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与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写出计算过程。

23+8-14 56-13+39 36+24+15

6×6÷4 27÷9×6 72÷9÷2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1.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起来,然后再计算。

20-8÷2 7×5-3 4+4×6 81÷9+21

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2.在○里填上“>、<或=”

54÷9÷2○3 3×6÷2○13+56÷7 3×7-16○27 45-9×3○5×8-18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吴丽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大家初步掌握算式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大家初步的概括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不断地培养大家认真审题,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8÷7= 10+5×3= 72÷9-3= 你还记得58 -(14 + 6)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轻车熟路: 63 -(37 + 19) 15 + (65 - 47) 54 -(64 - 37) 25 + ( 81 - 66 )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 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88-56)÷8 76-(12+25)(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树形图改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5 × 6 43 -36 65 -21 ÷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与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写出计算过程。 23+8-14 56-13+39 36+24+15 6×6÷4 27÷9×6 72÷9÷2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2)出示:7×7-5 77-42÷7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理解题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引导:怎样列式? 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 30÷5=6(本) 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50-20÷5。 (2)学习算理。 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执教者:甄月梅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数学课里还知道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 生1:我学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件出示) 生2:我学会了怎样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生3: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算一算 12+4+3=46 15+10-8=17 2×4×7=56 6÷3×2=4÷ 这些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二、讲授新课 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那么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又如何计算呢? 课件出示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2、齐读课题 3、教学例2: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面有很多玩的项目,你们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再次来到游乐园,看看哪里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请打开48页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在跷跷板乐园里,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 生2:还有7位小朋友在周围观看。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算呢?

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购物情境,探究发现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感受到混合 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 图案卡片,课件等。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 1.结合例1、例2的题意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想一想如果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如果你认识它们, 就向它们招招手。这些小朋友呀非常爱和数字捉迷藏。瞧,它们一会儿藏在树叶上,一会儿藏在松树下。一会儿藏在花朵里, 一会儿藏在草丛中。 出示图案卡片 30 × 4 + 50 90 × 11 - 900 15 + 585 ÷ 9 100 - 90 ÷ 9 师 : 谁来说一说它们该怎样计算?

生一一回答。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指名回答后,教师说明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出示课题) 二、诱导探索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从图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汇报) 师: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试做,指一名学生板演。 生: 35 × 4 = 140(元), 140 + 45 = 185(元)。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谁做的和黑板一样请举手。做对的同学鼓励一下自己。 师:同学们,你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元吗?先独立尝试,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 生板演: 35 × 4 + 45 = 140 + 45 = 185(元) 师:如果这位同学说的好,那么大家就给他以热烈的掌声。 同桌两个再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35×4表示什么?140+45表示什么?)。 然后再说一说算式:“35×4+45”的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反馈练习 90 × 11 - 900 585 ÷ 9 + 15 (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自学例2 师:例1同学们学的非常棒!请同学们继续用学过的知识自学课本第3页例2。 (生看书思考。)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 2、会正确解答乘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书写格式。 教法与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小晴和小军两个人相约去商店买学习文具,从这幅图中你发现商店里面有哪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呢? (书包20元1个,笔记本5元1个,水彩笔18元1盒,订书机12元1个) 同学们看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文具。老师如果让你们根据这些文具的价格,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你会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水彩笔比笔记本多多少钱,2个书包多少钱等等。如果提的都是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就提示他们:谁还能提出一些更难点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如果有学生提出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多少钱)老师就说: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很好,我们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们会吗?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老师就说: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听好了,问题是:如果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们能帮小军算一算吗? 2解决问题 拿出随堂本,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随堂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学生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预设1: 5×3=15(元)15+20=35(元)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你用了几步来计算? 有没有同学和他列的不一样的算式? 预设2: 5×3+20 或 20+5×3 说一说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9—4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的内容,属于混合运算的范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及三步计算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属于整数混合运算中的最后一节,对它的学习将标志着我们将整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告一段落,它占据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数学,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 80÷5+3×2 80÷(5+3)×2 80÷(5+3×2) 指名生汇报,并说出理由。 2. 追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课件出示)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2.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法、研究法、调查法。 课前准备 例题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特别重要,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组算式,来考考你们! 出示算式1:(第一组:5+7-3 10-5+2 )。 师:想一想,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算式2:(第二组:12÷4×5 2×3×5)。

