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1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去括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去括号》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能正确去掉一个多项式中的括号,并能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规律和美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代数运算能力。
但对于括号的去除,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存在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去括号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能正确去掉一个多项式中的括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规律和美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去括号法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去括号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去括号法则:讲解去括号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3.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去括号方法,并给出实例。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去括号法则2.去括号的基本原则3.不同情况下的去括号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去括号说课稿去括号说课稿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学问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学问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学问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学问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别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把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熬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问分解、学问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学问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究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为充分体现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详细、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究——发觉”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旧知承前启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动画演示深化理解理解应用拓展升华反馈调控评价激励问题备份全面考虑●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1、什么叫做同类项?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a+2b-c②a+(3c+2b-a)-(2a-c)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去括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去括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去括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整式》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多项式以及合并同类项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去括号法则是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解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重要工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然后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去括号法则时,学生容易出现符号错误、漏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法则。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后各项符号的变化。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讲练结合法:通过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精选14篇)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解方程的步骤,化为ax=b(a≠0)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解方程:4x-3(20-x)=6x-7(9-x)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2求下列各数的最少公倍数:(1)12,24,36(2)18,16,24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动脑筋: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先独立做,做完后交流做法,认真听出同学意见,老师点评)通过这个问题,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先去____,后去_____,再_____、_______得到标准形式ax=b(a≠0),最后两边同除以______的系数。
考考你:下面各题中的去分母对吗?如不对,请改正。
(1)去分母得5x-2x+3=2(2)去分母得2x-(2x+1)=6(3)去分母得4(3x+1)+25x=802尝试练习(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解方程:3比一比,看谁算得准(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解方程:(1),(2)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化繁为简例1解方程:2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例2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x=-1,则k的值是()AB1CD03实践应用例3学校准备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大洪山春游,其中教师22名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两家定价相同,但优惠方式不同,甲旅行社表示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和学生一律按七五折收费,学校领导经过核算后认为甲乙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请你算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春游。
第一篇: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次讲课从四大方面讲解: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是初中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及合并同类项》,这节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及应用。
通过这节我们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新的步骤。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认识,另一方面为接下来讲解去分母做了铺垫。
所以说这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结构心理特征,教学目标确定如下:①知识与能力:形成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范步骤,理解去括号的法则,并通过对比加深对带系数的去括号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整洁的内涵,发展有条理地清晰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一般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这节课的重点。
弄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四、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实际问题的找等量关系掌握不一定很深刻,尤其是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的寻找不容易,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在知识的结合上不是很顺手,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二章2.2整式的加减第2小节“去括号”的两课时内容中的第一课时的“去括号”。
它是第二章有理数的基础知识上的延续,对往后的代数式的计算与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法则;②使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代数式化简及计算;③通过去括号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难点:括号前为“—”号时,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改变符号的理解及应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设计的理论(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有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都能学会有用的数学。
2、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理解程度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所以讲课时应贯穿去讲述。
(2)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习对括号前“—”的去括号后各项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由浅入深的分析。
(3)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教学方法(1)启发式(2)探究式4、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5、反馈调控措施(1)注重参与: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课上的练习及课后作业。
去括号说课稿去括号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括号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去括号说课稿1各位同行、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下面我将从知识背景,设计理念等方面简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知识背景:1、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内容。
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
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
教师要组织学生立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他们每一个运算步骤都要依据的重要性。
相信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知识分析:“去括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加减》的第4节。
是在学生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之后,且对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的,重点探讨去括号的法则。
