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36.60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对教学管理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对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
它倡导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是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就是积极管理,就是教师主动搜寻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获得成功。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积极特质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他们基本上来自于被普高筛选了的落榜生,许多学生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走进中职学校的大门的,中职学生与相同年龄段的高中生相比,具有优势,也有劣势;优点与长处、困惑与不足并存,是一个多特质、复杂的混合型群体。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职学生渴望进步与成功,但他们人生方向迷茫,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二是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并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但是有自卑、孤独、焦虑等情绪;三是中职学生思维敏捷,但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勇于创新,但缺乏持久性;四是中职学生在处理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时,易出现困惑、苦闷、焦虑。
对家长和教师表现出较为普遍的逆反心理。
三、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良好的人格特质?这是我们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盛悦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5期[摘要] 职业院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德育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积极心理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且在我国五千年传统思想和当今新思维的夹缝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深入探索和研究,积极心理学运用到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去,并且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够构建优势互补、统筹规划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德育教学;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5-0182-01一、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一)消极现象突出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国力大大增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基础逐渐雄厚,并且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社会的导向逐渐向经济方面倾斜,人们的价值观也更多地取决于利益因素,导致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难以推进,尤其是在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除了有社会环境因素的阻碍,还要受到传统分数至上观点的冲击,所以就更加难以开展。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如何正确开展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消极的认知一方面,对职业院校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往往更看重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技之长,然后顺利毕业参加工作。
另一方面,对职业院校管理阶层来说,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并不能为学校打出品牌或者增加影响力,也无法提升招生人数和就业率。
因此,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在源头上就陷入了困境。
(三)消极的情感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并且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老师在面对无心学习的学生时,往往也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
抱着这样的思想,不但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产生阻碍,还会抑制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开展的脚步。
师生关系冷淡,德育工作就更加无从谈起,甚至老师都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无法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让德育工作失去了方向。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康阳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9年第8期文 / 康阳摘要:积极端正的心态是一个成功人士成长的先决条件,积极心理学在中等职业院校思想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了中职学生的内心特点和积极特征,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和功能,探讨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引导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从而提升中职学生上德育课时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德育教育运用分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不同方法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做好端正心态的教育与引导,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完善人格,加强抵御挫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所以,思想教育和心态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
心态培养的开展是促进中职院校思想教育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点。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积极特质中职学生说的是还在中职学校上学的学生。
他们大多数是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和同龄普高学生比较,既有长处,也有不足。
优势和优点、不足和短板共存,他们这个群体具有许多特征和复杂性。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职学生一般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对人生没有远大的理想;二是中职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非常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三是中职学生思想活跃,思维丰富,不按常理做事,自我约束意识薄弱;四是中职学生在和别人沟通交流时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应该向人的积极一面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自己内在的优良特征。
老师要正确引导他们从各个方面和角度科学地看事情,还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审视自身,认清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激励他们遇到问题不要害怕,要敢于积极面对。
因此要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进行批评教育。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积极心理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有:把幸福和愉悦为宗旨的正能量情绪体会分析探讨,把快乐、机智和果敢作为特点的积极向上人格特征分析探讨,及把创建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机构为载体的积极社会群体机构的分析探讨。
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引言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中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提倡关注人的优点、积极心态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对中职德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讨论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中职德育教学实践之中,以期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分支,其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类的优点、积极心态和幸福感。
相较于传统心理学对人的缺陷和问题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优点和长处,试图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人的优点和长处。
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自信心和自觉。
2.关注积极情绪和情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对个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鼓励人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情绪。
3.关注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积极心理学提倡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下面将介绍几个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中职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各种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关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2.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德育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研究和提升人类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学科,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和优点。
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的意义1. 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心理状态:中职学生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关注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幸福感:中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应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
3.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态度: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需要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1. 建立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可以增设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如积极心理态度的培养、积极情绪管理等。
