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2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摘要】煤炭是矿产资源之一,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破坏自然环境,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
煤矿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尤为突出。
本文总结了煤矿对矿区土地损毁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类型及特点;研究探讨了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并对将来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矿产资源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但在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破坏自然环境,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矿区生态遭到破坏,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快速下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
煤炭是矿产资源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而且这种能源结果在想当长得时间内不会改变。
煤炭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尤为突出。
面对如此复杂的矿区环境问题,以及由此诱发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2]。
近年来,国家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予以高度重视,接连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各地矿山企业也都加快了治理矿区环境的步伐,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探索了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的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对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研究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改善人们生产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
1.煤矿区损毁土地类型及特点在煤矿开采活动过程中,无论是露天开采还是井工开采,剥离物或废弃物的堆排,都造成土壤和植被被大量迁移或被废弃物压埋,土壤、植被和水资源遭受破坏,使土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煤矿开采活动导致的主要土地损毁类型有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沉陷、土地污染和土地占用等。
浅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摘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是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大工程,对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矿山领导还是政府班子都应对该项工作予以重视。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指导下,矿区开采应秉持绿色理念,减轻对矿区水土等资源的污染,对已破坏地区积极进行恢复治理。
本文从矿区开采对环境的具体破坏出发,总结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并为矿山土地复垦给出具体工作方向。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矿产资源开发是我国一项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采矿的同时,要考虑到对矿区环境污染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矿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从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进行治理,使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
在实施有效生态环境管理措施的同时,也要增加对土地复垦投入,并结合矿山具体情况,设计出相应复垦方案[1]。
一、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我国,煤炭开采、有色金属开采和铁矿石开采是矿产资源的主要类型。
在这些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都会对其土地和土壤进行破坏,并挤占耕地,导致耕地面积缩小,甚至是土地沙漠化,同时还会对水体进行污染,并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发生。
首先,矿业开发给土质和土壤带来了巨大破坏,这也是矿产开发最首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
在进行采矿活动中,易造成巨大土地采掘量和土壤排弃量,这就导致地面塌陷现象层出不穷,而表层土壤大面积剥落、大量肥沃良田被不合理使用,会致使耕地面积大幅度下降。
随着采掘工作持续进行,其对地表资源之损害将愈演愈烈。
其次是矿山开发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冲击。
矿山废渣中含丰富的硫化物和各种重金属,在降雨淋洗条件下,极易对水、土等环境产生酸性腐蚀和重金属污染。
如果长时间酸化,将导致全水的“恶性循环”,对矿山的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最后,是矿山开发易导致地质灾害不断发生。
采矿活动导致地面塌陷加剧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并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矿山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2]。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对策摘要:我国伴随矿山开发规模不断增大,矿区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也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诸多煤矿在经过多年开采后已不具备开采价值,为避免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浪费,目前,矿区土地的复垦工作与生态恢复已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煤矿土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煤矿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引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80%的工业生产原材料、70%以上的农牧业生产要素、大部分建筑材料来自自然资源。
矿山开采开发设计不仅改变了矿区的地面结构,而且开采产生的废石、尾矿也占用了大量的田地。
管理方法不合理,有害物质的扩散会继续造成山体滑坡等。
此外,矿山、冶炼厂排放的污水和有机废气对矿区周边水、气等环境污染严重,对矿区周边整体生态系统造成明显破坏。
1煤矿区土地复垦发展现状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起步较晚,195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自发、分散的煤矿区土地复垦,复垦作业规模小,技术不畅,仅简单回填,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专业的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缺乏资产应用,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发展趋势相对缓慢,到1980年代末,中国只有不到1%的煤矿实施了土地复垦,开垦土地不到毁坏土地的1%[1]。
198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第22号令实施《土地复垦要求》,实行“谁毁谁复垦”的标准,涉及复垦土地的权限、执行方式、自有资金和申请开垦土地等相应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土地复垦工作不重视,土地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标准不能集中体现,对复垦土地的责权关系、实施形式、资金来源及复垦土地使用等做了相应规定。
此前,缺乏对微生物复垦等技术应用的分析,阻碍了土地复垦工作的发展,2011年2月,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进一步确定了土地复垦步骤、土地复垦项目验收、鼓励办法等,要求土地复垦要考虑土地利用复垦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将土地复垦计划纳入采矿许可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发展。
采矿业中的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在采矿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介绍矿山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常见的生态修复技术,并探讨其在采矿业中的应用。
一、矿山土地复垦的概念与意义矿山土地复垦指的是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废弃矿山进行环境修复和土地利用的过程。
矿山土地复垦的意义在于恢复受矿业活动破坏的土地生态系统,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土地复垦的过程通常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的管理,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壤修复等。
这些步骤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恢复矿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生态修复技术在矿山土地复垦中的应用2.1 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是矿山土地复垦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矿业活动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引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势在必行。
