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 格式:pdf
- 大小:547.87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渗透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而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事务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塑造学生的良好价值观。
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方式呈现正面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感悟,学生能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选取合适的文学作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教育影响。
2. 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比如,通过讨论课堂上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并解决道德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的策略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施。
1.选材引导。
在语文教材中,选择与德育目标相符合的优秀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师生互动案例等。
通过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对道德价值进行思考和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阅读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和故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他们对道德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3.课堂活动设计。
在课堂上,可以增加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演讲等。
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理解力。
4.学习目标设定。
在教学中,设定一些与德育相关的学习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公平意识等。
并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素养的重要性。
5.评价体系建立。
建立与德育相关的评价标准,如道德表现、参与度等,将德育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通过这样的评价,促使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律意识。
6.角色榜样树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和人物,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
通过这些榜样,激励学生向优秀的方向发展,并且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7.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加强德育工作。
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8.家校合作。
德育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学校中,还需要与家庭共同参与。
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定期的沟通,分享学生的道德表现和成长情况,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的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内核和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标志。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道德渗透。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相比,德育渗透更注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联性,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背词、做题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经历了一番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人文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其人文素质。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实现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情感,如爱、慈、恕等。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化其道德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课题或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社会现状,探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其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基础。
4. 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和谐、教育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氛围。
同事,教师也可将文化现象、学习方法与课堂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艺术、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其整体素质。
三、结语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成长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上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德育渗透的定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通用11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篇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落实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
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一粗浅探讨。
1.在汉字的深奥理解中渗透德育。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经常从汉字的造字原理上与学生进行推敲。
这里有时就蕴含一定的德育因素。
例如:如“爱”字,它的繁体字是“愛”。
字的顶端是“放在盘子里的一颗心;中间的心表示发自内心地对待朋友(也包括亲人),这就是爱”——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诸如此类,我们通过解说汉字原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对汉字与汉语言作为母语产生发自心底的自豪感,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通过学习《沁园春·雪》—毛泽东等课文,激发爱国之情;通过学习《陈涉世家》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2、求实教育。
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寻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让学生明晰要正确的寻找事物的正确答案。
让学生在体味、赏析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考与把握。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只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感染力。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机会。
比如,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作业:首先,写一篇调查报告。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党在我心中的巨大变化。
二是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
如果可能的话,尝试用柴火做饭,用蜡烛过夜,感受祖国的巨变。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深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里面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1.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汉语具有明白、精确、富有灵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
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像力,它的创造能力也非常强,数量有限的汉字却组成了无穷的词汇,而以汉语言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更是魅力无穷。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思想教育。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精选的篇目,不少都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将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形成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思想教育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科学思想,让学生信仰并追求科学真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3.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亲情的文章也不在少数,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里面记叙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情。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
继尔,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摘要:道德教育和知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同步进行、双管齐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在语文教育中德育元素无处不在,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康的审美。
我国教育水平在快速的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教育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也能够提高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一、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可以引导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然而就现阶段来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制定理想化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科学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而且将其作为引导。
但是就当前来讲,一些教师在制定德育教育教学目标时脱离了实际,导致其目标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教师能否采用正确的德育教育渗透模式,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
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只是注重了德育教育的渗透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不到有的放矢,也做不到工作的细致透彻,这样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发掘德育教育的源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主要应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讲解,所以语文教材是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扇大门。
教师应当正确应用语文教材,并且将知识加以理解分析和优化整合,将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尽量发挥到极致。
这种从教材当中挖掘德育知识的方法,在为学生提供语文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结构体系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德育素质,使之在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时能够更透彻,更有深度。
如何从教材当中发现德育资源,教师第一要做到的是给语文内容建立相关体系,课件和教材相结合,抓住重点内容,将语文知识由简到繁渗透到教学当中。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二、课文选择和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选择和解读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丰富人文情感的课文,如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诗词散文和充满正能量的现代文学作品等,通过这些课文的阅读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我们应该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汲取其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只有通过对课文的选择和解读,才能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
