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双基 知能 素养章末45分钟测(二) 地球上的大气
- 格式:doc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5
章末过关检测卷(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
完成1~3题。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雨水D.地下水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A.台风雨B.快行冷锋的暴雨C.地形雨D.准静止锋的阴雨3.该河流主要分布在()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南地区解析:春汛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夏汛的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快行冷锋的暴雨。
又由于河流的含沙量春夏季较大,可推知该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答案: 1.B 2.B 3.B读图,回答4~5题。
4.图1中能反映图2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5.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解析:第4题,读图2可知无论是在河流的枯水期还是洪水期都是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即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读图1可知②④表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地表水,①则表示地表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第5题,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为单向补给,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答案: 4.A 5.D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7.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下列针对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正确的是()A.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解析:第6题,上游径流量基本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且全年存在,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下游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为雨水补给。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章末检测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 - 2 -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 2 -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8 -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 13 -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 19 - 第一章测评 ........................................................................................................................... - 24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 - 34 -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34 -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39 - 第二章测评 ........................................................................................................................... - 44 -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 - 57 - 第一节水循环 ................................................................................................................... - 57 -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 62 -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 67 - 第三章测评 ........................................................................................................................... - 72 - 第四章地貌 ................................................................................................................................... - 82 -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 82 -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 82 - 第2课时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 88 -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 93 - 第四章测评 ........................................................................................................................... - 98 -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 - 108 - 第一节植被 ..................................................................................................................... - 108 - 第二节土壤 ..................................................................................................................... - 113 - 第五章测评 ......................................................................................................................... - 119 - 第六章自然灾害 ......................................................................................................................... - 129 - 第一节气象灾害.............................................................................................................. - 129 - 第二节地质灾害.............................................................................................................. - 134 - 第三节防灾减灾.............................................................................................................. - 139 -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144 - 第六章测评 ......................................................................................................................... - 15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2016年9月15日22时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和使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章末检测(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①B.②C.③D.④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答案:1.B 2.B 3.B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内容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此可判断出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为①—④—②。
第2题,地面辐射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因而随距地面距离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第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气温低。
读图,回答4~5题。
4.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降温和减湿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C 5.B解析:第4题,若为城市热力环流,则B处空气上升,判断为城市,则位于②处植树造林可以净化近地面由郊区流向城市的空气;且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湿度增加,故C项正确。
第5题,图示表示山谷风,则③处空气上升,说明B处气温较A处高,则上升气流③表示白天的山坡或晚上的山谷。
读下图,回答6~7题。
6.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A.阴雨连绵B.晴空万里C.大雪纷飞D.暴风骤雨答案:6.D7.A解析: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多在冬季。
冬季时,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及附近山地的阻挡与南部的暖湿空气相持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并在贵阳附近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章末45分钟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解析:1.D 2.A图示显示湖泊底部有多层沉积物,使湖底不断上升,湖水外泄,湖泊逐渐消亡。
湖泊的消亡会引起湖泊周围的植被、土壤和水陆变迁等发生变化,显然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4.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解析:3.A 4.D第3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
第4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据此回答5~6题。
5.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6.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5.B 6.D第5题,辽宁大连——“碧海蓝天”;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新疆——“黄沙滚滚”。
章末过关检测卷(四)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分别是()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风力堆积D.流水侵蚀风力搬运解析:由图可知,甲为火山喷发,由内力作用形成;乙是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丙是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山;丁是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景观。
答案: 1.D 2.C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4.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解析: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新疆气候干旱,风力是形成地貌的主要动力;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
