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 格式:ppt
- 大小:585.50 KB
- 文档页数:13
《人物志》《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家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邵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颇具借鉴价值。
曾国藩不吝置之案头,朝夕研磨。
如果说《论语》为处世之书,《孙子兵法》为战伐之书,《韩非子》为统治之书,那么《人物志》即可当之而无愧为识人之书。
刘邵,字孔才,中国三国时魏国思想家,字孔才。
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
约生于汉灵帝建宁(168—172)年间,卒于魏正始(240—249)年间。
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
后曾受爵关内侯,死后则追赠光禄勋。
刘邵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
受诏搜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纂为《皇览》。
又与议郎庚嶷、荀诜等共同制订律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魏废帝时,专事执经讲学。
刘劭对于古代的法律制度比较熟悉,魏明帝时和陈群制定《新律》18篇,又著《律略论》;景初(237—239)受诏作《都官考课》72条,另外尚有《法论》、《乐论》等著作,但多已散失,现仅存《人物志》,还有若干散篇收入《全三国文》中所著《人物志》,讨论封建社会人才选拔问题,以为人“禀阳阴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人之形质,可观察其才性。
对人性、才能和形质等分析甚详,反映汉末魏初在用人制度方面之趋势,开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的清谈风气。
著《人物志》,探讨了人才选拔的标准原则问题。
他还用道家的无名解释儒家的中庸,表现出儒道合流的倾向。
他的思想是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东汉末年,因社会变乱,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削弱,出现了儒、道、名、法竞起与合流的趋势。
魏初,继承了汉末评论人物的习尚,又受到曹操好法术、重刑典的影响,因而评论人品均重视综核名实。
汉代顺天地阴阳气化的层次探讨人性,认为人之性情是阴阳之气凝聚表现,天人之间有同理、同道、同构的相应关系,重视礼乐政教与生命性情的调节教化,由战国晚期《吕氏春秋》,以至汉朝《淮南子》、董仲舒都属于此一大脉络。
人物志含译文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人物志》十三《自序》《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只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
阴阳清和,则中叡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
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
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五物之实,各有所济。
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人物志》(原文及译文)千古奇书《人物志》译文〈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译文:圣贤之美德,首先在于耳聪目明。
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
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
原文: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译文: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
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原文: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原文: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译文: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
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人物志》白话文、译注《人物志》——刘邵〈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译文:[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
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着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译文:[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
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慢读《⼈物志》⼋观(原⽂及译⽂)⼋观第九⼋观者:⼀⽈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有⼋种观察⼈的⽅法:⼀是观察其⼈的对恶欲与正义的取舍,就能看清楚是否是没有恒⼼的“间杂之⼈”;⼆是观察其⼈的⾔谈举⽌和应变能⼒,以审视其⽇常处事态度;三是观察其⼈的志向和才质,从⽽了解是否名实相符;四是观察其⼈所采⽤的⽅式⽅法,就可以分辨出是否为“依似之⼈”;五是观察其⼈所爱与所敬,就可以了解⼈与⼈之间情感的沟通情况;六是观察其⼈的喜怒哀乐,以辨明是否能够宽容或疑惑;七是观察其⼈的短处,以此了解他的长处;⼋是观察其⼈的聪明才智,以了解能做成什么事。
何谓观其夺救,以明间杂?夫质有⾄有违,若违胜⾄,则恶情夺正,若然⽽不然。
故仁出於慈,有慈⽽不仁者;仁必有恤,有仁⽽不恤者;厉必有刚,有厉⽽不刚者。