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中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进行个人规划和职业选择。
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认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中职学生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情绪冲突,特别是在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4.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中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度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技巧等,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水平。
三、实施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策略与方法1. 建立积极心理学团队: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团队,由专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组成,负责研究和实践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则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职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压力,德育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了中职德育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探讨,揭示其在提升中职生德育素质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为中职德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中职德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可以为中职德育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促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提升中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中职德育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学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职德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3 研究意义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中职学生作为处于青春期的群体,更是面临各种困扰和挑战。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我们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增强心理韧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促进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和情感管理能力提升。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和实践人才培养的不断推进,中职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对整个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帮助,以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积极心理学;有效整合引言:中职教育中重视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对社会、对生活的各种优秀品质。
中职生即将进入社会,为社会大众服务,其心理健康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同时,中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德育教育和积极心理学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积极心理学,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
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明确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
由于两者所处的领域不同,我们必须要打破学科原有的界限,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教育,并且让教师意识到两者整合的重要性,要在长期的发展和革命中改进,强化思想教育,推进中职德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有效整合。
二、心理教育融入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学生心理层面和健康方面的问题,而德育教育则侧重于道德法制的培养,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倾向性不同,即使两者都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品德修养的提升,但在具体的教育实施中往往相互排斥。
另一大问题则是师资问题,往往很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两者相互结合的重要性。
一般中职的班主任从事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但不是每个班主任都接受过专业的这方面培训。
教师本身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不足,而心理教师往往对于德育方面又无从下手,不能很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
三、优化中职德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方式策略(一)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导,积极心理学为辅开展德育教育很多中职生处于叛逆期,他们很反感直接的道德教育,他们更加抵触父母和教师的教导。
年轻人·教育NIANQINGREN JIAOYU2019·0 9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李仕丙(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云南 德宏 678400)摘 要: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中职德育教学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潜力,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价值及作用,文章就针对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学;方法运用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3-0195-011 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意义1.1 改善消极环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导致社会环境逐渐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即贫穷的人感到生活无望,而富有的人感到生活失去奋斗价值,再加上这种情绪被网络无限放大,以致我国人民长期处于消极的环境中,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当前网络上出现大量破坏社会和谐、毁人名誉的事件,这正是缺乏追求、信仰迷失的体现。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这一现象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依旧无法否定这种现象过于突出,是当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1]。
由于受到消极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常常利用网络将自身的消极思想传播出去,有些是关于生活的,有些是关于学习的,这些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是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的影响因素。
1.2 解决教学困境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中职院校将工作重心放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性不高,导致中职德育教学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同时,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部分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很容易就淡忘这些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存在选择性忽视德育教育的情况,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导致中职德育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陈小婷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7期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在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因此,对于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指导工作,使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学应用一、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一)消极现象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贫富差距的存在,并且在当今社会之下也还存在着许多的消极情况。
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使得消极现象增长的速度也在不断较低,并且这种现象还是很突出。
如今,我国对于在文化领域中也还持续存在着这种消极的现象,而其效果是如此之微弱,以至于许多冲破道德底线的社会事件从而也就发生了。
特别是在网络之上会市场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以及损害他人的名誉事件发生,这就导致了很多国人生出对信仰的迷惑和缺失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就肯定会涉及到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宣传,而道德教育也将会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出现消极困境消极的现象除了存在于社会之上,在学校当中也还会存在着消极现象的问题。
并且在许多不同的中职学校之中,因为学校在对升学率和就业率方面面临着竞争,所以学校会一直致力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工作。
因此,学校通常能够跟快地提高自己学校的竞争力,因而这种工作方式就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和青睐。
然而对于学校而言,对于道德教育即使没有什么效果,或者只是收效甚微的局面,道德教育也随之逐渐被学校忽视。
这使得大多数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甚至意识不到德育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许多的教师,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对于学校有着消极的认识,觉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很差,不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甚至还认为这些学生都是同龄人之中所淘汰下来的差生,然而对于这种消极的认识,就显得教师在对整个教育过程当中生出消极的情绪。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龙启冲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6期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目前一项应用比较广泛的心理学科,已经被应用于各个方面。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该要把这一学科应用其中。