答案: 3.C 4.D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5~6题。
5.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6.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消亡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生长边界解析:根据六大板块的划分和分布规律,易判断M处属于印度洋板块。
根据箭头标注,板块之间运动方向相反,该处边界应为板块生长边界。
答案: 5.B 6.D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灰岩、页岩都属于a类岩石B.b不能转化为d,是因为b为岩浆,d为变质岩C.花岗岩和玄武岩都属于c类岩石D.d为岩浆8.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作用一定能形成化石B.火山喷发与②的活动有关C.③作用最强烈的表现形式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大理岩、板岩的形成需经过④阶段解析:第7题,由图中b、c两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可知这两类岩石是沉积岩和变质岩,而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变质岩和沉积岩,所以a为岩浆岩,d为岩浆。
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下图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外圆为赤道,那么()【导学号:23010097】A.⑤是东北信风B.⑥是西北风C.⑦是东南风D.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2.外圆为赤道,①为赤道低气压带,那么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外圆为赤道,按照空气流动方向判断出图示为北半球示意图,因此⑤是东北信风;⑥是西南风;⑦是极地东风,风向为东北风;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赤道以北即位置偏北,所以是北半球的夏季。
第3题,赤道地区常年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两极地区由于气候严寒,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所以,①赤道低气压带和④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答案】 1.A 2.B 3.D4.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解析】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高,气流是往外扩散的,而北半球受地球偏转力的作用是向右偏转,四幅图中,A、B表示中心是低气压,由周围向中间汇合,不符合题意,C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偏转力是向左运动,故选D。
【答案】 D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
回答5~6题。
5.甲地()【导学号:23010098】A.冬季吹西北风B.冬季吹西南风C.夏季吹西北风D.夏季吹西南风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冬至至春分甲地风力增大B.春分至夏至甲地风力增大C.夏至至秋分甲地风力减小D.秋分至冬至甲地风力增大【解析】第5题,冬季甲地在西风带的控制下,盛行西南风,夏季甲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
第6题,秋分至冬至期间,甲地逐渐受西风带控制,因此风力逐渐增大。
【答案】 5.B 6.D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7~8题。
7.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8.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第7题,从甲图可知为北半球,30°N~40°N受西风带影响,风向为西南风。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纵观地球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地球气候经历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气候变化史从时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尺度,其中历史时期是指() A.距今一万年以前B.近几千年来C.近一两百年来D.近几十年2.有关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人为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23010128】A.大量砍伐森林,使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多B.工农业等生产活动消耗的大量能源以矿物能源为主,燃烧后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D.火山喷发的气体中也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解析】第1题,几千年以前属于地质时期,几千年来属于历史时期,百余年来属于仪器观测时期。
第2题,火山喷发不是人为造成的。
【答案】 1.B 2.D读“最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来世界气温()【导学号:23010129】A.呈直线上升趋势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C.变化不大D.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4.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解析】第3题,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显示:有的年份比上一年下降,有的年份又比上一年上升,但总体上是上升。
所以,近100年来,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
B项正确。
第4题,引起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温度的升高使得海水膨胀。
而全球变暖主要人为原因是矿物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另外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主要从产生该问题的人类活动入手。
比如寻找替代的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
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近年来,甘肃高台县把光伏发电产业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排头兵,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该县某同学提出将光伏的支架改造成活动支架(见下图)。
据此回答1~2题。
1.若调整活动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与光伏板垂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昼夜更替B.阴晴变化C.太阳高度D.地方时差2.甘肃高台县一年中,光伏板与地面的夹角α最小,光照时间最长的日期是()【导学号:23010049】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调整光伏板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主要考虑太阳高度的大小,从图中看光伏板与地面的夹角α的大小应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因此高台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时,光伏板与地面的夹角α才能最小。
【答案】 1.C 2.B读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回答3~4题。
A.沈阳B.西安C.乌鲁木齐D.武汉4.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导学号:23010050】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日地距离的变化【解析】第3题,根据当地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大致推算当地的正午时间为14:45(北京时间);故该地大约位于北京西侧2个多时区,乌鲁木齐最符合,所以本题C正确。
第4题,由于当地纬度较高,夏季白昼较长,故上班时间更早,下班时间更晚;而冬季白昼较短,故上班时间较晚,下班时间较早,所以本题A正确。
【答案】 3.C 4.A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5~6题。
5.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南极长城站有极昼现象C.北京的日出时间逐渐提前D.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6.从数九歌谣可以推断出,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导学号:23010051】A.西南B.西北C.华南D.华北【解析】第5题,数九从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开始约81天,持续到次年约3月13日前后结束。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地质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内能的释放导致的是()A.2015年1月份汤加附近海底火山的喷发B.2015年10月11日213国道发生的山体滑坡C.矿区出现地面塌陷D.2015年10月16日美国加州发生的泥石流灾害【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释放的是地球内能;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均是重力势能的体现。
【答案】 A2.下列地貌中主要受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广西桂林山水B.喜马拉雅山上的角峰C.山西汾河谷地D.黄河三角洲【解析】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A项为流水侵蚀地貌,B项为冰川侵蚀地貌,D项为河流沉积地貌,都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答案】 C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3~4题。
3.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解析】第3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第4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
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景观。
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
【答案】 3.C 4.A读地貌景观图,回答5~6题。
5.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6.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第5题,甲图是岩浆活动造成的,丙图是地壳运动造成的,都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
精品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地理系列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人教版必修2 期末综合基础测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表是我国部分省、直辖市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
读表,完成1~2题。
