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十三) 第2单元 第五节 古代文化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33.72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文史典籍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2.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3.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古代地理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四海:指天下、全国。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2.南京:古代别称有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年龄称谓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
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9.花甲: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指一百岁。
(五)古代节日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传说此日女娲开始造人。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识记五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因此,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下面从七个方面对古代文化常识加以介绍。
A.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丘迟..顿首。
(《与陈伯之书》)(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构恶于前,贾余庆(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左忠毅公逸事》)(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谓颜太师..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梅花岭记》)..以兵解,文少保(2)称爵名。
例如:宁南..。
(《柳敬亭传》)..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游褒禅山记》)....、安上纯父.......,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3)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营中之事。
(《出师表》)(4)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1)称君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中历史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在准备高考历史科目时,熟悉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个古代文化常识的高考知识点。
一、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被誉为"四大发明"的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了航海和贸易的发展;火药的发现使战争手段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战略较量;而印刷术的发明则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
二、古代文化常识: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唐代的诗人杜牧曰:"诗以言志,歌以咏志"。
通过阅读古代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
例如,《木兰诗》是一首描写女子挺身而出,以男子身份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的诗,体现了古代女性独立坚强的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美妙动人,更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礼仪制度古代礼仪制度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古代社会风俗和人际交往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至亲不可媚外"的思想在古代礼仪制度中得到体现,人们对于亲属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
此外,古代人们还注意礼仪的动作和言语,以示尊重和敬意。
通过研究古代礼仪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
中国的古代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如被誉为"世界奇观"的长城、中华文明的象征----紫禁城、与天安门广场相邻的天安门。
这些建筑物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和技艺,也是古代文化的载体。
通过了解古代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历史名人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高三古代文化知识点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历史课程中,古代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掌握古代文化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高三古代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和文化传播得以大大促进;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文字的复制速度;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和探险有重要影响;火药的发明为军事技术和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和道德规范,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参考资料。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追求自然之道。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研究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4.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传入不仅对宗教信仰有深远影响,还对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寺庙和佛塔等建筑遗址至今仍然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来源。
5.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著名的山水画、花鸟画至今仍然受到广泛赞誉;古代音乐和舞蹈则以雅致、儒雅为主要特点;古代建筑以寺庙、宫殿和园林为代表,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
6. 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古代文化还包括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例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代表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标志。
7. 古代科技成就: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还有众多其他的科技成就,如造船、冶铁、制瓷、航海技术等。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造就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考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中国古代的礼制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诚实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3.中国古代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崇尚“神似”而非“形似”。
“写意”、“工笔”和“写生”是中国绘画的三大风格。
4.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音乐器乐有琴、瑟、筝、钟、磬等,乐曲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中国古代音乐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承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兵器主要有剑、弓、箭、戟、枪、刀、盾等,其中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剑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道德和精神意义。
6.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如中国式的屋顶造型、琉璃瓦、斗栱、颐和园、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形,以及烹调技巧和餐具的搭配。
中国菜系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鲁菜和浙菜。
8.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它们在材质、款式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正文: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概述1.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中国古代文化概述(1)中国农业文化: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如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等。
(2)中国手工业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手工业文化,如纺织、造纸、陶瓷、钢铁、茶叶等。
(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湘菜、徽菜等。
(4)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古代重视道德文化,如孔子的“仁爱”、“礼仪”、“忠诚”、“诚信”等思想。
(5)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等。
二、古代文化知识要点1.古代礼器(1)青铜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鼎、觚、爵、斝等。
(2)玉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玉器,如玉龙、玉凤、玉蝉等。
(3)陶瓷器:古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如日常生活用器、瓶、壶、碗等。
(4)金银器:古代货币中的重要品种,如古代金银器中的重要品种,如金戒指、银盘、银锁等。
2.古代书法(1)甲骨文:古代文字中的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最早的文字记录。
