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含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8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生物化学是对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连接生物学和化学的桥梁。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和化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2. 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2) 生物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酶催化、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3) 生物化学反应和能量代谢:糖酵解、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等;(4)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等。
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1) 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PCR、蛋白质电泳、DNA测序等;(3) 酶动力学实验、代谢活性测定和酶抑制实验;(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2.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提供实践机会;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4.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解释难点。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对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陈述进行评估;3. 期中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估;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生物化学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Nelson, D. L., Cox, M. 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 Voet D., Voet J. G., Pratt C. W. 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3. Berg J. M., Tymoczko J. L., Gatto G. J. Stryer L. Biochemistry.七、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十五个教学周,每周三个学时。
《生物化学(一)》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学时数:72 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之后开设,其作用是为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该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大纲内容的讲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物化学中糖、脂、蛋白质、酶和核酸的化学结构与性质以及这些生化物质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使学生掌握它们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行业的联系及初步掌握它们的开发利用与前景。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掌握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它所研究的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趋势与前景;理解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糖类的化学(0.5学时)自学,结合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对本章进行复习。
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0.5学时)自学,结合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对本章进行复习。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9学时)内容及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分类和生物学意义;深刻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深刻理解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熟练掌握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及其实践意义;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分析测定的常用方法。
重点:内容及要求中需要掌握的一般是重点内容(以下类同)难点: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及蛋白质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如胶体性质、变性作用、沉淀作用)。
作业:5种题型12小题左右。
第五章酶(8学时)要求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性;了解酶的组成及命名和分类;在理解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基础上掌握酶活性中心等重要概念;掌握常见理化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情况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酶活力单位的概念及正确测定酶活力的方法;了解酶制备纯化的一般原则及方法;了解固定化酶的概念及常用的固定化技术;了解酶在工业上的应用。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名称(英文):Biochemistry课程编号:B16015课程总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40学时课程学分:4.5课程分类:必修课开设学期:第3、4学期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先行课:《植物学》、《动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课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先行课为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
本课程的作用是为后续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技术和方法。
其任务是掌握植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物质组成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了解和掌握有机物代谢的途径和基本条件,了解代谢调控的方式、过程及意义。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内容4.生物化学的发展及现状(三)重点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四)难点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章氨基酸(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性质。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第二节氨基酸的性质(三)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四)难点氨基酸性质第二章蛋白质(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非共价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第三节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三)重点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四)难点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以及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机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一)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性质肽键的形成和肽链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酸碱性质、胶体性质和沉淀反应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和水解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含量测定(二)核酸化学1、核酸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DNA 和 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核酸的性质核酸的酸碱性质和紫外吸收特性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三)酶学1、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制2、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米氏方程和酶的动力学常数3、酶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方式酶含量的调节机制(四)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的定义和与体外氧化的区别呼吸链的组成和电子传递过程2、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五)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2、糖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合成糖异生途径(六)脂代谢1、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2、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的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七)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α酮酸的代谢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的代谢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八)核苷酸代谢1、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嘧啶核苷酸的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九)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核酸与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及思考题绪论【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
2.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1.思考题1.1 简述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特点;掌握20种氨基酸缩写符号、结构式及主要特点(区内生源不要求)。
2. 掌握氨基酸主要的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及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3.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体内重要的恬性肽。
1.思考题1.1 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2 简述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3 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疯牛病等)。
1.4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1.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1.6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1.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1.8蛋白质变性和沉淀的关系如何?2.名词解释构象与构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亚基、肽单元、肽键、蛋白质变性、模体、锌指结构、α-螺旋、β-折叠、分子伴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构效应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掌握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掌握核酸元素组成特点,并结合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化学结构,熟记它们的中文名称及相应的缩写符号;掌握两类核酸(DNA、RNA)分子组成异同及体内重要的环化核苷酸。
2.掌握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描述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掌握核酸的性质、DNA热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等重要概念。
(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3.熟悉tRNA二级结构要点及核酸的高级结构形式。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一门探讨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分子和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2. 掌握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并能够运用于科研和实践中;3. 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4. 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氨基酸、胺基酸序列、蛋白质折叠、酶的催化等1.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苷酸、DNA与RNA的结构、遗传密码等1.3 多糖和脂质的结构与功能:多糖的结构、糖原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脂质的结构与功能等2. 酶的动力学与调控2.1 酶动力学:速率方程、酶动力学常数、酶催化机理等2.2 酶的调控:酶的诱导与抑制、正反馈与负反馈调控等2.3 酶的功能与应用:酶工程、药物研发等3. 代谢途径与调控3.1 糖代谢途径:糖酵解、糖异生、糖原合成与降解等3.2 脂肪代谢途径:脂肪酸合成与分解、三酰甘油合成与降解等3.3 蛋白质代谢途径:蛋白质合成、降解与泛素连接等3.4 代谢调控:反馈抑制、信号通路调控等4.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4.1 分离与纯化技术:凝胶电泳、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等4.2 光谱和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4.3 酶动力学测定与分析:酶cinetic方法、反应速率测定等四、教学方法1. 综合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讲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2. 实验教学:开展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3. 讨论和研讨:组织小组讨论、研讨会,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3. 课堂互动: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参与和理解程度;4. 学期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化学相关的课题进行探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生命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生物代谢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掌握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代谢网络与生命过程的关系。
