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x高考语文二轮培优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技法提分点3 把握作者观点,正确推理
- 格式:ppt
- 大小:539.50 KB
- 文档页数:14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做如下规定:“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近几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1.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文本一般取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但近几年的选文主要为社会科学类,内容涉及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
文章贴近现实,注重时尚,题材多样且宽泛,既不规避社会热点,也不回避专业论文,尤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文章篇幅不长,一般是1000字左右,但信息量大,适合考生阅读、理解。
2.从考查方式、设题量及赋分情况来看,三道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的考查方式,共9分,题型基本固定。
从近两年高考语文的三套全国卷来看,选项字数由往年的50个字左右变成35个字左右,阅读量减少,但选项信息概括和加工的程度加深。
3.从考查的知识点(命题热点)来看,主要考查理解语句含意,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
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
一 论述类文本常见考点举例(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意义、临时意义、修辞意义、引申意义等。
从历年的高考考情来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极高,且多套试卷出现了“概念在文内,现象在文外”的考查形式,对它的考查更为灵活。
释义 类别“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
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
重要的指示代词。
蕴含深层意义的词语。
示例一:(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题)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示例二:(2014年辽宁卷第1题)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30分钟分值: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化创意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
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
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
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
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
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
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88 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技法提分点2 分析论证结构,把握论证方法三步骤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读文支招第一段论证思路句①解释论题,句②阐述数字化记忆成本低。
句③写数字化记忆使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句④写“被遗忘权”出现的意义。
第二段论证思路句①是分论点。
句②与“隐私权”比较,“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
第三段论证思路句①是分论点。
句②假设论证,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容易被数字化记忆囚禁。
句③指出遗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
第四段论证思路句①是分论点。
句②③④指出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句⑤⑥指出抵抗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方式。
全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主要谈“被遗忘权”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三、四段是分述,分别从积极保护隐私、调和记忆与遗忘的平衡、抵抗主体身份“被数据化”等方面阐述“被遗忘权”的意义。
同时,也指出了数字化对记忆、隐私、身份认同的负面影响。
典题文本(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②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③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④“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①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②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技法提分点2 分析论证结构,把握论证方法三步骤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读文支招第一段论证思路句①解释论题,句②阐述数字化记忆成本低。
句③写数字化记忆使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句④写“被遗忘权”出现的意义。
第二段论证思路句①是分论点。
句②与“隐私权”比较,“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
第三段论证思路句①是分论点。
句②假设论证,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容易被数字化记忆囚禁。
句③指出遗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
第四段论证思路句①是分论点。
句②③④指出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句⑤⑥指出抵抗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方式。
全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主要谈“被遗忘权”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三、四段是分述,分别从积极保护隐私、调和记忆与遗忘的平衡、抵抗主体身份“被数据化”等方面阐述“被遗忘权”的意义。
同时,也指出了数字化对记忆、隐私、身份认同的负面影响。
典题文本对点解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对照选项与原文,分析是否一致。
第一段主要谈“被遗忘权”出现的意义。
句②句③阐述数字化记忆成本低,使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选项表述正确。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把握全文内容,理清段落大意。
第二、三、四段分别从积极保护隐私、调和记忆与遗忘的平衡、抵抗主体身份“被数据化”等方面阐述“被遗忘权”的意义。
同时,也指出了数字化对记忆、隐私、身份认同的负面影响。
选项表述正确。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对照选项与原文,分析是否一致。
第二段将“被遗忘权”与“隐私权”做比较,认为“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
选项表述正确。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分析结构特点,理清内在逻辑。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题,很多考生谈之色变,避之如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读懂文本是关键,在阅读文本时,我们要具备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
