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寒假自测语文试题 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5
福建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下册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有的还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被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其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
福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模块测试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新闻阅读与实践)A 卷(50分)一、名句默写(11分,每空1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讽刺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结 果无功而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蜀道难》一诗中,李白用“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写出了剑阁地势之险要。
(3) 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 —, _________ 。
”(4)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结束演奏时收拨当心画发出的声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5) 在《离骚》中屈原不被君主接纳遭受指责后,他选择了退居草野,把自己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期待已久的《芳华》终于上映了,观众拍手称快,既对时代浪潮中人们各自的 命运感慨,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 勒索病毒全球大面积爆发,攻击各国政府、学校、医院的网络,说其造成了不 可估量的损失绝不是危言耸听。
③ 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
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 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④ 近日林丹当仁不让地成为各地娱乐八卦的头条, 不少球迷希望他承担责任,重 新出发;也有很多网民认为“超级丹”形象不可能恢复了。
⑤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现场 还有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
⑥ 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需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需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缠绵 悱侧,才能一往情深。
超旷空灵,才能羚羊挂角。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以服、基础积累( 15 分, 每题3分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气氛(fn粜米(ti a o ) B.燕国(yn ) 箜篌(kn ) C. 氤氲(yn ) 唱和(h e ) D. 菜畦(q i ) 深邃(su i) 3. 下列词语中没: 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安详泛滥 隐遁 痊愈( ) 臃肿(yng ) 创痕(chu a n ) 殷勤(yn )睥睨(p i ) 箴言(zhn ) 钳制(qi a n )废圮(p ) 瘦削(xu ) B.推崇氤氲庸懦凋蔽 D.沟壑麻痹矫奢谄媚 的旧服重整,并且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饰为喻来表达自己保持高洁的心志。
三明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B(A过于绝对,原文为“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走向。
”;C夸大作用,原文为“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
D误解文意,原文“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2.(3分)D(“逐层论述”错。
)3.(3分)B(过于绝对,“就能够避免网络谣言的出现”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4.(3分)A(“体现了冉阿让偷盗手法的娴熟,表明他就是一个惯偷”错)5.(5分)要点:①侧面表现主要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主教睡觉时的神圣场景感化了冉阿让,将冉阿让身上的善良显现出来。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教以德报怨宽恕了偷盗银器的冉阿让,使得冉阿让免于牢狱之灾,使故事情节突转,继而得以发展下去。
③表现并深化了主题。
从主教对警察撒谎的行为及文本结尾主教对冉阿让低声说的话,我们看到以德报怨的力量,感受到了仁慈与宽容的魅力,表现出文本呼唤爱与怜悯心的主题。
(答对一项,1分;答对二项,3分;答对三项,5分)6.(6分)要点:①用“冉阿让”称呼主人公时,冉阿让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以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
文段中五次出现“冉阿让”,直接呈现出冉阿让在偷盗过程中心理出现变化以及被主教赠送烛台时的五幅场景,增强了小说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表现了冉阿让在偷盗时内心由害怕被发现到犹豫偷盗是否继续再到坚决继续偷盗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被赠送烛台时震惊、迷悯的神情。
②用“他”称呼主人公时,叙事者是旁观者,是以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
叙事者对主人公在偷盗过程中的动作、心态等都清清楚楚,完整地叙述出主人公的偷盗过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对一项,3分。
共6分)7.(3分)C(“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有误)8.(4分)要点:从芦花的外形、色彩和情态上写出芦花的淡雅飘逸:①芦花色彩淡红而微黄,看起来并不艳丽,可透露着淡淡的素雅;②花形呈锥状形,体现出小巧精致,无比可爱;③芦花随风飘散,不希求环境,体现了芦花的飘逸洒脱。
三明一中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卷一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
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三明一中高二语文期末练习——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
②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③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④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⑤有媒体称,印度对中国阻止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指责显得目光如炬....,这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化且缺乏战略眼光的负面印象。
⑥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B.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检测,以及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既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也可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
C.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在城镇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种参保途径。
D.我国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4.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5.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6.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7.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8.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10.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13. 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14.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5.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16.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7.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8.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9.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20.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21. 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22.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三明一中高二语文寒假阅读材料一】什么样的写作素材最能打动阅卷老师?同学们,满分60分的作文,你能打多少分?粗略调查,40—50分是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是说,在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二类文居多。