常见的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梯田整治、坡面覆盖、植被恢复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土地水土流失,改善水质状况。
2.2 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是矿山土地复垦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减缓土地退化速度。
植被的选择应基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同时考虑到植物的抗逆性、生长速度和生态功能等因素。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矿山活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矿山土地复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植当地特有物种、建立生态廊道、恢复湿地等措施将有助于吸引和维持当地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同时,矿山企业还应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
2.4 土壤修复技术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退化,土壤修复技术在矿山土地复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改良和污染物治理是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手段。
采用土壤改良剂、生物修复剂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升土壤的功能。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露天矿是一种对土地资源破坏程度较高的采矿方式,其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废弃,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如何对露天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国家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围绕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展开探讨,探寻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及问题1.露天矿区的土地破坏严重露天矿的开采方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土地表面被破坏,土地被挖掘、翻动,植被被破坏殆尽,土壤被大量剥离导致土壤侵蚀严重,土地被严重压实,地貌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露天矿区的土地资源无法进行农业、工业或者居住等其他用途,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再利用。
2.露天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露天矿的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土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水土资源的流失加速,使得土地的再次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3.土地复垦存在技术和资金难题由于露天矿区土地资源的巨大破坏,对土地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技术和资金。
土地复垦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工程,需要进行土地的改良、栽植植被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
而当前我国在土地复垦领域还存在着技术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与实践为了解决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许多研究。
他们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土地复垦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复垦与重建方案。
国内外学者从生态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植被恢复、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等方案,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指将废弃的煤矿地区进行生态恢复和资源再利用,使其恢复为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土地。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困难、资源再利用不足、资金筹措难等。
本文将分析煤矿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1. 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困难煤矿开采过程中,土地面临着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等问题,复垦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恢复是第一要务。
由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的影响,土地的复垦难度较大,很多地区的土地恢复效果不理想。
2. 资源再利用不足煤矿土地复垦后,原有资源的再利用是发展农业、建设和旅游等产业的重要基础。
由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不合理、技术手段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煤矿土地的资源再利用程度较低。
3. 资金筹措难煤矿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
由于煤矿行业的衰退,很多地方煤矿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导致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筹措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建议:1. 完善土地复垦政策体系需要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复垦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大对煤矿土地复垦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土地复垦技术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在煤矿土地复垦中选取若干典型示范区域,通过示范效应推广先进的复垦技术和经验,引导其他地区的复垦工作。
3.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后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明确资源的优先利用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合理安排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煤矿土地资源的再利用率。
加强对煤矿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4.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制定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来支持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用地收益的投入、土地复垦税收优惠政策等。
加强对煤矿企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其主动参与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保障能力。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矿山开采不断增多,对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因此,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在整个矿山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破坏性,其次探讨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及土地复垦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引言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造成地表损坏,进而衍生出各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占用较大的耕地面积,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而且矿山开采过程也会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如果长时间进行矿山开采还会对地面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对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就将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矿山生产环境。
1矿山开采的破坏性分析1.1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伴随诸多伴生资源,无形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部分单位开采操作不够科学、规范,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平衡破坏问题。
例如,在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中,一些含硫化物的矿产会伴随开采出来,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重金属溶解物。
