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教师要不要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为什么要写作原文地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作者:与你同行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教授肖川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
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
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
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
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以载道"的那个"道"。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无意义的语言的堆积,它是需要承载一定的思想与情怀的。
第二是素材,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怀,总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学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
第三是写作的技巧。
如何地剪材选材,如何地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如何地铺垫、渲染,如何地蓄势,如何地细处摄神,如何地横云断岭、横桥锁溪等等。
第四是语言。
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怎样讲究点文趣,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
如果说主题(思想)是火种,那素材就是原料和燃料。
火种从原料中提取,又通过燃料来使得星星之火而成为熊熊烈火,在暗夜里熠熠生辉。
而一节课也无非是学习的主题,学习的材料,教学的技艺和教学的语言。
作为教师,你能否上好一节课,就取决于你是否能透彻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你是否会有丰富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所依托的材料,你如何规划教学进程、设计教学的活动,你的课堂语言是否凝练而又舒展、平实而又雅致。
具体地说,写作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
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的,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
第二,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生活。
第三,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
作家是以作品来发言的,不管他权力多大,也不管他名声怎么显赫,如果他没有几部叫得响的作品,没有一批又一批五体投地的粉丝,他就不可能让人信服和崇拜,更不可能流芳百世。
作品是作家的全部价值所在。
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要像作家那样以写作为主,但应当喜欢写作,并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从事的是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的教学。
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只有亲自怀孕过的母亲最清楚其中的喜与忧;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只有创作者最明白其中的甘与苦。
如果把当下语文教学比作一个作坊,那么,在这个作坊里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引导学生解读一个个具体的文本。
要做到解读基本正确,也许并不难,但如果要做到真切而深入,那就不是一桩容易的事。
但如果教师自己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就更有把握做好这道工序。
因为喜于写作的语文教师更容易与作家产生共鸣,会把自己的写作感受融入到具体的解读中去,会用自己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指导学生写作。
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写七八篇课堂作文,平时还有日记、周记之类的自由作文。
对于学生的这些作文,你怎么指导?是站在岸上指手画脚,喊破喉咙,还是亲自下水,和学生一道游泳,边游边说,做示范动作。
当然,站在岸上指手画脚,也可以算是指导,可这样的指导,学生听得懂吗?能服吗?同样,如果你写出来的文章棒棒的,学生不佩服都不行。
数学、自然等学科的教师可以不喜欢写作,但语文就不行。
这是由语文这门学科的特征决定了的。
可是,在和语文教师的接触中,笔者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不喜欢写作。
”“一听要我写,我就害怕,就头痛。
”一个一听写作就要头痛的人,是不大可能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的。
笔者曾经组织过几次语文教师现场作文竞赛,自愿报名者总是寥寥无几,许多人参赛,都是学校领导指名道姓钦定的。
害怕参赛的主因,就是不会写和不经常写了。
如今不少学生不喜欢作文,恐怕也与教师不喜欢写作有关。
一个不喜欢写作的教师怎么可能教出喜欢作文的学生呢?其实,在现在的语文教师中,原先曾经喜欢过,或者有一段时间钟情过写作的人还是不少,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就“移情别恋”了。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下,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可以有哪些成长途径?想必大家会说:拿得出教学成绩,当得好班主任,讲得出优质课,写得出教育文章…如数家珍,大家会说出很多路径。
但是,我们对这些成长路径细致分析,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必经之道——写。
那么,为什么要写?怎样提高写的水平?如何运用一亩三分地开辟出“写”的试验田?一、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以写促研,研教并行,山重水复疑无路。
纵观全国上下一些叫得响的知名教师,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没有摆开一个“写”字。
对比一下我们身边一些“准优秀”的教师,他们无不因为不会写、不爱写、不学写,最终出现了专业发展瓶颈。
问题在哪里呢?1、“拿得出教学成绩”的老师要写。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因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会把教学质量放在重中之重,与年度考核挂钩,与评先表模挂钩。
