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整理精校版)
- 格式:doc
- 大小:9.75 KB
- 文档页数:9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所有内容,了解学习要求和任务,同时,还需要阅读一定量的相关文献资源和文本,以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知识视野、思维视野,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活动。
2.诵读法。
通过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诵读吟咏,达到记忆,印刻于心,感通开悟。
3.问题设计法。
大部分文本的品味、鉴赏问题需要教师来设计,能设计情境的问题尽量使用情境呈现。
4.自主阅读、创作法。
强调学生阅读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批判的个性化。
5.团队合作法。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作用,重视小组成员内部的品味、发现、体验、分享和探究活动。
6.比较阅读法。
能根据课内文本开展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鉴赏文本的人物形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表达手法和创作风格的活动。
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
4四、教学(学习)课时数共安排10个课时,五个环节。
(一)第1——2课时:自主阅读。
结合单元说明、诗词、注释、学习提示等教材资料对八首诗词进行自主阅读,找出八首古诗词中蕴含独特文化内涵(隐含义)的特殊词语或诗句,并结合诗词的语境进行阐述,然后制成卡片。
(二)第3——4课时:诗词演诵比赛。
自我诵读---组内诵读----班级演诵比赛。
(三)第5——9课时:比较阅读——通过单元若干文本比较,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艺术特色,体悟作者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文学短评创作。
(四)第10课时:展示分享活动。
分享文学短评成果;提出新的困惑与问题。
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开展系列教学(学习)活动。
5五、教学(学习)总体设想通过个人的大量反复阅读和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形成了基本教学(学习)框架。
本单元共三课8篇诗词,从魏晋到宋代,可比较之处有很多,主题也比较集中——都可以探究个人经历与人生思考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方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三单元。
本单元选取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其中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编者选取他们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意在让学生领略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把握内容、体味情感、陶冶情操,从而提高个人文化品味和修养。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篇重要的课文,好几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选了这首词,而语文高考中涉及这课的内容也经常出现。
【学情分析】高一同学在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赤壁赋》,对苏轼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风并不陌生,为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对于其词的豪放特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大有人在,所以这节课我将创设氛围,引领学生进入这种氛围,运用诵读法、知人论世法、意象分析法等方法来鉴赏这首词,来领略这首词的豪放特征。
【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祖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1.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写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怎样理解《赤壁赋》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声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领会散文抒情性的特点,把握散文的情感走向。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理清作者行文的情感脉络。
2、反复朗读课,把握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反语讽刺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四、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鉴赏,理解、体会作者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走进作者忧愤深广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反语讽刺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是难点。
教学方法概括法、探究法、引导法学情分析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积累词语寥落:稀少、冷落。
踌躇(chbuchfi):犹豫;平素:平时、平常。
桀骜:性*情刚强不屈。
桀:不顺从。
噩耗:指自己亲近的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噩:凶恶惊人的;耗:消息。
惨淡:暗淡五色*,这里是悲惨凄凉意。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引退:指辞去官职。
这里是告退的意思。
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
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同一党一的帮凶。
羽翼:本为鸟的翅膀,此指帮凶。
惩创:惩治伤害。
淋一漓:湿一淋一淋往下滴二、解题导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又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
L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o内喊》和《彷徨》。
另外鲁迅先生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坟》、《热风》两本杂文集和散文诗集《野草》。
1927年10月以后,鲁迅走上了他人生道路上最光辉的历程,这是他率领“左联”文艺大军同国民一党一反动派英勇奋战的时期。
主要著作是《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杂文集和历史神话小说集《故事新编》。
鲁迅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殚精竭虑,积劳成疾,1936年10月19日不幸去世。
在葬礼仪式上,他的遗体上覆盖着上海各界敬献的绣着“民族魂”的旗帜。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明确诗歌写作背景。
2.品味音乐描写艺术,学习对比、衬托等手法,感受诗歌意境。
3.分析比较人物的身世命运,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掌握意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对比、衬托等手法,欣赏并学习诗歌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写音乐的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进入诗歌意境,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音乐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
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三、预习检测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识记字形。
倡()女贾()人荻()花铮()悯()然转徙()浔()阳捻()抹()挑( ) 霓裳()六幺()舫()教坊() 红绡()谪()居间()关虾()蟆陵钿()头银篦()呕哑()嘲哳( )答案:chāng gǔdízhēng mǐn xǐxún niǎn mǒtiǎo nícháng yāofǎng fáng xiāozhéjiàn hádiàn bìōu yāzhāo zhā2.各学习小组课前查找资料,阅读课下注释,落实基础知识。
各小组使用学习卡片分别展示学习成果。
(一)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第三单元教案7.1短歌行 ............................................................................................................................... - 1 -7.2归园田居(其一) ........................................................................................................... - 5 -8.1梦游天姥吟留别 ............................................................................................................... - 7 -8.2登高 ................................................................................................................................. - 10 -8.3琵琶行并序 ..................................................................................................................... - 16 -9.1念奴娇·赤壁怀古 ......................................................................................................... - 19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2 -9.3声声慢 ............................................................................................................................. - 27 -7.1短歌行【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体会诗人浓烈的忧患意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复习教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 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 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_、勇于斗争的行为。