师小结:第一组算式只有加减法,这两道算式只有乘除法,所以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混合运算。(揭题) 二、新课学习 出示例题。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来吗?试试看!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算法? 法1:分步计算 师:(指名)你来说,我来写! 3×5=15(元)15+20=35(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追问:这一步算的是什么?(生答)。 师:××列了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数学上,这叫“分步计算”。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用一道综合算式就能解决问题的呢? 法2:综合算式 3×5+20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会读一读这个算式吗?一起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里面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该怎么算呢?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 师总结:先算乘是因为先要求出3个笔记本的价钱,然后再算加,求出一共多少 计算格式 师:同学们,这道题有两个运算符号,是分两步计算的。这种算式我们都采用递等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从第2行开始,等号写在算式的左面。第一步算什么? (师介绍递等式的格式和书写。) 算式2 20+3×5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算式,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在这个算式中,先算乘,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比较算式1和算式2 师: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那他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发现吗? 新授2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军解决了买文具的钱,小军的同学小晴也买了一些文具,想让你们

《5.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优选教案

第5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以及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或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解答同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口算。 23+5 32-6 7×6 72÷9 67-30 38+5 28÷4 4×5 45-2 36÷9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开火车连算。 教师用卡片先出示前两个数,再出示第三个数。 4+5= 9-3= 15-7= 8+4= 3×8- 24÷6= 36÷9= 4×8= 54÷9= 6×2= 3.算一算。 58-14+6= 交流:你还记得这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有加有减,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

算。) 学生独立计算。 二、互动新授 1.加减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1)2+9-7 (2)53-24+38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先算53-24=29(人)再加下午的38人,一共有67人。 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减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减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2.乘除问题。 你们真是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15÷3×5 师引导观察这个算式,提问: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15÷3=5 ,再算3×5=15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除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15÷3×5 =5×5 =25 我们先算15÷3,得出5,再把这个商5与原来的算式中的“×5”写在下一行。接着我们计算5×5,其结果为25,将其写在第三行。25也是整个算式的结果。 在算式中,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算(板书)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题。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比、计算,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导学卡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板书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新知学习 1.计算 96÷12+4×2 (1)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一生板演。 (3)总结计算顺序。 2.深入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问:计算上述算式用到了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如果将这个题加上小括号,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 96÷(12+4)×2 (2)生说出运算顺序,后独立计算。 (3)汇报计算过程,师板书。 (4)总结算法。 (5)对比两题的计算顺序,发现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不同。 3.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2 ,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1)“[ ]”是什么括号?生介绍中括号,师补充。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发展型人本跨界大课堂数学学道 1、旧知链接: 222 2424436x y x x x x xy -++++? 222 5454x y x y x y x xy -+--÷ 111a a a --+ 22 8 1y x x y --- “电阻”的相关知识。 【学习主题】1.熟练掌握分式加减运算;2.掌握分式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计算顺序与技巧. 训练课(时段:晚自习 , 时间:3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 1.计算: ①211 221()a a a a a a -++-÷- ②431(2)x x x ++-? ③2 222221121 a a a a a a a --+--+-÷ ④4 2()x x x x --? ⑤2 2 21 2111x x x x x x x --++-÷- ⑥2311(1)()x x x x x x x --+-+- 发展题: 甲、乙两人两次同时在同一个粮店买粮食(假设两次购买粮食的单价不相同),甲每次购买粮食100千克,乙每次购买粮食用去100元,若用x 、y (x ≠y )表示两次购买粮食的单价。 (1)用含有x 、y 的式子表示:甲两次购买粮食共需付粮款多少元?乙两次共购买多少千克粮食?若甲两次购粮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1Q 元,乙两次购粮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2Q 元,则1Q 、2Q 分别是多少? (2)若规定:谁两次购粮的平均单价低,谁的购粮方式就更合算,请你判断甲、乙两人的购粮方式哪一个更合算些,并说明理由。 提高题: 观察下列式子,完成所给问题: 1 112 2=1-? ;1112323=-? ;111 3434=-?; …(1)由上述规律,请你写出第n 个式子; (2)请你计算111112 233420082009 +++...+? ???;(3)仿照上述解题过程计算111(1)(3)(3)(5)(2007)(2009)...x x x x x x +++++++++ 培辅课(时段:大自习 附培辅单)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1、病题诊所: 2、精题入库: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读

