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4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1(新版)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5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案(新版)沪教版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布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教法及教具分析与讨论练习与巩固交流与展示实验与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1、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
2、灭火的方法有:、、。
3、(2011.沈阳市)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 ,实验2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团棉花球、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3)分别点燃两只蜡烛,竖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其中一只蜡烛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问题讨论:1、结合你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试着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请列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试着说明其灭火原理。
为了1、(xx徐州)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0C,红磷着火点为2400C。
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____(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其中Mn02的作用是_____ 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药品及其它:水、火
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
就想到燃烧。
但燃烧不当、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有的燃烧从化学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燃烧是有利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加以控制。
如果我们掌握了燃烧与化学反应的联系,那我们
题
书】
到的图,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燃烧失控引起火
学生探究活动】
.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
)
”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特征,知道物质燃烧是化学变化,能从微观角度适当解释物质的燃烧;2.通过对,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一步学习对控制变量因素的探究过程;3.体验物质燃烧条件的得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4.能够运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1.对燃烧现象的认识;2.运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言:出示一张奥运会会场火炬图片。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展示图片:火——造福人类。
火——带来灾难。
二、引导:1.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
把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填写在表格中,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2.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
把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填写在表格中,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3.燃烧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燃烧都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投影。
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能有哪些?参与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并发言,通过活动完成作业。
“我猜想燃烧的条件可能是……”讨论,先从日常生活经验上对猜想进行说明。
对自己的猜测提出实验方案。
三、巡视、指导学生实验:针对猜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2.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交流讨论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达成共识: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四、小结:对学生活动表现做简要评价。
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新思路、新点子做简要评价。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课时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爆炸发生的条件2、理解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4、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过程:展示图片:[讲解词]:这些图片展示的都于火相关,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人类由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的协助。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燃烧和灭火。
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燃烧,和刚才实验中见到的燃烧谁能总结燃烧的共同特点?[学生讨论]: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引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板书)谁给大家举几个缓慢的化学反应?[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生煤火时,有煤块、废纸、木片,我们用火柴先点燃纸,用纸引燃木片,用木片引燃煤块,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一些条件?[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二、燃烧的条件:[学生分组实验]: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A组实验:用滴管在点滴板的两个凹槽中分别滴入少量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
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石块。
[交流讨论]:酒精、木条能燃烧,水、石块不能燃烧。
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
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
B组实验: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交流讨论]: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
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中如何熄灭酒精灯呢?C组实验:煤块、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分析比较产生不同的原因。
给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为什么没有燃烧呢?说明物质燃烧时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利用课件展示]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并强调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学习目的:⑴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⑵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⑶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学习过程:【实验探究】实验1:酒精、水、棉花、、玻璃棒是否能够燃烧[实验仪器]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石棉网[实验用品]酒精、水、棉花、玻璃棒、火柴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燃。
酒精;水。
酒精;水。
用坩埚钳分别夹一小团棉花、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
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
棉花;玻璃棒。
棉花;玻璃棒。
注意:燃烧后的固体残余物放入废液缸中,正确盖灭酒精灯,仪器用完后及时放回原处,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2:比较小木条、小煤块燃烧所需的时间[实验仪器]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实验用品]小木条、小煤块、火柴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观察、比较小木条、小煤块燃烧所需的时间注意:燃烧后的固体残余物放入废液缸中,操作时下面垫上石棉网。
实验3: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实验仪器和用品]火柴、2支蜡烛、玻璃杯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应用】1、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2、不小心碰倒的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燃烧了。
怎么处理?油锅中的油着火了,用什么方法来灭火?住宅楼着火了,怎么办森林大火怎么处理?【总结与反思】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布置作业】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你觉得还可以进行什么实验?。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案(新版)沪教版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布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教法及教具分析与讨论练习与巩固交流与展示实验与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1、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
2、灭火的方法有:、、。
