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 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
- 格式:ppt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14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两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对猪群健康和养殖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危害。
本文将从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和有效防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猪带绦虫病,又称猪封闭绦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粗棘球绦虫和片状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该病常见于猪群中,对猪群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
猪带绦虫病的主要危害如下:1. 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猪带绦虫寄生在猪的消化道内,会影响猪的消化功能,使猪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2. 减少养殖收益:猪带绦虫病会导致猪的体重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增加,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3. 传播其他疾病:猪带绦虫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当猪被感染后,会排出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可以通过粪便传播给其他猪,并污染环境。
猪带绦虫病还可以引起其他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针对猪带绦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对猪群定期进行粪便检测,了解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洁净,定期清理粪便和杂草,并进行消毒,以减少虫卵的传播和感染。
3. 合理用药:对感染带绦虫的猪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选择虫灵等药物进行驱虫,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产生耐药性。
2. 损害猪的消化道:猪旋毛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会对猪的小肠黏膜造成损害,引起猪的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猪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3. 增加宰后肉质问题:囊虫病的感染会导致猪的肠道发炎,引起肠黏膜水肿,从而影响猪的屠宰质量,使猪肉变得松软、发炎,影响肉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1. 控制传染源:及时清除猪群周围的粪便和污水,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来源。
3.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养,保持猪舍的干燥洁净,避免饮水受到污染,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两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危害。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两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
它们对猪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这些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猪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引起的。
这种虫子寄生在猪的肠道中,会导致猪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这种虫子的卵会排入猪粪便中,对环境卫生造成污染。
如果人类将未经充分烹调的感染虫卵的猪肉摄入体内,会引发人带绦虫病,导致胃肠道疾病、肌肉痛、抽搐等严重问题。
囊虫病是由囊虫感染引起的。
囊虫是一种寄生虫,可以在猪的肌肉组织中形成包囊,猪和人类食用未经烹调的感染肉时可引起囊虫病。
这种疾病在人类中可导致肝脏、心脏、眼睛等器官受损,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同样,囊虫的传播也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密切相关。
1. 畜牧场和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猪舍和养殖区的粪便,保持环境整洁干净,避免传染源的污染。
2.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猪的驱虫和防疫工作,使用有效的驱虫药物,减少感染虫子的机会。
3. 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饲养环境,加强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虫子的可能性。
4. 烹饪和消毒措施:对于食用猪肉,要确保充分烹调,避免感染虫卵。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食用生肉等。
5. 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对于猪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发现感染虫子的猪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都是严重威胁猪和人类健康的疾病。
通过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定期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及加强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这两种疾病的传播。
这对于保障猪肉安全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分别是由绦虫和囊虫引起的疾病,常常发生于食用肉类过程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疾病的危害和有效防治方法。
一、猪带绦虫病的危害及症状猪带绦虫病是由带绦虫寄生在猪的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存在于猪的肉质中,会影响人的健康。
感染人体后,猪带绦虫的虫卵将在人体内孵化,因此人体内的猪带绦虫越多,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猪带绦虫主要会引起胃肠道症状,例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肝、胰、肺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和病症。
此外,猪带绦虫还可能导致血液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12,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症。
囊虫病是由囊虫寄生在猪的内部,并通过肉类食品传染给人,引起的疾病。
囊虫病结构比较特殊,它的头部具有吸盘和吸壳,能够附着在猪的肠道、肌肉等部位。
人们食用未熟透、未煮熟或未加工的猪肉,便会直接感染囊虫病。
