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本章节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知识,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运用: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2.加法结合律的运用: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
2.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4.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运用,通过PPT展示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第6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第7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材第20页例3及相关练习1.进一步巩固认识加法的运算定律,能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体验运用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1.说一说加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1)学生自由发言,师评价。
(2)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空。
65+47=47+( )35+89+65=89+( +)156+49+151=156+( +)102+433+198=( +)+4333.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例3(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3中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A→B B→C C→D D→EA――→118千米D――→85千米E132千米C――→115千米B――→(2)提问: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观察,读懂题意。
学生小组自由讨论,尝试列式。
115+132+118+85(3)师:根据我们学习过的运算定律,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会比较简便呢?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解答。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师:运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5)小结: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
(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要让学生说出做的理由,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2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30~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探索并理解一个数加(或减)接近整百数的运算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加强自觉运用定律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懂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教师:森林王国举行智力大比拼,小松鼠参加了“开心口算”。
裁判长大象刚刚公布完比赛试题,小松鼠就跳着举起手,大声说:“我算好了!”参赛队员小狗疑惑不解地问:“小松鼠,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松鼠算得快的原因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二、互动新授1.自主探究,促进迁移。
(1)算一算。
①让学生独立算出例1中算式的结果。
②指名汇报。
(教师操作课件在算式后面呈现结果)(2)议一议。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独立观察。
②集体汇报、交流。
学生1:同一行的两个算式的和相等。
学生2:这两个加法算式加数一样,只是加数的位置不一样。
学生3:我发现在这些加法算式中,把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是和不变。
……追问:谁能够用一句话把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概括一下呢?(任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说明: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其实聪明的小松鼠就是掌握了这一规律,才算得这么快。
(3)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师:如果我们用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可以怎样表示?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表示方法写在答题纸上。
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时点拨。
②指名上前展示,并说说理由。
(a+b=b+a。
因为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这两个数相加,加数的位置交换,但它们的和不变,因此这样表示。
)教师小结: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P17/例1(加法交换律) P18/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提纲: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
3.除了教科书上的3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17~18 例1、2(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3)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4)你有什么困惑?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究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
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介绍。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练。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本《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概念讲解
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
素的概念。
3. 实际应用练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例如:
问题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问题2:一家超市原本有8箱牛奶,后来进货进了4箱,请问超市现在有多少箱牛奶?
4. 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应用练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规律。
六、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仍有困难,下
一次教学时需要加强概念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案二——运算定律的运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乘除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
2. 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更高。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加减乘除的初步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习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
3. 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实际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计算和讨论来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力度。
3. PPT演示法:通过PPT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形象和直观的了解运算定律的内容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上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加减乘除,今天我们来学习加减乘除的一些规律。
我们先来观察一个问题:1+2=和2+1=,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的呢?学生:是相等的。
教师:那1+2+3+4+5+6=和6+5+4+3+2+1=呢?学生:也是相等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交换律,因为加法满足交换律,两个数的和不会因为它们的顺序而改变。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2. 学习交换律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3+6+2=,这个式子你们怎么计算?(请学生回答)学生:11教师:(出题)如果我将这个式子变成2+3+6+——能否这样计算?学生:可以,因为加法满足交换律,这两个式子是等价的。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学的交换律,两个数的顺序改变了,但是它们的和不变。
现在我们分组来做一个小练习:3+4+5+6+1+2=和6+4+1+5+2+3=这两个式子是不是相等的呢?学生:是相等的。
3. 学习结合律教师:同学们,我们还需要学习的是结合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教学案例:小明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购物问题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加法渐进增长的概念和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课堂教学案例——“小明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购物问题”,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运算渐进增长的概念,并在实际运算中掌握应用方法。
2.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方法。
3.通过购物问题,培养学生的加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理解渐进增长的概念,正确使用加法运算定律。
2.购物问题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引入一个实际购物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渐进增长和运算定律的使用方法。
3.探究式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购物问题,并运用所学加法运算渐进增长和运算定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1.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贴墙报或黑板报的形式,展示一个真实的购物场景(如江苏盐城一家商场的日常销售榜单)。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其中包含着很多种类型的商品,不同类型商品的价格差异,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系统讲解(15分钟)通过黑板画图或投影展示,教师从多角度(单价、数量、总价等)讲解了加法运算的渐进增长和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原理、应用。
3.教师示范(10分钟)由教师以黑板画图或投影教具的方式展示购物问题,并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现场跟随教师的完成过程,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和答案。
4.学生探究(20分钟)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利用所给材料(如购物清单)完成材料分析,提出购物问题,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以及渐进增长的方法求解问题。
在小组内探究期间,教师将予以适当引导。
5.小组评选(10分钟)教师采用评分表对学生完成的问题进行评选。
让学生通过内部竞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第6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第7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第10单元第2课时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运算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括号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定律,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分配律在乘法和除法中的应用。
2. 运算符优先级的掌握,特别是括号的使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的例题和讲解。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通过PPT课件,讲解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同时配合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1. 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定律2. 运算符优先级和括号的使用3. 例题解析4.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布置一些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应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数量,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0页例3,第31~32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正确、自觉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策略的多样化,培养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
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培养灵活进行加法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准备关于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下面的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科书第31页练习五第4题)
76+18=18+76
31+67+19=31+19+67
56+72+28=56+(72+28)
24+42+76+58=(24+76)+(42+58)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位置的交换或者两数结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两数凑成整十或者整百数,方便了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的运算定律。
二、应用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例3的图。
师:我们继续来看看李叔叔的骑车宣传情况吧。
你在图中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要求李叔叔后四天要行多少千米,你们会列算式计算吗?自己试试。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数的特点,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呢?想一想,你在计算中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看怎么样计算比较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算比较简便?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
让学生读题,独立尝试计算。
请学生板演过程,集体订正,并分别说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怎么样简便计算的。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怎么那么快就发现哪两个数加起来计算比较简便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把两数的末尾数字加起来,如果是整十,这两个数加起来就能凑成整十、整百数。
2.教科书第32页练习五第5题。
60+255+40 548+52+468 13+46+55+54+87
师:哪两个数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数?把它们画出来。
3.教科书第32页练习五第6题。
看懂题目以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4.教科书第32页练习五第7题。
比赛:看哪个学生计算得最快?
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自己这么快的计算方法,并给予表扬。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虽然题目中没有要求我们用简便计算,但我们也要养成怎么样简便就怎么样计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总结(拓展知识)
教科书第32页“你知道吗?”
教师先介绍高斯的一些故事,再组织学生说想法和交流算法。
引导学生把100个数两两凑成100。
五、布置作业
《口算》P18(做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