1.A.人口越多,人口零增长出现得越早B.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C.人口零增长出现早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D.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2.针对我国“人口零增长”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C.大量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的不足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答案】 1.D 2.B图1为我国东部某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为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3.假设图1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绿地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绿地D.住宅区、商业区、绿地、工业区4.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受城市化影响导致的环节是( )A.降水B.给水C.污水D.渗透【答案】 3.C 4.D下图是太湖平原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四地中,工业布局相对较合理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6.该城市计划将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搬迁至⑥地,其主要原因是( )A.减轻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加强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C.缓解铁路交通运输压力D.城市边缘地租低,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答案】 5.C 6.B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学业分层测评(九)(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2016年7月份,全国共遭受4次较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洪涝灾害造成6120.9万人次受灾,671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132.4亿元。
洪涝灾害较2011年以来同期明显偏重,人员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近年同期最高值。
据此完成1~2题。
1.每年给我国东部地区造成频繁洪涝灾害的盛行风为()【导学号:23010107】A.东南信风B.盛行西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2.我国东部各地积极进行洪涝防御时,呈块状存在的气压带为()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我国夏季是洪涝灾害频繁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东亚盛行东南季风,为东亚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答案】 1.C 2.B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分析回答3~4题。
3.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4.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导学号:23010108】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第3题,分析图示①地和②地气压变化,②地的变化幅度大于①地,所以①地的风力小于②地。
第4题,图示此时亚欧大陆为低压,所以可判断为夏季,那么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 3.B 4.B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5~6题。
5.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A.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B.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C.a、b两地都是高气压D.a、b两地都是低气压6.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5题,结合题意,1月份陆地上(亚洲)形成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海洋上(太平洋)为低压。
第6题,c点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处于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章末45分钟测(二)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解析:1.B 2.C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4.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梅雨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D.哈尔滨洪涝
解析:3.D 4.C第3题,①处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⑤处信风带为东北风;②处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⑥处位于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
第4题,结合图示风向特点可知,图示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当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京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温度
C.光照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林地
C.城区D.乡村
解析:5.B 6.C第5题,该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其东西部均为平原地形;冬季降雪量东西部地区相差不大;纬度相同,光照条件也相差不大;图示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低于东部地区,故积雪量大、积雪深度大。
第6题,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该地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最可能是城区。
(海南高考)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7~8题。
7.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
8.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解析:7.B8.B第7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
第8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9.《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B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意思“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则气温变化是由高到低,气压变化必然是逐渐升高,所以②曲线符合。
(安徽高考)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0~11题。
10.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1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解析:10.D11.B第10题,读图可知,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整体向北(海拔较高地区、纬度较高地区)偏移,可排除选项B、C;由所学知识可知,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地区为暖温带,以南地区为亚热带,该线以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此可排除选项A。
第11题,在山区,等温线的走向、弯曲状况和疏密主要受地形(海拔)的影响,等温线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可知,甲地为山脊,乙地为山谷,结合等温线位置的变化可知,两地冬季的平均气温均趋于上升,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甲地1月气温低于0 ℃,乙地1月气温高于0 ℃,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当,由此可知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故可排除选项C、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30分)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6分)
(2)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12分)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6分)
(4)结合④和⑥两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两地气压带和风带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6分)
解析:图中①~⑥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与③地中海气候相对应的降水量图应为丁图(南半球),与④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对应的降水量图应为丙图。
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上分析。
④位于南纬40°~60°之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⑥处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1)丁丙
(2)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且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3)④地位于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迎风坡,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4)④地位于40°S~60°S之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⑥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13.下面两图是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某日的天气形势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1)乙图所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的季节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说明理由。
(5分)
(2)甲图所示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
(5分)
(3)分析甲图中A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天气的影响。
(6分)
(4)乙图所示锋面如果在该季节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那么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是________(台风、暴雨或寒潮),简述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
(10分) 解析:第(1)题,结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气压分布形势对季节进行判断。
第(2)题,结合此时天气形势图,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第(3)题,A天气系统为存在于西北太平洋的“副高”,长江中下游在其控制下会出现“伏旱”,此时我国北方受雨带影响,进入雨季。
第(4)题,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在其控制下可能出现寒潮,将对农业、建筑、交通和通信等产生影响。
答案:(1)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十分强大,西北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
(2)阴雨连绵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
(3)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该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将推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北方地区进入雨季。
(4)寒潮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损坏通信和输电线路;阻碍交通运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