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混凝土收缩裂缝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引言概述: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详细讨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问题。
正文内容:一、施工质量问题1.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混凝土配比中水泥、骨料、砂浆等比例不当,导致混凝土硬度不均匀,容易引发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如浇筑速度过快、震动不均匀、采用不适当的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1.温度收缩: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产生裂缝。
2.温度变化速率过快:如果温度变化速率过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均匀会导致内部应力的差异,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1.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荷载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承受不均匀的力,从而引起裂缝产生。
2.超载:如果对结构施加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荷载,混凝土会发生破坏,从而产生裂缝。
四、材料问题1.水泥质量不合格:如水泥含有过多的硫化物,容易引发脆性裂缝。
2.骨料质量不符合标准:如果使用骨料中含有过多的细沙、粘土等杂质,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
五、环境因素1.地基沉降: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地基不稳定,随着地基沉降,混凝土结构会受到不均匀的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施加巨大的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引发裂缝。
处理方法: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和施工过程,确保质量控制到位,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裂缝产生。
2.温控措施: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如增加伸缩缝、使用防裂剂等,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设计优化:在结构设计阶段考虑不同荷载情况,合理分配荷载,确保结构承受力均匀,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4.选择合格材料:严格把关水泥和骨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标准,减少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裂缝。
5.预防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采取适当的防震和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水分蒸发引起体积收缩:混凝土中的水分在硬化过程中会逐渐蒸发,水分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从而引起干缩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产生缩小,进而形成干缩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体积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不仅会引起体积收缩,同时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或收缩,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适当控制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降低干缩裂缝的产生。
2.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添加适量的膨胀剂或缩微剂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减轻混凝土的干缩性,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3.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养护。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过快干燥,以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4.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温和湿度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和低湿的环境下施工,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性。
5.加强混凝土的配筋:适当加强混凝土的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总的来说,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所致。
为了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水灰比、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和加强混凝土的配筋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中的收缩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往往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而引起的。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1.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是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含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率。
同时,选用合适的水泥种类和掺合料,如矿渣粉、煤灰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收缩。
2. 混凝土的预应力处理预应力处理是另一种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预应力钢筋,可以在混凝土早期的龄期内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这种方法需要对混凝土施工和预应力钢筋的布置进行精细的计算和设计。
3. 混凝土的加筋处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加筋处理也是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一种有效方法。
加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加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能力,从而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出现。
4. 混凝土的预制加工混凝土的预制加工是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另一种方法。
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和龄期,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稳定性也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5. 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处理也是处理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一种方法。
在混凝土施工后,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覆一层防水涂料或者密封剂,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表面处理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度。
6. 混凝土的补强处理如果混凝土已经出现了收缩裂缝,需要进行补强处理。
补强处理的方法包括钢筋加固、预应力加固、碳纤维加固等。
在进行补强处理时,需要对混凝土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合适的加固方法。
综上所述,处理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和施工条件。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它的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易于施工等。