经过大气循环和渗透,矿区地下水和空气中都含重金属和二氧化硫,致使当地容易形成酸雨和地下水污染,使当地的生态平衡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当地农民使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会使重金属严重留存在农作物体内,在食物链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人们或动物体内留存的重金属日益累加,导致重金属中毒。
1.2废水污染问题采矿过程需要充足的水资源,如果地表水不足还会对地下水进行开采,这样就会极大的降低地下水位,导致水资源紧缺,引发非常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果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直接排放,还会影响到周围区域的植被和土壤。
产生的废气,粉尘也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冬季,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也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是一份关于煤矿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情况的汇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们,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所负责的煤矿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情况。
1. 背景介绍:我们所在地区的煤矿开采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生态系统和周围社区带来了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计划,并积极进行实施。
2. 生态修复措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源保护、土壤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恢复了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改善了土壤质量。
同时,加强对水源的保护,防止矿区废水污染,确保周边水体的清洁和可持续利用。
3. 土地复垦进展:我们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土地的复垦工作,并将其用于农业生产、生态公园建设等用途。
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式,我们成功将部分复垦土地转化为高效农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建设了一些生态公园和休闲区,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社区回馈:我们注重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与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在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支持等活动,帮助当地居民融入新的产业和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5. 成效评估:为了对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监测和评估工作,包括植被恢复情况、水质变化、土壤质量指标等方面的监测。
初步的评估结果显示,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投入。
总结起来,我们在煤矿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科研合作,推动煤矿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土地复垦,作为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土地复垦方案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土地复垦的效果,也制约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土地复垦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期望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土地复垦工作的科学、有效实施,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将对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梳理,分析当前土地复垦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资金短缺、技术瓶颈、政策执行不力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资金等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解决土地复垦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土地复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现状分析随着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的不断深入,土地复垦工作在我国已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当前,我国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主要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各地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不规范性。
土地复垦的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复垦工作的深入开展。
再次,土地复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缺乏先进的复垦技术和设备,影响了复垦效果。
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还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制约。
例如,农民对土地复垦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复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土地复垦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垦工作的推进。
土地复垦和土地治理的生态环境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的利用和开发也愈发频繁。
长期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方式,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劣,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威胁。
土地复垦和土地治理成为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土地复垦,指的是对废弃、荒废土地进行开垦,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土地治理,则是指对已被占用、利用,但具有治理需求的土地进行治理,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土地复垦和土地治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提高土地质量土地复垦的本质是通过改善土地质地、表层土壤、水源等因素,使受损土地恢复常规生产力的作用。
而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力,也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2.改善生态环境复垦是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形态,对于改善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植被的生态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土地复垦后,土地的空气净化、水源供给、治理侵蚀等生态功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因此,土地复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土地复垦对于农业部门是有利的,它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产量,减轻农业开发对于自然资源的压力。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土地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防止自然灾害土地治理的很大一个方面就是治理防治土地的侵蚀、下垫面塌陷、滑坡等自然灾害。
通过治理,可以减小天气变迁和各种灾害对于土地资源夺取的损失,维护土地资源的安全性和土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改善农地生产力和农业品质土地治理是农业生产的捍卫者。
它可以改善农地体质,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促进农业品质的提高和农业产品的优化。
3.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土地治理可以有效保护所在地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改善地表水系,降低采矿等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破坏和影响,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
【百科大全】一、前言随着我国矿产的过度开采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何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二、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
据2004年度《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显示,全国各类矿山年采掘量达60多亿吨,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500万公顷,而工矿废弃地复垦率仅为12%。
矿山开发中“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矿山及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水平衡系统遭受破坏。
结论认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式十分严峻。