囊虫病最主要的症状为流行病学特征里的“三多一少”,即大便次数增加、消化不良、食欲降低和体重减轻。
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视力下降、行动不便等。
三、有效防治方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上述两种疾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猪的饲养环境卫生应得到保证,饲养场的环境应清洁干净,保持空气流通。
2. 猪的饲养应文明规范,避免猪间互相感染,定期对猪进行全面的检查。
3. 在生活、饮食、储存等各个环节上,应做好肉类的消毒和加工,避免直接食用未经煮熟或未经熏制的猪肉。
4. 定期进行干净消毒,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和虫卵,尽可能减小二次污染。
5.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群,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扩散和传染。
总之,对于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应该加强肉类的消毒和加工,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应关注猪的饲养环境卫生和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症。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猪囊尾蚴病
诊断方案
本病是由寄生在人小肠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多见于猪只的散放、连茅圈和人的粪便管理不严的地区,猪吃了带节片或破裂后逸出的虫卵,在小肠内,虫卵里的幼虫(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液到达身体各部,约经10周发育成囊尾蚴,其多寄生于猪的肌肉中。
因此,具有以上条件的猪群感染发病。
(2)临诊特征:严重感染的猪才能表现生长受阻、贫血、水肿,以及某些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
如寄生于眼时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寄生于脑内可出现神经症状。
另外,有经验者检查猪舌体,可看到粘膜上的隆起,或用手触摸,可以感到有囊虫寄生而呈现凹凸不平。
病猪两肩显着外张,臂部不正常的肥胖宽阔而呈哑铃状,或者猪体外形呈狮体状体形。
(3)剖检可见寄生于嚼肌、深腰肌、膈肌、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肌肉组织有白色水泡,大小如大米粒状,内有一头节,故俗称此猪为米猪肉。
(4)免疫诊断法:常用皮肤变态反应、间接血凝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等方法。
防治方案
(1)搞好公共卫生,取消连茅圈。
(2)严格执行肉品卫生检验制度,按照"四部"(农业、卫生、外贸、商业部)规程规定,处理病猪肉(3)用吡喹酮70--80毫升/公斤体重,配成10%注射液,一次肌肉注射。
另外,选用丙硫苯咪唑或甲咪唑口服也有较好的疗效。
【科普】常见猪寄生虫病的鉴别要点图谱1、猪带绦虫,其虫卵呈球形,由胚膜及六钩蚴组成,胚膜为黄褐色,上有放射状条纹,成虫为带状,乳白色,长2-4m,由头节、颈节及链体组成。
2、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囊内充满液体,头节凹陷在泡内,可见有小钩及吸盘,(大小为20mm*11mm)。
此种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
3、猪蛔虫病(Ascariosis)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
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
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
严重患病的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猪蛔虫(Ascaris suum)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
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
体表具有厚的角质层。
雄虫长15~25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
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随粪便排出的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区分。
受精卵为短椭圆形,大小为50~75µm×40~80µm,黄褐色,卵壳厚,由4层组成,最外一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向内依次为卵黄膜、几丁质膜和脂膜,内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两端形成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较狭长,平均大小为90µm×40µm,卵壳薄,多数无蛋白质膜,内容物为很多油滴状的卵黄颗粒和空泡。
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排100万~200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
4、猪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Eimeria)和等孢属(Isospora)球虫引起的。
猪球虫的生活史与其他动物的球虫一样,在宿主体内进行无性世代(裂殖生殖)和有性世代(配子生殖)两个世代繁殖,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孢子生殖。
2019年第09期进行消毒工作,才能有效的抑制猪场里存在的病毒或者是细菌,才能有效的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疾病爆发率。
因此,猪场要制定和完善消毒机制,定期的对猪场附近环境进行相应的消毒工作。
要格外的加强猪场各类基础设施的消毒工作,定期的、彻底性的进行消毒,严格的切断疾病发生的途径。
在消毒池、空栏地的消毒,工作人员可以选择烧碱(2%浓度),在对猪场环境进行消毒时,可以选择生石灰进行消毒工作,在带病猪的隔离区或者是其他办公区的消毒工作中,可以选择百毒杀。
养殖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防疫提供坚实的后盾。
首先,要在猪场门口建造消毒池,这样可以方便进出猪场的车辆进行消毒工作。
其次,还要在猪场的内部建设更衣室,为进出猪场内部的养殖工作者进行消毒工作。
再次,提升猪场生产区的隔离墙,将其至少保持在2m以上,并且还要对排水沟进行封堵处理,将猪舍内的排水沟变为暗沟模式,提升猪舍的环境质量。
最后,有条件的猪场也要进行沼气池建设,这样有利于及时的处理污水和猪群排泄物,避免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彻底的切断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
(1)加强监管力度,对刚刚采购的猪进行严格的看管与检查。
并且将他们与猪群隔离,进行最少8周的观察后,确认无误方可共同圈养。
(2)要加强卫生工作,确保猪舍的整洁度,降低传染疾病风险。
(3)加强对母猪的护理,在易发传染病的时期,加强母猪群的营养供给,确保母猪自身身体素质过硬。
(4)当疾病已经发生时。
及时处理隔离,再发病区进行严格的消毒清理工作,确定没病毒后才可继续饲养猪群。
尽最大可能缩小疾病传播范围。
参考文献[1]徐新林.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5(16):105.[2]曹慧.引起猪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的鉴别诊断[J].畜禽业,2018(06):101.[3]杨旭.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16(06):156.[4]林灿文,等.5种猪重要呼吸道传染病简况及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8,08:111-112.猪囊尾蚴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