然而,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收缩裂缝。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理、类型和防治方法。
二、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理混凝土的收缩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或被吸收,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而引起的。
这种收缩会产生内部应力,如果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形成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是一个长期过程,通常会持续数年,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也可能在数年之后才出现。
三、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类型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干缩裂缝: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导致的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是沿混凝土表面方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网状或多边形。
2. 基底裂缝:基底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基底的收缩引起的。
这种裂缝通常是沿混凝土基底方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细长条状。
3. 沉降裂缝:沉降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基础沉降导致的。
这种裂缝通常是沿混凝土表面方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弧形或V形。
4. 热裂缝:热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受热而膨胀引起的。
这种裂缝通常是在混凝土中心附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弧形或V形。
四、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化学物质来减少水分的蒸发。
2.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可以通过覆盖混凝土表面来减少混凝土的热损失,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膨胀。
3.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例如,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4. 使用防裂剂:防裂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定的支撑力,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一、 混凝土裂缝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1、顶板洞口周围出现裂缝预防措施:(1) 传料口与放线口不要集中放置在一个房间内。
(2) 传料口四周放置加强筋。
(3) 传料口如果兼做泵管口,则穿泵管的房间必须用脚手架进行回顶。
(4) 地泵管严禁与作业层的模板有连接。
2、顶板表面的养护不及时造成裂缝预防措施(1) 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失水过快,造成混凝土表面失水收缩,产生裂缝。
铝模传料口兼做泵管口,泵管的冲击造成洞口周围裂缝洞口周围放置加强筋(2)混凝土摊铺、找平后,用木抹子抹压第一遍。
在混凝土终凝前(脚踩有脚印)用铁抹子收第二遍。
(3)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
严禁私自揭开。
(4)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以内及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少于7天,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养护。
3、混凝土保护层不够,沿钢筋产生裂缝预防措施:(1)楼板负筋宜采用通长钢筋马镫筋确保保护层厚度,底筋宜采用砂浆垫块保护层。
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踩踏变形比较严重,应安排专人看筋。
(2)剪力墙、框架柱按照要求放置竖向梯子筋,同时应放置成品塑料卡(或成品砂浆垫块),塑料卡直接卡放在墙体水平钢筋上,间距800mm,梅花型布置。
4、铝模快拆体系,模板拆除过早。
立杆拆除后回顶预防措施:(1)上层墙模组装完成80%后,方可拆除顶模。
支撑立杆严禁私自拆除。
5、预埋线管密集处及走私较大的管线处未采取措施;施工周转材料集中堆放,导致砼强度不够时因变形出现内部微裂并持续发展成表面裂缝;预防措施(1)楼版内预埋水平线管的直径不应大于板厚的1/3,并置于板底钢筋之上;水电预埋管线,叠加层数不要超过3层。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材料堆放不要过于集中。
楼板上吊装、运输、堆放材料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楼板的冲击。
6、窗口八字裂缝窗口出现八字裂缝预防措施:(1)窗压顶的钢筋锚入两侧墙内,不允许断开。
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生产中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然而,混凝土施工质量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缺陷,如裂缝、空鼓、砂浆剥落等。
以下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裂缝为了预防混凝土裂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在拌合料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抗裂剂,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此外,适当增加混凝土的初期湿度和养护时间也能有效控制干燥收缩。
2.加强混凝土的抗温度变形能力: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以改善混凝土的高温和低温变形性能,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控制混凝土的抗剪切强度:适当增加混凝土的配筋,并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切能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二、混凝土空鼓为了预防混凝土空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振捣质量:在施工中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从而减少空鼓的产生。
2.加强现场搅拌: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加强现场质量检查,确保混凝土配料均匀,并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砂浆含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延长模板拆除时间:在混凝土初凝后,应延长模板的拆除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充实度和强度。
三、混凝土砂浆剥落为了预防混凝土砂浆剥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砂浆的水灰比:降低砂浆的水灰比可以提高砂浆的强度和粘结力,从而减少砂浆剥落的发生。
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化,从而增强砂浆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力。
3.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减少砂浆剥落的产生。
总结起来,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配比、均匀搅拌、振捣、充分养护和强化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中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还可能对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下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温度变化过大,就容易产生裂缝。
2.水分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因为干燥或者湿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负载作用:长期受到重压或者外界负载作用,如人流、车辆等,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裂缝的出现。