因此,一部分教师,就“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探寻“考试秘笈”,去弄“分数法宝”。
于是,学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要号召大家学习啊,这些优秀老师必须传授教学经验啊!所以,他们就不得不“写”了!如果没有“写”的能力,最多这位“优秀教师”,只能停止在学校层面,甚至说,他只能停留在“教书匠”层面。
我们身边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教学质量”年年获一等奖,评先表模权重40分年年拿满分,可就是难于与“优秀教师”结缘。
2、“当得好班主任”老师要写。
班主任,是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认可的岗位。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因为多方面因素,一些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一些教师不适合当班主任,一些教师当不好班主任,这就成全了一部分有管理能力的教师。
经过八年十年的磨砺,一部分班主任就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一块牌子。
一谈到他或她,十里八里的乡亲都知道。
他或她就成了一名“优秀班主任”。
同样的,成为优秀班主任后,你得介绍管理经验,你得分享教育智慧,你得启迪辐射更多的教育同仁啊!所以,你得把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写”出来。
教师需要写文章吗?作者:王振元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02期近几年,职称评审淡化了对论文的要求,得到了众多教师的支持。
有部分老师就此作出论断:文章不作硬性要求,教师以后就不需要写文章了,教师的重中之重是教书育人,写文章应该是大学教授的事情,作为中小学教师,没有必要搞这些高深的研究。
职称评审淡化对论文的要求,我十分赞同,但出现“教师不需要写文章”的论断着实令人担忧。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要不断地从教育现象中发现和提炼规律,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我刚毕业的时候,和一位邹姓女老师搭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参与率都极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整个年级中是首屈一指的,她的言语号召力胜过其他老师好几倍。
但她从不额外花时间辅导学生,她班上的学生几乎没有后进生。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当面请教其中的原因和经验,邹老师微笑着说:“我并没有什么奇特的魔力,只是每周写点文章,把教育故事记录下来,再思考思考应对策略,所以我总是在不断地尝试,希望找到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易于操作的方法。
”知晓了邹老师的“独门绝技”之后,我也开始尝试着写点东西。
在写作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柔和,突然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我一改以前的认知状态,渐渐地懂得教育之“道”,学会运用教育智慧与特殊学生“斗智斗勇”,并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年前,我接手了一个别人不愿意接手的班级,班上一位男同学调皮好动,家长还蛮不讲理,屡次向学校投诉孩子遭到班主任老师的“不公”待遇。
这位学生是一分钟都坐不住,有次期末语文考试时,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朋友”,他竟然一字未写,而在试卷上画了一幅猪八戒扛着钉耙的画,还问监考老师自己画得像不像。
到数学考试时,一位外校老师监考,这位老师把我这个班主任“请”了过去:“王老师,你把他带走吧!到时候他把试卷交过来就行。
教师能否写作文写自己小学老师或初中新老师吧,作文最好都是要写事例的,毕竟刚刚初一写的基本都是记叙文我是比较建议写初中老师的,因为初中老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老师,千人千色,刚刚开始肯定会有新感觉,比如我初一的时候写过政治老师,他是个非常有特色的老师,比如我写刚开始的时候,先声夺人,写的不是这个老师的长相,而是他在走来的时候腰间永远挂着一串钥匙,所以就会一直在响,这样的作文,相对来说是有点吸引力的。
接下来可以写,我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比如说高矮胖瘦,长得是漂亮还是怎样,对这个老师的外貌描写(要抓住最有特点的,比如说眼睛,爱笑的眼睛,嘴巴,能说会道的嘴巴),穿插自己内心的一个心理描写,其间可以用他在进教室的时候所有同学的反应,或者一个情景描写来反衬和烘托。
接下来就是写他在上课的时候,种种表现,上课很生动,很幽默之类(这里就要详写啦,什么样的生动法怎么样的形象法?),你首先要抓住这个老师的特点。
这也可以插入同学们的的神态。
最后就是,时间过的飞快,然后一节课就已经过去了,这样子结尾。
最后最好就是再加上一个自己对这个老师的评价,不需要太长,最好是感叹句,能够简洁,点明中心。
纯手打字,望采纳。
(>^ω^满城的桂花开了,一阵阵芳香扑鼻而来,那一朵朵娇小的桂花瓣儿聚集起来,竟能散发出这么浓烈的香气。
而每每嗅到这花香,我总想起那次秋季的运动会,也总会想起可敬可爱的老师——龚丽芳老师。
时间倒流到3年前的那场运动会,那次,我心血来潮,嚷嚷着要参加跑步比赛,可真正到了那一天,我由激动变成了紧张,甚至还有些害怕,这可是我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的比赛啊!比赛的那天到了,我的内心一直平静不下来,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砰砰地跳得很厉害,似乎下一秒就要跳出来了。
怎么办?怎么办?参加这运动会,如果跑不好,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老师会不会小瞧我?想到这,我的胆子不知到哪里去了,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天哪!平时自信的我到哪里去了?唉呀!早知道就不报名了!我努力地克制住发软的双腿,在草地上焦急地走来走去,为自己之前的冲动感到懊悔。
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作者:与你同行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教授肖川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
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
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
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
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以载道”的那个“道”。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无意义的语言的堆积,它是需要承载一定的思想与情怀的。
