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子兵法》中“知”的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6
《孙子兵法》中“知”对“诡”的支配作用文/雄威之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中的瑰宝,为历代军事(学)家所称道,研究孙子其人、其书者不乏其数。
通观《孙子兵法》全书,“知”字共出现了79次,明白地在孙子理论体系中贯穿始终,虽然“诡”字仅出现了2次,但书中词语多处暗含“诡”道思想,体现了战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规律。
探究“知”与“诡”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孙子兵法》的核心内涵,在实践中更好地加以运用。
???一、从时空上看,“知”是基础,“诡”是臻善??孙子在《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里通过对一己一彼的知与不知,直接作出战争胜负的预判。
《孙子兵法·地形篇》在篇末总结道:“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就“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一处,梅尧臣在《十一家注孙子》中指出:“无所不知,则动不迷暗,举不困穷也”。
其实就是道出了“知”的重要性,即只有在“全知”、“尽知”的前提下,所有的军事行动和计谋才能够方向正确,有所可依,灵活机变。
?(一)先“知”而后“诡”??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提出了“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即“五事、七计”,这是基础,是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重要之处。
随后才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所谓“诡道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诡”道中的隐含假设问题,即本知其然,则逆势而动;其二,诡道思想不仅限于“诡道十二法”,不可遗漏其后一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一点睛之笔。
?《孙子兵法·形篇》提出:“胜可知,而不可为”。
却又在《孙子兵法·虚实篇》提出:“胜可为也。
2023年《孙子兵法》读后感15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孙子兵法》。
“兵者无畏也,胜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
”这是我总结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一句话。
他创作了中国军事书籍中最伟大的一部——孙子兵法。
这本书讲述如火热在战场取胜之道,最重要的道理就在于——“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疾如风,徐如林,侵蚀如火,不动如山。
”我从电脑上知道,现在《孙子兵法》已经成为美国军方每天的必修课,这本书可真是魅力无尽啊!可是现在的社会十分和平,难道这本名作就没有用处了吗?不是的!我坚决否认。
因为从此书当中,我学得许多道理,如:要冷静思考,要多加练习,要对自己有十足信心。
所以我参与了实践去检验历练了自己。
听我讲一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吧,在暑假里面的一天,妈妈让我写一张数学试卷,我不愿意动笔,因为都是些尘旧老题,让人索然无味。
妈妈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写过不代表完全可以吸收啊,温故而知新!”我虚心接受了妈妈的教导,对啊,孙子兵法中的孙子当然也是努力奋斗有勇有谋之人。
大约花了三十分钟就写完了。
妈妈看了看,把分改出,我才八十三分。
妈妈说我心态一点也不平静。
第二天,我又做了一张试卷,这次我心平气和地写,终于得到了九十六的高分,心里顿时高兴不已。
妈妈也夸我有了巨大进步。
生活中,《孙子兵法》同样令我受益无穷!《孙子兵法》读后感2今天上午,恰好将一个雕刻有《孙子兵法》内容的竹质笔筒赠送给一名卢旺达文职同事作为礼物——联合国同事之间有交换小礼物的传统。
将笔筒递给她的同时,我正在向她解释笔筒上的内容。
一名不认识的卢旺达上尉也在旁边,没想到上尉接过话头,讲得头头是道。
同事听后大喜,自己则又一次颇为感慨,感慨于《孙子兵法》在外军中的影响如此巨大。
我曾连问过5名尼泊尔军官,是否知道孙子和《孙子兵法》。
5名军官都回答知道。
其中一名尼泊尔少校告诉我:他电脑里还保存有孙武练女兵的英文视频。
坦桑尼亚少校对我讲:他曾在美国培训6个月,结业时美国教官送了他一本英文版《孙子兵法》作为礼物。
《孙子兵法》读后感(集合15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着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
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
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
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
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
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
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着,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
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
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5篇_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1_《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好处的军事规律,不仅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放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能够借鉴.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种潜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那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必须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做出不一样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应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应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能够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适宜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务必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适宜的人才在适宜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那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3.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就应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务必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就应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用心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构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个性是在这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好处和实际的使用好处.《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_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2_《孙子兵法》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军事书.它是孙子在春秋时期所写,在往后的军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孙子兵法》分为_篇,讲述了战争策略.