3、(2011.沈阳市)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 ,实验2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团棉花球、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3)分别点燃两只蜡烛,竖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其中一只蜡烛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问题讨论:1、结合你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试着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请列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试着说明其灭火原理。
为了1、(xx徐州)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0C,红磷着火点为2400C。
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____(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其中Mn02的作用是_____ 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课题: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定位燃烧是常见而熟识的生活现象,这是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燃烧是有趣而重要的生活现象,这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基础;对比实验是重要的实验方式,这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基础。
因此,在设计中,将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燃烧现象融入学习情境,让学生提炼学习的主题,将基于问题的实验与思维融入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将燃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入学习主线中,让学生感悟学习的价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学会应用燃烧的知识解释与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比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概括结论的科学方法;2.体验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概念与原理的过程,深化对科学探究的内容与方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建立安全用火意识;2.感受通过化学方法认识燃烧与控制燃烧的重要意义;3. 体验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促进对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1.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比实验;2.利用燃烧的知识解释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科学探究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实验用品蒸馏水、95%酒精、棉花球、小蜡烛、小木条、小石块、小煤块、纸、细铁丝;酒精灯、火柴、玻璃棒(2根)、镊子(2把)、石棉网、玻璃杯、烧杯、胶头滴管、试管、试管夹等。
教学流程教师(教法路径)学生(学法路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视频】《重现钻木取火》。
观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燃烧的特征【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根据这些燃烧现象谈谈燃烧的特征。
【提问】你能结合燃烧的特征,描述什么是燃烧吗?归纳、总结:发光、放热、剧烈、化学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目标探究并掌握: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的;总结灭火的原理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重难点探究并掌握: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的;总结灭火的原理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造福于人类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物质燃烧的利与弊:利: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所需的能量弊: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火险自救:(1)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将它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求救。
(2)被困在火灾区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自救。
如用_______或_____捂住口鼻,_________沿墙壁或_________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5.常用的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燃烧的条件问题导引燃烧是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那么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1.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实验探究1物质的燃烧结论:物质要燃烧必须具有可燃性我们一起来研究燃烧的条件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玻璃棒。
蘸有酒精的能燃烧,蘸有水的不能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我们一起来研究燃烧的条件点燃两根小蜡烛,其中一只罩上一个烧杯(尽量密封),观察两只小蜡烛能否长时间燃烧。
罩烧杯的蜡烛火焰逐渐减弱,最后熄灭。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问题导引可燃物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有什么不同?燃烧过程及生成物有什么区别?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得出结论]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第一节焚烧与灭火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焚烧及焚烧的三个条件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水平目标:1.培育学生的察看、操作、剖析和归纳的水平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水平培育学生自学的兴趣、水平德育目标:1.培育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及合作精神辅助学生建立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付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英勇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焚烧的三个根本条件施教策略:经过猜想、实验研究、察看思虑、议论归纳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课难点:灭火的方法施教策略:联合生活实例,教师启迪点拨和师生共同议论来分别难点。
教课方法:启迪引诱、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察看思虑、议论剖析、归纳总结教课器具:酒精灯,坩锅,铁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块,纸片,小纸盒,烧杯,热水,白磷,红磷,铜片,简略灭火器。
教课程序:复习焚烧和迟缓氧化的观点。
〔牢固知识、温故知新〕课题引入:显示焚烧的定义指引猜想:要发生焚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提出问题,引起思虑〕教师指引:得出初步的结论:1.可燃物2.温度3.空气〔助燃物〕实验考证: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可燃物,假如不是可燃物,即使有充分的温度和空气,也不会焚烧。
指引: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上涨吗?答:“不会〞发问:第三个条件是空气。
先议论一下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最正确这种方方法?用嘴吹,法拥有危险性,应当用盖上酒精灯帽的方法。
问题:白磷焚烧实验。
1.水中的白磷为何没有焚烧?是没有充分高的温度吗?让学生说出热水的温度已达60摄氏度,超出白磷的着火点,是水把空气与白磷隔绝了。
2.红磷为何没有焚烧?让学生说出温度没达红磷的着火点,让学生加深对焚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
说明:白磷放在空气中就能焚烧,我们称这种现象叫自燃。
在自然界中常常发生这种现象,如:过去人们常说的鬼火、天火,〔说明一下各自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种迷信说法,我们发现:科学才是战胜迷信的最好武器。
假如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焚烧,又会如何?过渡:我们知道了焚烧的条件,那么,灭火的方法会是什么呢?1.降低温度,2.隔断空气〔助燃物〕灭火的方法: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断, 2.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基础实验物质燃烧的条件-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安全意识。
二、教学资源•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圆底烧瓶、燃烧器、蜡烛等;•实验药品:木屑、石蜡、糖、小苏打溶液、碘酒等;三、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环节1.教师让学生回顾教材上的内容:“基础实验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讲述自己对物质燃烧条件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器材及药品,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
2.请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实验步骤1.实验1:木屑燃烧•实验目的:观察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石蜡。
•实验步骤:(1)将少量木屑平铺在试管底部;(2)点燃酒精灯,将试管用石蜡密封;(3)观察木屑是否着火。
2.实验2:石蜡燃烧•实验目的:更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器材:酒精灯、圆底烧瓶、燃烧器、石蜡。
•实验步骤:(1)将石蜡切成小块平铺在盛满水的烧瓶中;(2)将瓶口插上燃烧器,点燃酒精灯;(3)观察石蜡是否燃烧。
3.实验3:糖燃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情况。
•实验器材:酒精灯、石蜡、糖、碘酒、小苏打溶液。
•实验步骤:(1)将少量糖放在酒精灯上;(2)点燃酒精灯,将一滴碘酒滴在糖上;(3)观察糖的燃烧情况,并用小苏打溶液试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1结果:木屑需要氧气才能燃烧,酒精灯提供了燃烧所需的热能和火源。
2.实验2结果:石蜡也需要氧气才能燃烧,但石蜡的燃烧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燃烧面积。
3.实验3结果:糖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燃烧面积才能燃烧,燃烧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用小苏打溶液试验可以观察到二氧化碳水解产生气泡。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情况,加深了学生对物质燃烧条件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细节,并注重实验安全。
