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2 打扫卫生(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2 打扫卫生(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学会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二是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卫生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统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需要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学会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统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设置卫生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掌握统计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卫生工具模型和统计图表模板。
2.教学材料准备:卫生情境图片、统计图表模板、卫生工具模型、计时器等。
3.教学软件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一个乱糟糟的教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扫卫生。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打扫卫生。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卫生工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和作用。
然后呈现一个统计图表模板,让学生尝试用这个模板来展示卫生工具的使用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统计图表来展示卫生工具的使用情况。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一组能更快地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2 打扫卫生(2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二个教学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打扫卫生”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卫生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打扫卫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打扫卫生时,我们可以如何移动家具和物品?从而引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 探究平移和旋转(1)平移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发现它们是如何移动的。
引导学生得出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2)旋转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风扇、电视等物品,发现它们是如何转动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打扫卫生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打扫教室的一部分区域。
在打扫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所需的时间、劳动工具的数量等数据。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践操作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如计算平均每人打扫的时间、每平方米需要的劳动工具数量等。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数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帮助家长打扫卫生,记录相关数据,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数学在打扫卫生中应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真实反映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还培养了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
3. 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4. 卫生打扫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打扫卫生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卫生工作。
2. 讲解:介绍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以及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3. 示范:教师示范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情况,强调打扫卫生的重要性。
6. 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打扫卫生的方法,共同参与家庭卫生工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能正确使用和保养卫生工具。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能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打扫卫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知识, 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补0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 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余数补0的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采购一些打扫卫生的工具, 还能做到精打细算吗?2.引出问题。
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
每把笤帚多少元?二、解决问题, 探索新知。
1.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
每把笤帚多少元?估一估, 算一算。
(1)学生尝试估算。
18.9→18, 18÷6=3, 每把笤帚的价格比3元多。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18.9÷6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 从元、角、分的角度分步计算。
第二种: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教师提出问题: 小数部分的余数为3, 还能继续算下去吗?(3)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 小数部分的余数为3, 怎么样才能继续算下去?第一种: 从元、角、分的角度继续计算。
第二种: 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继续计算。
(4)引导学生对比两种竖式, 学生发现: 计算的结果一样, 计算的步骤也一样, 都需要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0, 然后继续计算。
2.买4个簸箕共花了26元。
每个簸箕多少元?(1)学生列出算式, 尝试竖式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整数部分出现余数为2, 怎么办?(3)有了第1题竖式除法的学习经验, 学生发现可以在余数2的后面添0, 表示20个0.1, 就可以继续算下去了。
三、练习应用, 巩固提升。
1.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有的体重可达198t。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一、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分式表示几分之几的概念。
2.通过计算清理和打扫卫生的情境,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简单的文化数学计算。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分式表示几份之几的概念。
2.学习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
2.学习计算清理和打扫卫生的相关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们谈谈卫生和清理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明白做好清理和打扫卫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2.新课讲解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示,例如清理和打扫课室等实际情境,各式各样的生活问题都会使用到数学。
这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
3.分组训练安排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和学习,引导他们通过一个日常生活情境来学习。
•例1:清理矮阁子。
安排两个小组分别清理这个矮阁子。
根据小组的成员人数,计算每个人承担的清理工作的分数。
通过这个方式学习“几份之几”的概念。
最后,对比小组间的成果差距以及清理时间,为更有效的清理铺平道路。
•例2:打扫课室。
安排学生们参照现有的课室图纸打扫课室。
根据房间不同的面积和工作难度,分配每个学生的工作任务和分数。
因此,学生们学习了如何计算不同区域的面积和打扫工作的难度级别。
•例3:分拣废纸。
将废纸收集起来,由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分类。
通过讨论,学生们学会如何将废纸按照特定的物品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根据每个物品所占的比例进行计算。
•例4:点名根据学生表现点名,由每个组员讲述课堂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做作业、及时问问题、重视组内合作等行为。
同时,采用自我点评的方式进行激励,激励学生们更好的表现和参与。
4.课堂练习让学生们认真熟悉各类计算方法和各种场景下的使用方法,进而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和验证操作。
5.讲评收集学生们的练习检查情况和理解情况,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白错漏变化。
并指导其加强理解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一、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家务事务表格的方法;2.了解日常生活中卫生环境及卫生习惯的重要性;3.能正确使用计时器;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表格,掌握时间和物品数量的概念;2.能正确使用计时器,掌握时间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自觉打扫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1.给学生们通过举手的方式介绍自己家里面的家务分工;2.让学生们交流自己在家中打扫卫生的方法。
B. 讲授环节1.出示家务事务表格,让学生们了解表格的组成和如何阅读;2.引导学生们通过表格了解家务活动所需要的物品及时间;3.安排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填写,并小组互相交换答案;4.讲解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演示;5.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时器的实践操作;6.引导学生们理解生活中的卫生环境及习惯的重要性。