作战指挥.战场上的随机应变.军事地理和特殊的作战方式.让我们知道了孙子的军事理念,让我国的军事变得越来越好.其中我最喜欢第三篇《谋攻篇》中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它的意思是: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因为,它告诉我凡事能用智慧解决就用智慧解决,使用武力是最低等的办法.使用武力常常会斗得两败俱伤,而用智慧,则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而得到最大的利益.在我上课的那个班级里常常会发生这样子的事情.因为一点小事情而打起来,结果都被老师罚.其实可以找老师来教育那位同学,也可以找班长,让班长教育他.这样既可以让他改正错误,而自己也没损失.其中,我还喜欢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每战必遭遇危险.因为,你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就可以做好准备和计划,胜利自然就是你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徐彦.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玩,对对方知根知底.有一次,我们俩打羽毛球.他天天都会打球,而我就是偶尔打一次.虽然他打球的实力比我强,但是他打球有弱点,我每次打短球时挑他的弱点进攻,使他总接不到,凭着这点,每次都跟他打个平局,他还每次都不服气呢.《孙子兵法》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学会了很多军事知识,并且将这些军事知识很好的地运用到生活中,让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_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3_《孙子兵法》不应该被只看做兵法,而是一部教人解决问题的书籍.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孙子兵法》解决.书柜里面的书不下上百本,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本博大精深的恢宏著作《孙子兵法》,可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首先,喜欢《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为作者的意志力所折服.其作者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作为一个双腿残疾,行动不能自如的人,他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力.对待自己的人生理想永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理念对我个人有着超强的震撼力.工作的艰辛.繁琐经常会让我失去耐心,业主们的不理解,也会让我在事业的追求中迷失方向感……这一切和作者的经历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啊,作者的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在这条理想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其次,《孙子兵法》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并成为美国高级军校的必修书目;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的必读书.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古人的成就而自豪,更被这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军事著作而深深的着迷.当然,《孙子兵法》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卓越,逻辑紧密严.韵味无穷.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联系.对我个人来说更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懂得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是可以借鉴运用到工作中的.1.《孙子兵法》中的〝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还不具备足智多谋.勇敢果断的能力,而工作中应当做到的赏罚有信还贯彻落实的不到位.自己仁爱部下.治军严明的管理理念更应该发挥的淋漓尽致.《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更独到之处,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者,我的理解是亲爱士卒,使其心甘情愿赴汤蹈火,与主将同生死.但亲爱绝不是溺爱,更不是放纵,而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阵法整齐.调度有数.2.在《军争篇》中,阐述了两军对垒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对团体和个人有了更高的要求.〝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因地生宜,灵活运用,让每一位量才而用,恰到合适,掌握适度,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3.〝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团队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在物业工作中,必须重视绩效管理,同时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实现激励效果.初读《孙子兵法》时,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时,脑袋有几分会思考了,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一书时,思绪万千,感悟良多.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的同时,多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经典,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_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4_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初读《孙子兵法》时,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时,脑袋有几分会思考了,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一书时,思绪万千,感悟良多.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的同时,多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经典,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人们都说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中的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也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独一无二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了许许多多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到了军事学家的推崇备至,在经济领域.领导.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孙子在兵法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提出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因为他们能够决定几万人的生死存亡.又比如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兵,也强调了他们的作用.