二类文,也还不错!有多少同学得个四十几分就满足了?也许你说,作文提分很难,不是几次训练、一朝一夕就能二类进一类,但我想说,只要知道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摸清他们的给分“喜好”,提高5分不是难事。
对于高考来说,5分意味着什么?所以今天就和同学们聊聊作文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素材。
每个同学都会选用一定素材完成写作,那么,什么样的素材能给自己的作文赢得分数呢?对于素材,老师阅卷时有三个主要标准:视野开阔、视角新颖、思想深刻。
你运用的素材达到这个标准,你的作文离一类文就不远了。
一类好文永远只有三种素材。
是哪三种素材?别急,先来看看2017年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标杆范文素材一】高端大气上档次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山东考生这是一家偶然遇到的书店,安静内敛,又如丁香一般忧愁美丽,错过就寻不回来;是一份包纳,清隽儒雅,书卷气和醇香一路积淀。
每个人往往寻暖而栖,也许身上衣正单,又或心中贫寒交迫,可一旦捧起一本书,指尖便像多了一抹素彩,渐翻渐宁,踩响一串串掉落的音符,去往水墨清欢的最深处。
正因如此,我们总是欣然,能有一些人,让这个社会漾起一袖书香,并愈发浓郁,24小时共享书店的包容,为现世谋了一处安慰和一份闲情,自此,卿心安处是书香。
不分贫富,无论贵贱,24小时共享书店看到的,是褴褛衣衫下澄心如荷的读书意。
在这份融融的包纳中,是一个民族的大气概,失了它,无以至民族大气象。
纸页窸窣,那是朝圣者虔诚的跫音。
处于这样的玲珑意中,不禁令人为这样的文化底蕴所感动,为这样的修养所熏陶。
说起书香文化,必然要提及《中国诗词大会》,“以芙蓉为面,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的董卿令我们耳目一新,目光越过那落落的谈吐、那娴雅的气质中不时的娇俏,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她。
2017-2018学年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
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
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
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
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广、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古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无误的一组( )(2分)A.蓬蒿.(hāo) 胜饯(jiàn)期.(qī)功强近之亲暇.(xiá)日B.流憩.(qì)矫.首(jiǎo)出岫.(xiù)载.(zǎi)欣载奔C.盘桓..(huán)窈.窕(yǎo)遑遑.(huáng) 棹.孤舟(diào)D.东皋.(hào)壶觞.(shāng)涸.(hé)辙除臣洗.马(xi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
舟遥遥以轻飏胜地不长,盛筵难再此小大之辨也B. 扶枯松而盘桓九岁不行,伶仃孤苦潦水尽而寒潭清C. 朝菌不知晦朔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置杯焉则胶D. 落霞与孤骛齐飞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犹蒙襟育3。
下列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①夙遭闵凶②气息奄奄③乃瞻衡宇④而征一国者⑤常在床蓐⑥千里逢迎⑦夙遭闵凶⑧泉涓涓而始流⑨小知不及大知⑩至于成立A. ②⑤⑥⑧B. ①⑤⑦⑨ C。
①②⑥⑨ D。
③④⑥⑩4。
下列选项关于加点字的用法归纳一致的一项是()(2分)①而后乃今将图南.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屈贾谊于长沙⑤纤歌凝而白云遏.⑥水.击三千里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⑨历职.郎署⑩臣具表以闻.A.①③⑥ B。
⑤⑦⑨ C. ④⑦⑩ D.②⑥⑧5。
下列选项中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①腹犹果然②千里逢迎③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④奚惆怅而独悲⑤众人匹之,不亦悲乎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⑦悦亲戚之情话⑧时运不齐,命途多舛⑨既窈窕以寻壑⑩臣欲奉诏奔驰A。
①②④⑤ B。
⑥⑧⑨⑩ C.⑤⑦⑨⑩ D.③④⑥⑩6。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犹望一稔.(稔:庄稼成熟)适.莽苍者(适:到,往)B。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考高二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法自然”的本义和现代转化(赵建永)①“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②“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③道家以一种全息的思维方式,把宇宙看成和谐的生命共同体,看成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万物协同发展。
老子认为,“道”之所以尊贵,在于它对事物不妄加干涉,这样人与自然就和谐了。
庄子提出“太和万物”的观点,认为万物天然处于和谐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人类应该“顺之以天道,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即以天道来规范人道。
在这种系统观中,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再现。
照此思维看,从“自然的和谐”出发,健全社会模式的各环节方可依次得以展开。
由此,“道法自然”便从自然领域转进到社会领域。
④“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写字算不算得是艺术,本是一个问题。
但我们不妨从历史考察一下,看看写字是不是可称为有艺术价值。
就现存最古的甲骨文字看,可知道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经注重到它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或图案美。
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商器文字如画,周器文字极重组织)。
此后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文字的整肃,汉碑碣的繁复变化,从而节省为章草,整齐成今隶,它那变革原因,虽重在讲求便利,切合实用,然而也就始终有一种造形美的意识存在,因为这种超实用的意识,浸润流注,方促进其发展。
我们若有了这点认识,就权且承认写字是一种艺术,似乎算不得如何冒失了。
写字的艺术价值成为问题,倒恰好是文字被人承认为艺术一部门之时。
史称熹平时蔡邕写《熹平石经》,立之于太学门外,观看的和摹写的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到晋有王羲之作行草书,更奠定了字体在中国的艺术价值,不过同时也就凝固了文字艺术创造的精神。
从此写字重模仿,且渐重作者本人的事功,容易受人为风气所支配,在社会上它的地位与图画、音乐、雕刻比较起,虽见得更贴近生活,切于应用,令人注意,但与纯艺术也就越远了。
字的艺术价值动摇,浮泛而无固定性,令人怀疑写字是否艺术,另外有个原因,不在它的本身,却在大多数人对于字的估价方法先有问题。
一部分人把它和图画、音乐、雕刻比较,便见得一切艺术都有所谓创造性,唯独写字拘束性大,无创造性可言。
并且单独无道德或情感教化启示力量,故轻视它。
这种轻视无补于字的地位,自然也无害于字的艺术真价值。
轻视它,不注意它,那就罢了。
到记日用账目或给什么密友情人写信时,这轻视它的人总依然不肯十分疏忽它,明白一个文件看顺眼有助于目的的获得。
轻视字的艺术价值的人,其实不过是对于字的艺术效果要求太多而已。
糟的倒是另外一种过分重视它而又莫名其妙的欣赏者。
这种人对于字的本身美恶照例毫无理解,正因其无理解,便把字附上另外人事的媒介,间接给他一种价值观。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与社交平台,“痛感新闻”无处不在。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手机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18岁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 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冷静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面对痛感新闻,该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不知道读者诸君怎么看待这些自带痛感的新闻,是麻木不仁、一眼扫过,还是将不合理的工厂制度、绝情绝义的高校机关、无孔不入的诈骗分子都痛斥一番?无论如何,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怀疑,适当关注世界和他人,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仍是一名普通新闻读者的基本素养。