三、教师言传身教语文教师在德育渗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讲师们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该细心关爱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德育才能得到良好的渗透。
四、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更要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情感导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品味其中的文化,通过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品味美、追求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赏析诗词、阅读文章、解读名著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高尚品质,启发他们进行情感共鸣和思想交流。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五、学生作文和口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和口才表现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借助课文选择。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友善精神等美德。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设置德育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3.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引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4. 设计德育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班级文明礼仪评比、课堂互助小组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 提供优秀读物。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每个学期设置一些必读书目,并倡导学生形成读书习惯。
2. 组织读书活动。
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班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内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读书内容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渗透1.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款、助老等,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进行分析及研究。
一、教师言传身教法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德育渗透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言传身教。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学生教育的榜样。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言行举止的规范性,不仅要做到尊师重道,还要注重与学生间的平等对待。
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传递出良好成长的氛围。
二、师生互动法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德育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社区义工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德育故事法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德育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通过真实的德育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得到教育和启示。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德育故事,如《孟子》中的“梁惠王问孟子”、《朝花夕拾》中的“图画的故事”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四、德育阅读法初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德育阅读的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其中的故事和经典名篇。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五、情景模拟法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情景模拟法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亲身感受和经历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场景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体验和实践自己的道德观念。
可以设计一些关于诚实、守时、友善等主题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为主、批评式评价,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精神世界,让学生达到感悟文化使命、品读人文时代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与文化接触、融合,而且能真正取得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了教材的“人文化”、“文化人”的特征。
二、借助语文课堂传递德育信息语文教学具有传递德育信息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渗透,注重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生命哲理等德育内容的点、面贴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愉悦地接受道德信息,更好地锤炼学生的德育品质。
例如,把好古文经典的选文,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发散;让学生阅读一些深具教育性的现代课外读物,如《草房子》、《老人与海》等,着力培养学生敬老尊贤、勤恳努力、执着追求等积极品质。
三、建立德育观念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德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串起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德育资源,让学生自觉地贯彻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德规范,塑造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例如,教师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归纳设置在语文教育中,通过篇章的识读,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文化精髓,强化自身的优良品格修养,让自我教育成为习惯和信仰。
又如,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符合中小学生时代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生活百态,感悟生命意义,勇敢追求梦想,人生目标的特点,全面发展自己的品德。
四、增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增强情感教育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
要让学生在接受和实践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并领悟到真善美的情感精髓,形成对情感生活的慈悲之心和爱之感悟,让学生充满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命意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范文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而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守纪律、爱国情怀,《西游记》中的友情和善良,《水浒传》中的忠诚和正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范文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诗情画意,《西游记》中的正义和善良,《水浒传》中的豪情壮志等。
教师可以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存在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割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对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文化冲突明显,学生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
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语文教学应该承担起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责任。
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文本的传授和考试的应付,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思想贫乏、道德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亟需解决的难题。
1.2 研究意义:德育渗透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德育渗透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渗透也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使语文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德育渗透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
对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作文等内容都是贯穿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还表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
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笔者通过20多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感到以下三点是切实可行的。
1.抽出格言式的句子重点讲解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
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
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
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
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我们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
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讲解《生命的意义》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
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生存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德育渗透标准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1、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如此足见,教师的那种丰富、纯洁、高尚的情感,无疑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感人至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篇范例。
在教学时,我抓住“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中的“一寸”、“一声”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知道即使发出“一声小小的呻吟,一点小小的挪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
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而献出宝贵的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的。
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的渗透点。
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如果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明白: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德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坚持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
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教材优势,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
正确处理好政治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技能教学的关系。
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思想熏陶、形象感染、情操培养,从“品文”中领悟“人品”,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计划渗透就是订好把德育渗于语文教学计划之中的计划。
首先,根据教材编排和大纲要求,构建德育渗透的系统工程和序列。