仅仅是这一篇,就让我明白了许多知识,由此,就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重要了_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5_《孙子兵法》经典语录: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之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关于〝五事〞的说法,虽然是那个历史条件下对战争的一个宏观认识,但是到了现在仍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想这就是《孙子兵法》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道〞可以理解为,战争的道义.立场.说的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意思,一场正义的战争,必将赢得人民的拥护,也必将取得胜利.这里给我的启示就是,提高官兵战斗意识,不仅需要用当前紧张形势来刺激大家,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来武装官兵,让大家在大是大非面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家的〝战斗队〞意识.〝天〞和〝地〞比较好理解了.无论哪一个时代,打仗就要讲究天时和地利.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武器装备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作战,但是占据有利的天候和地理条件,在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就会掌握战争主动权.这个〝将〞说的就是指挥员.孙子对〝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这5个字,对于现代的指挥员而言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智,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发散的思维状态,不能固步自封简单的学那些固定的内容.信,从指挥角度来看就是命令不能反复更改,否则严肃性就会打折扣,官兵自然不信服.仁,将的仁慈应该体现在大度.豁达上,历史上的很多名将,虽然纪律严明,但都是以理服人,这就是将最大的仁慈.勇,战争到最后是人与人的较量,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力,如果将不勇,那么兵必溃败.严,就是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无论训练还是管理,都要按照打仗的标准来抓.〝法〞应该是一支部队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大家感受最直观的东西.也是目前基层部队最难抓的内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坚持到底.一以贯之.军队任何事物,都要形成制度规范,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才能做到步调一致.__。
《孙子兵法》里的大智慧大谋略提起中国古代的兵书,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想,曹操曾盛赞《孙子兵法》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矣!”《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全书共三卷,有十三篇传世。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今天我们选其20句,与大家一起品读顶级智谋。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出处】《孙子兵法·始计篇》【释义】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2.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出处】《孙子兵法·始计篇》【释义】所谓“道”,即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为君而生、为君而死,不存二心,不害怕任何危险。
所谓“天”,即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所谓“地”,即地势,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等。
所谓“将”,即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卢炳尚胡玉清王君海《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理论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在我国古典军事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历代军事斗争中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极大的盛誉。
近的就说海湾战争:美国攻打伊拉克就是“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靠的是空中打击,伊拉克则知己知彼“善守者守于九地之下”,美军士兵则人手一册《孙子兵法》等等,远的兵圣孙子智擒庞涓更是将其演绎得如同神话。
军事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的特殊事件,就该遵循社会的一般规律。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任何一般是大致的包括一切个别事物。
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全集》)。
军事战争告诉你怎么生存、发展、发展、壮大,研究该社会状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
《孙子兵法》就是揭示这种规律的圣典,它而同样可以告诉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怎样做人,做一个强者,也可以告诉一个国家如何富裕,如何外交。
总之《孙子兵法》是强者之道,是强者的战略。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研究战略实际上就是研究指导战争全局的那种东西(《毛泽东全集》)。
那么我们在今天还是要研究如何自强、壮大、发展,《孙子兵法》就是其中很有价值的研究之路,学习它,实践它,践行它,就会逐渐强大,是强者之路。
但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军事战争的角度来考虑,而要立足于战争,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
“守宇宙,重开拓”(韩愈)“运动是物质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运动就有规律,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恩格斯《反杜林论》)这才是研究《孙子兵法》的价值所在和必要性。
《孙子兵法》产生的政治、军事背景:《孙子兵法》的十三篇内容主要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争霸战争的特点。
春秋时期属于周朝,周朝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周朝历史年表西周为奴隶社会,东周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
1.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况春秋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那种把奴隶禁锢起来,强迫奴隶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千耦其耘”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而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有了成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可能,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孙⼦论将帅的“五德”《智、信、仁、勇、严》将者智信仁勇⾔--《孙⼦兵法》《孙⼦兵法》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齐⼈孙武所著,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第⼀兵书”、“兵学圣典”。
它以当时进步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作指导,⾼度浓缩我国古代⼈民的⼤智慧,构建了中国古典军事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思想和影响在今天已超出军事领域,深⼊到政治、经济、体育等社会⽣活的各个⽅⾯。
它不仅受到国内外军事家,⽽且也受到政治家以及企业家等各⽅⼈⼠的⼴泛关注与推崇。
掀起了对《孙⼦兵法》研究的⼀个⼜⼀个的⾼潮,他们从不同的侧⾯去挖掘《孙⼦兵法》现实价值,其中包括军事学、管理学、领导学、⼼理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并且把它运⽤到⽣活的各个⽅⾯。