(2)楷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行书、草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两种主要风格,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4)隶书:古代书法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古代诗词(1)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先驱,共3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分为《离骚》、《九辩》、《文赋》三部。
(3)唐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共有900余首,如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4)宋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共有3000余首,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高三古代文化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内容涉及到文学、哲学、艺术、宗教、制度等众多方面。
在高三学习中,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点对于历史类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古代文化知识点进行总结,逐一介绍其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这些重要考点。
一、中国古代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文学与诗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诗词。
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经典的古文诗词,如《论语》、《诗经》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哲学思想: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独具特色,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代表。
高三学习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儒家思想,掌握《大学》、《中庸》等经典文献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3. 绘画艺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独树一帜,擅长以简约的手法表现自然山水和人物形象。
我们需要了解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著名画家以及其创作特点。
4. 建筑与雕塑: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我们需要了解古代建筑的类型、特点,以及一些著名的建筑和雕塑作品。
5. 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种类繁多,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宗教信仰的起源、发展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二、古代文化的影响与意义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我们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影响与意义:1. 价值观念的传承:古代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包括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和佛家的慈悲。
这些价值观念对我们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制度的演变:古代文化知识点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
了解这些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3. 艺术创作的启示:古代文化对于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论是文学、绘画还是音乐,都能从古代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小学古代文化知识点归纳古代文化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将古代文化知识点进行归纳,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对小学古代文化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的原始人类通过打猎、采集等方式获取生活所需,并逐渐形成了最早的人类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兴起使得人类开始定居,并逐渐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文化系统。
二、古代的发明和发现1. 造纸术:古代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改变了人类书写方式,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2. 指南针:中国的指南针是古代发明的,对航海和国际贸易具有重大意义。
3. 印刷术:中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大规模翻印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4. 火药: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药的发现对于军事战争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古代中国文化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养和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
3. 佛教:佛教是古代中国的外来文化,通过传播和融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对整个欧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包括:1. 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后世的思想家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学与戏剧: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戏剧作品如叙事剧和喜剧等,对后世文学艺术有很大影响。
3. 奥运会:古希腊的奥运会是世界最古老的体育盛会,奥运会的举办方式影响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式。
五、古罗马文化古罗马文化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的特点包括:1. 法律和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对今天的西方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有着重大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pdf1. 殷商文化殷商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时期,以商代史记载的成语“掘井无声”而著名。
殷商文化於商朝,被誉为“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第一朝”。
其社会制度、科技水平、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2. 周文化周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时期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
周文化的特点是礼制、家族制、宗法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成型。
周文化还推广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 秦文化秦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时期。
秦朝的统一,奠定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
秦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表现。
其中秦始皇的统一法制、修建万里长城等都是秦文化的代表作。
4. 汉文化汉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时期。
西汉初建,由于刘邦振兴国家,使得汉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汉文化繁荣了儒学,和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 唐文化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个时期,其文化主体是传承和扩大的中国古典文化,同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创新和发展。
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各个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6. 宋文化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丰富多彩的文化时期,具有高度的艺术繁荣。
当时又建立进一步改革的制度,如科举制度等,取得了长足进步。
《牡丹亭》、《步步惊心》等名著脍炙人口,宋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显著的贡献。
7. 明文化明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时期。
其文化史在政治极度动荡的时期,与杨廷和等人推动了欧化改革,建立了明代的科技制度和经济结构,唤起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著眼,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8. 清文化清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更是取得了很大的贡献。
清末以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清朝的基础上进行,逐渐形成了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思想信仰的载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将围绕古代文化的信仰、道德、礼教、哲学、文学、美术、科技以及古代民俗的八个方面,总结语文学习者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要点和典型案例,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份参考资料,也为学习语文的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一、信仰古代文化的信仰体系融合了原始宗教、儒家传统和道家传统。
其中,原始宗教信仰多以祭祀为主,祭祀对象大多是神灵、祖先、宗族之神等,其内容涉及家族祭祀、土地祭祀、祭天神等,也有许多神话传说。
儒家传统,以诸子百家的儒家思想为主,它强调“仁政”,强调崇尚礼法,实现“五常”。
道家传统,以老子等道家学者的传统为主,强调“唯物论”,强调“自然论”,强调“自然从政”的思想理念,促使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道德古代文化的道德体系以儒家传统“德行制度”为主流,是古代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
以《礼记曲礼上》的“四贤”和《论语宪问》的“五贤”为代表,强调“义”、“礼”、“仁”、“忠”、“节”、“思”等传统价值观,尊崇和肯定“孝”、“忠”、“仁”、“义”。