4.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适当调整水灰比、材料的选用等因素,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2.加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防裂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韧性和韧性,提高其抗裂能力。
同时,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可以增加其抗裂能力。
3.控制温度变化: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变化,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冷却降温,或者在施工后及时覆盖保温等。
4.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充分的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内部空隙,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5.加强混凝土的保湿措施: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保湿,以防止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产生收缩引起的裂缝。
6.加强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和施工:在有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应合理设计预应力布置,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预应力良好地控制在混凝土截面内,避免出现局部预应力损失而引起的裂缝。
7.定期检测和维修: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发现裂缝及时进行维修。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用钢筋增强,填充防水材料等。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防治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混凝土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材料,其性能稳定、耐久性强、施工工艺简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开裂现象,给建筑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混凝土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开裂原因(一)质量问题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过大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过小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从而导致开裂。
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使混凝土中存在过多的大颗粒骨料,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易出现开裂。
3.施工不规范:混凝土施工时,如摆模不平、震捣不均、养护不当等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环境问题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膨胀和收缩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出现开裂。
2.湿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湿度下吸水和排水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湿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出现开裂。
3.荷载变化:混凝土在受到不同荷载作用时,内部应力分布不同,因此在荷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出现开裂。
(三)其他问题1.材料老化: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等材料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老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2.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柱、梁截面面积过小或者跨度过大等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三、混凝土开裂防治措施(一)质量控制1.合理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水泥、骨料等材料,设计合理的配合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可塑性。
2.保持施工规范: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摆模平整、充实、震捣均匀、养护到位等问题,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环境控制1.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可以采用降温剂、加冰等方法,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2.湿度控制:在混凝土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湿度,可以采用喷水、覆盖湿布等方法,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3.荷载控制: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荷载,采用合理的荷载分配方案,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基础沉降:如果建筑物的基础没有正确设计或施工不当,就可能导致基础沉降,压力不均匀分布,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2.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特别是在早期,因此,没有适当控制混凝土收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3.温度变化:混凝土是一种热胀冷缩材料,在温度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由于混凝土膨胀和收缩不一致,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荷载承载能力不足:如果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承载荷载超过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5.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例如混凝土的配制不正确、振捣不均匀、浇筑压力太大等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起混凝土的破坏和裂缝的产生。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设计和施工:在建筑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基础的均匀承载能力,减少基础沉降导致的裂缝。
2.控制混凝土收缩和膨胀: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控制剂,如收缩剂和膨胀剂,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还可以通过覆盖防潮膜或保湿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
3.控制温度变化: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绝热设计,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使用遮阳和保湿措施来控制温度变化。
4.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支撑和加固: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或其他支撑结构,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