《孙⼦兵法》⼗三篇都贯穿着对“将帅”的最⾼要求,孙⼦⾮常慎重地提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他认为将帅是国君的助⼿,辅助的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要衰弱。
另外,《孙⼦兵法&作战篇》还说:“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可见,孙武⾮常重视将帅在国家⽣活中的重要地位,对将帅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孙⼦兵法》的许多论述中都涉及到领导⼼理学的内容。
其中五事之⼀的“将”就是专门阐述将帅本⾝素质和领导艺术。
下⾯分别对《孙⼦兵法》中有关领导⼼理学的思想加以探讨。
1、领导特质论孙武系统论述了领导特质的结构观,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也就是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简称“五德”。
他⾼度简明的概括了作为军队将帅需要的领导素质,同时也是选择将领的主要标准。
1971年,⼼理学家爱德华*吉⾊利通过事实研究,采⽤语义差别量表法得出领导特质可以分为3⼤类、13个因⼦,包括能⼒、个性品质和激励3个⼤类。
通过对⽐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的⼼理学家的科学研究的结论与两千多年前的孙⼦所提出的领导特质有很多相似。
当然,⽤现代的观点分析,孙武的领导特质论显然是不充分的。
《孙子兵法》指导人生——知谋行安东尼罗宾斯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他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成功,必须了解自己的目标,认识你自己,而且要提前做好各种计划,谋划未来,还要用有效地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孙子兵法》虽为兵家经典,但它对于“知”“谋”“行”的论述却对我们的人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学习《孙子兵法》后,我感觉它很强调“知”,而且其理论也都是围绕“知”而展开的,有了“知”之后,才能有“谋”,而有了“谋”再加上“行”,事情就会得以解决。
如果没有“知”,就不能“谋”,不能“谋”谈何“行”。
从《孙子》第一篇“计篇”对道、天、地、将、法“五事”和“主熟有道”等“七计”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孙子对“知”的重视。
孙子指出,作战时,首先要从“五事”“七计”方面去全面了解战争的形式,从而才可能分析出战争胜负的可行性。
“作战篇”中,“古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也是在强调“知”的作用。
同时,“作战篇”对战略效益的统筹,“谋攻篇”为实现全胜、全争而做的各种谋划,均体现了孙子的“谋”。
“形篇”、“势篇”中强调谋“易胜之形”进而行“易胜之方”,体现了孙子“谋”而后“行”的智慧。
因此,我认为《孙子兵法》可用“知”“谋”“行”来概括。
将《孙子兵法》的思想放在我们的人生中,必然会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知”,首先强调“认识你自己”,无论你处理什么事情,都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强项与弱点,这样才能正确的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其次,知道事情发展的规律,也就是“道”,虽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但都有其大致的规律。
还有就是多方面了解事情,战争中有“五事”“七计”,在生活中也是有各种不同的角度,从不同角度了解事情,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做出正确的行动。
对于“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称其为计划,《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曾国藩家书》中也有“谋而后定”,在国外也有史蒂芬柯维博士专门针对如何计划而写成的一本《七个习惯》,可见预先计划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心得体会范文《孙子兵法》心得体会范文1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本兵书,相传是孙武所著,后由其子孙孙膑整理。
该书对我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世谈兵之祖”,同时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它是美国西点军校参训军官必读的书。
孙武生活于春秋末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更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之际,阶级斗争激烈,诸侯国之间爆发战争。
一方面,孙武借鉴以前人留存的思想资料作为这部兵书的起点;另一方面,孙武充分地吸收所处时代的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成果,如参考春秋五霸(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宋襄)的战事。
虽然书中很多作战方式对于科技发达的现今来说早已过时,但真正的瑰宝是在于其永不落后的战略、战术思想,一些基本的原则甚至渗透在社会各行各业当中,在商业竞争、体育比赛等领域广泛应用。
计第一孙武认为在考虑战事的过程,要着重以下五个方面来研究。
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理,四是将帅,五是法规。
“道义”可以理解成统治者与人民能否达成一致,心意相通。
“天时”则是指时令变化、春夏秋冬。
“地形”也就是路程的远近、地势的变化。
“将帅”是指将军是否兼具智谋才能、军纪严明、关心部属等。
“法规”是指军队组织的编制,军需物资的掌管和供给等。
在充分比较对战双方上述五个方面,基本可以判定一场战争的胜负了。
孙武认为用兵作战,本事就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并没有固定的规则模式去套用,因此战争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所以书中举出大量的例子如对方休整充分,那你就要使其劳累;对方自卑谨慎,那你就要使他骄傲自大;对方内部团结,那你就要设法离间他。
经典佳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也制权也。
”作战第二孙武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依赖关系出发,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速战速决的军事思想。
作者顺理成章地指出庞大的军队执行长期歼敌任务会耗费庞大的军费、军需物资以及兵力,所以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同时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它的主要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语,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战争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孙子强调要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认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从而避免失败。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兵者,诡道也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在战争中,要用诡计和欺骗的手段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取得胜利。
因此,孙子强调要善于使用计谋和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行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因此,要根据敌情和战场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制定战略和战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又一个核心思想。
五、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
因此,他主张要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来战胜敌人。
