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媒在网络时代应更加有所作为

  • 格式:txt
  • 大小:7.81 KB
  • 文档页数:4

因此,传统电视传媒若构筑网络时代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平台定会有所作为,也是完全可行的,更是其在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电视传媒那种“作坊式”的生产方法显然不能再沿用了,即使你现依然能凭直觉“孤芳自赏”“自行其是”或用自欺欺人的“收视率”自吹自擂,但迟早有一天会被受众彻底抛弃)。未来的电视传媒应该是网络化的电视传媒,从内容上来讲,它远远超过电视的本来意义而形成一个跨媒介的综合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信息平台。它利用电视信息源的整体优势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为传与受的互动奠定了基础。从技术上来讲,在网络上收看电视是未来电视传媒的发展方向,因此,互联网络电视这个所谓“网络多媒体”即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中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资源,而互联网则将成为网络时代电视传媒构造交互性和共享性综合信息平台的最基本条件和坚平台具有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并为传与受双方提供了平等、即时、超市式的信息交流大平台。在因特网上,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发生了换位或者说是相互交叉的,故而形成了真正的双向传播的互动格局,使过去意义上的“纯观众”获得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身份。诸如聊天室、BBS、电子邮件、个人主页等等,以往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的对信息的采集、整理、挖掘、考证、编辑和发布等工作,现在普通人也可以完成。在电子公告牌上,任何人都可以发布自已的信息以供他人浏览,也可以设置专题就某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曾经也有许多人预言:因特网将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而这一媒介将以强劲之势,席卷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媒介,并将他们纳入自己的时空范围或取而代之......作为当红大众传媒的电视也将让位于更有魅力的传媒——因特网似乎势在必行。然而,对于广大电视人来说事情远没有那么悲观。其实,电视传媒在网络时代理当且能够更有所作为。
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对传统电视传媒的固有地位带来了影响和冲击,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和冲击实质上将促使传统电视传媒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形成一种传统媒体的重新定位及其市场的重新分割和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且彼此兼容、共同创造和发展的良性“媒介生态环境”,网络时代的电视传媒交互性和共享性平台也即应运而生。传统电视传媒在网络时代定能更加有所作为,因为传统电视传媒相对当前网络传媒,仍有三大绝对优势,即:一、拥有非常丰富的资讯及其采编人才;二、有数量丰富、价值含量高的既有信息及其已构筑成的纵横交错的信息源;三、依其优良品牌(无形资产)可以使自己傲立于因特网上。然而关键问题是,我们的电视人如今有否为此准备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因特网传播的研究;创造条件早上网且上网后不作为摆设,而且进行充分利用。更重要的,则是要以极大的努力,进行人才的培养,不断地用新的知识、新的专业、新的技术装备他们,使他们以深厚的知识功底来完成由传统大众传播向因特网传播过渡,从而成为因特网传播中的高知一族,并以此为奋斗目标,积极主动地与时俱进、开创美好未来。
诚然,通过建立网站或合并、重组等方式整合目前的电视媒体不失为现阶段构造电视传媒互动平台的一种权宜的方式,但网络时代电视传媒的‘互动’理念绝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网络时代电视传媒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平台也不能仅仅架构在这种方式上。根据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和”,即整体并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简单的累加。电视和网络现共存于一个媒体系统中,网络的出现给电视传媒带来了影响和冲击,促使电视传媒进行着变革,也推动了彼此的共同发展,这必然会带来1+1大于2的效果。未来的电视媒体,即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主要特征是:高速率入户、低文化要求、分布与集中相统一的数据库资源,以及视频服务、音频服务与数据服务的紧密结合。网络电视依仗其宽带传输的特点,不但将完全实现网上直播,更可以实现网上点播。届时,诸如困扰电视频道入地和入户的问题(有线电视网的人为阻碍及其技术问题等)也均将一步步迎刃而解;而SNG(卫星新闻采集)的出现更预示着普通人拍摄的节目有可能经双向有线电视网直接传到中心台,经选编后播出;人们既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冲浪,又可以使用IP电话和传真;既可以适时收看电视节目和点播电视节目,又可以拨打可视电话、接受电视购物、门诊预约、家居自动化等一系列有偿或无偿服务;受众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自已制作电视节目,过一把电视人瘾。甚至有那么一天,无论受众身处世界何地,只要他上网,就可以加入到正在直播的电视节目中来,除了可以象看电视一样看到嘉宾和主持人外,更可以参与其中,用他的问题和观点改变这档节目的内容、进程以及方向,并将同时成为真正的传播者。这种电视传媒形成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平台将向我们的电视人、将向我们全人类展现无限广阔的美好前景,实现电视传播的革命。
