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点镇城镇化水平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99.36 KB
- 文档页数:3
河北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支树槐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08期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区位优势突出,城镇化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实施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全省城镇化进程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城镇化还处于较低层次,环京津城镇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实现城镇化科学发展。
一、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1.城镇化水平偏低,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使生产要素得以合理组织,先进技术得以大规模采用,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二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河北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一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近年来,河北城镇化率虽增长较快,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而全国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与河北形成反差。
二是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人均GDP水平居河北之前的省份,城镇化水平均高于河北,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强于河北。
2.环京津城市欠发达,区位优势尚未有效发挥。
一般情况下,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基础。
珠三角、长三角通过加强区域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增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
而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河北中等城市还不够发达,与京津两大核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接受辐射能力偏弱,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尚未有效发挥,制约了河北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目前,京津冀都市圈中地区生产总值在2,000亿元~5,000亿元的大中型城市,河北仍为空白。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搞好小城镇建设。
作为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小城镇起着上承大中城市、下联广大农村的重要作用。
搞好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应优先发展重点镇从河北省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看,优先发展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的合理选择。
坚持重点镇优先发展是贯彻了城市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使城市发展走上了一条曲折道路。
邓小平的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是所有地区同时富裕,而是通过优先发展一部分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即城镇地区,使其发展起来后带动乡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具体来说,就是突出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其优先得到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人才、土地、政策等生产要素,在其发展起来后,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使得整个区域实现共同发展。
由于河北省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偏小,均衡发展很难培育成具有较大带动力的小城镇,从而不能很快推动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因此,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小城镇作为重点镇或中心镇进行着力建设,使其尽快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中心,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重点镇的原有基础和区域条件、经济优势等,应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和选择准绳。
重点镇的选择不宜过多,否则就失去了重点的意义。
一般而言,除县城镇外,每个县可以选择一至三个重点镇。
2004年,河北省出台了《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决定》,明确按照“省会、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五个层次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城市化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
为此,河北省在全省非县城建制镇中选择了150个经济实力强、发展基础好的建制镇进行重点培育,其中,省侧重培育50个、设区市侧重培育100个。
建设科技 ∣ 99实践应用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上总第427期河北省邢台市重点小城镇发展评估与分析闫宇1 张玉坤1 张蔚2(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重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的示范作用,我国现阶段重点小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及相关发展阻力值得被探究。
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首先利用运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 )中的SLEUTH 模型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从用地扩展和城市扩张的角度分析重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17个重点小城镇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
两种量化分析方法分别从现状评估和未来预测的方向对邢台市重点小城镇的发展问题与阻碍进行剖析和总结。
并结合县域经济水平,从城镇规模、空间布局、等级结构等角度提出重点小城镇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议。
[关键词]重点小城镇;层次分析法;SLEUTH 模型;发展评估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Key Small Towns in XingtaiCity of Hebei ProvinceYan Yu 1,Zhang Yukun 1,Zhang Wei 2(1.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for Heritage Inheritanc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2.China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 China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Group ,Beijing, 100044)Abstract :The key towns are the crucial points of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exem-plary role of key small town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related development resistance of key small towns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are worth exploring. Taking Xingtai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SLEUTH model of Cellular Automata (CA) was first used to simulate land use chang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key small towns wa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and urban expansion. Second-l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to establis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17 key small towns. Two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obstacles of key small towns in Xingtai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rrent situation assessment and future prediction. Combined with the level of county econom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key small tow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own size, spatial layout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Keywords :key small towns,the AHP method, SLEUTH model, development assessmentDOI: 10.16116/ki.jskj.2021.07.019100∣建设科技总第427期建设科技实践应用“重点镇”概念起源于2004年,旨在为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服务支持农村,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设提供示范,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
河北省重点城镇培育发展对策研究【关键词】城镇化;环渤海城市带;环北京城市圈;山前城市链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208-01李克强总理指出: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加速推进,我省城镇化率已经得到极大提高。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推进我省城镇化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对重点城镇进行重点培育是我们给出的答案。
一、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城镇率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止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据河北省统计局统计,2012年末,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6.8%,只有唐山市、石家庄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城市空间布局“不够优”,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
一方面,大城市偏少,缺乏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河北省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只有唐山、石家庄和邯郸。
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的中心城市相比,规模偏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全国城镇网络中的等级地位不高。
另一方面,中等城市断档,小城市彼此封闭,城市间经济互动性、开放对接性偏弱,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城市群,难以获得“1+1>2”的集群发展效益。
(三)对中高端产业聚集能力较弱。
我省城市发展的产业动力不足,11个设区市创造的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强,而浙江省11个设区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一半左右。
从城市产业结构看,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凝聚、培育不足,尚未形成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态势。
二、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内环京津是河北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京津冀在经济、能源、交通、生态等各方面也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因此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根据环首都、环渤海的区位优势以及资源分布、产业基础、经济联系和交通条件,统筹区域发展资源,突出重点地区,把构建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布局的主体形态。
658具有河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浅析□文/王月霞郭爱请河北省城镇化战略的提出2003年,31个省市区中(台湾省除外),有16个省份的城镇化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河北省只有35.83%,与湖南并列居第21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
为追赶全国的城镇化速度,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提出,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6%以上,2010年达到44%左右(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57%左右(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
同时《决定》还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要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协调”,“加快发展壮大中心城市”,“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具有河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按照省会城市、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五个层次,分类指导,梯次推进。
第一个层次是省会城市。
省委、省政府对省会石家庄的建设寄予厚望,要求石家庄市放宽视野找对手,提高标准找差距,努力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经济强市,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生态城市,在全省城市化中发挥领跑作用。
第二个层次是其他区域中心城市。
即除省会城市外的个设区市,主要是妥善处理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努力把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县级市。
主要任务是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实力,争取在2010年之前,大部分县级市达到15万人以上的规模,一些基础好、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的县级市建成高标准的中等城市。
第四个层次是县城。
重点是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
争取到2010年,全省县城平均规模达到8万人以上,把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县城建成高标准的小城市。
第五个层次是重点建制镇。