通过心理战和其他手段来影响敌人的情绪和士气,使敌人失去斗志和信心,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认为,将领在战争中要有独立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如果一切都要听从君主的命令,那么就会束缚将领的手脚,使得将领无法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将领应该在遵循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七、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斗力的论述。
孙子认为,战斗力是由士气、勇气、决心和训练等因素组成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培养,才能使军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同时,孙子也强调了战斗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指挥体系和战术配合。
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术的论述。
学习《孙子兵法》的收获
关键字:《孙子兵法》,收获,心得
摘要:《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与运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内容:
《孙子兵法》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兵书,描述了中国古代军事上用兵的谋略和战争的艺术,而对我现在而言,它已经突破了战争军事的范畴,无论是在政治外交上,文化哲学上,乃至经济管理,体育竞赛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价值。
面对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才标准的范畴在丰富,单一的知识技术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社会的需要,时代在呼唤具有创新能力、开拓性的人才,综合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所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该学习一点用兵的方法和谋略艺术,对我们提高自身的能动意识和决策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初读《孙子兵法》,感觉晦涩,再读《孙子兵法》感觉深刻,深读《孙子兵法》发现收获颇多。
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平平坦坦的。
在人生旅途中,既有坎坷,也有坦途;即有荆棘,也有鲜花;既有眼泪,也有歌声;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即有陷阱,也有成功……但是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而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严峻的人生课题。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更是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当今激烈的竞。
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5篇《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孙子兵法读后感(一):利用工作之余把《孙子兵法》读了两遍,从书中我了解到《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军事理论专著,从他诞生起到此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辩证的真理,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武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孙子兵法》能够说是中华民族5000年礼貌的结晶之一。
时间掩不去《孙子兵法》的魅力,读他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慨心得,不吐不快。
《孙子兵法》能够涉及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刻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读《孙子兵法》后的体会和感想。
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说的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够不认真研究的。
再联想到我们的企业,道理也是一样的:中建五局作为国字号中央直属企业,1965年成立到2002年之间,经历了初创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94年到95年五局规模到达这一阶段最高值30个亿左右,但随后出现下滑,一向到2002年,经营规模徘徊在20亿上下,企业得不到发展,就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生活、福利,在当时的状况下,几个月拿不到工资,职工无事可做是常见现象,2003年鲁局长出任执掌五局后,迅速调整管理思路,完善企业体制,对企业进行重组,并紧盯市场发展方向,实现了三到五年时间解困脱贫、进而做强做大五局的规划目标,并高瞻远瞩透过转型发展,再加上五局“信和”文化的落地生根,使得五局能有这天的成就,这离不开五局各级领导班子的英明领导、员工的共同努力。
二、孙子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说的是: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粮秣不运输三回,军需自国内取用,粮秣就敌国征集,所以军队的粮秣就能够保证足食了。
《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读后感1《孙子兵法》经典语录: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之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关于“五事”的说法,虽然是那个历史条件下对战争的一个宏观认识,但是到了现在仍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想这就是《孙子兵法》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道”可以理解为,战争的道义、立场。
说的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意思,一场正义的战争,必将赢得人民的拥护,也必将取得胜利。
这里给我的启示就是,提高官兵战斗意识,不仅需要用当前紧张形势来刺激大家,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来武装官兵,让大家在大是大非面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家的“战斗队”意识。
“天”和“地”比较好理解了。
无论哪一个时代,打仗就要讲究天时和地利。
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武器装备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作战,但是占据有利的天候和地理条件,在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就会掌握战争主动权。
这个“将”说的就是指挥员。
孙子对“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
这5个字,对于现代的指挥员而言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智,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发散的思维状态,不能固步自封简单的学那些固定的内容。
信,从指挥角度来看就是命令不能反复更改,否则严肃性就会打折扣,官兵自然不信服。
仁,将的仁慈应该体现在大度、豁达上,历史上的很多名将,虽然纪律严明,但都是以理服人,这就是将最大的仁慈。
勇,战争到最后是人与人的较量,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力,如果将不勇,那么兵必溃败。
严,就是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无论训练还是管理,都要按照打仗的标准来抓。
“法”应该是一支部队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大家感受最直观的东西。