三、礼教礼教是古代文化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文化成分。
古代礼教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礼记学记》认为“修身礼仪,莫善于礼”。
它强调“孝”、“慎”、“断”、“正”等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谦虚、恭敬、有礼、礼貌、文明的态度。
四、哲学古代文化的哲学主要是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为主。
其中,儒家思想以《论语》、《孟子》、《大学》为代表,以“治国安民”、“仁政”、“因材施教”为主要思想内容,强调“仁爱”、“仁义”和“仁政”;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道德经》为代表,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应物”,强调“自然从政”、“自然论”;法家思想以《春秋》、《战国策》为主要代表,主要思想内容是“君权在民”、“政治兼并”等,强调“法治”;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要思想内容是“自律”、“兼爱”、“无为”等,强调以“阴阳”的自然规律进行思考,把理性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高中语文中也涉及了无数的古代文化常识。
在语文中学习的古代文化常识,除了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范围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总结古典文学作品,加深我们的阅读体验。
首先,我们要清楚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体制两大领域的精神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体制基础。
其中,《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尚书》则是中国第一部正史,两部书籍内容涉及到中国历史,政治和习俗;《春秋》是中国的古典史书,内容是记载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之间的历史;《礼记》则是古代礼仪书,内容是关于礼仪、节日、行政制度、婚姻仪式、家训守则等内容。
最后,《孝经》是最早形成的文集,记载了中国古代礼仪、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我们要清楚古代文化中诸子百家的内容。
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经典的思想流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四大学派。
儒家倡导“仁爱”,以“仁义”为根本;墨家强调“含蓄”“自然”,以“柔顺”为宗旨;法家以“合法性”为原则,强调遵循定法;道家强调“自然”“轻质”,以“谦虚”“清静”为精神。
这四大学派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支柱,对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经典四书八家的内容,它们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八部著作。
这八部著作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经典著作也是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中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们还要熟悉古代诗词文学和文言文的内容。
古代诗词文学体现着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代诗词融入了优美的文学语言,叙述了祖先的智慧和慷慨,反映了人们的美德和宏伟,流传至今,对于我们的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文言文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髓。
初中古代文化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是指在过去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创造的文化现象与产物。
它包括了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如音乐、文学、绘画、建筑、服饰等。
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我们也必须掌握一些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对初中古代文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音乐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古代中国,有丰富的古代音乐形式,如雅乐、宫廷乐、民间乐等。
雅乐是古代贵族享受的音乐形式,宫廷乐则是朝廷中演奏的音乐,以丰富、庄重的氛围为主导。
民间音乐则更多地与百姓生活相连,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乐器、曲调和歌词等。
古代文学也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例如,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包括了《诗经》、唐诗、宋词等。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富含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唐诗和宋词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闻名于世。
绘画也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
在古代中国,绘画被广泛应用于宫廷装饰、丧葬用品、书籍插图等领域。
初中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古代绘画的基本样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常以水墨为媒介,注重笔墨勾勒和意境的表达。
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它们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精湛的技巧,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古代建筑也是古代文化中的亮点之一。
古代中国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技术闻名于世。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庙宇建筑、园林建筑等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材料。
例如,古代中国的建筑常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注重屋顶的檐角和翘角设计,以及精细雕刻的门窗等。
古代服饰也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民的服饰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阶层的特点。
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古代服饰的基本款式和特点。
例如,古代中国的服饰常用丝绸、布料等作为主要面料,注重衣饰的色彩、花纹和款式的设计。
考点集训(十三)第2单元第五节古代文化知识对应学生用书p427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C.“疏”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
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
D.“轩辕”即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号轩辕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解析]“入学时”错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的。
[答案]A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司”即“主管”“管理”。
[解析]刺史,又称刺使,官职。
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全国分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答案]C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
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提要第十三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提要第一节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
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
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
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
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
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
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
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
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
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
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
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
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
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
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
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
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
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古代文化常识高中人类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许多非常丰富的文化,其中古代文化尤为突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是人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关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古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历史,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热情,为我们获取有关古代文化的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
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诗歌、宗教、艺术、经济、政治等多种内容。