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对混合运算的出示直截了当,例1是只有加减或乘除的混合运算,例2是加减乘除均有的混合运算,例3是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这样安排直入主题,且逐层递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清楚和了解,很容易出现先后顺序错误的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49页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 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 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 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重点: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5+2= 7+6-3= 10-(5+2= 7+(6-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 不同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 一个文具盒7元,比一个笔记本贵5元,一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5=2(元 (2)小明想买7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 X 2=14(元) (3)引导学生概括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再求什么, 算式是怎样的 应该先求一本笔记本多少钱,再求7本笔记本多少钱。用7-5=2(元求 一本笔记本多少钱,用7 X 2=14(元)求7本笔记本多少钱 (4)你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讨论:7 X 7-5和7 X(7-5 )有什么不同?你会读这两道算式吗?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是否需要加括号?有括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解决问题理解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 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回顾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以例6计算(-20)+(+3)-(-5)-(+7)为例来说明. 3、教师引导。 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20)+(+3)-(-5)-(+7) =(-20)+(+3)+(+5)+(-7) =[(-20)+(-7)]+[(+3)+(+5)] =(-27)+(+8)

=-19 4、学生交流汇报:(发现了什么?) 5、归纳明确“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如:a+b-c=a+b+(-c) 6、省略加号 教师引导,式子(-20)+(+3)+(+5)+(-7)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二、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 3、利用计算器处理比较复杂的计算 例7:-5.13+4.62+(-8.47)-(-2.3) 解:-5.13+4.62+(-8.47)-(-2.3) =-5.13+4.62+(-8.47)+(+2.3) =-5.13+4.62-8.47+2.3 三、巩固练习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8-30页信息窗5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2.能对照分步算式,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照分步算式,正确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创情导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海产品工艺厂,去看看大姐姐们制作工艺品能帮助我们学到哪些数学知识,好吗?课件呈现信息窗5的部分画面(有合成)。 (2)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会有下列问题: (1)每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 (2)…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 【温馨提醒】:对于第(1)个问题,大家容易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

个问题用一步算式就能解答出来,如何提出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提出第

(2)个问题: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板书这两个问题,随机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2)能对照分步算式,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9页第一个红点的内容,重点看红点的解答过程。思考:(1)1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2)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3)算式里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汇报得最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教师深入每个小组,目光巡视学生,了解学情。) 三、汇报交流(说一说) (一)调查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二)组内交流。 1.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 学生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引导思考:要求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必须先求什么。 小组合作研究,交流:先求1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再求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第1课时《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90-48= (2)教师找学生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仔细观察47页例1主题图,收集所需信息。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会把分步算式按顺序合并成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加法在前,乘法在后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教学例题1。 师谈话:同学们都逛过文具店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这个文具店看看。 ⑴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 少? (生自由回答) ⑵出示问题: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 们试着自己解答。(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请两生板演 学生可能这样列式:3 × 5 = 15 (元) 15 + 20 = 35(元)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谈话:同学们,像刚才你们用两个算式来解答,在数学上叫分步列式解答,你们能不能将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个综合算式解答呢? ⑷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5)生汇报交流,请两生板演。 学生列式:3 × 5 + 20 (6)分析: 师谈话:这样含有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同学们会读吗? (带领学生读算式:3乘5 的积再加上20,和是多少?)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 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7)尝试计算: (师带领学生计算) 3 × 5 + 20 = 15 + 20 = 35(元) 答:一共应付35元。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格式) 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讨论交流后,集体订正)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⒉教学例2。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案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7+(7-6) 问题: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7×(7-5)(77-42)÷7 =7×2 = 35÷7 =14 =5 问题: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76-(12+25)(12-5)×3 48÷(8-2)34-(28-13)6×(7+2)(88-56)÷8 问题: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回忆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引导学生读懂表格,并根据信息形成一个扇形统计图)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1/2+3/10—1/5 1/2-1/5+3/10 3/10-1/5+1/2) 3、引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 =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比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