猪囊尾虫病的病原及防治措施
病原
本病病原为猪带绦虫,又名有钩绦虫。
流行特点
猪囊虫病和人钩绦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我国分布于绝大多数省份,但除了人有吃生肉习惯的地区及东北各省外。
均为散发。
猪囊虫是寄生在人体的有钩绦虫的幼虫,患猪是有钩绦虫的中间宿主,人是终末宿主(也可以是中间宿主)。
症状与病变
猪感染本病后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有在极严重感染或某个器官受到损害时才表现明显症状,如寄生于呼吸肌、肺、喉头时,猪表现为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寄生于眼可致视力减退;寄生于大脑则有癫痫和急性脑炎症状。
此外,病猪在隔肌、心肌等以及脑、肺等形成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囊泡。
幼虫寄生在肝被膜上,呈水泡状外观
诊断方法
猪生前诊断是检查舌两侧或结膜上是否有囊虫寄生。
实验室诊断常用炭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
防治措施
厕所要与猪圈分开。
人不要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人感染囊虫病后,可用灭绦灵3克,早晨空腹一次嚼碎服下,2小时后服硫酸镁
20~30克作为泻剂。
猪感染囊虫病后,可用丙硫苯咪唑,按猪每千克体重60~65毫克,以橄榄油或豆油配成6%悬液,肌肉注射,每隔48小时注射1次,共注射3次。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是人们常食用的家畜之一,但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宿主。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
病是两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它们对人类和猪的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下面将对猪带
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以及有效防治进行分析。
猪带绦虫病是由猪绦虫的幼虫繁殖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口腔摄取寄生虫卵传播
给猪。
猪带绦虫病对人类的主要危害是感染寄生虫卵后引起的症状,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导致贫血、脓肿、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对于猪来说,猪带绦虫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其生长发育、肉质和繁殖能力,降低了猪的经济效益。
针对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有效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要加强消毒工作。
定期对猪舍、
饮水设施、饲料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寄生虫卵的传播风险。
要做好环境
改善。
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注重通风和排水,以减少寄生虫生存的环境。
定期除虫也
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措施,可以选用安全有效的除虫药物对猪进行驱虫。
要加强养殖管理,
合理饲养猪只,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密饲养,以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对人类和猪的危害都是严重的,给人们和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和健康问题。
加强对病情的预防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病情发展非
常重要。
通过加强卫生消毒、环境改善、定期除虫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猪带绦
虫病和囊虫病的发生,保障人畜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作者:梁文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2期梁文艳一、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1、猪带绦虫病的危害猪带绦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它的成虫在人体的小肠中寄生后,便会引起猪带绦虫病。
当人感染猪带绦虫病之后,会成为该病的传染源,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猪采用散养的方式,猪在圈外觅食时,若是误吞了感染猪带绦虫病人的排泄物,绦虫的虫卵便可能会在猪的体内寄生,从而使猪染病。
猪带绦虫病会对人体造成以下危害: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体重逐渐减轻。
2、猪囊虫病的危害猪囊虫病不但会危害猪的健康,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仔猪感染囊虫病后,会对生长发育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是人食用了染有囊虫病的猪肉,囊虫会寄生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当中,从而会引起各种疾病。
如,囊虫会寄生在人的脑组织中,轻则引起呕心、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引发癫痫;寄生在人体眼部组织中,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会致人失明。
二、猪带绦虫和囊虫病有效防治措施1、猪带绦虫病的防治措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为对猪带绦虫病进行有效预防,降低发病率,应当加大养猪场的管理力度,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科学的饲养方式,如全进全出、分单元进出等,一批猪出栏之后,应当将猪圈空置一段时间,以14天左右为宜,并在这段时间内,对猪圈进行全面地消毒,尤其是要对角落等隐蔽部位进行消毒,借此来消灭病原,防止下一栏猪进圈后遭到感染。
养殖区除饲养人员之外,闲杂人等禁止入内,不得在养殖区域内,饲养其它动物;采购饲料时,要保证质量;种猪的引进应当避开疫区,在引进之前,要做好检疫工作,先将种猪在隔离舍中饲养一段时间,以14天左右为宜,观察其有无明显的病症,确认无病后,方可将其与猪群放到一起。
(2)消毒是预防猪带绦虫病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的成本低、效果好,在消毒的过程中,应结合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对消毒药物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剂量适当,避免消毒药物使用过量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猪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系由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的肠绦虫病。
轻度感染者症状不明显,重度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少数病例可并发肠梗阻、阑尾炎。
一、猪带绦虫生活史猪带绦虫的发育需要两个宿主。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人是其最主要的终宿主。
此外曾有以猪囊尾蚴感染白手长臂猿与大狒狒获成功的报道。
幼虫寄生在家猪与野猪体内,猪是其中间宿主。
羊、牛和其他反刍动物及马、狗、熊、猴、小灵猫等虽有感染的记录,但是否确属猪囊尾蚴尚属可疑。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头节深埋于肠黏膜内,以吸盘和小钩固着在肠壁上。