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在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加之新产生的废石、废渣、尾煤等松散废气物也易发生流失,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据调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104Km2,且平均每年还增加水土流失面积1×104Km2;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60×104Km2,并且每年还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
2.侵占土地和水均衡遭受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积来修筑道路、固定井架、建立贮煤场及建设必须的生活设施,以保障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
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每个煤矿井口占地面积大约0.2Km2,甚至更多。
除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外,采煤排出的矸石、废渣、尾煤也侵占了大量土地。
矿山建设免不了要征用土地、砍伐森林,直接破坏植被、农作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导致绿地面积缩减。
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矿坑需要疏干排水,导致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破坏了整个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河水流断、地表水入渗塌陷坑灌入地下等问题,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平衡。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作者:关伟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2期摘要:指出了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和利用的同时,也引起矿区土地受损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也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分析了土地复垦内涵及其技术体系,介绍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历程,并从土地复垦方法和技术方面总结了我国土地复垦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探讨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前言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能源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和破坏土地,造成原有地形地貌景观的严重破坏,在此过程中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带来了困境,形成了代际外部性,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发展。
矿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合理,己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改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不断恶化,使得对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土地复垦的内涵虽然国内外对土地复垦的内涵的界定有所差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恢复土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
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工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地域性、多样性的特点。
在实际中操作中通常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是工程复垦,首先利用矸石和粉煤灰等物质充填或者通过挖深垫浅形式进行回填平整,并根据实际需要修建防洪、排涝等配套工程,促进地表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
二是生物复垦,对于废弃的土地使用微生物培肥、肥化土壤等生物方法,使其达到农作物正常生产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的标准,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体系2.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应贯穿矿山开发的全过程在矿山开发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降低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成本与难度的关键。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案1. 矿山土地复垦的意义和目标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和恢复,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矿山土地复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保护生态环境:开采矿产资源会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通过复垦,可以修复受损土壤,恢复植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利用:矿山土地复垦可以将损坏的土地恢复为可持续利用的农田、林地、草地等,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矿山土地复垦,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业、林业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矿山土地复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使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到近似原始状态,并实现可持续利用。
复垦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时间进度、资金投入等。
2.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的技术措施2.1 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矿山土地复垦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
例如,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添加矿物质和微生物菌剂促进土壤生物活性。
植被恢复:通过引种、移栽和播种等方式,恢复原生植物和草本植被,增加绿化覆盖率。
同时,加强水源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沙化。
2.2 水体修复矿山开采常常伴随着水体的污染,因此在复垦过程中,需要对受损的水体进行修复和保护。
水体净化:通过建设沉淀池、生物滤池等水处理设施,对矿山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使用生物多样性的方法,采用自然生态过滤的方式,提高水质。
水资源保护:建设河岸带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水资源保护区域,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矿山土地复垦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恢复生物多样性和建设生态系统。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原生植物进行种植,恢复植被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矿区之一,其矿区生态破坏情况严重,已经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土地复垦治理措施。
本文将对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和土地复垦治理措施进行研究。
1. 土地沦为废弃地: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破坏,沦为废弃地。
这些废弃地上的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无法支持农作物的生长,也无法提供生态系统所需的基本要素。
2. 水资源受到污染: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大量的矿石、废渣和尾矿会进入水源,导致水资源严重受到污染。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了威胁,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3.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安徽省矿区的生态系统是众多生物的家园,但是在大量的矿石开采和废渣堆放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然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二、土地复垦治理措施1. 防治土地沙化: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防治土地沙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荒漠化土地恢复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修复矿区中的沙化土地,提高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率,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2. 水资源保护和治理:针对矿区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问题,安徽省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力度。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水资源监测系统,控制矿区的废水排放,减少水资源的污染,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3.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为了保护和恢复矿区的生物多样性,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禁止在这些区域内进行矿石开采和废渣堆放等破坏性行为。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以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三、结论安徽省的矿区生态破坏严重,但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防治土地沙化、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矿区恢复其生态功能,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由于长期以来对矿区的开采和利用不当,导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荒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在本文中对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1.1 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安徽省的矿区主要分布在淮南、巢湖、铜陵等地,其中以淮南煤矿为代表。