若夫见可怜则流涕,将分与则吝啬,是慈⽽不仁者。
睹危急则恻隐,将赴救则畏患,是仁⽽不恤者。
处虚义则⾊厉,顾利欲则内荏,是厉⽽不刚者。
然⽽慈⽽不仁者,则吝夺之也;仁⽽不恤者,则惧夺之也。
厉⽽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什么叫“观其夺救,以明间杂”?⼤凡⼈的质性有正义与恶欲之分,如若恶欲胜过正义,恶欲就会使正⽓⽆法显现出来,所以似正⽽⾮正。
⽽仁⼼出⾃于慈悲为怀的天性,却有虽有慈悲的⼼⽽⽆仁义的⼈;仁义之⼈必然会体恤他⼈,却有虽有仁义⽽不体恤他⼈的⼈;严厉必然刚直,却有虽严厉⽽不刚直的⼈。
有些⼈见到可怜的⼈时则会流下同情的眼泪,⽽将要把⾃⼰所拥有的财物分给别⼈时却很吝啬,这就是有虽有慈悲的⼼⽽⽆仁义的⼈。
看见⾝处危急之境的⼈时则会动恻隐之⼼,⽽将要前往求助时却畏惧祸患,这就是虽有仁义⽽不能体恤的⼈。
虚情假义时则声⾊俱厉、义正辞严的⼈,顾忌与⾃⼰相关的利益和欲望时则内⼼怯懦,这就是虽有严厉⽽不刚直的⼈。
《人物志》《人物志》是三国时期魏国刘邵著。
刘邵(约168-249)或作刘劭、刘卲,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学者、文学家。
汉建安时为太子舍人、秘书郎。
后仕曹魏,历官尚书郎、陈留太守、骑都尉、散骑常侍。
曾受诏集五经群书,作《皇览》一书,又与苟洗、庾嶷等定科令,作《新律》,著《律略论》。
景初年间曾受诏作《都官考课》72条,又作《说略》、《洛论》、《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等,现存仅有《人物志》一书,一些残文都收入《全三国文》。
《人物志》共3卷12篇:卷上有《九征》、《体别》、《流业》、《材理》4篇,卷中有《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5篇,卷下有《七缪》、《效难》、《释争》3篇。
兼有儒、道、名、法、阴阳诸家思想,而受纵横家思想影响最多。
因而运用纵横捭阖,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的纵横思想原理,将人的生理、心理、个性、才能、政治风格和道德修养等巧妙地统一起来,揭示了人性形成的原理,总结了人物鉴识的方法,区分了人物的品性、职业等类别,发掘了驾驭人才的诀窍,是历史上第一部融人才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于一体而又充满纵横特色的人学论著。
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qī)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圣贤所被赞美的,首先在于聪慧明达;聪慧明达中最可贵的,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
能鉴识人的诚信与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将会兴旺发达。
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则确立了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言辞;阐发《诗经》的情志,则可分别出风俗与雅正的行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礼》、《乐》制度,则可考究六经中恭敬和中庸的品德;身为君王,则应选用杰出而清逸的辅佐国政的人材。
这些能达到使所有人向善的目的而成为最伟大的功业。
《人物志》及成长目标一、月旦评许劭、许靖每月初一发表人物品评”: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能辩人之好坏,能分忠奸善恶。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
二、《人物志》《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239),魏刘劭[shào]撰述,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
三、原文择要1.写作初衷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qī]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2.识人原理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3.九种特征性之所尽,九质之徵也。
然则平陂[pō]之质在於神,明暗之实在於精,勇怯之势在於筋,强弱之植在於骨,躁静之决在於气,惨怿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仪,态度之动在於容,缓急之状在於言。
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徵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九徵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4.五种品阶三度不同,其德异称。
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
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
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一徵,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
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5.十二类人材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囗辨,有雄杰。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人物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材料二: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
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
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
《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
