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秋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物理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5
北大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北大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及转变,如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
和凝结等。
2. 传热和温度: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温度的度量和传热方式的应用。
3. 压强和浮力:空气压强和水压力的计算,浮力的产生和浮力与物体浸没的关系。
4.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
5.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反射定律,镜像的形成和特点,镜子和反射
的应用。
6.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光的色散现象。
7. 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基本电荷的性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串联和并联电
路的特点。
以上是北大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
要想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则需要实际行动起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知识点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八年级上北师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是初中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学期中,学生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运动和力的知识,以及简单的电学和声学知识。
以下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一、运动和力在运动和力这个知识点中,学生学习了平动和转动的运动方式,以及引力、摩擦力、弹力等力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学生也学到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别是运动和力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在平动和转动的运动方式中,学生了解了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引力、摩擦力、弹力等力的概念和性质是运动和力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以及施力的方向。
此外,要注意学习这些力的计算方法和关联。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学生需要掌握它的几何意义和实际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研究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它对我们了解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轨迹和互相间的引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机械能和功率学生学习了机械能和功率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机械能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实际应用。
在机械能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势能、动能以及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化和守恒问题。
功率方面,学生需了解功率的基本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三、热学在热学方面,学生学习了温度、热量、热容等基本概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这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热量的传递方式以及热量的内能和传递方式。
气体状态方程是研究气体物态的重要定律,学生需要掌握气体状态方程的公式和表达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研究热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对研究热转换问题和热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声音在声音这一知识点中,学生学习了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此外,学生需要熟练掌握音量和音调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共振等基本原理。
五、电学在电学这个知识点中,学生学习了电荷、电场和电势的基本概念。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原理,此外,学生也需要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描述八年级物理,我们首先从最基础的力学开始。
这里你会了解到关于物质的基本性质,比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等。
我们会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像是力的作用是如何让物体产生加速度的。
当然这里还包括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惯性你会明白为什么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会向前倾。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学习你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物理课上,你将了解到光的性质,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我们会探索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学习如何描述光的路径和方向。
同时你还会接触到一些光学仪器,比如镜子、透镜和棱镜等,了解它们是如何改变光的方向的。
这部分的学习不仅有趣,也会帮助你理解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在物理课程中,热学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你会学习到温度的概念,了解热量是如何在不同物体之间传递的。
我们还会探索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在高温下融化或汽化。
通过学习热学原理,你会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现象。
声音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物理课程中,你将学习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你会了解声波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以及我们是如何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
此外你还会了解到一些声学设备的工作原理,比如电话和音响等。
通过学习声学知识,你会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 简述八年级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及在全学年学习中的地位八年级物理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科,也是学生们全面认识自然现象的起点。
在八年级的全学年学习中,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开启学生们探索世界的大门。
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身边的各种现象,比如声音、光、热、电等,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不仅增加了知识储备,也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此外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们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涵盖了光学、声学和力学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路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式。
3.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光通过透明介质时的折射角不同而发生分离的现象。
4.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是使平行光线聚焦的透镜,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凹透镜是使平行光线发散的透镜。
5.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凸透镜会在距离透镜两倍焦距处成像,成像形状与物体位置有关。
6. 球面镜的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不同,凹面镜会产生实像,而凸面镜会产生虚像。
7. 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叠加或相消的现象,分为构成干涉的两束光强度相等的相干光和光程差相等的相干光两种。
二、声学部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经由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介质传播。
2. 回声和共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当障碍物距离发声源足够远时,听到的声音延迟成为回声;共鸣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与外界声波产生共同振动的现象。
3.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振幅决定了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对于同一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5. 噪声的产生和危害:噪声是指连续杂乱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如引起听力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等。
三、力学部分1. 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
2. 受力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达到力平衡的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北师版)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②影响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③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初二(上)重点知识点汇总第1课物质的状态温度一、物质的状态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二.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第2课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2.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4)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3.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1)测量仪器:温度计和停表(2)材料:海波(3)加热方法:水浴法;优点:使海波均匀受热。
(4)变化特点:晶体,达到熔点后,再开始熔化,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边吸热边熔化,温度一直上升。
第3课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一、汽化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1)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2)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3)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一)蒸发1、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北师版)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②影响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③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物理量:具有数量和单位的量。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
•量纲:用来表示物理量的种类。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国际单位制(SI):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制。
2. 运动•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自发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弹性力:当物体变形时,还原力所产生的力。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3. 热学•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平衡: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称它们达到热平衡。
•热量:热能的传递形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热的自然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热膨胀:物体温度升高时由于体积膨胀所产生的现象。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是一种能量,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
4. 光学•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表面后反弹的现象。
•光的折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线经过分离后的现象。
•凸透镜:将平行光线聚焦成交点,可用于放大物体。
•凹透镜:将平行光线散射成发散光线,可用于缩小物体。
•光的干涉:两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
•光的衍射:光线遇到障碍物后会产生波的衍射现象,波前经过障碍物后会呈现出弯曲和散射的状态。
5. 电学•静电荷:未运动的电荷。
•电场:电荷周围的区域内会存在电场,可以用电势差表示。
•电势差:电荷从高电势向低电势移动时,电势差会使电荷获得动能。
•电路:由电源、导线、负载等组成的电气设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大纲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平和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必然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亲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幸亏原地址周边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必然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高升,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高升到必然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走开原来的地址,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若是温度再高升,分子运动更加激烈,当温度高升到必然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依照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5Pa 时,把冰水混杂物的温度规定为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准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够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够仰望也不能够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遇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 42℃,分度值为℃。
三、消融和凝固1、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消融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必然的消融温度。
变软、变稀变成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常见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物质有一种状态别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我们用温度表示物质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至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不降温。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至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反之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蒸发时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化的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压缩气体体积四、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米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国际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物体是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快慢,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 达到熔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北师版)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②影响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③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现象和特点: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蒸气。
吸热,温度不变。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④沸腾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
①方法: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可以液化,例,常用的液化气。
②例:雾,露,常见的“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例:霜的形成。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4、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①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5、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米3(m3),其他单位有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mL)等。
1 L =1000 mL, 1 L =1 dm3。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1g=1000mg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使用步骤: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
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④读数——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二、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①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②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④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推到公式:s=vt t=s/v其中 v —速度—米/秒(m/s ) s —路程—米(m ) t —时间—秒(s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
1m/s =3.6km/h 。
5、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公式 :v=s/t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①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第四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①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②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②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波叫次声波。
3、响度: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①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生源越近响度越大。
②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探伤、除垢、粉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