C. 实践环节1.安排学生们组队进行卫生打扫小组活动;2.在活动前,可以出示相关卫生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3.在活动后,让学生们总结卫生打扫的经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问答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2.演示法:通过计时器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3.体验法:通过打扫卫生小组活动来体验卫生打扫的过程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通过阅读表格和填写,检测学生的计算和阅读能力;2.观察计时器实践操作情况,检测学生的操作能力;3.观察卫生打扫小组活动,检测学生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反思卫生打扫是生活中必要的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本节课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卫生打扫的方法和知识,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去打扫卫生,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更关注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成长。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如何有效率的打扫卫生”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如教室布置、房间打扫等,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意义,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排列和组合知识解决。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其中包括了各种与打扫卫生相关的图片和问题。
2. 纸牌,用于进行排列和组合的实践操作。
3. 练习册,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向学生们展示了教室卫生打扫的场景,并提出了问题:“如果要打扫整个教室,你会如何安排打扫的顺序,使得打扫效率最高?”【新课讲解】接着,我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了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们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应用。
【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我给了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如果有一间房间,有三个窗户和两扇门,你应该如何安排打扫的顺序?”我让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排列”和“组合”两个大字,并在旁边列出了我们今天讲解的实例和问题,以便学生们随时回顾。
七、作业设计1. 复习今天讲解的排列和组合知识,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其他的打扫卫生场景,并尝试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进行分析和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排列和组合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在课后会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1.2.打扫卫生(第二课时)(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1.2.打扫卫生(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打扫卫生》的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面积的计算,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不同形状房间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转换以及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不同形状房间的面积计算方法。
2. 学会面积单位的转换,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面积单位的转换。
2.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形状房间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假设我们学校要重新布置一间教室,我们需要知道教室的面积,才能购买合适的地板砖。
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教室的面积。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室模型,使用尺子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教室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教室的面积。
教师讲解面积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面积单位的转换: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教室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教室的面积。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教室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如何计算面积?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面积单位的转换方法。
6.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个教室地砖铺设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需要购买的地板砖数量。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 = 长×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边长2. 面积单位转换: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各个房间的面积,并填写在表格中。
1.2.打扫卫生(第二课时)(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第二课时"打扫卫生",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打扫卫生所需的时间和人数。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根据房间的大小和清洁程度来估计打扫卫生所需的时间;如何根据工作量和工人效率来计算需要多少人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打扫卫生任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估计时间和工作量,以及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估计时间和工作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几间不同大小和清洁程度的房间模型,以及一些清洁工具。
学生们需要准备纸和笔来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
五、教学过程我会向学生们展示几间不同大小和清洁程度的房间模型,并让他们估计打扫这些房间所需的时间和人数。
然后,我会让他们根据估计的结果进行实际操作,看看他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接着,我会引导他们用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例如,如果一个房间的大小是50平方米,清洁程度为中等,每平方米需要5分钟打扫,那么打扫这个房间需要多长时间?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房间大小、清洁程度、打扫时间、人数等关键信息,以及相应的数学运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假设你家有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清洁程度为中等,每平方米需要5分钟打扫,请问打扫你家房间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人?答案:打扫20平方米的房间,中等清洁程度,每平方米需要5分钟,总共需要100分钟。
如果每个人每小时可以打扫20平方米,那么需要5个人来完成这个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估计时间和工作量,以及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2:打扫卫生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使用加法和减法算出房间内物品数量的方法。
2.学生能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计算出打扫卫生前后物品数量的变化量。
3.学生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房间内物品数量的变化量。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有效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打扫卫生”,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过程。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在打扫卫生前后物品数量的变化量,并使用加法和减法算出变化量。
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图片示范法:通过利用图片展示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在打扫卫生前后物品数量的变化量,并使用加法和减法算出变化量。
3.互动探究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交流。
1. 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2)教师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打扫卫生的时候,都有哪几个步骤呢?”(3)让学生依次回答,教师把回答内容总结起来,并对不明确的地方进行解释和说明。
2. 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打扫卫生前后,这个房间的物品数量变化了吗?变化了多少?”(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打扫卫生前后计算出物品数量的变化量,并使用加法和减法算出变化量。
3. 总结归纳(1)教师统计学生的计算结果,并将其展示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打扫卫生前后该房间物品数量变化了,变化量为X个。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如何使用加法和减法算出物品数量的变化量。
4. 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利用加法和减法算出在进行整理时变化的物品数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
本节课主要围绕“打扫卫生”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并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打扫卫生时两个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合作共赢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打扫卫生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小明打扫了教室的1/3,小红打扫了教室的1/4,他们合作一共打扫了教室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打扫卫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加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分数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
2. 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家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打扫卫生的实际情景,让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第2课时打扫卫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涵亚学校陈冠宇
1.直接写得数。
5.5÷5=
6.7÷67= 0.9÷3=
0.08÷2= 6.6÷11= 0.84÷2=
0÷3.24= 3.2÷8= 0.48÷12=
2.用竖式计算。
6÷24= 52.95÷75= 0.578÷17=
3.明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2.5平方米,正好是用65块地砖铺成,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1. 1.1 0.1 0.3 0.04 0.6 0.42 0 0.4 0.04
2. 0.25 0.706 0.034
3. 32.5÷65=0.5(平方米)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教学内容:打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
(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之后学习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因而学生积极探究、热情高涨,并探究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