杜甫古诗三首绝句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风格沉郁,情感深沉。
以下是杜甫的三首绝句。
1.《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些绝句展现了杜甫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杜甫诗及翻译杜甫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是诗坛的泰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杜甫诗三首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春望》作者:杜甫朝代:唐体裁: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国:指京城长安。
②感时:感叹时事。
③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④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⑤烽火:这里指战争。
⑥抵:值。
⑦短:短少。
⑧浑:简直。
⑨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的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赏析】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
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
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
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现今的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③青:山色。
未了:不尽。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⑤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割:划分。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⑥荡胸:心胸摇荡。
⑦决眦:决:裂开。
眦:眼角。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⑧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入:受到眼里,即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