虫体后端的孕节单个或5~6节相连地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仍有一定的活动力,可因受压而破裂,孕节内的虫卵散出,污染环境。
当猪食入孕节或虫卵,在十二指肠内虫卵胚膜在消化液的作用下,24~72小时后虫卵胚膜破裂,六钩蚴逸出。
借其小钩和分泌物的作用,在1~2天内钻入肠壁,随血液或淋巴液进入血循环,到达猪的全身组织。
约在感染60天后多数囊尾蚴发育成熟。
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
囊尾蚴在猪体内寄生部位主要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最多,再依次为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心肌、舌肌等,还可寄生于脑、眼等处。
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之久。
如宿主未被宰杀,时间一长囊尾蚴也可自然钙化死亡。
人因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
囊尾蚴到达小肠,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头节翻出,以吸盘和小钩吸附在肠壁上,约2~3个月发育为成虫,即可有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
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5年以上。
若虫卵进入人体,亦可在人体内发育为囊尾蚴,引起囊虫病,但无法继续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概况(一)分布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分布较广,除因宗教教规而禁食猪肉的国家和民族外,世界各地均有散在病例,尤以发展中国家多见,主要分布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和南亚地区。
本病在我国分布也相当广泛。
已知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发生和流行,东北、华北、中原及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流行区。
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养猪技术囊虫病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感染能够在人体内寄生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也就是说猪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存在于猪体内的一种形式。
主要中间宿主是猪。
人感染绦虫病,不仅可能导致自身发生囊虫病,还能够经由粪便以及病猪肉而导致他人或者其他猪只发生传染,导致反复发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1、流行特点猪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主要是由于食入污染有人类排出的绦虫虫卵或者孕节的饮水或者饲料,进入肠道后,存在于卵内的六钩蚴就会逸出,经由血液循环转移到全身各处。
虫体主要是在猪的肌肉内寄生,比较常见的是舌肌、肩腰部肌肉、股内侧肌以及心肌,病情严重时会寄生在全身肌肉以及脑、眼部、肝脏,甚至能够寄生在脂肪内。
虫卵在8~10周之后发育成一个囊包体,里面含有大量的液体,接着在囊上形成凹陷,并在该处形成头节,相继长出顶突和吸盘,发育成为成熟的囊尾蚴。
猪绦虫成虫的终末宿主是人,而其又能够作为幼虫的中间宿主。
如果人类食人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寄生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就会在小肠内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成虫,此时人即为终末宿主。
猪绦虫具有2~3个月的潜伏期,并能够在人体内生存3~10年,少数甚至能够数十年,并在此阶段内持续排出孕节,成为该病的主要感染源。
如果人食人污染有绦虫卵的饮水和食物,或者具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就会导致存在于小肠内的孕卵节片随着肠道的逆蠕动侵入到胃,里面的六钩蚴就会逸出而侵入肠壁,通过血液循环移行到肌肉等组织内,继续发育成为囊尾蚴,此时人即为中间宿主。
2、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病猪在临床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
如果感染严重,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水肿和贫血等症状。
如果囊尾蚴侵入到某些器官,就会表现出与该器官相应的临床症状。
例如,虫体在与呼吸有关的肌群、喉头以及肺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声音,且吞食困难等;如果虫体在脑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急性脑炎、癫痫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3、实验室诊断间接凝集试验。
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病理病因,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病因*一、发病原因1.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又名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
成虫与牛带绦虫形态上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虫体较小,长约2~4m,较薄而透明。
头节近似球形,直径0.6~1mm,除有4个吸盘外,顶端还具顶突,其上有小钩25~50个,排列成内外两圈,内圈的钩较大,外圈的稍小,故名有钩绦虫。
链体节片数约700~1000节,成节中卵巢分3叶,多一中央小叶;孕节中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7~13支。
虫卵和牛带绦虫卵相似。
2.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头节深埋于肠黏膜内,孕节常单独或5~6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
虫卵或孕节被猪等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而到达宿主身体各处,以猪肉内为最多,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
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囊尾蚴的头节翻出,吸附于肠壁,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寿命可达25年以上。
*二、发病机制1.猪带绦虫病与牛绦虫病相似。
主要是通过机械性损伤,夺取人体营养等危害人体,由于其头节上具顶突和小钩,对肠黏膜的损伤较重,甚至有少数穿过肠壁而致腹膜炎的病例。
亦有异位寄生于大腿皮下和甲状腺组织内的报告。
2.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系猪囊尾蚴寄生人体所致,危害远较成虫严重。
主要因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所致。
囊尾蚴在组织内占据一定体积,引起占位性病变,压迫、破坏局部组织,若在有腔系统则产生梗阻变化;作为异性蛋白,引起局部组织反应和全身反应,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
囊虫病的危害依囊尾蚴的数量与寄生部位而不同,寄生数目可由一至数千个不等,其大小与形状随部位和组织反应强弱而不同,在结缔组织和脑室中多呈圆形,约0.5~0.8cm,在肌肉中略伸长,脑底部者可达2.5cm并可呈葡萄样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