也是目前基层部队最难抓的内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坚持到底、一以贯之。
军队任何事物,都要形成制度规范,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才能做到步调一致。
《孙子兵法》读后感2战争获胜的根本,就是以强凌弱、以众欺寡,而不是传统故事中那些以弱胜强、以寡敌众的所谓英雄。
孙子兵法十三篇认知模型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兵书之一,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哲学领域,为军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大多侧重于军事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对《孙子兵法》这一内容缺少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而现代管理学研究则以《孙子兵法》为核心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将其融入现代管理学实践体系当中,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突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孙子兵法认知模型。
孙子兵法思维模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产物和结果,孙子兵法思维模型是将孙子兵法思想进行高度提炼,用现代管理思想进行解读所形成的思维模型。
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及哲学等领域),包含了人的认知系统、道德体系等多个维度都可以用来运用到企业经营当中。
一、孙子兵法思维平台的基本内容孙子兵法思维平台包括四大内容:认知系统、管理系统和实践系统。
这四大系统都是通过建立人的认知系统来对人进行管理,对人进行教育,从而形成员工的行为规范,指导企业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以人作为根本中心来进行企业的管理。
从人的认知系统上来讲,孙子兵法有八大认知体系:“知人论世”;“知人知所以然”;“知人知之而不用”;“用兵之法,攻其心”;“以战攻之”;“用兵”;“攻其心悦诚服”;“善战者胜”;“有谋”;“知己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指运用各种知识和手段,了解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信息,从而确定行动的基本方向。
孙子说:“故善战者,知人之长、用兵之法也;善战者,人敌也。
”知人论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知人论世主要指了解个人信息和能力;(2)知人知所以然主要指了解别人的知识;(3)知人知所以然主要指知道一个人要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知道他能做什么;知道他为什么做;知道他能做什么;怎么做;能成功。
知人论世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学与心理学方法识别别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对错与否以及效果如何等;还涉及到信息传播中如何传递信息给对手等问题。
《孙子兵法》高中生个人读后感范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被誉为“兵家圣书”。
作为一本关于军事战略的著作,它的影响力不仅在军事领域,更深入到政治、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
作为一个高中生,在阅读《孙子兵法》后,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
首先,《孙子兵法》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在这本书中,孙子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可怕之处。
战争是一个嗜血的角斗场,是一种残酷的斗争,目的是为了争夺利益和权力。
孙子用尽辞藻地描述了战场上的砍杀、伤亡和血腥场面,深刻揭示了战争的丑陋和残忍。
这让我深深反思,并警醒自己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危害。
其次,《孙子兵法》让我明白了战争是需要策略和智慧的。
这本书强调了智者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战争并不只是简单的以大胜小,“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战争的核心是要在尽可能不受损失的情况下战胜敌人,并强调了战略的重要性。
战争不仅需要战术的运用,更需要智慧的指导。
只有深入了解敌情和掌握正确的策略,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策略和智慧的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再次,《孙子兵法》给我了不断进取的勇气。
这本书强调了军队的训练和士兵的素质,认为“兵之情,以听用。
”孙子认为军队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指挥官的英明决策,更依赖于士兵的素质和训练。
他让士兵时刻保持警惕和戒备,注重纪律和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只有时刻保持警觉和努力奋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孙子兵法》教会了我如何从容应对挫折和困难。
孙子在书中提到,“凡先知,后战胜。
”他认为要想在战争中胜利,必须先知道敌人的情况和意图,才能有计划地应对。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应该先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书以13篇构成,涵盖了从战争策略、军事组织到军事布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阅读《孙子兵法》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理解,下面是我对于其中的一些关键观点和心得的摘要:一、战争观点和战略思想: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是《孙子兵法》中最为著名的观点之一。
这句话强调了战争中对敌我双方的充分了解的重要性。
只有真正了解敌人的情况,才能制定合理的战略和战术。
2.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战争中各种变化和局势的灵活处理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我们应该能够从不利的条件中寻找到转机和机会。
3.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是孙子将战争分为几个层次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高级将领应该能够在谋略、交往以及军队的组织和指挥等方面都有出众的能力。
二、军事组织和领导:1. “将之,以民为水,财为泥。
”孙子强调了军队的组织和指挥人员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调动士兵和合理运用资源,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2. “上将之事,计民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关心士兵的福利,保证士兵能够得到充分的待遇和物资支持。
3. “将不利其事,不伤士卒。
”孙子强调了将领在战争中不能盲目追求胜利,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情况以及敌人的优势进行有选择性的战斗。
三、军事战术和布阵:1. “勿轻敌。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战争中不要轻视敌人。
无论敌人的实力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谨慎和警惕。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不仅强调了了解敌人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重要性。
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无决断。
”孙子认为,在战争中要善于运用伪装和迷惑的手段,使敌军误判我军的实力和意图。
四、智者之用兵:1. “善战者,无智名。
不善战者,有智名。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好将领不仅应该具备战略和战术方面的能力,还要有决断力和智慧。
浅谈对《孙子兵法》的认识《孙子兵法》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
