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绿地、盐碱地
- 格式:docx
- 大小:26.12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考点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及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可能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也可能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破坏是环境问题的一种表现,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全球环境变化也是环境问题的表现,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以及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水污染主要有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类型。
这些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石油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高考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效果及其发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管理维护措施。
一、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发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且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腐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动摇,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掩盖水平有关。
植被掩盖率越低,增添降雨和径流的才干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水平关系亲密。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1)自然缘由:黄土高原天文位置特殊,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比拟软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腐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祸频繁。
(2)人为缘由(主要缘由) 根源:消费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应用:轮荒、开矿、工程树立→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②破坏植被:农业拓荒、营建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水土流失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营养流失,耕地质量下降,招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少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少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要挟着两岸地域人民的生命财富平安。
③形成外地生态环境好转,直接或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祸的发作。
4.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建防护林等——〝固沟工程〞;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鼎力营建护林网——〝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迷信施肥、选育劣种、地膜掩盖、轮作套种、喷灌和滴灌技术。
(3)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掩盖率是管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之一。
二、荒漠化1.含义:发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湿润地域的一种土地退步现象。
第四章地貌【拓展延伸】地质作用1.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3.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风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
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侵蚀——水、空气、冰川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3)搬运——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4)堆积——在搬运作用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4.1.1喀斯特地貌(1)概念: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
(溶蚀作用、淀积作用)(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①岩石:可溶性岩石;岩石有孔隙裂隙(透水性好)②水:溶蚀力大(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酸含量多);流动性强(降水多、地面坡度大、岩石裂隙大)③高温多雨溶蚀作用沉积作用(3)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4)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悬挂洞顶,上粗下细)、石笋(由洞底向上,基部粗、顶端细)、石柱(上下两头粗、中间细)、钙华(由于Ca(HCO3)2中CO2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成)淀积(5)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②防空、储藏的最佳选择地(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③特色农业:坝子④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优良。
广告:本资料由购物省钱的领券网()整理提供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847652”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
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1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没钱往里冲点每天都可以领取哟!
下方是正文:
2017年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框架
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
必修1 第二章大气环境
必修1 第三章地球水
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及其影响
区位原理框架
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总框架
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思路案例
地理学科知识大框架。
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考点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7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石油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第1页:引言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现象,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页: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形状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占地球表面的29%,海洋占71%。
地球的表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形。
第3页: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的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第4页: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地球上的气候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第5页: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6页:地球上的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松散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成。
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
土壤的类型包括壤土、砂土、粘土等。
土壤对植物生长、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7页:地球上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生物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8页: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第9页:人口与环境人口是地球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进一步影响了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1、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2、绿地的作用3、区域可持续发展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2.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2~3题。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4、土地盐碱化的分析思路4、(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比亚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拥有非洲第一个黄金级黑暗天空保护区(黑暗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望星星的理想胜地。
埃托沙盐沼位于纳米比亚北部,地处埃托沙盆地,是非洲最大的内陆盐沼。
它时干涸,地表多覆盖薄层盐壳;每年12月至次年2、3月埃托沙盐沼进入洪水期,洪水期间,盐沼水,成为附近居民和畜群的季节性饮用水源。
下图示意纳米比亚相关信息。
(1)说出每年埃托沙盐沼洪水期形成的原因。
(2)分析埃托沙盆地形成大面积盐沼的原因。
(3)简述当地从埃托沙盐沼的开发带来的好处。
1.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2)发展清洁生产的意义1、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第十四章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环境的应用一、思维导图二、遥感技术(RS )及其应用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3.主要环节: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关键装置)――→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特点:监测范围大、速度快、投入少,应用广,适应性强。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具体如下表所示: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作用资源调查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资源 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灾害监测环境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 旱灾、水灾、病虫害、森林火灾、农林病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有利于防灾减灾 农业生产林业 清查森林资源、监测火灾和病虫害 着火树木、病害树木的反射光谱与正常树木的反射光谱不同农业 识别农作物、估算产量、灾情预报 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土地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其波谱特征不同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及其应用1.系统组成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2.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主要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速度和时间。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产生(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③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④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2.环境问题的表现(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①酸雨:谷地低洼,污染物不易扩散;逆温风力小;降水多;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 X、NO X等酸性气体。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日本和我国南方。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②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主要分布在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损害人的免疫力,危及海洋生物。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国际合作。
(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①水土流失: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
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山地、丘陵地区。
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水库和防护林体系。
②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滥垦、滥牧、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
中亚、西亚、北美和我国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
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
(3)主要的水体环境问题①水体富营养化: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江河湖海。
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绿地、盐碱地
1.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2、绿地的作用
3、区域可持续发展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2.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2~3题。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4、土地盐碱化的分析思路
4、(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比亚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拥有非洲第一个黄金级黑暗天空保护区(黑暗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望星星的理想胜地。
埃托沙盐沼位于纳米比亚北部,地处埃托沙盆地,是非洲最大的内陆盐沼。
它时干涸,地表多覆盖薄层盐壳;每年12月至次年2、3月埃托沙盐沼进入洪水期,洪水期间,盐沼水,成为附近居民和畜群的季节性饮用水源。
下图示意纳米比亚相关信息。
(1)说出每年埃托沙盐沼洪水期形成的原因。
(2)分析埃托沙盆地形成大面积盐沼的原因。
(3)简述当地从埃托沙盐沼的开发带来的好处。
1.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
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发展清洁生产的意义
1、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解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说明该地区适宜动物存在的条件恶劣,主要从气候,气温、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方面分析。
2、C
3、D
【解析】
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4、(1)12月~次年2、3月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的边缘,随着气压带、风带南移,附近地区降水较多,大量河水注入
(2)地处埃托沙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多条内流河,带来的大量表层土壤盐分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处低纬,气温高,气候干旱,水分蒸发量大,从而形成盐沼
(3)可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及对人类活动影响。
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要从其气候条件、人类活动、
大气透明度及城市光源角度进行分析。
每年12月至次年2、3月埃托沙盐沼进入洪水期,形成的原因要从其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与地区降水较多,大量河水注入埃托沙盐沼,带来洪水有关。
分析盐沼的成因要结合盐的来源、干旱的气候、地形、积水成沼等方面进行;盆地地形积水不易外流;河流带来的土壤盐分;水分蒸发量大形成盐沼。
开发盐沼的好处从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济等方面分析。
(1) 每年12月至次年2、3月埃托沙盐沼进入洪水期,形成的原因要从其气候特征进行分析;该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的边缘,12月~次年2、3月是南半球的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随着南移,附近地区降水较多,大量河水注入埃托沙盐沼,带来洪水。
(2) 分析盐沼的成因要结合盐的来源、干旱的气候、地形、积水成沼等方面进行;埃托沙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内积水不易外流,形成湖沼;多条内流河,带来的大量表层土壤盐分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处低纬,气温高,气候干旱,水分蒸发量大,使得水的含盐量增大,从而形成盐沼。
(3)开发盐沼的好处从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济等方面分析;开发盐沼可促进当地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