第二是素材,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怀,总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学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
第三是写作的技巧。
如何地剪材选材,如何地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如何地铺垫、渲染,如何地蓄势,如何地细处摄神,如何地横云断岭、横桥锁溪等等。
第四是语言。
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怎样讲究点文趣,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
如果说主题(思想)是火种,那素材就是原料和燃料。
火种从原料中提取,又通过燃料来使得星星之火而成为熊熊烈火,在暗夜里熠熠生辉。
而一节课也无非是学习的主题,学习的材料,教学的技艺和教学的语言。
作为教师,你能否上好一节课,就取决于你是否能透彻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你是否会有丰富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所依托的材料,你如何规划教学进程、设计教学的活动,你的课堂语言是否凝练而又舒展、平实而又雅致。
具体地说,写作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
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的,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
第二,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生活。
第三,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
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
浅谈教师写作作为一名教师,写作能力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全国著名学者、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写作会提升阅读的品质;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写作会帮你梳理思绪;写作会帮你深化认识;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使你更具成就感。
如此看来,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写作,久矣,你就会变得“眼低手低”。
写作对每一名教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首先,写作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教师同医生、科学家一样,属专业技术人员,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写作功底。
处于职业需要,教师必须经常写写文章,像魏书生从1978年2月开始写日记,一直笔耕不辍,直到今天已经记了81本。
其次,教师通过写作可以进行自我反思,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创新与成功,让自己也走向精神的丰富和成熟。
纵观有成就的教育家或名师,有哪一位没有丰硕的写作成果?像闻名全国的中学教学专家于漪、李镇西,小学教学专家李吉林、于永正等,哪一位没有多本教学专著问世?哪一位不是发表过数篇论文?尽管他们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这些著名专家,皆因坚持经常写作,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了专业水平,让课堂真正在创新中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教学水平不断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并成功迈向了教育领域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
教师写作更是交流分享的需要。
据说最早研究并发明电磁现象的是法拉第,由于他写的介绍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篇幅太长且字句艰涩难懂,很少有人能读明白,因此影响了这一成果大范围的快速推广。
后来麦克斯韦在研究时理解了法拉第的论文并写出新的论文发表了,大家接受了,这项成果才得以在大范围内推广,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写作亦如此,当你有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时,可以写出来;当你收获了成功或经验时,也可以写出来;当你遭遇了失败和困惑时,还可以写出来。
通过发表或交流,大家可彼此共享成功与快乐,彼此得到提醒、避免失败。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勤写作能带给学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习染。
教师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还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其中,写作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教师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教师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说明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师写作的重要性1. 传授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需要通过书面文字向学生传授知识。
良好的写作能力使教师能够以清晰、准确、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通过写作,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 激发学生创造力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有趣、独特的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评估各种信息,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文本,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文,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开展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沟通能力写作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通过写作,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信息、表达观点。
