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3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完整版获奖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134.37 KB
- 文档页数:57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段”,掌握分段的基本形式及意义。
2.通过诵读本单元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文学情感。
3.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叙事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分段的基本形式及意义。
2.难点:理解叙事文的特点,辨析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草的朋友》2.教学课件3.教学资料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同学们早上好,请大家起身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准备好开始我们的课程。
二、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看课文《小草的朋友》的插图,让学生就图片展开联想。
三、学习新课1.让学生跟读课文,领略文中情感。
四、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二、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何为段,段的作用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1.教师讲解段的概念,分段的方式。
四、课堂练习1.布置学生小组任务,让学生形成段落。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学生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段落,分享学习成果。
二、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新文本,理解文本整体结构。
三、学习新课1.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文章分段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段落关系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巩固中提高。
以上是本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习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会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教学内容1. 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句子分析和构建练习。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入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操练:通过个别操练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4. 练习:设计各类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澄清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安排本单元共计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和讲授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第二课时:讲授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 第三课时:操练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和课堂总结。
参考资料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的简要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设计每节课的详细教案和教学活动。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包含《观潮》、《走月亮》、《繁星》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热爱。
同时,本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鉴赏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有困难。
此外,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词语、句子的积累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课文朗读录音:邀请学生或教师朗读课文,制作成录音文件。
3.学习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包括《大自然的语言》、《瀑布》、《风娃娃》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的魅力,同时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的段落,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简单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概念的理解。
2. 《瀑布》一文中,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3. 《风娃娃》一文中,风娃娃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导入本单元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仿写、绘画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图表、关键词等方式,展示大自然的语言及其特点。
2. 《瀑布》: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及其象征意义。
3. 《风娃娃》: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展示风娃娃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创作活动:仿写课文,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3. 阅读拓展: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的知识。
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的魅力,同时培养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内容1.1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课前预让学生预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做好准备。
4.2 课堂导入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注意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分析课文:解读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 课堂练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完成练:让学生完成课后练,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模仿朗读。
3.识字能力:认识生字“乐园”,掌握字音、字形,能正确书写。
4.语言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习惯。
5.情感态度:学会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美丽的事物,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享受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
3.认识生字“乐园”,准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乐园的想法和情感。
2.能正确用书面语言表达个人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朗读材料。
二、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有关乐园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生模仿老师跟读。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乐园”,解释字义,学生书写新字。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乐园给大家带来的感受,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相互交流课文中有趣的情节,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2.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在家写一篇有关乐园的作文,表达个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受与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语文园地三”这一课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请老师们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感受语文之美。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 )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1.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分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11 蟋蟀的住宅课题:蟋蟀的住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蟋、蟀、宅” 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 等14 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 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体验用拟人、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述。
教学重点1 .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具体的事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 多媒体课件2. 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资料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包括《大自然的语言》、《瀑布》、《风娃娃》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的魅力,同时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2. 把握课文的主旨,如《瀑布》中瀑布的壮观景象,《风娃娃》中风娃娃的环保行为。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瀑布》、《风娃娃》3. 重点词语:大自然的语言、瀑布、风娃娃、环保等。
4. 课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包括理解上的困难、技能掌握的挑战或情感态度的障碍。
正确识别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7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一)连个连,给下面的动物找个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2)阅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添加一些单词,体会每组句子的不同含义。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
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本次课我们将研究三首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第一课时-___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诗人___和他的诗歌,板书《暮江吟》。
二、了解诗意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2、检测读。
字正腔圆、停顿正确。
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读完整首诗,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___、露似真珠、月似弓。
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体会意境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2、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3、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漫步在江边,欣赏美景,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明月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的意境。