按照“依托产业建镇,壮大产业兴镇”的思路,全省选择了150个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特色的建制镇,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
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沧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经济维度从经济维度来评价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
沧州市作为河北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支持。
通过对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在经济维度上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体现在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沧州市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比重逐年提高,城市经济的规模和产值稳步增长。
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也有明显的改善。
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不断向新的增长点转移,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从社会维度来评价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社会维度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沧州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维度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来看,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居民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从生态环境维度来评价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
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沧州市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实证分析表明,沧州市在生态环境维度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沧州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保护了大量的自然生态资源,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沧州市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
1. 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沧州市的城镇化率在过去几年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最新数据显示,沧州市的城镇化率已经突破了60%。
这说明沧州市在城镇化进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沧州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在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停车场、市政管网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善。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也在不断优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3. 经济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城镇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
沧州市在这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城市化进程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之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在沧州市,通过城市化进程,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城市化,使农村居民也能够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5. 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沧州市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
通过城市化进程,沧州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治理的力度,同时也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使城市化进程不伤害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实证分析通过以上的综合评价,我们对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部分指标进行深入探讨。
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沧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在城镇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旨在对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实证分析为手段,探讨沧州市城镇化发展的成效和问题。
我们可以从城镇化的进程和规模两个方面来评价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
沧州市在城镇化进程方面表现较为稳定,逐步推进城市化建设,并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快城镇化速度。
目前,沧州市有23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有9个县行政区已转为市辖区,城镇化规模较大。
沧州市还建设了多个新兴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基地,促进了城镇化发展。
我们可以从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评价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
在经济方面,沧州市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服务业,提升了城镇化的经济贡献率。
社会方面,城镇化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生态环境方面,沧州市注重生态保护,建设了多个生态园区和绿地公园,促进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沧州市在城镇化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城乡差别明显的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一些城市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失衡。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需要加强环保和资源管理。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和房地产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沧州市在城镇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城镇化规模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保护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环保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希望本文的实证分析能为沧州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沧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为了全面评价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发展情况,本文对该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收集沧州市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包括城镇化率、人口城镇化率、城市化水平指数等,从多个角度对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沧州市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5.3%提高到2018年的50.6%,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0.2%上升到2018年的43.8%,城市化水平指数从2014年的1.785增加到2018年的2.418。
数据显示,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较为顺利。
本文通过分析沧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沧州市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规模扩大等。
城市化步伐加快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城镇化的积极推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规模扩大则是沧州市逐渐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表现。
影响沧州市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等。
然后,本文通过对沧州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揭示了城镇化水平存在的差异性。
沧州市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在市区和周边地区,而农村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化步伐加快主要发生在城市和周边地区,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
未来沧州市需要注重补齐农村地区城镇化的短板,推动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对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优劣势进行了权衡分析。
沧州市城镇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口资源集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城镇化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转型升级。
但城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承载压力加大、生态环境破坏等。
沧州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这些问题,实现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表明,该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沧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地之一。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旨在推动农村转型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从城镇化率和人口流动方面来评价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计算。
根据统计数据,沧州市的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2%提高到了2020年的56.7%,说明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人口流动也是城镇化的表现之一,沧州市的人口流入和流出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表明人口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流动更加活跃。
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方面来评价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
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沧州市近年来在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
市场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沧州市的市场主体数量和市场规模在逐年增加,表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我们还可以从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来评价沧州市的城镇化水平。
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沧州市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沧州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沧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同时也要看到,沧州市在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农民工就业问题等。
沧州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探究河北城镇化发展现状原因及策略摘要本文对河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深入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对加快河北省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城镇化;城镇化质量;城镇综合治理一、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一河北省城镇化水平1、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城镇率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河北省的城镇率为1094,低于全国的1792近7个百分点。
1990~2000年全国城镇化率由2641提高到3622,同期河北省由1436提高到1960,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4~2005年间,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得到飞跃式发展,由2672一跃升至3769。
但是,这次飞跃的主要原因是省内一些城市行政区域的调整,一些郊区乃至郊县被划为市区。
到2009年底,全国城镇化率达466,河北为4374,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在3左右。
由此可见,河北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城镇化率570相比,则差距更大。
2、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同步提高,但仍低于工业化水平。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产值占地区的比重不断提升,河北城镇化程度也不断加强。
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的合理比值为14~25。
2009年河北这一比例为051,这显示出河北在城镇化进程中生产要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聚集,规模经济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
二河北省城镇化质量1、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2008年全省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和灰尘自然沉降量分别为0054毫克立方米、0087毫克立方米和1604吨平方公里,均控制在基本目标之内。
但是,城市污染事故仍然存在。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2009年河北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553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三河北省城镇化的区域发展1、省内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均衡。
2009年11个设区市城镇化率唐山为5342、石家庄为4862、廊坊为4729、秦皇岛为4724、邯郸为4521、张家口为4398、沧州为4201、邢台为4101、承德为3864、衡水为3818、保定为3585,城镇化率最高的唐山高出保定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