一、泛读,即勾画意识。
圈画观点材料,落实结构层次。
1.圈注论点句。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即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即所谓的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2.圈注论据句。
论据有两类,一类是选用的事例、数据、史实;一类是道理、格言、原理等。
这些往往紧跟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后,起支撑论点的作用。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述文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总分等关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
二、精读,即逆向阅读意识。
紧扣绾结,因题读文,找出对应处。
精读是对文章与题目的“绾结处”进行的精细阅读。
这遍阅读,须仔细比对,从试题到文本,确定考题中的每一项在文中的对应处,并在文本中做出明显的标识,并力求找出题目设置的干扰项,确认排除依据。
三、串联,即迅速串联文本大意,理清论证思路。
文本读完后,再根据思考的问题和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更利于做好论证选择题。
【读文示范】请利用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分析理解2018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2 题型2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不分版本题型二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型特点]1.题干表述明确论述类文本的第2题,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技法回忆](一)“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题3步骤(二)论证常识论述类文本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归谬法结构(1)根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2)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比照式、总分式、综合式[典例剖析][例2] (XXXX·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本专题“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采用了比照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别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题流程】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式,第❶段是总述,第❷❸段是分述,第❹段是总述。
析层意,明确论证内容第❶段,在阐释诸子之学的源头的根底上,对诸子之学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第❷段,阐释了新时代诸子之学应具有的品格,并着重从“照着讲〞的角度分析了诸子之学的研究及其意义;第❸段,阐释了新时代的诸子之学应具有“接着讲〞的品格特点及其作用;第❹段,分析了诸子之学“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新子学〞应追求的目标。
比题文,确定正确答案A项侧重考查论证方法对应全文,本文的论述中心是“新子学〞,文本详细地阐述了新子学“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中间虽然涉及“新子学〞是对历史上的诸子之学的内在继承与开展,但也只是笼统地提到历史上的诸子之学,并未对其特点加以详细阐述,也未将其与“新子学〞加以比照,且文章的目的也并非“突出两者的差异〞。
明确论述类文本考查的两个重点一、(2016·江西三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既有的社会生命经验显示,人类情感呈向下趋势。
父母对子女多为无条件、无保留的情感输出,而同时,幼年子女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会将更多情感输出给其子女。
如此下去,为父母者始终是付出多于回报。
有鉴于此人性弱点,中国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反哺,欲借此对人性加以矫正。
其后国家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将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无疑极大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
于是在中国,就形成了“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
而且这种反馈应是物质、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发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
一念一色、一言一行皆须毕恭毕敬,不离于孝道。
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一一加以确认,并辅之以宣传教化、行政强制乃至严刑重罚,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代代不息,将中国人融化在一派血浓于水的温情之中。
其温情有三。
一曰,强调情感反哺。
孝道乃报恩之举,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双亲。
然而此时父母皆已年老,身体、精神日益衰弱,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弃之心。
因此,孝道要求既要尽量保证衣食无缺,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温和礼敬,不可使父母年老体衰之身心更受情感伤害,晚景凄凉,心灰意冷。
国法遂依此意将杀、殴、骂、告父母、供养有阙等行为列为打击对象。
二曰,顾及人伦纽带。
孝慈亲情乃天性秉赋,与生俱来。
《韩非子·八经》明确地说:“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
”为了顾及这种情感纽带,于是实践中出现了宽容复仇、存留养亲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惯例与制度。
三曰,注重精神传递。
父母过世之后,对其追念亦属孝道情感应有之义。
一方面要尽心服丧,依循礼制恰当地表达丧亲之痛;另一方面要传递香火,使前代尊亲不至绝祀。
国家法律于是对丧期违礼的种种行为加以禁止,对官员服丧进行系统规定,对无子休妻制度加以确认。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堂讲练)学案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堂讲练)高频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本讲义板块:典型解析——方法归纳——当堂练习典型解析(2020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考点3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3[2019全国卷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高考帮】文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选项考查的角度,然后回归原文对比分析。
A 项考查角度考查文本的论证结构和中心论点。
对比分析文章第一段提出杜甫能有集大成之容量在于他难得的健全才性(总论),第二、三段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健全才性对杜甫诗歌的体式风格、内容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健全才性造就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选项表述正确。
B 项考查角度考查文本的论证结构。
对比分析文章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论证杜甫诗歌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一是体式风格,二是诗歌内容。
选项表述正确。
C 项考查角度考查文本的论证方法。
对比分析文章第三段在探讨杜甫面临悲苦的态度时,列举了陶渊明、李白、王维等人的态度是“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屈原是“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而杜甫则是“正视与担荷”。