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与合并同类项相同,是整式加减及以后化简代数式、解方程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去带有负号的括号,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4、学习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我把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过程目标:经历类比带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去括号,包括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则进行正确的去括号操作。
在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技巧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部分内容,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疑惑。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由于去括号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规则和方法,因此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2.培养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则进行正确的去括号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同时,我会运用举例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此外,我还会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去括号。
2.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举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4.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方法:先去掉小括号,再去掉中括号,最后去掉大括号。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括号与添括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括号与添括号》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整式运算的掌握。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原则,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知识,对加减乘除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去括号与添括号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括号内的符号变化掌握不牢固,对运算顺序理解不深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
2.难点:括号内符号的变化,整式运算的顺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去括号与添括号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讲解示范:教师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流程图或者列表的形式,展示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4.3去括号说课稿内容:去括号(第一课时)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第三章第3.4.3节去括号与添括号的第一课时。
通过去括号的学习,可以对已学习过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后面学习整式的加减知识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
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运算律主动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时法则的运用及括号前面有系数的括号。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借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抓住运用法则的易错处,强化分析和训练。
二、说教法根据“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教学主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将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去尝试运用,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学情,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作为指导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启发学生通过感官和思维去观察、探索、分析和归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采用: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四、说教学程序本课时采取:(一)提出问题,展示目标;(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三)观察交流,达成共识;(四)例题讲解,运用新知;(五)总结提炼,升华新知;(六)分层练习,提升能力;(七)作业布置,内化新知。
(一)、提出问题,展示目标1. 复习: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 问题:多项式8a+2b+(5a-2b)中有同类项吗?怎么样才能合并同类项?3. 学习目标:①理解并掌握去括号法则;②能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
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时是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2单元第2节课,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理和运用去括号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准备为了能够有效地教授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教案和课件•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黑板和粉笔•各种整式的例题和练习题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整式的定义和加减法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介绍整式的去括号方法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括号中的项如何进入的去括号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理和规则。
3. 整式的加减法则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展示整式的加减法则,包括同类项相加减和不同类项相加减的步骤和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5. 拓展思考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整式的运算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在练习与巩固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智慧板教学法结合智慧教育技术,使用智慧板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种整式的加减过程和去括号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回答、解题过程,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2. 学生评估通过给学生一些作业题目,让他们在课后完成,再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去括号公式:(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c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去括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去括号》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去括号的法则和操作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技巧,能够熟练地对含有括号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化。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对数学表达式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刚开始接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意义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法则,能够对含有括号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法则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去括号的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去括号的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去括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去括号的法则:通过PPT展示去括号的法则,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3.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提升: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学生在去括号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去括号的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去括号的法则,并在旁边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
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章节一:去括号的基本概念1.1 引入:介绍去括号的概念和意义。
1.2 讲解:讲解去括号的规则和步骤。
1.3 例子:给出一些去括号的例子,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操作。
1.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括号操作。
章节二:去括号的应用2.1 引入:介绍去括号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2 讲解:讲解去括号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2.3 例子:给出一些去括号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例子。
2.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括号操作,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章节三:去分母的基本概念3.1 引入:介绍去分母的概念和意义。
3.2 讲解:讲解去分母的规则和步骤。
3.3 例子:给出一些去分母的例子,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操作。
3.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分母操作。
章节四:去分母的应用4.1 引入:介绍去分母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4.2 讲解:讲解去分母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4.3 例子:给出一些去分母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例子。
4.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分母操作,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章节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本章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5.2 拓展:介绍一些与去括号和去分母相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课后作业:给出一些课后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章节六: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的结合应用6.1 引入:介绍去括号与去分母在电子教案中的结合应用。
6.2 讲解:讲解如何在电子教案中进行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操作。