而我们周遭林林总总的故事,善恶交织亦交锋,悲喜相融亦相对,是非混杂亦分明,面对痛感新闻,将我们的心安放在客观的立场上,有所痛惜,有所警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动,量力而为。
青春不止是梦幻与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潜抑着危险、残酷和罪恶。
当年那个17岁的少年求爱不成,把汽油泼向16岁的少女,在她周身点燃了地狱之火。
5年后的今天,当这桩轰动一时的毁容案渐渐被人淡忘,新的谈资占满各个媒体和社交网络,受害的少女周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个人写真,照片中的她遍体鳞伤,却长发披肩、脸含微笑。
三明一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卷——文言文一、按要求选择正确选项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熟稔.(niǎn) 拔擢.(zhuó)陨.首(yǔn) 茕茕孑.立(jié)B.自诩.(xǔ) 矜.育(jīn)洗.马(xǐ) 决.起而飞(xuè)C.桨棹.(zhào) 干涸.(hé)逋.慢(bū) 恶.乎待哉(wū)D.赊. (shē) 笏.板(hù)胜饯.(zhàn) 猥.以微贱(wěi)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贿赂(luò) 骊山(lì) 妃嫔媵嫱(pín)B.剽掠(piāo) 逦迤(yǐ) 鼎铛玉石(dānɡ)C.呕哑(ǒu) 囷囷(qūn) 直栏横槛(kān)D.雨霁(jì) 杳然(yǎo) 架梁之椽(chuán)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B.C. D.汤之问棘也是已。
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策扶老.... B.野马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而独悲?.. D.奚惆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以往之.不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审.容膝之易安。
B.臣之辛苦..。
C.而彼且奚适.也?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因厄,处境艰难7、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①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C.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①而彼且奚适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既窈窕..艳城郭。
..以寻壑。
三明一中新高二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卷语文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
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周易》占筮准确而感到惊讶。
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
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
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不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
《说文解字》引《秘书》:“易”原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道理,就明白了先秦史官的《周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周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周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
其次,先秦史官的以《周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
然而,在每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寒假自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值: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
两极之间,多有争议。
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
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
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
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
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
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
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
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
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
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
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
⑦总言之,唐赋对王朝盛衰、江山风物、社会生活、个体情怀的铺陈,表征了多元多貌的政治形态、礼仪制度、文化谱系、身份意识,展示了唐朝与唐人开放的胸襟、革新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家国与个我并重的情怀。
唐赋赋体的集成、对赋艺的探索、辞赋大家的出现与赋体风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它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广纳万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
C.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
B.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
C.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影响。
D.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往也会有所不同。
C.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赋大家。
D.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
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
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
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将自己不懂得珍惜曾拥有的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实用主义的评价标准和喜新厌旧的心态。
B.文中提及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只是诸如鸟声、榆树、土墙、炉灶、月光等可看、可听、可触的有形之物。
C.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善用修辞,第二段就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D.本文立意深刻,作者没把重心放在反复吟咏对故乡的怀念上,而是更理性地探究思乡之情产生的原因,家园之于人的意义。
5.本文展现了作者对“今生今世的证据”情感态度,请就此梳理文章思路。
(6分)6.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需要今生今世的证据?(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
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附图:材料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
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2017年3月20日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材料三: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
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
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材料四: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
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
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