长期以来,矿区的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矿区地表裸露,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质受到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普遍存在,矿区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1.2 土地资源浪费与荒芜矿区开采所需的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原本肥沃的农田和林地被破坏,无法再生。
由于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土壤退化和土地荒芜,使得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3 生态破坏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不仅仅是对矿区自身的影响,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地表裸露导致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水质受到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二、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2.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矿区需要建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严格控制矿区的开采规模和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推动土地复垦矿区的土地复垦是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荒芜的关键措施,需要政府和矿区企业共同推动。
政府需要加大对土地复垦工作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矿区企业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将矿区的废弃土地进行整治和修复,使其重新恢复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2.3 开展绿色复垦项目在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绿色复垦的理念,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土地的整治和修复。
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范矿业活动在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对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手段,更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范。
一、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业土地的破坏往往表现为土地塌陷、土壤污染、植被破坏、水资源失衡等多种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土地的原有功能,还对周边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复垦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可以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
例如,经过复垦的土地可以重新用于农业种植,为当地提供粮食和经济作物;修复后的生态系统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1、源头控制原则在矿业活动的规划和实施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破坏的程度和范围。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复垦与修复方案,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放在首位,注重生态功能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追求土地的外观和经济效益。
4、全过程管理原则从矿业活动开始到结束,包括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技术规范1、土地平整与地形重塑对于塌陷的土地,要进行平整和地形重塑,使其符合后续的利用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排水、灌溉等因素,保证土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2、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良剂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3、植被恢复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和抚育。
要注重植被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
4、水资源管理修复受损的水资源系统,包括地下水的补给和保护、地表水的治理和利用。
科技资讯2016 NO.34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农业与生态环境99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以及绝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矿山开发不仅改变了矿区的地表结构,而且采矿形成的废石、尾矿砂的堆积,占用了大量的农田,管理处置不当,还会形成有害物质的扩散、引发矿山泥石流等。
此外,矿山冶炼生成的废水、废气对矿区周围的水系、空气等污染也十分严重,对矿区周围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矿山开发生成的大量矿渣废石、尾矿的堆积,使得矿区大量的土地资源被荒废,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使得矿区生态的自然恢复乏力。
近年来,我国对矿山土地复垦以及生态恢复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以及《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进程。
但就目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现状而言,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亟需研究解决以有效推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
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1.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缺乏全局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被认为是在矿产资源开采晚期或是基本开采完毕后的工作,这样落后的观念造成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工作难度增大,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应是在矿山开采事前、事中、事后拿过程需要进行规划、协作与实施的系统工程。
但在实践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往往都比较滞后,缺乏全局意识。
在开展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时,往往因为事前没有进行有意识的铺垫,导致复垦与生态恢复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责任主体缺乏积极性,在高成本与经济效益面前企业往往也是力不从心。
1.2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责任机制不完善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采矿、取土后能够复垦的土地,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复垦,恢复利用。
”第四十二条:“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土地复垦规定》明确了土地复垦 “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较全面地规定了企业的义务、资金来源、政府和部门的职责等。
虽然我国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但在实践操作上,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责任机制却并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只认定了企业为责任主体,对于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关系并不明确。
这一方面造成了企业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成本来进行土地复垦与矿区的生态恢复,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缺乏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进展缓慢且成效难如人意。