5.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及及时修复已经出现的裂缝,避免裂缝扩大和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结构。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很多,防治措施也需要综合考虑,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着手,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日常使用中,也需要注意避免对混凝土结构施加过大的荷载,以减少可能的裂缝产生。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其美观性,还会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防治混凝土裂缝,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决定了其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设计配合比。
一般来说,增加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但也容易导致裂缝的生成,因此需要在保证流动性和强度的条件下合理控制水灰比。
2.使用细粒骨料和增加粉状掺合料:细粒骨料可以填充混凝土骨架中的空隙,提高其密实性和强度。
粉状掺合料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间隙,减少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裂性能。
3.控制温度和湿度:混凝土在初始硬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
如果温度升高过快或温度差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和湿度,例如采用遮阳、保温、保湿等措施。
4.加入抗裂剂:抗裂剂是一种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添加剂。
它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伸缩应变,防止裂缝的生成和扩展。
抗裂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5.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也会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影响。
例如,浇筑时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过多的振捣,避免过早的拆模等。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应的浇筑和养护规范,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6.定期检测和维护:在使用阶段,需要定期检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情况,及时采取维护措施。
例如,对于已有的裂缝,可以采取填缝、压浆等方式进行修复,避免裂缝扩大和破坏结构的发生。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发生率,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一、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理混凝土收缩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会与水反应,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物胶凝材料。
这个过程中,水化物体积比水泥原料中的粉末体积大得多,会导致混凝土体积变大,同时也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剪应力。
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较低,这些剪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
收缩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在干燥过程中蒸发所引起的。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收缩程度不同所引起的。
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比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更快,因此混凝土表面会在干燥过程中收缩得更快。
这种收缩不均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应力大于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1. 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对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有重要的影响。
选用低收缩的水泥、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分含量、使用矿物掺合料等方式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2. 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在混凝土的配制中,应根据混凝土所在的环境条件和要求来确定掺水量。
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尽量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含量,避免混凝土内部过多的水分蒸发。
3. 使用矿物掺合料使用矿物掺合料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矿物掺合料是指将矿物材料掺入到混凝土中,如粉煤灰、硅灰、矿粉等,这些材料可以填充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矿物掺合料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4.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在搅拌混凝土时,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冰水或使用冷却剂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在混凝土施工时,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施工,避免混凝土过早的干燥和收缩。
5. 使用收缩裂缝控制剂收缩裂缝控制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这些添加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微观的孔隙结构,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收缩裂缝控制剂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混凝土六大常见裂缝及其措施防治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物理结构变化,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只有正确识别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才能确保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1塑性坍落裂缝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过程或浇注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生,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骨料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沉,水向上浮,即所谓的泌水,若是素混凝土,混凝土内部下沉是均匀的,若是钢筋混凝土,则混凝土沿钢筋下方继续下沉,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支顶,使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这种塑性塌落裂缝,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或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尤为严重。
裂缝一般特征: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裂缝防治措施:要仔细选择集料的配级,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特别是要控制水灰比,采用适量的减水剂;施工时混凝既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避免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发生,防模板沉陷;如果发生这类裂缝,可在混凝土终凝以前重抹面压光,使裂缝闭合。
2塑性收缩(干缩)裂缝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后,还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大风或混凝土本身水化热高等原因,而产生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为不规则龟纹状或放射状裂缝;另一种为每隔一段距离出现一条裂缝;有时上述两类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构件上出现。