然后,认真考虑每一单元侧重向学生渗透哪些健康思想,具体结合哪些课文进行,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要收到怎样的效果等。
预先作好周密的部署,以避免思想教育的盲目性,或造成某些方面的漏失。
由于教材的编排本身作了某种暗示,所以制订德育渗透计划并不太难。
就拿初中第二册新编教材来说,它是按课文内容由近及远分单元编排的,全册共八个单元,顺序是:托物言志、传记文学、童话、诗歌等。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课文内容,有针对、有侧重地制订好思想教育计划。
二、感染渗透课文中大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它或通过具体的形象刻画去感染读者,或以文载道,以事喻理,融情于理,因此,在讲课文文学作品时,就要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剖析文章事理,深入挖掘作品的意境,深刻分析人物的形象,让学生通过再想象或逻辑思考,获得完整的形象,或明了事理。
从而潜移默化,思想上受到启迪、熏陶与教育。
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把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明示作品的内涵意蕴,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受到感染。
唯其如此,真、善、美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渗透进学生心灵之中。
如果干巴巴毫无表情地读课文,讲内容,抄段意,当个“传声筒”,无视学生感情和意念的介入,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不能发挥作品震撼人心的作用。
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讲读《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打断了腿用一条草绳挂在肩上时,学生们竟会哄堂大笑呢?原因就是教师没把作品的情调突现出来,学生没有移情于理、明辨善恶,未激发爱与恨之情,逐使教学失去了应有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德育内容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的熏陶。
例如,在讲解文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讲解现代文时,可以关注文章中的道德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二、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参与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让他们从中领悟道德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通过分享德育故事、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三、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之一,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例如,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诚信、公正、责任等道德价值的传递和引导。
四、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和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他们从中思考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并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探讨初中语文德育的渗透方式和实践效果。
案例一:《小王子》的爱与善在语文课上,教师选取了《小王子》这本经典的童话故事给学生们进行阅读。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王子的爱与善的主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故事中小王子的经历和教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善良的力量。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待他人的爱和善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仅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他们明白了爱与善是处世之道,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将这种品质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
德育与语文课程的结合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全面的成长。
案例二: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情感事件,并进行写作表达。
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倾诉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一位学生选择了和好友的争吵作为写作题材。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情绪和内心的挣扎,以及最后通过沟通和理解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学生学会了关注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种写作方式也使他们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感培养。
案例三:文学名著的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来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贾宝玉的放荡和贾母的智慧进行对比,学生们可以理解到虚荣、放纵会带来痛苦和败坏,而智慧、宽容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通过分析文本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情感,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道路上正确和错误的选择,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阵地。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思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素质。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风貌。
2.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卷首□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种寓德于教的教学方法[1]
,是一种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而初中语文教学,每一篇文章之中,我们都能够使学生从作者的文字之中,经历他的经历,感受他的感受,然后体会他的情感,最后达到灵魂合一的境界。
从作者的经历之中感悟人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以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媒介,在课本之外,我们还能从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之中,教育学生感悟古人的智慧与高尚的品德,最后实现自我的价值升华。
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入手,讨论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关键词】
渗透式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 德育 传统文化初中是一个敏感时期,学生们生理上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学生一月不见就会像柳枝抽条一样快速蹿高。
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仍然还是一个孩子[2]。
在这个极敏感极叛逆的时期,我们的语文教育更需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心理,所以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学方式,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方便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教书的同时,也能够进行“育人”,使得广大学子能够坚定自己的三观,成为一个四有青年,从而能够真正履行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一、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教育更多的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
教师们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应对考试,而非如何“做人”。
而对一个成功人士的评价,也绝大多数不是“他品德多么优秀”,而是“他做了什么工作,工资几何”。
诚然,重名利轻道德的社会风气使得我们的德育教学难以真正得到开展。
现今的德育教育,大多只是浮于表面的假把式。
比如,为了应付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带领学生去养老院进行一日游,最后合一个影,这就结束了。
而不能真正了解到养老院的老人们是否真正的需要我们,也不能了解他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又或者,教师德育教育方式不当,强行进行德育教育。
一篇课文本是平常内容,但是最后却突然拔高高度。
这种生硬的德育教育,不仅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效果,最后反而还可能起到负面作用。
到时候我们就悔之晚矣。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形式仍不容乐观,亟需改善。
二、通过课本知识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课本,是一个神奇的艺术品。
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她涵盖古今,又能预测未来。
同时,她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能接触到的最多的东西。
所以,通过语文课本知识进行德育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可以通过作者文章,体悟作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在共鸣之中获得体感。
比如,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文中,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作者本身旷达开阔的胸怀。
归去吧,归去吧,不管他是风雨还是放晴。
这不仅是对日常天气的感触,更是对人生际遇的抒怀。
我们的人生中也总会有雨有晴,而如果我们能够教导自己,教导学生真正领悟并应用这句“也无风雨也无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 陈 刚
晴”,那么我们就真正能够做到笑对成败,笑对人生。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节日或风俗习惯的介绍,体验蕴藏在节日中的德育。
传统节日是我们历史文化的缩影,涵盖了我们千年文化的变迁,诉说着中华民族道不尽的离合悲欢。
比如“端午节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那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大夫。
他那忧国忧民的胸怀,与宁折不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同学们学习。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一个个传统节日背后的一个个动人曲折的故事,一一呈现给同学们。
同时,通过这些故事来寓教于乐,对同学们进行深刻的教育。
以期同学们在古今中外的伟人们的陪伴之下,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德育教育
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3]。
比如,笔者曾经参加过两次拜访养老院老人的活动:一次是在年关将至之际,拜访一处位于幽深小巷中的,相对残破的养老院;另一次则是在一个明朗的夏季,去江心洲拜访一处宽敞阔气的养老院。
第一次去养老院,时间不巧,老人们都聚集在一处大厅内观看电视。
大家看得很入神,以至于都没有发现我们的到来。
这和我们预想中的其乐融融的场面有很大出入。
最后我们也没有好意思打扰他们的娱乐活动,而是行色匆匆的离开了。
第二次去养老院,我们去找老人谈心,为老人放声歌唱,希望能够为他们带来许多欢乐。
我们以为自己做到了,结果最后将近结束的时候,一位老人拉住我们,悄悄告诉我们说:其实这个时间段是他们进行午睡的时间。
我们与他们谈话,放声歌唱本意是好,却并不合时宜,但是老人们出于对我们的关心没有表露。
原来,我们固有的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并不真实,我们对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也不理解。
我们原以为我们是体谅他人的一方,却没有料到,是我们自己在被人迁就。
这两次并不算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让笔者学到了许多。
一是改变了笔者的刻板印象,使笔者对于养老院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是让笔者真正反思,别人需要什么,不是通过我们凭空臆想而推断的。
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三是让笔者感受到了老人们对我们的爱护,我们自以为的关爱为老人带来了负担,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关爱着我们。
这是爱与爱的传递,使我们获得了心灵的洗礼。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两者也是成功的研究性活动。
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就可以从研究性学习出发,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在情感互动中体验情感的变化,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成为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苏州大学
【2】丁一杰.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7(27)
【3】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