这不仅是因为当前存在很多消极的现象,同时也是因为教师和学生自身心理也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85-011 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1.1 消极现象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存在,在我国现代社会下,还存在着很多消极的现象。
虽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消极现象的增长速度正在逐渐减小,但是这种现象仍然突出。
当前在文化领域,我国也存在这种消极现象,效果微弱,因此发生了很多突破道德底线的社会事件。
尤其是网络上经常出现各种不良的、损坏他人名誉的事件,证明了许多国人出现信仰的迷惑和缺失的问题。
因此,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教育当中必然要涉及到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进行德育教学,就成为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
1.2 教学出现消极困境除了社会上存在消极的现象,在学校,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
在很多不同的中职学校当中,由于学校面临着升学率和就业率方面的相互竞争,因此,学校一直将教学和工作重点放在了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上。
这样一来,学校往往能够较快地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因此,这种工作方法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和青睐。
但是,相对来说,对于学校来说,进行德育教育就不能立竿见影,甚至会出现收效甚微的局面,因此德育教育就逐渐被学校忽视。
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德育教育,甚至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对学生存在消极的认知。
认为中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不仅认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
甚至还会觉得这些学生就是同龄人中淘汰下来的差生。
这种消极的认知,就使得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消极的情绪[1]。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对教学管理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对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
它倡导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是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就是积极管理,就是教师主动搜寻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获得成功。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积极特质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他们基本上来自于被普高筛选了的落榜生,许多学生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走进中职学校的大门的,中职学生与相同年龄段的高中生相比,具有优势,也有劣势;优点与长处、困惑与不足并存,是一个多特质、复杂的混合型群体。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职学生渴望进步与成功,但他们人生方向迷茫,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二是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并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但是有自卑、孤独、焦虑等情绪;三是中职学生思维敏捷,但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勇于创新,但缺乏持久性;四是中职学生在处理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时,易出现困惑、苦闷、焦虑。
对家长和教师表现出较为普遍的逆反心理。
三、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良好的人格特质?这是我们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中职教学的任务面向学生毕业后职业化,所以需要重视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积极心理是一个人面对挫折,在社会中发展的核心素质,而在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并可以促使其养成积极心理,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分析了中职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运用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学;重要性;运用策略前言:中职学生年龄处在叛逆期,具有自身的特点,这是德育教学中需要重视的点,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才能保护学生,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在文化基础上较为薄弱,缺少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非常希望得到理解和肯定;同时思想较为活跃,自制力较差,但是情感认知上较为真实。
针对于此,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就要关注到学生的优缺点,以优点来做方向,使学生改变缺点,在这其中就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让学生可以个性化的发展,保证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涵是面对自身的经历和困难都以积极的心态对面对,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主要的表现就是以个人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为基础来培养思想认识,有助于远大理想的建立,建立自信心,从而可以促进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二、中职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传统教育下的中职德育教学形式单一,方法枯燥,大多都是发生问题后的管教和规范性的德育内容灌输,学生在其中没有理解,思想也没有融入其中。
所以德育教学也没有效果[1]。
而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管教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内心需要,所以德育教学中的学生接受程度更高,也能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方法上因为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教学开展也会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可以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积极心理学生的运用改变了中职德育教学的策略,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现今社会一个优秀的人才具备积极健康心态是必要条件之一,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使教师对职业和学生对学校建立积极的心理认知。
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在讨论教学方法时,积极寻求适合中职学生参与的互动模式,并透过积极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从而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德育教学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所区别,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比同龄人较为复杂。
为此,就其独特的心理状态而言,给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的教育问题。
那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让学生发现自己良好的人格特征。
利用多样化教育方式来创建和谐奋进的校园气氛,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并探索一条新的德育教学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中职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在没有其他学校可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他们相较于同龄段的高中生,有优势也有劣势。
这主要体现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和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困惑;第二,中职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需要得到外界对他们的肯定和认可;第三,中职学生头脑灵活、冲动、不按常规活动、缺乏自制能力;第四,中职学生对待身边关系时容易产生焦虑和困惑,显现出叛逆心理状态。
所以,在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上,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德育教学中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确立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应用,与传统心理学相比,传统的心理学关注的是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及情绪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的积极方面为基础的,将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突出人的良好性格。
在教育方面,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理念、学生的差异识别、以及学生积极人格素质培养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当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广泛且有效的应用,使得这一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
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还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现阶段中职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措施与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学应用与研究在中职教学中,德育教学一直被忽视。
加之中职院校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质量,将发展重点向专业技能教学倾斜,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为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质量,中职院校除应加大对这一课程的有效投入外,教师也应从实际教学需求入手,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中职德育教学当中。
这样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与价值,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为使中职德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中职院校应构建更为高效的德育教学形式,并对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整。
積极心理学打破了近百年来心理学“挖伤疤、找问题”的消极模式,注重发掘人的潜力,从正能量的角度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实现幸福目标。
中职德育教师可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德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构建积极、高效的德育课堂,这样才更符合学生特征与心理需求。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深入的融合,不仅可以使德育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积极、放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教学体验。
