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66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陋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除法,能熟练使用除法进行简单计算。
2.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运用学会的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2.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纸张、铅笔、橡皮等。
3.课前准备:制定好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和互动环节。
4.师生准备: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简要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练习:让学生进行基础的除法练习,巩固知识点。
4.反馈: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引导他们找到解题的规律。
第二课时1.复习:快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除法知识。
2.拓展:引导学生将除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多种实际问题进行除法运算练习。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简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次课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动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4—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运动会”中的“赛跑”、“跳远”、“跳绳”等情境,进行除法的应用练习。
2、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热爱体育运动”、“勇于为集体争光”和“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渗透教育。
教学重点:提出并解决相关的乘法、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有效信息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在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情景教师引出话题:同学们还记得咱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情景吗?你在运动会中参加了那些项目的比赛?你还看到了那些项目的比赛?过渡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育英小学运动会上去看比赛,你们高兴吗?二、赛场问题探究1、课件出示“赛跑”图(只有条件,不出现问题。
)(1)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①文字信息:裁判员告诉我们有24名运动员赛跑。
②图画信息:每4人一组,第一组正准备起跑,第二组在旁边等待。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几组跑完?(3)学生列式解答并加以解释。
24÷4=6(组)把24人每4人分一组,求分成了几组,用除法计算。
2、课件出示“跳远”图(不出现“问题”和树木准确的运动员。
)(1)小组活动①说说观察到的信息。
②提出问题。
③解答问题并加以解释。
(2)集体交流。
①图画信息:有沙坑和小裁判员。
文字信息: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
②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③21÷3=7(人)把21人每3次分1份,分成了几份,就有几个人跳远;21里面有几个3,就有几人跳远。
3、课件出示“跳绳”图(全景)(1)学生读懂题意后独立解答小裁判员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释。
9×2=18(人)或2×9=18(人),每队9人,两队就是2个9人,所以用乘法计算。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除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能够使用乘法、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乘法、除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用乘法、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乘法、除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及规律。
2.如何运用乘法、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计算,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
2.乘法运算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例子,如购买文具,让学生分析文具的价格和数量,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总价。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规则。
3.除法运算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将10元钱平均分给5个人,让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计算每个人分到的钱数。
4.综合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购买药品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乘法、除法计算出合适的购买方案。
五、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引导、讨论、练习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兴趣。
2.以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在乘法、除法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乘法、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乘法、除法的基本规则及规律,并加大练习量,以便更好的掌握运算技巧。
八、课后作业1.巩固乘法、除法的基本规则及应用能力。
2.让学生以生活实例为主题,自行编制乘法、除法问题,并用乘法、除法计算出答案。
九、教学反思乘法、除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对乘法、除法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本质,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让学生逐步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例题中的实际问题涉及到生活中的分物和分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的单一运算层面,对于连除的运算方法和策略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连除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连除的方法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除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解决问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9÷9=42÷6=45÷5=27÷3=64÷8=36÷4=72÷8=36÷9=63÷7=72÷9=49÷7=32÷4=二、探究新知1、主题图师: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看到什么了?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2.玩具熊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
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教案教案,以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学习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列竖式。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列竖式的方法,通过列竖式来进行除法运算。
列竖式是一种直观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2)除法口诀。
除法口诀是帮助学生记忆除法计算规则的重要工具,通过口诀的记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进行除法计算。
(3)应用实例。
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购物、分糖果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
通过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思考和运用。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通过除法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使用除法的技巧。
通过列竖式、除法口诀等方法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划船情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并用不同的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以及“去尾法”来确定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余数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事例的探讨与探究,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你能试着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吗?10÷4=2……219÷8=2……3 28÷9=3……1 59÷6=9……5 问: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余数小于除数)提醒孩子在计算时,如果口算有困难,可以列竖式帮助我们计算。
(2)1.有2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分几瓶,还剩几瓶?2.一根绳子长39米,做一根长跳绳要用7米,这根绳子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米?师:其实孩子在解决这类问题是都是用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的,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导学内容(教材第31页的例题4和相应的练习)1、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导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板书设计: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买一辆小汽车要多少钱?12÷3=4(元)(3)买5辆小汽车要多少钱?4×5=20(元)第5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探究一:要求买5辆小汽车要付多少钱,得先知道什么?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求一辆小汽车的价格怎样计算?列式: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列式:合作探究二:总结方法:像今天这样根据已知信息求几个物品的价钱,都要先解决买一个物品的价钱是多少,用()计算。
再解决买几个物品的总价钱是多少,用()计算。
当堂检测:1、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2题。
说说是怎样想的。
2、拓展提高。
□△◎★分别表示不同的数。
已知:◎÷3=△□×△=24 ★×□28如果:★=7 那么◎=()3、妈妈买了3 个茶杯用去24元钱,爸爸买了4个饭碗用去36元钱。
茶杯和饭碗哪个贵。
贵多少?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1教学目的初步培育门生在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有32个同学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3、小结。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5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最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用除法解决最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实际问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反复比较,加强对平均分两种不同情况含义的理解。