裂缝防治措施: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和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尽量避开在过高温天气下浇筑混凝土。
3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这种变形即为温度变化,当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
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美观度,还可能导致水渗透、腐蚀钢筋等问题,从而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因此,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成分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通常采用增加骨料细度模数、减少混凝土中的水胶比、适当添加外加剂等方法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
首先是添加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增塑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延展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其次是使用适当的骨料配合,如使用细骨料、粉煤灰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内聚力和自重,提高抗裂性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等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控制混凝土的干缩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出现干缩和收缩现象,这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混凝土的干缩收缩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控制:首先是增加混凝土中水泥的粉含量,使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含量增加,从而减少干缩收缩。
其次是适当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避免混凝土干燥过快。
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粉等,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收缩。
4.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温度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会产生温度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一项重要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控制:首先是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湿养,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其次是采用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用隔热层、温度收缩控制剂等,可以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包括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控制混凝土的干缩收缩和温度应力等。
混凝土沉降收缩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现象:
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成棱形,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结硬后即停止。
二、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灌振捣后,粗骨料沉降,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降,这种沉降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或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三、防治措施:
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灌较深部位,静停2~3小时,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灌,以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治理方法同“塑性收缩裂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温度、湿度过高,水泥混凝土成分中水灰比较大,使漆
面层形成不牢固;
2、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低,易发生裂缝;
3、水泥混凝土整体流动性不好,容易形成空颗粒,渗水形成裂缝;
4、施工质量差,排水不到位,水泥混凝土中残留的水分,使混凝土发生收缩,产生
细小的裂缝;
5、施工中的装配技术不扎实,容易产生裂缝;
6、地基处理不到位,使混凝土受力状态不均匀,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7、日晒雨淋,强烈的温度变化改变抗冻结性,容易产生失真、裂缝;
以上是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常见原因,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防止水泥混凝土路
面裂缝:
1、施工前应充分准备,确保混合料的配比、施工温度和湿度处于完好的状态;
2、施工中应加强抗压强度的培育,确保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要了解施工环境的状况,确保砂浆料的流动度,减少砂中空颗粒,防止渗水形成
裂缝;
4、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排水,保证水泥混凝土不渗水,尽可能减少裂缝;
5、做好拼接部位,要尽量减少拼接,在拼接处采用适当的拉筋,使水泥混凝土表面
做到变形一致;
6、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地基处理,维持水泥混凝土能够均匀受力;
7、外表面的施工不能在白天下雨和大变化的温度下进行,以免出现因雨水、温度变
化等失真、裂缝;
总之,正确的施工知识和技术,正确的混凝土配合比,正确的混凝土施工温度和湿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地基处理,都是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关键。
混凝土裂缝及解决方法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裂缝的产生可能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本文将从裂缝的产生原因、裂缝的分类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1.自然干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水泥浆体的水化反应,从而产生热释放。
随着水泥浆体逐渐变硬,水分会逐渐蒸发,导致体积收缩。
当混凝土体积收缩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干缩应力,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
2.温度变化混凝土结构在面临温度变化时,会发生材料的热胀冷缩。
当混凝土受到约束时,温度变化会导致结构内部产生应力,进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3.荷载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会承受不同方向和大小的荷载。
如果荷载作用超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就会引起结构发生变形和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
4.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地基沉降的影响。
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就会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分类1.劈裂劈裂是指混凝土发生断裂并沿着一定方向分开的裂缝。
劈裂通常是由于水泥浆体的收缩、温度变化或荷载作用引起的。
2.环裂环裂是指混凝土表面产生的绕圆形或环形分布的裂缝。
环裂通常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的干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
3.弯曲裂缝弯曲裂缝是指在混凝土构件中出现的形如曲线形状的裂缝。
弯曲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构件受到不均匀沉降或荷载作用引起的。