6.3 例子:给出一些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的结合应用例子。
6.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电子教案中独立完成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操作。
章节七: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注意事项7.1 引入:介绍在电子教案中去括号与去分母时可能遇到的注意事项。
7.2 讲解:讲解去括号与去分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3 例子:给出一些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时需要注意的例子。
去括号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1. 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发现需要去掉括号才能解决问题。
2. 教师提问:什么是去括号?为什么需要去括号?二、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讲解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例如:去括号时,正号不变,负号变号。
3. 教师讲解如何处理括号内的运算,例如: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三、练习去括号(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四、应用去括号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洮南市瓦房中学郑佳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洮南市瓦房镇中学的郑佳,我的说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我的说课内容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五方面进行。
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1、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括号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
它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章节一:去括号的基本概念1.1 引入:介绍去括号的概念和意义。
1.2 讲解:解释去括号的规则,如何处理括号前的符号。
1.3 实例演示:展示如何去括号,包括正负号的变化。
1.4 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去括号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
章节二:去括号的方法与技巧2.1 引入:介绍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2.2 讲解:解释如何利用分配律和结合律简化去括号的过程。
2.3 实例演示:展示一些复杂的去括号题目,并解释如何解决。
2.4 练习:提供一些复杂的去括号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章节三:去分母的基本概念3.1 引入:介绍去分母的概念和意义。
3.2 讲解:解释去分母的规则,如何处理分母中的符号。
3.3 实例演示:展示如何去分母,包括正负号的变化。
3.4 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去分母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
章节四:去分母的方法与技巧4.1 引入:介绍去分母的方法和技巧。
4.2 讲解:解释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和通分简化去分母的过程。
4.3 实例演示:展示一些复杂的去分母题目,并解释如何解决。
4.4 练习:提供一些复杂的去分母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5.1 引入:介绍综合练习的目的和意义。
5.3 实例演示:展示一些综合练习题,并解释如何解决。
5.4 练习: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章节六:应用题解析与去括号6.1 引入:介绍应用题中去括号的重要性。
6.2 讲解:解释如何在应用题中识别和处理去括号的问题。
6.3 实例演示:展示一些应用题,并演示如何去括号。
6.4 练习: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去括号的问题。
章节七:代数式简化与去括号7.1 引入:介绍代数式简化中去括号的应用。
7.2 讲解:解释如何在代数式简化中使用去括号规则。
7.3 实例演示:展示一些代数式简化题目,并解释如何去括号。
7.4 练习:提供一些代数式简化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去括号的问题。
章节八:解方程与去括号8.1 引入:介绍解方程过程中去括号的应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去括号评课稿篇一:去括号说课稿《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说课稿神河中学:陈波各位同行、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下面我将从知识背景,设计理念等方面简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知识背景:1.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内容。
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
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
教师要组织学生立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他们每一个运算步骤都要依据的重要性。
相信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知识分析:“去括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加减》的第4节。
是在学生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之后,且对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的,重点探讨去括号的法则。
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与合并同类项相同,是整式加减及以后化简代数式、解方程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去带有负号的括号,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4.学习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我把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1过程目标:经历类比带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去括号》说课稿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于灵武农村的各个乡镇,因为生活条件的好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选择优质教育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农村学习优秀的学生大多数转入灵武英才、灵武二中,剩下中下水平的学生集中在我校,这些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均差,他们知识的储备不丰厚,接受新知识速度慢,多数学生学习不踏实,不主动,缺乏自信心。
例如,在去括号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有以下困难:1.很难自主探索出去括号的规律。
2。
观察总结去括号法则时语言表达存有困难。
3.使用去括号法则时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原括号内的每一项变号存有困难。
4.括号前有数字时去掉括号出现漏乘问题。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整式》是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以后学习分式的基础,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内容之一。
因为“字母表示数”可刻画现实数学中的一般规律,它要求学生在《有理数》建立“数感”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整式》中的符号感。
所以,“数”到“式”的理解是学习层次上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去括号,是学生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后对字母的深入理解,是中学数学代数局部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解方程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假如这个知识不过关学习后面的知识将存有很大困难。
所以,本节课安排在此,既让学生体会到去括号的必要性,又为学生顺利学习后面的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在去括号的过程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另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有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去括号说课稿
长城实验学校石方德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材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的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去括号中学教学代数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配方法、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变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可以看出去括号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
1、本节课借助游戏,设置问题情境及练习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学生的探索的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获得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究的气氛,要为他们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去括号的重要性。
2、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够正确的、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简
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化繁为简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的分解、知识的整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念,建立自信心,体念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以及由此带来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3、了解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的符号简化,便于合并,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一”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应如何处理
五、难点突破
1、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
2、口诀记忆: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一”号,全变号。
教学关键: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则的来历
教学准备:一幅扑克牌、一盒火柴棒、多媒体课件:用火柴棒搭正方形
学具准备:一盒火柴棒及相关学习用品
六、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并且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的特点是:具体、直观、形象。
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未知欲,求胜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七、教学流程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紧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教学设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