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玉米产量的基本措施及技巧

  • 格式:txt
  • 大小:3.84 KB
  • 文档页数:2
防治方法:在种植时应注意密度,要求大行玉米不封行,以保证株行通风透气,要适时适量供应养分和水分,以利果穗分化发育,同时应在施肥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结合。土壤肥力差的土地应多施有机肥,土壤肥力高的土地,苗期要多施磷肥,以便长根壮秆,果穗分化期要进行追肥,抽雄前后看苗适当补肥。如过密或株弱的要及时拔掉。
防治方法:若多雨地区,应做好排涝防渍工作,若出现早衰趋势或叶片落黄,应在开花初期追施精肥或喷施磷肥,以延长绿色叶片,增加果糟,苗期多施草木灰或硫酸钾肥,也可以防早衰。
二是防空秆 矿物质供应不足,营养失调,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要求,或密度过大,光合弱小,而氮肥多、磷素少、缺钾等都会造成空秆。
栽培玉米怎样才能提高产量呢?主要有如下五技巧:
一、去叶在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用刀片把第1片叶以上的植株全部割去,并把第1片叶也用手摘除。因这时玉米苗的生长点还在土表以下,所以去叶后第二天,植株就会长出新叶。摘叶后的玉米比不去叶的茎秆粗、稳长、秃尖减少,可增产30%。
二、折尖在玉米全田抽丝中后期,在没有结棒抽丝的植株上部第2片与第3片叶之间用手折成折角,但不能折断,在折后4—5天即结棒抽丝,被折的茎节一般2—4天可恢复原状。经实践,用这种方法可使玉米空秆率由原来15%—40%降到2%—5%,平均亩增产15—25公斤。
三是防缺粒与秃顶 土壤中缺少磷肥,植株在孕穗开花期如果糖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受阻,穗顶会萎缩,花丝伸长也减慢,影响自然授粉,就会导致秃顶甚至空穗。土壤如缺钾,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输受阻,粒籽淀粉也必然少。或早期受虫害、风害致使株苗运送养分不足,或开花期遇雨、花粉受精受阻等都会造成秃顶、瘪粒或空粒。
经过蹲苗的玉米植株,茎秆粗壮,根多、入土深,拔节后生长迅速,基部节间粗短,气生根多,雌穗出现较早,果穗大而穗位低,秃尖少,籽粒多,产量高。
但玉米蹲苗要因地制宜,蹲苗时间短,起不到蹲苗作用;蹲苗时间过长,控水严重,幼苗老化,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应掌握蹲小不蹲老,蹲壮(地能力高)不蹲瘦(地瘠薄),蹲黑(苗色浓绿),不蹲黄(苗色黄弱),蹲湿(墒足)不蹲干(欠墒)等,才能收到好效果。
四、去雄在玉米雄穗刚抽出尚未散粉,用人工按一定比例去掉部分植株的雄穗,玉米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去雄后减少植株养分消耗,把供雄穗开花的养分转移到雌穗,并可兼治玉米螟。方法是:玉米进入抽雄开始的每天早上,把刚抽出的雄穗拔掉。去雄的比例可采用隔行去雄,或隔2行去1行,也可采用同1行隔株去雄,不管用什么比例去雄,全田株数不超过30%—50%,近地边几行不宜去雄,以免影响授粉。 肥、钾肥,如在抽丝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和灌溉,开花期最好进行人工授粉。
四是防倒伏 留苗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种植时要加深耕作层,增施基肥,中耕时适当培土,使玉米扎稳根架。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结合,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证生长期叶片有足够的阳光,使植株粗壮,使植苗粗壮,以增加抗倒伏能力。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管理不善,容易出现早衰、空秆、缺粒、倒伏等现象,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玉米质量和产量。如何防止这种现象呢?根据一些老农的经验,在田间管理中应抓好四条技术措施,着重做好“四防”:
一是防早衰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生长期间必然要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而生育中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缺氧,这时根系活力减弱,吸水困难,但叶片蒸腾不减,尤其是晴天,叶片消耗水分更多,易造成生理代谢失调,出现叶片卷曲,生长缓慢,若此时缺肥,就会出现植株矮瘦,甚至枯萎死亡。
五、授粉玉米进行人工授粉,可以满足果穗顶部迟出花丝的受精,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减少秃尖,缺粒,实现粒大饱满。增产幅度在8%—10%。具体方法是:当玉米开花抽丝期时,在上午9—11时,用一长绳两人拉着进行授粉,或是做一丁字尺架,在田间走动触动雄穗,使之散粉,保证迟出花丝授粉。可以隔天进行1次,在开花后期可每天1次,进行3—4次,即可满足授粉的要求。在抽雄、开花后及时去掉田间空株,可增加光照强度,减少郁蔽和水分、养分的消耗,有利于增加粒重。
三、蹲苗在玉米定苗后到拔节前玉米雄穗分化前进行蹲苗。具体做法是:在玉米苗期底墒较好的情况下,采取控制灌水,多次中耕,扒根晒土措施,促进根系向丛深发展,并控制地上部徒长,使玉米幼苗基部墩实粗壮,有利于抗旱防倒伏。蹲苗指标应掌握玉米晴天中午叶片卷缩,叶色深绿,午后或傍晚叶片恢复伸展,第二天早晨叶尖有水珠,可不浇水;如果叶片下午至次日早晨仍不伸展,叶尖也无水珠,即应结束蹲苗,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