三、混凝土裂缝的解决方法1.加强设计措施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设计参数,合理选择材料的强度等级,以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
2.合理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浆体的收缩,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可能性。
3.适当添加外加剂在混凝土中适量添加外加剂,如减水剂、粘结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和抗裂性能。
4.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初期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收缩、温度变化、外力作用等原因,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甚至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产生隐患。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结构裂缝是非常必要的。
1.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荷载、温度变化、材料的选择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投入使用前的预处理、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
2.控制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如果收缩过大,容易引起裂缝。
因此,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适当加入收缩剂,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水泥和细集料,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影响,导致温度应力产生,从而引发裂缝。
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可以在施工现场采取遮阳措施,避免日照直射;可以适当加强养护,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造成温度变化过快;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膨胀剂,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
4.加强混凝土的伸缩性为了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合适的纤维材料,如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等。
这些纤维能够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伸缩性,减少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5.加强结构的连接性混凝土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性很重要,可以采用钢筋等金属连接件来加强,减少裂缝的产生。
此外,可以在结构设计中合理设置伸缩缝,使结构的变形能够集中在伸缩缝处,减少裂缝带来的不良影响。
6.及时处理已有裂缝如果已经发生了混凝土结构裂缝,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裂缝扩大和进一步影响结构的安全。
可以采用填缝剂填充裂缝,加强局部的防水和密封性,防止水分和气体渗入;可以采取碳纤维布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进行裂缝的钻孔注浆,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过早脱模、养护不足等,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收缩裂缝。
2.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产生变化,进而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在高温季节,混凝土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而在低温季节,混凝土可能因为温度下降而收缩,进而产生裂缝。
3. 湿度变化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或者环境湿度变化等原因,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变化也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4. 荷载作用建筑结构的荷载会对混凝土构件产生影响,比如弯曲、剪切等荷载作用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内部发生裂缝。
5. 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比如混凝土中含砂量、石子的分布不均匀等。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浇筑质量和养护的及时性。
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更要注意施工的工艺控制。
2. 材料质量的保障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原材料的检测力度,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入裂缝控制剂在混凝土浇筑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裂缝控制剂,这些控制剂可以减缓混凝土收缩的速度,并减少裂缝的产生。
4.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在设计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和构件,避免因为荷载过大、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5. 合理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非常关键的,要根据混凝土的标号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养护期限和方式,严格执行养护规程。
6. 加强材料研发在混凝土的混合材料研发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性能的掺合料和添加剂,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进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024年混凝土工程中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均匀、凝固均匀。
2. 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如添加剂和外加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使用适当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如合适的浇筑和振捣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4. 建立合理的施工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温度变化,以避免温度差引起的裂缝。
5. 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凝土结构,及时修复已发生的裂缝,以防止扩大和深化。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 初步处理裂缝前,首先要查明裂缝的产生原因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 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使用填充材料,如胶黏剂、聚合物改性材料等来填补裂缝。
3.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裂缝封堵,如使用填充材料和钢筋加固等技术来修复裂缝。
4. 对于严重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维修,如使用钢板、碳纤维加固等措施。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既需要技术实力,也需要施工管理的细致和严谨。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由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负责。
常见混凝土收缩裂缝及防治
目前,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方面。
一般认为,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分为硬化前的塑性阶段和硬化后的使用阶段两种。
硬化前的塑性阶段是指以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还可重新换模振实的阶段;硬化后的阶段是指混凝土终凝结束达到养护期限至正式使用的阶段。