”《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
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
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
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
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
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
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
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
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
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
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
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战胜A而争B不形C敌服D而怨E不构F若然者悔G吝H不存于声色I夫何显J争之有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
慢读《人物志》英雄(原文及译文)英雄第八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於此。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此其大体之别名也。
草木中的菁华称为英,禽兽中能统领群体的称为雄;因此人类中具备文才武功都出类拔萃的人,可以用英雄命名。
因此只有聪慧明智突出的人,称为英;胆识、武略力量超过众人,称为雄,这就是以英与雄本质上的区别而命名。
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後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是以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後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如果比较其所占的比重,则必须相辅相成,各自占一半,再加上对方的一半,才能真正成为英雄。
为什么这样说呢?聪慧明智的人,是“英”的分量重,如果没有“雄”的胆识,其主张就不能实现了;胆识力量的人,是“雄”的分量重,如果没有“英”的智慧,则无法成就大事。
所以“英”必须先依靠聪明才智出谋划策,以此掌握先机,然后靠“雄”的胆识来实现;“雄”必须以其力量使众人服从,以其勇气排除种种困难,然后靠“英”的策划成就事业。
这样“英”和“雄”的特长都能充分发挥。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
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
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後可以为英,张良是也。
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
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
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
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如果凭聪慧能够谋划开始,而没有明智去把握住机会,只可以坐论其道,而不可以处理具体事务。
聪慧能够谋划创业,具有明智能够把握住机会,但缺乏勇气付诸于行动,只可以遵循常规处事,而不可以思虑应变之事。
家乡人物志作文模板家乡人物志。
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镇,虽然不大,却孕育着许许多多的人物。
他们或许不出名,但却在这个小镇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成为了这个小镇的一部分。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家乡的人物。
首先要介绍的是老王叔叔,他是我家乡的一位老农民。
老王叔叔一辈子都在田间劳作,种地养家。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每天早早地起床,去田里忙活。
他的那一双老茧满布的手,见证了他多年的辛勤劳作。
老王叔叔是我家乡的一位普通人,但他的勤劳和朴实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整个小镇。
其次要介绍的是小芳姐姐,她是我家乡的一位村姑。
小芳姐姐长得很漂亮,但她并不像城里的姑娘那样爱打扮。
她每天都要帮着家里干活,照顾家人。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小芳姐姐却总是笑容满面,对每个人都很和蔼。
她的善良和乐观感染了整个村子,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再来介绍的是大伟哥哥,他是我家乡的一名年轻农民。
大伟哥哥从小就喜欢种地,他对农业有着特别的热爱。
他不仅热心帮助村里的人种地,还经常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如今,他的田地里种满了各种农作物,成为了整个村子的骄傲。
大伟哥哥的勤劳和执着,让人们对农业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整个小镇的农业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最后要介绍的是小明弟弟,他是我家乡的一名小学生。
小明弟弟虽然年纪小,但他却很懂事,每天都会帮家里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也很用功,成绩一直很好。
不仅如此,小明弟弟还经常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他的努力和热心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整个小镇的未来更加美好。