二、现阶段中职德育教学存在的缺陷(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德育教学并不重视中职院校一直专注于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理论与文化教学的忽视,则是长期存在的一种严重缺陷。
中职院校中的部分学生本身存在学习兴趣偏低的问题,而传统的“填鸭式”德育教学,更是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7-15T10:34:48.4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作者:余虹[导读]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被运用到了中职教学课程中。
余虹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524000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被运用到了中职教学课程中。
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挖掘学生内心的潜能,调整学生的积极情绪。
这种教学理念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根据教学现状,对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职教学;积极心理学;德育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很多价值观念还未完整形成的中职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
所以将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提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合理使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彻底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一、积极心理学的含义“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在1998你那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中提出的,后来很多学者也加入了这一研究之中。
积极心理学是指强调任性的优点以及各种优秀的品质,不再过分强调各种心理问题,用一种更加开放的眼光去看待每个人潜在的能力。
将这种积极心理学运用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其他方面的教学,改善他们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塑造一个正方向的思维观念。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一)教师对积极心理学认知不足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也有了进一步关注。
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拿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日常计划之中。
不过很多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知识课程的教学十分注重,对于德育教育认为可以得过且过,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心理教学,进而让积极心理学无法广泛应用在德育教学之中。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于2000年1月,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最先兴起于美国心理学界。
它以心理学界几百年来研究心理疾病为反动,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
在实践中,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的指导策略。
但是,笔者认为在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兴未艾,各地各学校该项工作的开展大都依据传统心理学以问题或疾病为起点的背景之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其积极研究倾向必将赋予我们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建设性的应用方式。
一、注重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学生课程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层面,应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一年级主要围绕新生的适应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生到中职生的角色转变;二年级学生重在生涯规划、就业问题上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三年级的学生则以升学考试心理指导为主,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转段及升学考试。
与此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积极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教学内容安排要积极向上,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地体现积极,尽可能迎合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体验积极向上的力量,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心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尽量使用积极的词汇,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以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
二、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中职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情绪困扰、害怕人际交往、自卑等诸多心理问题。
在传统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把目标外显化,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或是掌握具备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事实上这样做的作用是有限的。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红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摘要】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老师,我发现了一些消极的学生,并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来寻求解决方法,在我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希望,那就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从而区别于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通过学习,我尝试运用它的方法改变自己,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师自身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影响改变自己,并在课堂上运用传递微笑、正能量带动、励志音乐、分享好事、发现优点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改变。
积极心理学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改变正能量中职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1-0051-03当我还沉浸在初为人师的喜悦中,满怀一腔热忱地走上课堂,我却发现了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如此地消极,仿佛内心照不进一丝阳光,并将一盆盆冷水泼向我的热忱。
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老师,我开始了和消极学生的战斗。
通过观察课堂上消极的学生,我发现有这么几种类型:1.不爱听课型,这类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气氛,或在下面偷着玩手机,或隐蔽地听歌;2.睡觉型,这类学生不知道前一天晚上玩到几点,上课就趴桌子睡觉,有的还天天睡;3.懒惰型,这类学生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你问问题他不想也不答,你留作业他也不写;4.亢奋型,这样的学生极少,但一个班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就很麻烦,他们过于活跃,却总是答非所问,并将负面气氛带给全班。
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来寻求解决方法,在我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希望,那就是积极心理学。
在网易公开课听了哈佛大学Tal Ben-Shahar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这个陌生的学派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我开始学习它,尝试运用它的方法改变自己,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运用的过程中,我更加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收获很多。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徳育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变革,其追求幸福、探索爱与美德的观念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同,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转变,从而实现对教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双重促进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一个尴尬的教学地位,校方对其重视度不够,教师思想懈怠,学生对其感到厌烦,种种因素盘根错节,导致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德育教学,不仅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殷切期望,是每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转变教师心态培养积极心态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
中职教育与其他院校明显区别的一点,在于教师的消极认知,中职生大多是教育选拔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在初中学习中成绩普遍处于中下游水平,因此,很多教师会形成定势思想,即中职院校学生素质较低,即便教学设计再好,教学方式再新颖,教学方案再科学,到了实际教学中,都会变成梦幻泡影,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没必要付出太多,这种想法将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推入了两难的境地,严重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若想改变这种处境,首先要以积极心理学改变教师的思想态度,校方可举办联合宣讲会,以正面、积极的教学实例引发教师的共鸣。
教师自身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缺少的只是点燃火炬的星星火种,可以组织集体观看经典教育影片如《放牛班的春天》、《春风化雨》等,通过影片带来的教育意义感化教师的思想,使其积极投身到中职德育教学工作中。
二、增加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追求幸福的本能和权力,中职生也是一样,教师应以自己的积极态度、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将学生从中考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给学生以新的希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创立积极情感情境,首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案例的方式,例如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中辩证观点看待问题一节,教师可以小故事开篇: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开辟市场,可到了非洲一看,所有人都打着赤脚,其中一个人连连摇头,因为他们做的是皮鞋生意,既然这的人都不穿皮鞋怎么有市场呢,于是失望而归,而另一人却十分惊喜,认为这正是一个广阔的销路,结果可想而知,后者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