混凝土的收缩是由水泥凝胶体本身的体积收缩(即所谓的凝缩)和混凝土失水产生的体积收缩(即所谓的干缩)这两部分所组成的。
通常所谓收缩是指混凝土暴露在相对湿度小于100%的空气中产生“干燥收缩”的简称。
然而由于环境的作用,混凝土还会产生许多其他种类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的收缩主要包括:塑性收缩、化学收缩、干燥收缩、自收缩、温度收缩和碳化收缩。
上述各种收缩,它们彼此独立发生或者同时出现。
1、几种常见的收缩及产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和裂缝塑性收缩是混凝土在初凝前的塑性阶段失水形成的。
一般由于水泥水化热高,同时在春夏季节,室外温度高而湿度较低,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泌水很快被蒸发,随着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内部的水分逐步向外迁移,这样就造成了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体积收缩。
当处于日晒和风大的环境下,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内部水分迁移的速度小于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时,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应力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于是在混凝土表面就产生了大量的不规则微细裂缝。
这时如不及时抹压和覆盖保水养护,此类裂缝就会迅速向内部延伸,严重时会形成贯通裂缝。
当大流动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梁板同时浇筑或浇筑混凝土早期沉降受到表层钢筋阻碍时,会出现混凝土的沉缩变形裂缝。
1.2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在撤除养护后开始的,早期的收缩裂缝很细微。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加大,裂缝就逐渐明显起来。
1.3温差收缩裂缝
热胀冷缩使混凝土水泥水化放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水化至高峰后,又逐渐降温,形成内外温差,从而形成温差收缩裂缝。
据有关资料记载,梁桥的桥面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差可达27℃-33℃。
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气温相差过大时,会发生温差收缩裂缝。
1.4 自收缩裂缝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
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的白干燥作用,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体积减小。
自收缩变形裂缝水泥水化反应后,反应物的体积与剩余自由体积之和小于反应前水泥混凝土与水体积之和。
根据资料,约减小0.5%的体积,这是混凝土自收缩的根源,也是水泥水化过程中的化学特性。
水化反应收缩主要形成了混凝土内部的细孔,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过短,则会产生收缩裂缝。
自身干缩裂缝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水分,当养护不良或混凝土内部水分不足时,混凝土细孔中水分消耗过多,导致长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自身干缩裂缝。
1.5碳化收缩裂缝
混凝土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0 融进孔隙溶液中成为碳酸,与孔隙液中的C~CO3生成游离水,这些游离水蒸发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收缩。
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商品混凝土一般坍落度大于160lln时,极易产生各种收缩裂缝。
因此,要尽量在允许的条件下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2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方法
2.1施工前的预防措施
收缩是混凝土尤其是商品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直接因素。
因此,避免收缩将会有效防止裂缝。
为了减少由裂缝带来的损失,根据以上分析,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在满足操作性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
2)尽量增加单方石子用量,在满足结构钢筋净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的石子并严格控制其含泥量,这样可以减少拌和时水的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变形。
3)尽可能多用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小温差收缩。
尽量避免使用细度过细的水泥,因为细度太细的水泥水化快、水化收缩量大、易开裂;还应避免应用矿渣水泥,因为矿渣水泥的收缩量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大。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离析的现象,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4)尽量避免使用强度大的水泥,因为太细的水泥水化快,容易开裂。
5)注意振捣均匀,避免出现局部的塑性收缩和干缩裂缝。
6)初凝前后反复抹压,使已出现的塑性收缩裂缝愈合。
7)混凝土浇筑后遇烈日曝晒或大风时应及时覆盖保温、保湿。
8)掺加引气型外加剂时,要控制好其含气量。
2.2预防收缩裂缝的施工措施
1)施工时注意振捣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振形成砂浆集中,否则局部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
严禁用插入式振捣器赶料。
2)采用二次振捣抹压技术,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对表面进行二次振捣抹压,使混凝土组织结构重新排列,降低水化热,消除表面泌水和干缩,增加密实度。
关键是要正确掌握进行二次振捣抹压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过早无效果,过晚会扰动已基本成型具有初始强度的混凝土,从而对混凝土强度造成损害。
3)二次振捣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
膜封闭表面,使混凝土在潮湿状态下硬化,尤其在烈日曝晒、大风时应及时覆盖保湿,以避免过快失水,产生裂缝。
4)严格控制拆模和上人作业时间。
浇筑后,强度未达到1.2N/l眦n2,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承重模板的拆除必须按规范要求执行,以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抗压强度为依据。
5)混凝土结构中预埋线管的位置尽量置于结构的中部,避免集中放置,固定间距宜为300mm~400FfUTI,还应在线管上、下表面增设钢丝网防裂。
2.3裂缝的处理方法
构件由于收缩会产生裂缝,这就会对结构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应根据裂缝的大小和结构受力的情况以及使用要求,分别进行分析与处理。
一般常用的方法有:1)表面缝合法:在裂缝两边钻孔插入钢栓,再用树脂砂浆将钢栓锚固,将裂缝“缝合”。
2)填充法:该法适用于局部修复,先将裂缝处混凝土凿出V形或u形槽,有时也可以凿成倒梯形槽,然后在槽内分层填充、压实止水。
补强材料有沥青、水泥砂浆等。
3)预应力法:用预加应力的水平拉杆或下撑式拉杆或二者结合等方式对被加固构件施加与它应承受荷载反向的作用力,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当使用下撑式拉杆时)、抗裂度和刚度,减小构件受载时的挠度。
适用于允许占用较小空间要求恢复承载力、刚度和抗裂度的构件。
4)灌浆法:用灌浆泵将灌浆材料送到裂缝里,这样可以起到补强的作用,达到防渗的目的,这适用于砖砌体开裂且裂缝不严重的情况。
或者用压送设备将化学浆液(如环氧树脂或甲基丙烯酸酯类浆液等)注入到钢筋混凝土裂缝,这也仅适用于开裂不严重的情况。
灌浆的材料有很多,常用的有水泥和化学材料两类。
5)减小压力法:采用的方法有卸荷和控制荷载,设置卸荷结构,增设支点或支撑减小结构内力。
6)结构补强法:常用的方法有增加钢筋、加厚板、外包钢筋混凝土、粘贴钢板、设置预应力补强等;加设钢筋混凝土外套法:指在构件外部加设钢筋混凝土外套,达到增加构件截面和配筋量,以提高承载力和刚度的加固方法,广泛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柱、基础等构件,也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柱.夕包型钢法:用角钢紧贴拉压杆、梁、柱四角并用扁钢缀板焊接形成整构架,外抹水泥砂浆表面层的加固方法,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柱和砖柱。
另外,其他常用方法有改造结构方案、加强整体刚度、部分拆除重修、改善结构使用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