良好的写作能力使教师能够用清晰、流畅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教师写作的意义1. 个人发展教师写作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写作,教师可以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写作还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写作还可以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
2. 学科领域发展教师写作对于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教师写作学习的必要性
教师为什么需要写作
十几年前,很多教师去坚持写作的动力就是晋升职称、参评骨干教师,还有一部分是迫于学校对教师的硬性要求,很少有人是因为自身的爱好或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水平。
这个时期的教师写作是被动的,是被逼而去写作。
作品的质量并不高,数量也不大。
随着一批依托教师写作成长的中小学名师脱颖而出,关注教师写作的人越来越多。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致语文教师》一书中强调说“随时把自己的思想所得变成文字,是一种有效的充满智慧的学习方法与良好习惯。
”这样看来教师写作成为了教师学习成长的必要途径。
时代的车轮带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教育写作来交流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收获、反思。
说到底写作对于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有迹可循。
二是可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三是可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
教师写作是一项既艰苦而又靠自觉的活动,坚持下去,你会不断为自己赋能,必会获得教育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构建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读《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有感 (2)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其中主要论述的是优秀的教师如何在生活中成就伟大的事业。
从书中我学到的一个重要的道理是,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对待学生,能够善于将知识融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另外,这本书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很有用的指导原则,从中我明白了一个教师应该怎样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提升他们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个人技能。
此外,书中也提到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书,而是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
因此,优秀的教师应当注重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帮助学生从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学习的书,从里面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也感受到了优秀教师的责任,深深的被他们的勤奋和宽容所感染,未来一定要加倍努力,在教育事业中更上一层楼。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读后感600字读了丁昌桂《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受益匪浅,我觉得他里面很多实在粗话很有道理。
其实,不仅仅是名辅导员需要写作,普通教师也需要写作。
班主任写作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这就需要写作。
记得有一次在宜兴市实验小学听讲座,主讲者是管建刚老师,他讲起怎么教学生写作,怎样参与度激发学生现代文学的积极性,口才非常好,滔滔不绝,让人佩服之至。
翻阅有些高考作文杂志,也经常能够看到他的教学生文学创作的文章,当然一些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更多了。
很好奇:这个管建刚老师是如何有这么好的文笔,这么多文章见报。
百思不得其解。
终在有一次看他的《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才豁然明白。
“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现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两个字:记录!”坚持记录。
“只要上班,我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
这是我一年半年巴季本书的秘诀所在。
”管建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等等,记录的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记录里多了思考,多了分析,多了研究。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廖旺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必然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
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
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
真实,才有价值。
及时,是怕遗忘。
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日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太高兴得所剩无几。
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纪录记录只是管建刚写作的一部分,正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写作,才从一个普通教师走向成功,成为特级教师,名教师。
所以,我觉得记录是个不错的写作方法。
整日可以记录哪些呢?但有教学的成功之处。
语文老师要不要写文章?语文老师要不要写文章?□王名志语文老师,大家通常的想法,应该是擅长写作的,并且是乐于写作的。
可是现实并非如此,有许多语文老师是不动笔写作的。
其实想想,这也正常。
语文老师,顾名思义,就是教语文学科的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至于能教会学生考试能力,获得高分,学生、领导、家长则更为高兴。
部分语文老师不擅长写作,就像部分数学老师做高考试卷比不上数学尖子生、不少物理老师教一辈子物理,连个电路开关都不会装,诸如此类,是一个道理。