学考复习学案·必修一第三单元·写人记事散文单元复习目标:1、梳理文中脉络2、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3、感悟作者的精神品质《纪念刘和珍君》一、给加点字注音:菲薄()租赁()黯然()噩耗()喋血()立仆()浸渍()洗涤()尸骸()攒射()桀骜不驯()长歌当()哭殒()身不恤绯红()二、解释词意:长歌当哭:出离愤怒: 桀骜不驯 : 殒身不恤:广有羽翼:三、文学常识:(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著有: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2)鲁迅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寄意寒星荃不察,心事浩茫连广宇,,怒向刀丛觅小诗无情未必真豪杰,度尽劫波兄弟在,(3)背诵名句:①真的猛士,,敢于,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③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④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四、文章总结1、主旨:2、文章脉络:(1)(2)(3)3、手法:4、刘和珍的形象:5、理解句子含义:见课后练习三五、素材积累:爱国、社会责任感、青春、真正的美丽鲁迅(颁奖词):鲁迅是用文学承担救国大任的人,是近代中国的脊梁。
1.一个漫长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争。
一双眼看透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悲情苦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颀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续,让沉默不再是沉默。
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所选四篇散文均为写人记事的佳作。
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它们描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或者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第二类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金岳霖先生》,它们是描写先师形象,表达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在教学本单元的散文时,我们应该深入的考虑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行为,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在这篇课文中,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鲁迅先生深刻而稳健的笔触,去了解与“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事实,与鲁迅先生那“出离的愤怒”和“浓黑的悲凉”产生同感。
《小狗包弟》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
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行将结束时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可以视做对老年金岳霖的特点的概括,也可以视做对他的一生特点的概括。
本单元的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片段故事,教学这些课文首先要分析人物,要分析人物就得分析这些小片段,要分析这些小片段就要抓细节描写,抓细节就要抓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言行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与人物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环境描写。
如鲁迅对刘和珍平日保持温和的神情、与老师交往注重礼节的描写,既证明受害者是一群纯正的青年学生,也证明段祺瑞执政府的疯狂无理和反动文人造谣的阴险无耻;至于梁实秋笔下的梁任公和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几个精彩的细节即把他们的性格显现无遗。
第三单元学案必修1单元学习目标一、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写人叙事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鉴赏散文,学会揣摩品味散文语言。
7.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一、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
三、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一、理清思路的方法。
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世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二、探究学习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
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
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
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
必修一第三单元马鞍山二中高一备课组单元设计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
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个性化的语言、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领悟独特的情味、2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
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
《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3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一、课内巩固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寥.落(liáo) 桀骜.不驯(ào)立仆.(pū) 赁.屋授课(lìn)B.作揖.(yī) 干.练坚决(ɡān)解剖.(pōu) 长歌当.哭(dānɡ)C.莅.校(lì) 屏.息以待(pínɡ)激亢.(kànɡ) 涕泗.交流(sì)D.鳏.夫(ɡuān) 屠戮.妇婴(lù)山阿.(ā) 归纳演绎.(yì)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深味悲凉出离愤怒陨身不恤绯红黎明B.微漠悲哀直面人生枪弹攒射欣然前往C.广有羽冀黯然泣下惊心动魄浸渍人心D.绿草如茵逆来顺受高官显宦深居拣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12月10日零晨,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悬壶济世、为人类健康和福祉孜孜以求的科研勇者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B.香格里拉古城被烧毁三分之一的惨景,还历历在目;拥有300年历史的一座侗寨,转瞬间又毁于一旦,令人惨不忍睹....。
C.欧洲自行车贸易博览会是欧洲新兴的一个自行车展会,该展会发展迅速,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已与科隆、米兰展会分庭抗礼....。
D.不管..我国目前面临的海洋权益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我们要坚信,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同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
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
《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第三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复习设想复习努力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能力化,培养能力题型化。
现代文部分重点抓语基的复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难读字、成语;(2)词语辨析;(3)修辞常识;(4)文学常识;(5)背诵。
文言文部分重点抓实词、虚词、句式的复习,主要是通过强化文言翻译来落实。
教师的讲解要精,要透,指导性要强;不可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复习,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巩固;各个单元要辅以练习,或者分现代文和文言文两部分来进行练习,再加一个综合练习。
教师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书本,以书本作为基点,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通过联想,将所学知识既拓宽又整合,切实夯实基础。
第一单元(《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和《汉魏晋诗歌》一、文学常识:本单元四篇课文,从创作年代看,时间跨度很大,从西周初年一直到魏晋时期。
《诗经》和《楚辞》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大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