来源:傲视全球电视网
作者:王 斌
近几年来,特别是各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及电视台等)都纷纷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先后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从而增加新的传播形态以扩大自已的影响力。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时代华纳”和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合并是最典型的事例。我国中央电视台则在1996年率先在因特网上正式申请了域名——/,并建立了自已的《央视国际》网站。目前,其《央视国际》网站日提供中英文新闻数百条且日更新数次,同时还先后开设了琳琅满目的各类相关栏目网络版。“互联网络电视”已不再是概念而是现实,并将成为时尚和潮流。
电视传媒在网络时代应更加有所作为
人类社会刚进入二十一世纪,便有资深学者断言: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了。面对网络传播这一不可遏制的发展势头,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及角色,明确自己在未来世界中的定位,从而正视自身的优势和 缺陷,勇敢地迎接挑战,并找到自己的坐标,已是摆在传统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等)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或许还是当务之急的任务。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中,传播者与受众是信息单向性的点对面的传播关系:传播者将信息传播出去(且不管受众有否接受到或喜欢不喜欢),传播过程就结束了(磁带入库其相关信息便被搁置,也如同垃圾几乎无人问津。这显然是极大的浪费);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不可能或很少交流(偶尔有热心受众来电来信谈“观后感”,其收视率调查也往往自成一家或难圆其说)。电视传媒以往的传播活动基本上是一种纵向的、由上而下类似金字塔形的一级一级的传递和扩展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使传播者与受众双方明显处于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受众不能及时表达自已的意见,传播者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双方缺乏交流),故是一种“跛足”的传播模式(如同吃“和菜”,喜欢不喜欢由不得你,“回头客”渐渐减少是意料之中的事)。综观我省电视传播媒介,尽管有许多也陆续申请了域名建立了自已的网站,但目前大多数却相形见拙或略显“与时俱进”不足(仅作为摆设而已);若不能在新的环境中进取,其市场将逐渐萎缩;虽说年年都在深化体制“改革”和进行栏目或节目“调改”,但少有明显起色,除了换汤不换药的“变动”外,便是人、财、物等不能有效地利用及制作经费的不断增加(例如,面对同一新闻事件或相关节目体裁,往往有几组来之不同频道甚至于同一频道不同栏目组的采编们在为此忙忙碌碌),上上下下自然苦不堪言:一方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则是内部的高支出、低效益(所谓的“竞争”恰恰在彼此内部进行)。在信息时代,尽管有现代化的设备,但仍沿用“作坊式”的生产手段——先“一厢情愿”的生产产品再“满怀信心”或“如火如荼”地找市场搞促销,或按满意度及“收视率”来决定是否扩大再生产,其制造出来的产品少有人问津或许是正常的。当今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声称是互动的,其实只是演播大厅内场上场下的互动,那种互动往往只是电视制片人及其编导们活跃电视画面的手段。演播室里观众的言行往往受到比较多的限制,经常会成为制片人及其编导们的傀儡或道具。以往及其当今在电视节目中最具真实性的互动就是直播节目现场有观众打进的热线电话,但直播热线电话有两个基本缺憾:其一,一旦占线或掉线你就无计可施;其二,电话同期声是不公开的,除了接听员没有人知道他们真正说了什么,即使公开电话同期声,是否即时也值得怀疑(说不准是事先录制的,而有损其真实性)......但是,电视的直观性、现场感以及对受众文化程层次的包容性等都是当今因特网传媒所难以具备的。况且尚处于成长期的网络媒体还不能自已独当一面(采编、制作新闻等),且必须依靠传统媒体稳定的专业记者队伍、新闻渠道以及庞大的受众群体。而这些也正是目前网络媒体所望尘莫及的。当前,电视传媒除了具有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机构组织与人才网络以及受众覆盖面等方面的优势外,在传、受的互动性上也有自已的优势和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巨大潜力。例如中央电视台自1998年开始在全国网站中率先推出的网上视音频节目,1999年初开始把新闻和重大报道与电视同步在网上进行直播,先后对春节晚会、国庆报道、澳门回归等等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了网上直播。又如,200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央视国际》网站及时推出了《首页调查》,即就“您最希望《央视国际》为您带来哪些方面的报道?”进行“餐前”预订,这无疑较之以往的吃“和菜”是一大飞跃。另外,网络电视也已出现,1996年7月15日,美国的微软公司与NBA广播公司合办“微软全国广播网”宣告了广播电视与网络泾渭分明时代的终结。我国也早已有数家互联网络电视台如“新科网”(/)、“TV218”(/)、“17PC 网络电视台”(/)等相继开通,它标志着我国完全意义上的“互联网络电视”已正式诞生。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