语文老师不写作或不愿写作,罗列一下大致有如下原因。
一是不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愿意去尝试写作。
考入师范类中文系的学生,有许多对语文并不感兴趣。
我印象中,我们当时中文系,不少人高考语文都不及格,喜欢看书写作的也最多三分之一。
其他人看看书,只满足于考试合格即可。
中文系,全称是汉语言文学系。
记得北大中文系某教授对学生说,北大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不是北大作家班,是培养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
二是能力不强。
写作除了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文学素养,更加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敏锐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作为语文教师,在咬文嚼字、斟词酌句方面有一定优势,也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力,但是受制于语法约束,喜欢引经据典,往往对语言的敏感性、创造性运用方面不擅长,不细腻,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来的文章自己看都不满意。
写写教案、评语、小论文、总结报告还可以,想写出自己满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则明显能力不足。
三是工作太忙。
语文教师常年有早读课、晚辅导、课时多,有不少还做班主任,批阅作文耗费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学校会安排语文老师各种创建、迎检等工作,语文教师显得格外繁忙,往往搞得身心俱疲。
虽然也有寒暑假,还得参加各种培训学习,难得有闲情逸致,动动笔,写写文章。
四是没有动力。
怎么做个会“写”文章的老师我是教师第一篇:怎么做个会“写”文章的老师我是教师怎么做个会“写”文章的老师我是教师为何要写?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有收获,就写下来。
”李老师的“笔底春秋”,使她成为教育大家,使“情境教育的诗篇”唱响大地。
写下来,是反思和总结的真实体现。
为了写,你阅读的“用心度”就不一样了,你会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让我写,我会怎么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写法值得我学习?有哪些问题可以商榷?这种“用心度”往往能达到“学思结合”之效。
为了写,不仅阅读的“用心度”提高了,而且还会逼你去读更多的书。
要写点东西,才发现自己才疏学浅,才晓得什么叫“厚积薄发”,有书就得赶快读。
“写”能锻炼人的思维品质,提高人的表达能力。
要写成一篇文章,就要谋篇构思,就要积淀思想,就要丰富词汇,把所思所想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可以培养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袁枚的“一诗千改始心安”,就是求精的过程;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是求精的过程。
“写”能提升个人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在写作中,有文思泉涌、有智慧碰撞、有创新手法、有个性张扬,个人的“魅力”尽在“文字”中。
“写”能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坚持写,可以修炼操守、提升境界,在“激扬文字”里体验精神之慰藉、享受创造之喜悦。
“写”,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平淡从容。
静心地“写”,往往能“守住心灵的宁静”,能在“纷扰中沉淀书生本色”,让我们直面各种挑战,在坚持中完善自我。
写作时的深思熟虑,投稿后的耐心等待,发表后的欣喜之情,都给人一种积极进取追求完美的动力。
写作的背后,是积极、坚持、勤奋、努力、奋斗,写作不止,动力永存。
写些什么?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什么都可以写。
作为“教育人”来说,我觉得还是写些与教育、文化有关的内容为宜,这既可以和工作有些联系,对促进专业成长也有所帮助。
● 可以写学科小品文。
小学教师要不要会写作文时间如流水,如疾风,是那么的快。
转眼间,我已小学毕业一年多,正读8年级。
但是,我常常会想起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她40岁左右,粗细不匀的皱纹爬满了她的脸,显得很苍老,她很少笑,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位严厉的好老师。
在我小学1-2年级时,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只记得我很少找同学玩,也很少有同学和我一起玩,老师也对我莫不关心,我就这样闷着读了2年,成绩中等。
可是,就在刚踏入三年级的门槛时,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位姓陈的老师,听其他同学说,她很严厉,教的很好。
起先,我根本就不在意,想反正还是和以前一样。
可是就在刚读1个星期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陈老师叫我们每周写一个周记,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
当时正赶上亚太市市长峰会,于是,我便吧我在电视上的所见所闻按照以前的写作方法写了一篇作文。
一周过去了,周五时,是评讲周记的一堂课。
陈老师拿着一张名单,郑重其事的对我们说:“下面请写得好的同学上来念你的作文。
”刚一说完,就念到了我的名字,我大大地一惊:她刚才念到我了?怎么可能,以前老师重没说过我作文写得好。
正在这时,周围的同学也提醒我:“叫你呢。
”我听后只好胆战心惊的拿着周记本上了讲台。
站在讲台上,我看到台下一双双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我,对是双脚发抖,嘴唇也时不时的抽泣,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第一次念作文,心里还装着无数个问题:为什么让我念?真的是叫我?我写的很好。
我一字一句的慢慢念着,不一会便停顿,一会这念错,一会那念错。
这是我越来越紧张,期盼着快一点将它念完,过了好久好久,终于将它沉重的念完了,台下传来了热烈的掌声,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
正当我准备走下台,老师叫住了我:“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写的?”这一问,我一下子慌了:怎么写的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说?思量许久,我吞吞吐吐的说:“我是把当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所有都写了下来。
”我想我肯定说错了,可是没想到,陈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说得好,同学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教师要不要写作名教师是写出来的?——教师要不要写作丁昌桂
教师要不要写作?