其中,文学方面主要包括古籍、古典文学、非古典文学等;哲学方面主要包括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等;古代历史主要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史、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等;古代诗歌有唐诗宋词等;宗教有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等;古代艺术有古代雕刻、绘画、书法、国画等;古代经济有封建经济、农业经济等;政治有封建政治、秦汉政治、汉宋政治等。
古代文化常识也包括对古代文化中一些特殊术语的了解,比如古代史书中“礼乐”指的是一种礼教复合体,它强调礼仪、乐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五帝”是指四神(太一、太乙、黄帝、轩辕大帝)和黄帝之子唐尧;“传说”指的是一种口头传播的传统,采用神话和童话的形式,来传播对缺乏文明技术和发展水平的古代文化的表达。
此外,古代文化常识还包括对古代文化中一些重要实践活动的了解,如古代家庭教育各有其特点、《孟子》全书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儒家的宗教信仰以及它们的影响等。
通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进而更好的融入到古代文明中,更加深入的体会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将为我们继承古代文化,探索古代文明科学性原理,发掘古代文明的精华,提供重要的帮助。
此外,古代文化常识和知识是有关历史和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代文明历史,还能为我们了解发展到今天的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尤其是其厚重的内容,要求学习者具有聪明才智、学习热情和勤奋刻苦的精神,要有耐心去吸收、消化、思考古代文明文化,才能深入理解古代文化,从而发掘更精妙的古代文化知识。
考点集训(十三)第2单元第五节古代文化知识对应学生用书p427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C.“疏”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
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
D.“轩辕”即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号轩辕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解析]“入学时”错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的。
[答案]A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司”即“主管”“管理”。
[解析]刺史,又称刺使,官职。
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全国分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答案]C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
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解析]“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
[答案]D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答案]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司马旦字伯康。
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
以父任...校书郎,历...,为秘书省郑县主簿..。
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
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
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
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
吏捕蝗,因缘搔民。
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
”后着为令。
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
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敚,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
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
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C.“主簿”官职名,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
“服”指服丧,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解析]“服除”指守丧期满。
也称除服、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答案]D【参考译文】司马旦字伯康。
清廉正直,精明强干,即使是做很小的事也一定仔细考虑,思忖不到符合规矩的解决方法就不罢手。
靠父亲恩荫,任秘书省校书郎,历任郑县主簿。
郑县有个公开抢夺人田的姓蔺的妇人,家中有很多金钱,召集党徒贿赂官吏,共同为奸,十年不能处理。
司马旦取案卷看了一遍,真假立即显露,贬退十几个官吏,受冤枉的人得到公正对待。
又有井元庆横行乡里,无人敢问,司马旦把他抓来依法惩处。
当时司马旦还很年轻,大家都轻视他,从此惊讶佩服。
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
司马旦说:“蝗虫是百姓的仇敌,应该让他们自己扑杀,然后送到官府来。
”后来定为法令。
(司马旦)遭父母去世,服丧期满,任监饶州永平铸钱监。
(司马旦)任祁县知县,天大旱,人民缺乏食物,群盗横行抢劫,富家大族自备武器防卫。
司马旦召集有钱人,用祸福利害来开导他们,于是(富家大族)争相拿出粮食,减低价格出卖,还能略有盈利,饥民获得保全,盗贼也平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
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
”不听。
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
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
”请帝题其榜赐焉。
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
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
”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
(节选自《宋史·孟珙传》)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屯兵”既有聚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
B.“书院”是供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创始于唐代。
在宋代,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C.“休致”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自请去职称为“休致”,“致仕”“致政”也表示退休。
文中孟珙因病加重而要求辞官。
D.“戊午”为干支之一,是中国传统纪年、纪月、纪日的一种方式。
文中为纪日,依干支顺序可知前一日是丁己日。
[解析]“前一日是丁己日”错误,依干支顺序可知前一日是丁巳日。
[答案]D【参考译文】枢密调兵五千奔赴广西,孟珙致书执政说:“大理国到邕州,数千里内部落互相隔绝,现在应该选人分别到各郡,让他们分管生夷,(根据)地形的险易,可随宜处置,建关屯兵,确定在何处积粮聚草,这样,形成声势,国威自然振奋。
不从这方面制定计划而是闻风调兵,白白浪费钱粮,对事情无补益。
”(他的意见)没被采纳。
孟珙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
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将那些被没收的田舍归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
”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
当初,孟珙招镇北军驻守襄阳,李虎、王旻的军队作乱,镇北军也溃散了,(孟珙)就用优厚的条件招抚他们,归降的人不断。
元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书,以所受文告为凭证,孟珙向朝廷汇报,朝廷不许。
孟珙叹道:“收复中原三十年的人,如今志向不能实现了。
”他的病加重,请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辞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九月廿六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杨尚希,弘农人也。
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
尚希龆龀..而孤。
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
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博士..。
仕明、..》,词旨可观。
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
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
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
吾不去,将及于难。
”遂夜中从捷径而遁。
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龆龀”,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
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D.“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
六国时就有博士,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解析]“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错误,“博士”是古代官名。
[答案]D【参考译文】杨尚希,弘农人。
父名承宾,历任商、直、浙三州刺史。
杨尚希童年丧父。
十一岁时,辞别母亲请求到长安就学。
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让他进入太学就读,(杨尚希)专心精研学业,不知疲倦,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
周太祖宇文泰曾亲自到太学奠祭先圣先师,杨尚希当时十八岁,令他讲论《孝经》,言语意义都很优美。
太祖视为奇才,赐姓普六茹氏,提拔任国子博士。
任官于明帝、武帝之朝,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
宣帝时,派杨尚希安抚慰问山东、河北,到相州时宣帝驾崩,他跟相州总管尉迥在官署发布丧讯准备祭仪。
杨尚希出来对随从人员说:“蜀公哭泣不哀伤而且眼神不安定,将会有别的图谋。
我不离开,将遭受灾难。
”就连夜从小道逃跑。
天大亮后,尉迥才发觉,派几十人骑马从官道追赶,未能追上,杨尚希于是就回到京城。
隋高祖杨坚因为杨尚希是宗室素有声望,又能背弃尉迥返回京城,于是待他很优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
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
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
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
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
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鸿词”是清代设科取士的方式之一,主要方式是由各地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卸任官员,直接参加考试,录取者授以翰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