《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诗经》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
重章复唱也是《诗经》民歌常用的创作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建立了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新的诗歌体裁。
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
《楚辞》由西汉刘向编定。
文学史上“风骚”并举,《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必修教案 0109 08:01 ::高一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时间:课时 2 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悲爱国青年惨遭屠戮,愤反动政府和走狗文人言行卑劣。
巴金的《小狗包弟》表达的是一种忏悔之情,忏悔自己竟然为了自保而将聪明可爱有情有义的小狗包弟扔上医院的解剖台。
这两篇文章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众心态。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表达的是一种景仰之情,文章选取了梁氏演讲的几个精彩片断生动地刻画了梁氏才情横溢的形象,字里行间灌注了对老师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
尝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品味语言,揣摩形象,把握主题。
二、复习《纪念刘和珍君》(一)、复习目标1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事迹及死难经过,学习爱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
理清思路,把握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
2 结合语境,字斟句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节。
4、2背诵课文第4 (二)、课文整体感知、解说文题1“纪念”,现在写做“纪念”。
“纪念”说明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类的回忆性的文章。
“刘和珍”是本文描述的主体。
“君”是对爱国学生刘和珍的尊称。
从题目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学生刘和珍的悼念与崇敬之情。
《纪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明了背景2日,为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18月3年1926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集会。
会后游行示威,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当游行队伍抵达执政府国务院辕门时,早已戒备森严的执政府卫队突然向请愿队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200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岁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22的“三一八”惨案。
当天,年仅珍为了组织女师大的学生参加集会游行,不顾身患感冒,欣然前往,奋勇前进,行进在队伍的最前面,后来在执政府门前饮弹倒下。
惨案发生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严正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
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日,鲁迅先生满怀悲忧愤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
1月4年1926爱国青年。
、梳理结构3全文共七小节,已经标明。
七小节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一、二节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第六、七节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
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节)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
这部分分两层,先说“写一点东2、1第一部分(第西的必要”,以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节)记述刘和珍烈士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这部分先依时间5—3第二部分(第3顺序,从平时(第节)。
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5、4节)到遇害(第节)。
5节)到遇害细节(第4(第节)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请愿事件的意义,提7、6第三部分(第醒青年们改进斗争方式。
、感悟主旨4鲁迅先生通过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去创造一个理想的新世界。
(三)精彩语段赏析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1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1)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尤”,副词,更加,惨案已使鲁迅感到悲哀,但也许流言家的无耻才真正使鲁迅奋起反击。
“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极限,无法忍受了。
“深味”,深深地体味。
“浓黑的悲凉”,“悲凉”可感而不可视,“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悲凉”修饰“浓黑”,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冰凉。
“快意”,感到痛快;“奉献”,恭敬地呈现。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以同物来偿还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2) 和幸福者?“直面”,直接面对。
面,动词,面对。
“正视”,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
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
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
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已”,时间副词,已经;“尤”,程度副词,更加。
两个副词连用,表示强烈的递进语气。
“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
军人凶残,文人嚣张。
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笔杆,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
正是这种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衰亡,以至“默无声息”了。
可是横行无忌的杀人者别忘记: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
“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4)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第一句中的“这”指代“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
第二句中的“这几缕血痕”指“三·一八”大屠杀。
“ 文明”“伟绩”“武功”都是反语。
这两句话赞颂三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者用“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攒射手无寸铁的女子的罪恶行径,表达悲愤之情。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5) 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先看看鲁迅先生在《空谈》中如是说:①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②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③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其中”指流血斗争。
用煤的形成来比喻牺牲巨大才换来了社会的一点进步,而不在流血斗争中的请愿又何能推动历史的进步呢?结合鲁迅先生在《空谈》中的观点,我们可以知道是否定徒手请愿这种斗争方式的,告诫斗争者要改变斗争方式,注意保存革命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
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主张。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6) 行。
“依稀”,模模糊糊。
“微茫”,隐约,不清晰。
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步。
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四)重点难点探究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1 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第一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
3“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第二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的痛苦感和责任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
第四节:“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的愤懑之情。
第五节:“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
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第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