这些人物或许在别人眼中并不起眼,但他们却是我家乡的一部分,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他们的点滴付出,让这个小镇变得更加美好,也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他们或许不会出名,但他们却在这个小镇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成为了这个小镇的一部分。
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人物志》魏-广平-刘邵-撰本书介绍了识别各种类型人物性格、才貌的主要方法,以根据能力量才授官,达到科学用人。
附录人物志简介刘邵传目录自序卷上九征第一体别第二流业第三材理第四卷中材能第五利害第六接识第七英雄第八八观第九卷下七缪第十效难第十一释争第十二人物志简介《人物志》三卷十二篇,魏.刘邵撰。
案:隋、唐〈经籍志〉篇第皆与今同,列于名家。
十六国时,炖煌刘[日丙]重其书,始作注解。
然世所传本多谬误,今合官私书校之,去其复重、附益之文,为定本,内或疑字,无书可证者,今据众本皆相承传,疑难辄意改云。
愚谓明砭都无意义,自东晋诸公草书启字为然,疑为简畅而明启耳。
文宽夫题。
(取自世界书局《人物志》后注文。
)刘邵(刘劭)传《三国志.魏书.刘劭》: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
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
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
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一][一] 晋永和中,廷尉王彪之与扬州刺史殷浩书曰:「太史上元日合朔,谈者或有疑,应却会与不?昔建元元年,亦元日合朔,庾车骑写刘孔才所论以示八座。
于时朝议有谓孔才所论为不得礼议,荀令从之,是胜人之一失也。
何者?礼云,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而废者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服失容。
寻此四事之指,自谓诸侯虽已入门而卒暴有之,则不得终礼。
非为先存其事,而徼幸史官推术错谬,故不豫废朝礼也。
夫三辰有灾,莫大日蚀,史官告谴,而无惧容,不修豫防之礼,而废消救之术,方大飨华夷,君臣相庆,岂是将处天灾罪己之谓?且检之事实,合朔之仪,至尊静躬殿堂,不听政事,冕服御坐门闼之制,与元会礼异。
自不得兼行,则当权其事宜。
合朔之礼,不轻于元会。
元会有可却之准,合朔无可废之义。
家乡人物志范文(精选17篇)大家都知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个歇后语吧,可你们知道吕洞宾的故事吗?相传吕洞宾是山西人,为人善良,刚正不阿。
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
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_,都有受过他点化的。
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
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
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
北宋时,有一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疟疾流行,有位卖菜的老婆婆,子孙都染上了疟疾。
一天,有位道人过来,老婆婆招呼他喝茶,礼数周到,并叹息说:家中子孙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说:明天早晨等我来。
第二天清晨老婆婆便等在那里,道士给他一个纱袋,包着一丸药,说:发病时让他拿着这药,病自然会好。
一丸可以治疗百人,超过一百人,便没有效验了。
老婆婆照他的话做,子孙病好之后,又拿来治疗邻居,共治好百人之多。
超过百人,药便没有效验。
老婆婆将纱袋拆开,里边没有药,只有张纸条,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湖北鄂城镇有一位贫穷的妇女,向来患有风瘫症,每天爬着来到桥上乞讨。
一天,遇见一位道士经过,问起她来,贫妇回说:丈夫死了,还有位八十岁的婆婆,每天来这儿讨些钱米供养婆婆。
道人听后,便将棕拂尘一头递过去,说:拉着拂尘起身试试看。
妇人牵着拂尘,果然站了起来。
又说:你且试着跟我走。
妇人跟着走了几步,瘫病竟全部消失,恢复了行走能力,忙拜谢说:先生住在哪里?我们可以登门道谢。
道士说:我住在人家的楼上。
妇人回到家,婆婆十分惊异。
问起缘故,知道遇上好人。
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楼上,并没有道士,一抬头,见到吕洞宾画像,与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样,才知是吕洞宾救治。
吕洞宾类似的故事极多。
说法不一,但不论什么版本,都说吕洞宾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神仙。
家乡人物志作文家乡人物志作文(精选1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人物志作文(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1我家乡最繁华的条街道也叫“步行街”那有位男看着也就40来岁,看着疯疯癫癫的。
这条街上一有热闹保准就能他的身影,我有的时候看着他穿着整洁的衣服一拐一拐的走街上、眼神一愣一愣的,有时候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
好像在装疯卖傻。
也不跟别人一样在那乞讨就是总在大街上走。
我就常想他住在哪呢?他的衣食住行怎么办呢?他结婚了吗?他有孩子了吗?他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呢?我想知道他持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大好年华,浪费着自己的时间。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2做为本土的蒙古族青年对民族艺术早以透进了骨里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是我朋友他的艺术可比我厉害多了,小学他在班里的歌声就很厉害直到现在一直不断的提升,直到今天我们一起进了大学,他的能力和魅力还是只增不减,同大多数蒙文歌一样充满了民族的风情。