五、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背诵本课研究的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几个研究任务:自读古诗并勾出不认识的字,纠正读音,范读古诗并讲读法,以及注意停顿。
老师也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解释古诗时使用拆分法,并教授了如何解释整首诗的方法。
学生完成了任务后,老师组织了学生交流研究成果,并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观看庐山的风光,找出片子中的山峰和山岭,并让学生朗诵古诗,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一遍诗。
生:(跟着老师一起读)雪花似锦,梅花如粉。
二者相映,更显妩媚。
___虽好,各有千秋。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包含了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古诗三首》。
其中,《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与主题相呼应。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与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相承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连续观察。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此外,“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并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惯。
本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为此,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其中,“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惯,“阅读链接”则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
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也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研究。
例如,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2.通过阅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理解古诗所传达的哲理,如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万物都有优缺点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等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及反思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之《题西林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题西林壁古诗的朗读、理解、赏析;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了解诗歌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题西林壁》,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3. 了解古诗背景,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掌握,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西林壁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3. 理解诗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内容,教师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赏析古诗:分析古诗的写作手法,如对仗、韵脚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结合古诗内容,讲解题目中的难点。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书写课题《题西林壁》,右侧书写生字词。
2. 中间部分展示古诗原文,标注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古诗《题西林壁》的意境,画一幅画。
2. 答案:学生作品,要求画面表现古诗的意境,色彩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技巧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苏轼的古诗,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朗读技巧的指导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一、朗读技巧的指导1. 停顿:指导学生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停顿,如句与句之间、句内意义单元之间等。
察?(出示课件10)
视觉、听觉。
小结: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后,得到的结论才更全面。
(板书:结论全面)
3.我们应如何观察事物?请举例说明。
(出示课件11)
4.总结: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细致观察,为了观察得更细致,我们有时需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这样观察到的结果会更真实、全面,我们才能写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积累气象谚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连续观察的好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后面的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的教学
☆环节一
1.这单元我们研读了《蟋蟀的住宅》,了解了《燕子窝》,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吗?谁来说一说鸟的家称作什么?(出示课件12)
鸟的家是“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板书:“家”有不同的说法)
2.展示“字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动物的图片(出示课件13),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连一连,为动物找到家。
(出示课件14)
指名交流连线,梳理答案,相机解释个别词语。
语文园地敎學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了解俗语的特点,感悟观察的重要性。
敎學重点1.结合阅读体验,分析、感悟、总结观察的好处及方法。
2.看图片连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多样性。
敎學难点1.对比朗读句子,积累语言,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2.通过积累谚语,感悟观察的重要性。
敎學过程1.结合课文,充分领悟敎學“交流平台”时,引导學生回顾课文,说说本单元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且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以及从中感受到的作者进行连续细致观察的表现。
出示“交流平台”的三个例句,朗读句子,交流其中有哪些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表现。
如,第二个例句有对爬山虎的脚的变化的观察;第三个例句,不仅观察了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还倾听了蟋蟀的琴声。
然后阅读泡泡中的提示,体会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
最后鼓励學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2.对比发现,体会表达敎學“为动物找到家”时,可以根据示例,让學生初步感知动物的“家”有不同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或视频感知“圈、廊、棚”等动物的住所。
再让學生尝试连线,在交流汇报中体会表达的丰富性。
要注意有些词语的搭配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要在學习中唤醒學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學生说说更多类似的词语,并鼓励积累、运用。
敎學“比较阅读句子”时,可采取师生、同桌、男女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初步感知每组句子的意思有所不同。
在交流讨论中,敎师相机引导學生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在充分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整体朗读。
读“逐渐”时可通过拉长语音,感受时间推移的过程;读“最多”时可加重语气,体会对蟋蟀住宅描写的精准,从而体会句意的不同,以及表达的准确性。
3.朗读理解,鼓励积累敎學“日积月累”板块时,可以先引导學生自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体会谚语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特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4.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2.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交流平台”学习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统整,梳理交流1.谈话导入:学完这个单元,你对“观察”有什么新认识?请说一说。
预设:观察要细致;有时候观察需要很长时间……2.引导:学习的秘诀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那究竟该怎样观察呢?我们来读几段话。
(出示语段一)课件出示: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预设:蟋蟀建造住宅。
(2)从语段的哪些词语能读到作者进行过细致观察呢?预设:①语段写蟋蟀修筑住宅的动作的词语有“扒土”“搬掉”“踏地”“推到”“铺开”,这些动词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清楚、明白地呈现出来。
②语段写蟋蟀身体部位,“钳子似的大颚”“后足”“两排锯”。
蟋蟀身体上微小的锯齿都能被作者发现,可见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得清晰,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3)教师小结:正因为作者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准确生动。
(板书:细致观察)3.出示语段二、三,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处处留心,连续观察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处处留心,连续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
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教学目标:1.会认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4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背诵古诗,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5.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用日记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
6.在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音量,避免打扰到别人;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词句表达作用及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用日记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用日记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9.古诗三首 3课时10.爬山虎的脚 2课时11.蟋蟀的住宅 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语文园地三 1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课文编排《古诗三首》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蟋蟀的住宅》改编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
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
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