1.3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谁破坏、谁复垦”是我国法律法规框架内确立的土地复垦基本原则,这就使得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资金投入基本由企业来全部承担。
这一方面造成了企业资金投入较大,缺乏主动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效性与持续性欠缺。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续投入才能显现成效的工作,缺乏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是我国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多数的矿山企业都比较重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但在资金投入方面往往缺乏持续性,实际的资金投入也不足。
2 提高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对策与建议2.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应贯穿矿山开发的全过程在矿山开发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降低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成本与难度的关键。
移土、覆土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在实践中,尾矿库、废石场的生态恢复需要覆盖一定厚度的地表土才能进行有效的植DOI:10.16661/ki.1672-3791.2016.34.099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问题研究廖翔1 徐文权2(1.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 2.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检化中心 江西德兴 334224)摘 要:随着我国矿山开发规模的日渐扩大,矿区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矿山开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该文在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就提高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成效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土地复垦 矿区生态恢复 生态复垦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a)-0099-02科技资讯2016 NO.34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农业与生态环境100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被恢复,移土费用是成本支出最大的一项。
但如果在采剥作业时有意识地将地表土进行就近堆积,将会为后期的生态覆土、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大大节省移土费用;而在废石场使用期间,应及时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平整处理,避免后期采矿作业平台下降导致机械设备无法上去作业。
在矿山设计开采作业中,应将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应意识到土壤资源对于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在废石、尾砂堆放时,应事先将地表土壤进行收集,为后期的矿区复土提供便利。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注重对采区地表土壤的收集,及时对废石场进行平整处理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采区后期生态恢复的成本,尤其是在前期规划设计以及采剥作业时,将之列入当年生产计划并严格落实,无疑将会对矿区的生态恢复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应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法制化建设相较于国外,我国对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成熟、完善。
虽然我国目前在土地复垦方面的法律法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但在实施细则与具体的操作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因此,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法制化建设,仍旧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因矿产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挖损、压占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约2亿亩土地,其中80%以上没有得到恢复利用。
《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20多年,土地复垦成效依然不尽人意。
就法制化层面来说,《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虽然都有土地复垦的相关规定,但大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
而《土地复垦规定》中一些内容也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复垦实际工作需要,亟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2.3 应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
单纯依靠企业投入来进行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践证明是远远不够的。
在“谁破坏、谁复垦”之外,还应“谁复垦、谁受益”,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引入社会资金来参与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尤其是对那些历史遗留的矿区废弃地以及经营陷入困境,无力进行复垦的矿区,只有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复垦,才能确保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确保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稳定持续地开展。
3 结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政府、社会三方面需要合力,才能最终取得成效。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是严重滞后的,这与我国当前不断提升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是不相匹配的。
只有企业强化生态环保意识、政府加强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的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1]徐鹏洲,史伟,赵慧,等.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探究——以大冶矿区土地复垦模式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411-412.[2]刘国华,舒洪岚.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03(2):21-25.的时间较长,在对绿色植物进行选择时特别要注意色彩淡雅,避免对视觉的过度刺激;而在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植物的选择可以对比鲜明、明快愉悦,能够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室内绿色植物的色彩应与图书馆整体装饰风格相符,和墙壁、窗帘、家具整体上协调一致,细节上有一定的变化,避免产生杂乱感,从而创造安静的阅读环境。
2.2.4 生境一致高校图书馆室内的绿色植物装饰应注重延续性,不能成为“一次性”设计。
植物和其他装饰载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季节性,应根据一年四季、天气晴雨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变化。
夏季阳光强烈,光线通过窗口直射室内时,可用窗帘或百叶窗进行适当遮挡,或将部分喜阴植物放置在避光处;南方高校的图书馆要选择耐热性好的绿色植物,并把耐热的植物布置在空间最上方如吊挂于天花板或花架上,而北方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选择抗寒的植物。
3 结语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普及和提升,室内设计绿化的重要性逐渐为大家所认同。
高校图书馆的受众群体是具有超前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及教师,图书馆又是学习、阅读书籍最为重要的建筑场所,绿色植物在高校图书馆室内的装饰对读者群体的影响更加显而易见。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室内植物装饰通过植物在图书馆内部的合理布置。
与室内其他因素达到和谐一致,能够产生特殊的美学效应,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但观察目前现状,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满足高校图书馆建筑体原有的功能之上,通过绿色植物赋予图书馆新的美感,使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绿植装饰艺术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1](西班牙)帕高·阿森西奥.生态建筑[M].侯正华,宋晔皓,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2]韦劲.现代图书馆室内植物装饰新探[J].图书馆工作,2000(6):65-68.[3]吴小英.绿色图书馆展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6-17.[4]Antonelli M.The green library movement:an overviewandbeyond [J].Electronic Green Journal,2008,27(1):1-11.(上接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