丁昌桂
教师要不要写作?当然,这里指的是教育写作。
这个问题素来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且各有理由。
持肯定意见者认为,教师离不开写作,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对者则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书教好,而不是把论文写好。
现在的职称评审过于强调论文助长了不好的倾向。
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简单地回答“是”还是“否”,都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要不要写作?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要选择做什么样的教师。
有人将教师分为匠师——良师——名师——大师这么几个层次,所谓匠师,就是常说的教书匠。
顾名思义,这样的教师就像手工作坊的师傅那样,年复一年,只会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手工作坊靠的是师徒相袭,技艺相传。
我们的确还没有听说有哪个工匠有什么“论文”流传于世。
但是,如果你要是想当名师哪怕是良师,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谓良师,就是教书育人,德艺双馨,在学生中有良好的形象与口碑。
至于名师,那就不仅需要德艺双馨,而且需要一定的名气,也就是知名度。
如果你德艺双馨,而且声名远播,那就应当属于名师的范畴了。
那么,名师靠什么获得?或许有人会说,靠评啊!的确,现在好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打造”名师,实施所谓的“名师培养工程”,有的地方甚至还在通过工程培养教育家。
教育行政通过所谓的各种“工程”来推动名师成长最后也由他们来认定所谓的名师,当然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工程打造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生长出来的;也不是靠教育行政部门评出来的,而是要靠社会的认可。
不可忽视的是,在现代媒体社会的条件下,教师的成长与成名,不仅仅依靠自身的闭门修行,还要靠各种媒介的传播。
有人说,教育写作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但传播的前提是你要有“声音”,这声音就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而这些正是需要通过写作来提升和传播的。
通过这种传播,如果你能够声名远播,想不当名师恐怕也不行。
要是这种名声能够穿越时空,走向未来,那就不仅是一般的名师,甚至成为大师了。
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名”扬天下的名师们才需要写作,其实,即便是一名“良师”也是需要写作的。
如前所说,什么是良师?良师就是德艺双馨的教师。
德艺双馨需要有多种途径长时间去修炼,修炼自己的师德师能,提升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品质与专业技能。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很多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教育写作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而且也是提升人的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或许有人会说,名角一台戏,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
的确,作为名师,尤其是中小学名师,上好一堂课应当是看家本领。
如果连一节课都上不好,只是述而不作,是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的。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如果评上所谓的名师了,连几篇体现自己教学思想的文章也拿不出来,这样的名师恐怕也走不了多不远。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上好一堂课也就是站稳讲台是名师的基础工程,而能够写好文章,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提升工程。
对此,李吉林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没有文章,思想就行不远。
倘若你只能上课你成不了教育家,就是100节课1000节课也不行的,一定要有理论的构建,要有著述,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
李吉林正是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实践了自己的追求,她总结出“学、思、行、著”专业成长的四字经,让我们窥见了一个名师成长的全部奥秘。
据统计,李吉林老师至今已写作论文200多篇,著述达到200多万字。
(参见《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冯卫东文)其实不仅李吉林,你看看那些当今活跃在教坛上的名师们:洪宗礼、王栋生、李镇西、程红兵、魏书生、孙双金……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师哪一个不是著述丰富?
其实,我们根本无需将教育写作与上课对立起来,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属于叫得响的,
凭着上课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她是这样认识写作与上课关系的,“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
写可以改变你的课堂磁场,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属性。
因为写作能够保持自己对课堂的清醒,对评价者的距离,自觉辨别批判的声音,可以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地看待自己的课堂。
”(见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肖川教授更是从课堂与写作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论述。
他认为,写作的四要素“主题、素材、技巧、语言”与教学的四要素“主题、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四要素是一一对应,好课的标准其实与好文章的标准是一致的。
所以他认为,一个能够写好文章的人是不可能上不好课的。
至此,对于教师要不要写作的问题,似乎结论已经逐步清晰,那就是,如果仅仅是当一名混饭吃的教书匠,的确不一定需要教育写作。
相反,如果你不甘平庸,是一个有教育追求和理想,想当一名好教师甚至是想成为名师,就不仅要把一堂课上好,而且要进行教育写作。
李镇西老师曾经充满激情地说过,教育写作是教育与人生的里程碑。
是一段生活的定格;是一种生命的凝固;是一份情感的珍藏;是一道理想的光芒;是一串记忆的珠贝;是一束青春的花朵……那些理想之火不灭的老师们,千万不要忘记,每天,当我们走下讲台之后,请坐到书桌前,打开你的电脑,开始你们的教育写作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