3.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4.初步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想的过程。
5.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解决简单除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比较两种不同实际问题平均分的异同点及检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课件出示左面的情景)仔细观察这两个小朋友,女的叫小红,男的叫小明。
想一想:1.他们在干什么呢?2.小朋友们,你们养过蚕宝宝吗?生:养过。
(机动:你们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向全班小朋友说说。
)3.小红和小明都是养蚕高手,每个人都养了15只蚕宝宝。
你瞧,他们正在想办法让蚕宝宝住进不同的纸盒里呢。
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二、独立思考,协同探究想一想:1.从图与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呢?2.他们分别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3.怎样解决?你的方法正确吗?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先独立完成练习纸:(同时在右边图片下面出示)步骤想一想小红的办法小明的办法已知信息:()只蚕宝宝,平均放到()个纸盒里,解决问题:?已知信息:()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只,解决问题:?想: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几?算式:想:()里面有几个()?算式:每盒()只,()盒就是()只。
画图:()个纸盒,每个有()只,一共有()只。
画图:1.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换批改,再进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请几个同桌上台向全班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其话语系统是:(1)我和我的同桌是这样想的:……(2)我们认为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是……(3)你们听懂了我们的想法吗?或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4)谢谢你们的仔细听!或谢谢你们的帮助!(千方百计形成生生互动的局面。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教案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求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就是求35kg的4是多少。
5= 28(kg)列式并计算:35×453.回顾与反思。
检验:28÷35=45答:小明体内有28kg水分。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要经过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
三、探究新知(一)出示例题,小明体内有28kg水分。
小明重多少千克?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二)阅读与理解”、“小明体内有28kg水分”,要解决的问题是已知条件有“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个条件没有变。
“小明重多少千克?”。
和原来的题目相比,“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三)分析与解答1.分析数量关系。
活动建议:(1)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2)结合图试着写出等量关系式。
方法一:画图分析方法二:分析关键信息”这句话。
根据“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通过画图和分析关键信息的方法都能找到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5方法一:一天所需钙质×38=一杯牛奶中钙质方法二:310×38= 3×310×8 = 980(g ) 讨论中明确此方法是错误的,改为:310÷38=310×83 = 45(g ) 答: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45 g 钙质。
五、全课总结(一)总结梳理师:这节课,我们依然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有序的进行思考,不仅复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新问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大家还找到了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点:不管单位“1”是否已知,都可以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表示,来列出等量关系式。
解:设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x g 钙质。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信息窗3——做蝴蝶结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布艺兴趣小组做蝴蝶结的情景,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有第一布艺兴趣小组计划做8个蝴蝶结,完成了本组计划的25。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了“第一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人数的34。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入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凡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前面信息窗的话题切人,出示情境图,帮助学生理清图中包含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引出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有两个红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学习一个量中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第二个红点问题是学习两个量间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第一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它属于同一种量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材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对于如何检验,教材则给学生留下了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检验,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反思、检查的习惯。
教学时,要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有意引导学生画图分析。
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即:根据8个蝴蝶结占计划的25,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得出:计划做的个数×25=已做的个数。
对于含有分数乘法的方程,因为是第一次出现,所以要注意展示求解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人数的34。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教材同样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然后设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引入对两个量间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的学习。
教案名称: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目标学生群体: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字概念。
教学重点:
1.数字的理解和应用。
2.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除法运用。
教学准备:
1.教科书
2.练习册
3.白板
4.标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顾一年级和二年级学过数学知识,并询问他们如何理解除法。
二、概念介绍
1.除法的概念
让学生回忆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含义,并解释除法的概念。
2.数字的理解
让学生再次回忆数字的基本含义并解释数字的应用。
三、实际应用
1.家庭作业
老师让学生回答家庭作业中的问题,并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2.店铺购物
老师让学生假设自己要去商店进行购物,让他们思考如何用除法进行计算。
四、归纳总结
老师收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并让他们一起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
老师出示本讲的练习题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练习题。
教学方法:
1.问答法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演示
4.现场模拟
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自我调整与提升。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字的概念以及能够运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还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
二年级下《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模式一光盘,DVD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幺游戏?是怎幺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幺?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幺。
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
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
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
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
摆在桌子的左面。
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
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摆在桌子的右面。
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
)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
)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
)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
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
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
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
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有多少
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
)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
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
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
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
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
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
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
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