孙子在战略思想上“重知”、“崇变”、“尚谋”,在战术思想上提出了把我战争运动规律的一系列矛盾范畴,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虚实等。
《孙子兵法》在阐述对兵理的阐述上极具特色,其特点是“舍事而言理,词约而义丰”,后世兵书皆受其影响形成以哲理谈兵的传统。
在对战争问题的看待上孙子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也是《孙子兵法》一书立论的基点。
他首先点出了兵的重要性。
同时,他还提出了“慎战”,“备战”为核心内涵的“安国全军之道”思想。
他对战争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坚决反对在战争问题上轻举妄动,穷兵黩武。
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同时他要求加强战备,立足于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认为唯有“慎战”与“备战”并重,才可以“安国全军”,在当时日趋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中把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孙子兵法》也高度重视政治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注意民心向背为题,将“道”,也就是政治列为读取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认为克敌制胜的仙居条件,乃是“主道孰明”。
所有这些,都证明《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战略上,《孙子兵法》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提倡“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将其视为用兵作战最为理想的境界。
为此,《孙子兵法》主张在战略谋划上做到胜敌一筹,这就要强调“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系统全面考察战争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五事、七计理论。
在力量对比上争取占有强大的优势,在战争准备上,做到周密细致,无懈可击,在实行方式上,重视“伐谋”与“伐交”,在作战行动上,强调主动进攻,突然袭击,速战速决,提倡“兵贵胜不贵久”。
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
孙子兵法读后感400字(优秀10篇)孙子兵法读后感400字篇1书柜里面的书不下上百本,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本博大精深的恢宏著作《孙子兵法》,可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首先,喜欢《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为作者的意志力所折服。
其作者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
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
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
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
作为一个双腿残疾,行动不能自如的人,他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力、对待自我的人生梦想永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理念对我个人有着超强的震撼力。
工作的艰辛、繁琐经常会让我失去耐心,业主们的不理解,也会让我在事业的追求中迷失方向感……这一切和作者的经历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啊,作者的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自我的人生梦想,以及在这条梦想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其次,《孙子兵法》是我们中国人自我的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礼貌的结晶。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并成为美国高级军校的必修书目;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的必读书。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古人的成就而自豪,更被这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军事著作而深深的着迷。
当然,《孙子兵法》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资料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卓越,逻辑紧密严、韵味无穷。
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联系。
对我个人来说更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懂得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是能够借鉴运用到工作中的。
1.《孙子兵法》中的“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本事;,经过比较,我发现自我还不具备足智多谋、勇敢果断的本事,而工作中应当做到的赏罚有信还贯彻落实的不到位。
论《孙子兵法》中“知”的艺术Review of the “Cognition” Art in The Art of War姚振文/ Yao Zhenwen摘 要:兵法本身就是艺术。
笔者在深入分析《孙子兵法》知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从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了孙子知胜思想的艺术化特征。
具体内容包括:立足于庙算思想的战略预测艺术;基于辩证思维的互动认知艺术;深入到实际战场的现场感知艺术;深悟兵法理论的变通用知艺术;综合运用各类间谍的微妙谍知艺术。
Abstract: Military science is a kind of art. On the foundation of making a deep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victory prediction in The Art of War, from the viewpoint of methodology, the author reveal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ctory prediction thinking of Sun Zi’s art of war. The articl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The strategic prediction art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estimate; the art of interactive cognition based on dialectical thinking; the art of on-site perception penetrating into the actual battlefield; the art of flexible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of military art; the art of mak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spies.关键词:孙子兵法;知;方法;艺术Key Words: Sun Zi’s Art of War; Cognition; Method; Art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76(2016)01-0010-06收稿日期:2015-7-6作者简介:姚振文,山东省滨州学院历史系教授,孙子研究院副院长。
《孙子兵法》重视“知”,全书讲到79个“知”字,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胜”思想内容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知常知变、先知全知等。
前人关于《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其方法和途径的艺术性成分却探索分析不够。