不知不觉就能将人引入歌声里即使听不懂蒙文的人也会他那优美的曲调引入奇妙的意境,他的能力还很强会写歌曲我的朋友他也是我的榜样。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3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故事和让我印象深的地方,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人却是一位抗战英雄。
那里是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战役的主战场,当时马将军受到鬼子的猛烈炮击的时候就是从我们的江里大杀敌军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这就是著名的江桥战役。
几年前为了纪念马占山领导江桥战役当地建了一座江桥抗战纪念馆,在纪念馆内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被完美复原。
这更是让我深受震撼的是马将军的抗战决心,即使在最糟糕的自然环境下还与鬼子在顽强抗战。
在江桥抗战遗址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背面八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这八个字更是提醒我们后入要牢记使命。
家乡人物志作文篇4张老师是一个平凡、普通,而又伟大的人。
观人三经之一-人物志人物志序阮逸撰人性为之原,而情者性之流也。
性发于内,情导于外也,而形色随之。
故邪正态度,变露莫状,溷而莫睹其真也。
惟至哲为能以材观情、索性、寻流、照原,而善恶之迹判矣。
圣人没,睹子之言各胶一见,以倡惑于后、是俾驰辩斗异者得肆其说,蔓衍天下。
故学者莫要其归,而天理几乎熄矣。
予好阅古书,于吏部中得刘邵《人物志》十二篇,极数万言。
其述性品之上下,材质之兼偏,研幽摘微,一贯于道,若度之长短,权之轻重,无铢发蔽也。
大抵考诸行事,而约人之中庸之域,诚一家之善志也。
由魏至宋历数白载,其用尚晦而鲜有知者。
吁!可惜哉。
矧虫篆浅枝,无益于教者犹刊镂以行于世,是书也,博而畅,辩而不肆,非众说之流也。
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其效不为小矣。
予安得不序而传之。
媲夫良金美玉,(椟)一启,而观者必知其宝也。
《人物志自序》【原文】副圣贤之所美(1),莫美乎聪明(2)。
(天以三光著其象,人有聪明邵其度。
)聪明之所贵(3)。
莫贵乎知人。
(聪于书计者,六艺之一术。
明于人事者,官材之总司。
)知人诚智(4),则众材得其序(5),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著爻象(7),则立君子小人之辞(8)。
(君子者,小人之师。
小人者,君子之资,师资相成,其来尚矣。
)叙诗志(9)则别风俗雅正之业(10)。
(九土殊风,五方异俗,是以圣人立其教不异其方,制其政不改其俗。
)制礼乐,则考六艺袛庸之德(12)。
(虽不异其方,常以师礼为首,虽不改其俗,常以孝友为本。
)躬南面(13),则援俊逸辅相之材(14)。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继天成物,其任至重,故求贤举善,常若不及。
)天功即成,则并受名誉。
人物志《人物志》每篇讲一个问题。
首先讲《九征》。
他认为人物的性情由于人的禀气不同,从形态展示,共有九种。
其中以中和之质为最贵。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美。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
..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他把儒家中庸之道作为观察人的最高道德标准,并以此来定评人物。
唐诗人物志唐诗人物志是一部记录唐代各位文学家、书法家、历史人物和名人的志书,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以下是对一些著名的唐代文学家和历史人物的介绍,以期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
1. 李白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直抒胸臆、气象万千、意境深远而著称。
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2. 杜甫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歌以哲理深刻、思想丰富、情感真挚而著称。
代表作有《登高》、《赤壁》、《春望》等。
3.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诗歌涉及宫廷风情、田园生活、政治风云等各个方面,以清新淡雅、写意生动而著称。
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等。
4. 王维王维,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意境深远、自然天成、清新脱俗、思想深邃而著称。
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等。
6. 骆宾王骆宾王,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豁达奔放、风格华丽、诙谐幽默、民间色彩浓厚而著称。
代表作有《浪淘沙·北客行》、《咏柳》、《登科后》等。
7. 刘禹锡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含蓄精深、意象复杂、寓意深刻而著称。
代表作有《竹枝词·次北固山下》、《陋室铭》、《唐婉》等。
8. 韩愈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和理论家,他提倡文言实用、反对文字狱、主张格物致知、身教重于言传,并且以刚直不阿的性格著称。
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读书志》等。
10. 颜真卿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刚劲有力、气势磅礴,是唐代“颜氏家书”中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祭侄文稿》、《颜真卿小楷书苏轼《赤壁怀古》》、《马王堆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