物质燃烧的条件一、设计思想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
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白磷、红磷燃烧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逐步归纳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通过对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根据灭火原理讨论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形成防火救灾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知道灭火的一般方法和常用灭火器的选用。
2. 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产及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得出燃烧条件、防火和灭火一些有效措施;(2)通过自制灭火器的实验,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选择防火灭火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的学习,体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2)通过防火救灾方法讨论,体验生命的价值、人的社会责任与安全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对着火点的理解四、教学用品药品:白磷、红磷、热水(60℃以上)、氧气、镁带、钠、二氧化碳、氯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等仪器:烧杯、试管、锥形瓶、集气瓶、燃烧匙、玻璃管、薄铜片、球胆等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2. 流程说明[1] 复习碳、硫、磷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引入课题。
[2] 列举生活中的燃烧及燃烧现象,讨论共同点与不同点。
[3] 实验一:点燃镁带,立即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
[4] 实验二:点燃金属钠,放入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
[5] 讨论燃烧现象与本质。
[6] 归纳燃烧的概念。
[10] 通过白磷与红磷燃烧的对比实验,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
[11] 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4] 通过归纳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自制泡末式灭火器的实验,介绍常用灭火器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说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
3.通过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4.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实验用品95%酒精、蒸馏水、棉花球、玻璃棒、小蜡烛、小木条、小煤块;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有没有同学知道如何起煤炉?请你来给我们说说看。
思考讲述起煤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实验服务。
分组实验1用玻璃棒分别蘸去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能够燃烧。
观察现象。
学生分小组实行实验,并并对物质燃烧条件有初步理解。
使学生在探究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设计水平、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创新水平,真正达到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分组实验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小团棉花球,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能够燃烧。
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竖直放平在平整的桌面上,将其中一支蜡烛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尽量使玻璃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
观察现象。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推理水平,调控后续教学。
分组实验4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小煤块,放到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时间燃烧。
通过上述的几个实验实行总结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总结分析用,用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推理。
提出问题:1.为什么纸片小木条之类的放在蜂窝煤的下面?蜂窝煤在炉子里燃烧,那炉身为什么没有燃烧?为什么关闭煤炉下端的风门,煤炉就熄灭了?使用实验的知识结论对这些问题实行分析。
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实验课)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的实验课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
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所以这节实验课的设计融入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主题,让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在教师X例的指引下,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设计多个实验进行探究,并能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解释各种燃烧和灭火现象。
2.学生分析学生在科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了解到,燃烧的发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但仅仅是停留在感性层面,并未理性地深入探究。
在这一节实验课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并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在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还能产生“发现”: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X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索燃烧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并发现灭火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燃烧的条件去解释燃烧和灭火的现象,同时能应用燃烧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如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给的物品和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控制好变量,探究燃烧发生所需要的条件;能让学生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解释各种燃烧和灭火现象;利用对燃烧的条件的控制,设计氢气燃烧的防爆炸装置。
四、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设计反思本节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实验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针对“燃烧的条件”进行自主探究。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通过物质燃烧的条件这节实验课要求学生认识燃烧及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逐步树立安全用火的意识;
4.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重点: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尽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烧的条件。
学生看温馨提示,开始进行实验。
初步
验,那么哪一组的同学来展示一
验中的运用,培养小
,揭秘魔术的奥
教学设计反思:
教师先用一个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化学的魅力;同时发现问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个验证性实验,验证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再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法及如何设计对比实验。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又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按照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实验能力。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前面实验中的灭火方法,引导学生总结灭火的原理,然后进行“多种方法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大比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灭火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再通过交流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知识,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最后,学生总结收获或者疑惑,让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及时巩固,学有所获。
课外作业的布置,则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另外,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①学生实验:将玻璃棒换成玻璃管,这样能够让现象更明显,便于学生观察。
变4个实验为3个实验,这样指向性更为突出。
并且,教学中先指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再半开放性设计实验,最后进行全开放的实验,这样逐层推进,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对比实验的思路及控制变量的思想,我在给学生提供的实验用品中,尽量满足相同的对比物质,比如说:相同形状的小木棒和小纸棒,相同粗细大小的玻璃管,相同大小的棉花团(用来蘸取酒精和食用油),以便于对比。
②演示实验:我在这节课中共做了3个演示实验,一是“滴水点灯”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化学的魅力。
二是红磷和白磷的燃烧对比实验,现象明显,对比性强,并且很有趣,能吸引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对比实验的思想和控制变量法。
三是干冰灭火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在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之余,体会燃烧的共同特点,感受科学灭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