“消融与逃避”“毁命丧生”与杜甫的“正视与担荷”构成对比。
选项表述正确。
D 项考查角度考查文本的分论点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对比分析由文章第三段“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可知,杜甫的“担荷力量”来自自身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不是汲取前人传统。
选项强加因果。
方法点拨关于“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常见设错方式1.对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概述错误。
选项往往将文本中的分论点概述为中心论点或将文本的中心论点当作分论点来概述。
技法提分点5 把握线索脉络,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情节作用五考虑读文支招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老舍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半着眼于社会最底层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通过底层人物语言、经历的描写以戏谑的笔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文本的情节是:二姐认为有声电影就是电机的声音特别响亮而已,在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互动的时候剧烈鼓掌,以符合“有声”电影的特征。
一家老小忙着去看有声电影,临走前,二姥姥找眼镜,三妈找钮子,……好容易到影院,主要时间和精力又都放在找座、开家庭会议、让座、买糖等无关的琐事上,根本没有顾及电影的内容。
特意去看电影,却什么也没看着。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形象老舍的小说以其对北京市民社会,尤其是对北京市民社会的中下层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而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
如文中,“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无所顾忌这一特点。
再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
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的‘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运用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众人在电影院找座时的吵闹、无序、肆无忌惮的情形。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老舍将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两种独立的美学元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形成独特的“老舍式幽默”。
文中通过对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琐事的叙述,揭示了一般小市民对新生事物的无知、排斥和无所适从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的讽刺。
典题文本(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作品的价值①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以及《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科幻作品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但这依然未能改变科幻作品的尴尬地位:它既不是科学领域的主流,也不是文学领域的主流,而是被大部分国人习惯看作“科普读物”沉沦在边缘状态。
如何定位科幻作品,我们似乎应该厘清一个基本问题:科幻作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②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被称为“独角鲸”的大怪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了捕捉这只“怪物”的行动。
历经重重艰险,最后发现这只怪物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船……这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所构想的潜水艇。
因风而起浪,几十年后,英国建造的第一艘蓄电池动力潜水艇和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潜水艇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③科幻“美梦成真”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潜水艇上。
凡尔纳笔下的直升机、留声机、太空旅行,威尔斯笔下的基因改造技术,克拉克笔下的同步通讯卫星都已成为现实,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凡尔纳的科幻创作持奉科学主义信念,这一信念相信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激发了科学家们探索人类共同经验之外的事物的热情。
④在跨过19世纪末凡尔纳“科学颂歌”的时代后,当代西方世界的科幻创作者——小说作家、漫画家和电影编剧导演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以反思科学技术为己任进行创作。
作品中普遍展示科学技术过度发展的荒谬后果,反复警示科学狂人滥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祸害,不断警告资本借助科学技术疯狂逐利,最终将极度危害地球环境和公众安全。
⑤A。
但是,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偏偏没有汇入这个潮流之中。
相反,他以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坚持他的科学主义创作纲领,他的《三体》系列作品反复表达和图解了这个信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杜尚的质疑①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②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③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④在这四个要素中,杜尚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手工技艺的结晶,“随便哪一个”都可以,重要的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他信手拈来小便池这样一个“现成物”,把它作为服务于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工具,表现出对艺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思考。
由此,当代很多艺术成为一种“观念艺术”,仅在观念的层面上存在着,甚至产生了“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的慨叹。
⑤然而,在四要素示意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艺术品被置于中心位置,其他三个要素都是通过艺术品关联起来的。
工程师建造工程,商人制作商品,而艺术家所以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创作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
所以,对艺术的美学考察,还必须深入到艺术品中去。
⑥从常识角度说,艺术品是什么好像并不是一个问题,它不就是那些我们称为绘画、雕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或音乐的事物吗?然而杜尚的质疑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为什么我们把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称为艺术品,而很少把家里日用的锅碗瓢盆说成艺术品?为什么我们可以把手头的某本小说说成艺术品,而不把报纸上的新闻叫作艺术品?⑦在美学中,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分界在于,前者是专供人审美欣赏而存在的,即康德所说的审美“无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