事实上,“艺术才是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①,孙子兵法中“知”的艺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它是天才的火花、灵感的展现,创造的摇篮,没有任何常规的法则可以遵循,这在纷繁复杂的动荡世界中更具有启示意义。
一、立足于庙算思想的战略预测艺术《孙子兵法》开篇即讲“知”,《计篇》之“计”意指“会也,算也”,引申为计算、庙算,目的就是为了战前更好地预知整个战争大势及胜负结局。
这其中的“庙算”思想作为一种战略分析模式,既体现了孙子论“知”的科学性内涵,也深刻体现了孙子求“知”的方法和艺术问题。
首先,孙子讲“经之以五事”。
“经”乃度量的意思,又可训为“基”或“本”,即要求将帅从根本上关注“道、天、地、将、法”五大因素。
这种立足宏观和长远的大思路,势必要求用一种整体而辩证的悟性认知方法去思考和把握。
因为,战略决策者不仅要全面了解这五个方面的要素,而且要观察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达到融通的境界。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的特点,即注重对“本一”的追求,坚持在把握“本一”的基础上描绘周围的世界,融会贯通地认识和解决周围的现实问题。
而这恰恰符合战略的本质要求,即通过一种意会性的感悟,而不仅仅是严格的逻辑推理,来把握宏观和大局。
其次,孙子主张“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即通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七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最后做出战略判断。
这其中,“校”体现了量化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性,而 “索”则体现了判断和创造的艺术性。
“索”,“求也”,意指求索、探索,既要深刻,还要准确,更要抓住关键。
“索其情”说明,“校之以计”并不是对敌情我情的简单对比,不能停留在数据和信息上,要透过复杂的表象,直指对手的本质。
这需要靠灵感而不仅仅是逻辑分析,靠直觉而不仅仅是计算演练。
它是超越感性经验而做出的抽象的把握,颇有些神秘和模糊,然而对战略决策者来讲,它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最后,孙子强调:“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实际上是依赖人的前瞻性思维对战争胜负结局做出的最后的战略预测。
这种“预测”,需要指挥员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推测出未来战争对抗可能发生的主要情节,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勾画出大体的景象。
洪兵先生曾谈到:“在‘庙算’中,战争的统帅已经构想出未来战争的形态,双方的战略对抗已经展开,不过是在‘寂静战场’上展开。
对未来战争形态构成的认识成熟与否,正确与否,体现出统帅之间战略思维水平的差距。
”②这明显是增加了战略分析的艺术化要求,因为“在企图对于想象中的未来情况使用新工具以寻求未来的解答时,根本无成规可循。
”③总之,战略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在战略问题上,决定人们战略选择的,有些是逻辑的因素,有些是非逻辑的因素。
对于逻辑的因素,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而对于非逻辑的因素,则必须通过艺术性的方法去感悟和判断,后者更集中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创造性。
李际均先生说:“兵法和艺术一样,要辉煌隽永就得创造。
在战争中创造优势才能生存和胜利。
战略思维的关键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作为对模式化和因循守旧的否定,从而实践新发现的意义。
这里需要主观能动作用的尽情发挥,需要挖掘思维的潜能,动员各思维要素之间广泛联系,实现对经验和传统的超越。
”④二、基于辩证思维的互动认知艺术在战争中,信息本身就是充满了对抗的领域,故孙子强调的“知”又是一种基于双方对立互动的辩证认知艺术。
《计篇》中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虚实篇》又谈到:“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前者意在强调,作为战争对立双方中的一方,你既要了解自己的对手,同时也要了解自身的情况。
后者则是基于双方的对立互动,强调要用我方主动的战争行为,试探敌人,从而获取对方真正的虚实情况。
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达成战争对抗所要求的辩证统一认识上的“知”。
李泽厚先生曾对兵家的这种辩证认知做出经典的概括和评价:“即要求用一种概括性的二分法,抓住矛盾的思维方式来明确、迅速、直截了当地去分别事物、把握整体,以便做出抉择。
”“这是一种非归纳非演绎所能替代的直观把握方式,是一种简化了却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
”⑤进一步而言,孙子强调的“知”不是一次性认知的结果。
孙子既然强调在用兵中要“因情应变”“攻守相辅”“奇正相生”,那么孙子的“知彼知己”必然也是一个多重叠加的过程。
在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准备和使用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对方的情况,就必须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动态的跟踪,并以此进行多次的反复的认知和判断。
同时,还要根据对方已经变化的情况,对自身力量部署及决策、规划做出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只有这种“知彼知己”,才会带来“百战不殆”的结果。
由此,“知胜”便上升为对立双方博弈中互动认知的方法和艺术。
《兵经百言·知》中对战争中双方知与谋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总结:“我可以此制人,即思人亦可以此制我,而设一防;我可以此防人之制,人即可以此防我之制,而思设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而又设一破彼之破;彼既能破,复设一破乎所破之破,所破之破既破,而又能固我所破,以塞彼破,而申我破,究不为其所破。
递法以生,踵事而进,深乎深乎。
”这段话告诉我们:“知”不仅体现在我方对对方的谋略上,还要体现在如何控制和破解对方对我方的所“谋”上,此种连环套式的认知与谋划既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高度的悟性和艺术想象力。
值得强调的是,对抗互动中“知”的方法和艺术还有一个“知敌之才”和“知敌之知”的问题。
许洞的《虎钤经·逆用古法》认为:“兵家之利,利在变通之机,观其逆顺。
夫兴师之际先探敌将才不才。
设若敌将不能以兵法使众,惟以勇敢为己任,我则顺古法以待之也;若敌将善用古法,我则逆古法以待之也。
”在这里,许洞是根据敌方将领的“知”来进行军事策划,即不但要知敌,还要知敌之“知”,包括敌人对兵法的认知情况及灵活应变情况。
可见,许洞的知胜思想已经上升到深入对手的思想、思维、心理、性格和价值观的层面,这更容易认知和判断对手的作战动机和行为,并准确把握住对手对自己行动的可能反应。
三、深入到实际战场的现场感知艺术战争中要做到“知”,还必须对战场周围的事物,包括对与战争决策相关联的各种现象和要素,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孙子为此提出著名的“相敌三十二法”。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
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行军篇》)可见,孙子非常重视在战争实践中获取要知的东西,战场是孙子获取情报信息的主要来源。
就战争对抗的复杂性而言,所谓“相敌”绝不是一般性的观察,而是要用具有见微知著的战略眼光去透视,要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偶然发现必然。
所以,孙子讲的“相敌”,不是看到的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而是要有一个思维上整理加工的过程,使被“察”到的东西简明清晰。
这就要求指挥员内心掌握一种大而化小、小而化简的艺术化原则,尽量破除战争的迷雾,排除各种纷扰,割断无关的联系,使问题变得简洁、明快,唯如此才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住战争现象的本质。
更重要的启示在于,“相敌”是战场实践中的一种现场感知艺术。
宫玉振曾指出:“在混乱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要想对情报做出正确判断的一个前提,是决策者必须与真实的世界保持血脉相通的联系。
对于战争的将军们来说,战场是最好的情报来源,优秀的将军必须深入一线,因为战场的现场感觉远远要比成堆的抽象数据更有价值。
在战争中,指挥员不能完全依赖别人提供的信息,什么都代替不了指挥员自己的现场感觉。
”⑥现场感知是人类认知中最难以觉察的那一部分,非逻辑所能触及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