3、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代谢过程及其调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其调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生命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生命过程中(如细胞分裂、免疫反应、神经传导等)的生物化学机制。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解析。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
2、作业:定期布置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系统化学的方法,介绍生物体中主要的生物分子、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3. 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4. 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1.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和降解1.2 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1.3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及代谢1.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的合成和代谢2. 代谢途径2.1 糖代谢:糖原、糖异生、糖酵解2.2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β氧化、胆固醇代谢2.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尿素循环、氨基酸合成2.4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 酶的作用和调节3.1 酶的结构和功能3.2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3.3 酶的催化机制及调节方式4. 疾病的发生机制4.1 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2 酶缺陷病:遗传代谢病4.3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原理及与疾病的关联;2. 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论文研讨:组织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分析;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问答和简答题;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上、下册)2. 参考书:《生化学导论》、《生物化学》3. 实验器材:pH计、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物质:氨基酸、酶类等生物化学试剂八、总结展望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到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精妙机制,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医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元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对生物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等;2.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细胞结构1.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膜与运输2. 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2.1 糖代谢2.2 脂肪代谢2.3 蛋白质代谢2.4 核酸代谢2.5 能量转化与ATP合成3. 酶与酶动力学3.1 酶的分类和特性3.2 酶催化机理3.3 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4. 基因与蛋白质合成4.1 DNA的结构和功能4.2 RNA的结构和功能4.3 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4.4 基因调控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2. 实验: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 案例分析:引入生物化学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3.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等进行评价;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生物化学导论》,作者:张三;2.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作者:李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生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细胞结构2. 第二周: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3. 第三周:酶与酶动力学4. 第四周:基因与蛋白质合成八、教学资料本教学大纲提供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讲义、实验操作指南、习题集等。
《生物化学》(含实验)教学大纲开课单位(系、教研室、实验室):生物工程系学分:2.5+1.5 总学时:64H(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编号:10862/10864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工科类本科层次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
它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或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概括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能力技能几部分。
(一)理论知识方面1.生命的分子逻缉和结构基础了解生物构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一般概念及种类。
理解核酸、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分子机理。
理解糖类和脂类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理解酶的概念、分类与命名原则、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2.生命分子的代谢基础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
理解生物体内,特别是糖类相互转化的化学机制;掌握糖类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中心代谢途径)及其特点;弄清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运行规律和机制;掌握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的合成与降解代谢的关键过程;理解体内主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调节控制机制。
(二)能力技能方面掌握一、二种测定核酸、蛋白质、糖类等生物分子含量的方法;常见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与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掌握生物分子的常用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层析和电泳技术等。
在教师指导下,能设计和组合实验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做出综合判断分析和解释。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一个边缘学科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后续课程:生化分析,生物化学产品制备技术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1)生物化学的涵义(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熟悉:生物化学与现代工业3.了解:(1)生物化学与其他生命科学的关系(2)21世纪的生物化学发展趋势[教学内容]1学时1. 概述(1)生物化学的涵义(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生物化学与其他生命科学的关系(1)生物化学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学(2)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基础和前沿3. 生物化学与现代工业(1)生物化学对现代化工、轻工、食品、医药工业的渗透(2)酶工程与自动化4. 21世纪的生物化学发展趋势(1)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3)机体自身调控的分子机理(4)生化技术的创新与发明(5)生物化学与现代新生物技术第二章糖类的化学[目的要求]1.掌握:(1)糖的定义与元素组成(2)单糖的结构和性质2.熟悉:(1)糖的分类与命名(2)糖类的生物学功能3.了解:寡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教学内容]1学时1. 概述(1)糖的定义与元素组成(2)糖的分类与命名(3)糖类的生物学功能2.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1)单糖的旋光性与开链结构(2)单糖的环状结构(3)单糖衍生物(4)单糖的性质3. 寡糖的结构和性质(1)寡糖的结构(2)寡糖的性质(3)环糊精4.多糖的结构和性质(1)同聚多糖(2)杂聚多糖(3)复合糖类[实验内容]4学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必选),4学时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目的要求]1.掌握:(1)生物膜的组成及结构模型(2)生物膜的特性、功能2.熟悉:(1)脂质的概念(2)脂质的分类(3)脂类的生理功能3.了解:(1)磷脂和固醇类(2)膜生物工程[教学内容]2学时1. 概述(1)脂质的概念(2)脂质的分类(3)脂类的生理功能2. 油脂的结构和性质(1)油脂的结构(2)油脂的性质3.磷脂和固醇类(1)磷脂(2)固醇类4. 生物膜(1)生物膜的组成及结构模型(2)生物膜的特性(3)生物膜的功能(4)膜生物工程第四章蛋白质化学[目的要求]1.掌握:(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的分类、肽(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结构要点及维系各级结构的化学键(3)理化性质:蛋白质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蛋白质紫外吸收特性等。
2.熟悉:(1)蛋白质多肽链组成(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3)氨基酸的理化性质3.了解: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及一级结构测定原理[教学内容]6学时1. 概述(1)蛋白质的概念(2)蛋白质的分类(3)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2.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1)蛋白质的水解——产生氨基酸的基本手段(2)氨基酸的结构特征(3)氨基酸的分类(4)氨基酸的性质3. 肽(1)肽的概念(2)生物活性肽4.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蛋白质的共价结构(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5. 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分子的大小(2)两性解离和等电点(3)胶体性质(4)沉淀作用(5)变性作用(6)颜色反应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离纯化与测定(1)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及基本步骤(2)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3)氨基酸的分离(4)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测定[实验内容]13学时(其中必选3学时)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盐析作用(必选),3学时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4学时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6学时第五章核酸化学[目的要求]1.掌握:(1)DNA的二级结构特点(2) mRNA和 t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2熟悉:(1)DNA的三级结构:核小体的结构特点(2)DNA的理化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3.了解:核苷酸的分子构成、连接方式及书写方式;核酸酶[教学内容]3学时1.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1)核苷酸的结构(2)核酸的一级结构2.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1)DNA的二级结构(2)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3)DNA的功能3.RNA的结构与功能(1)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2)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3)核蛋白体的结构与功能4.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2)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5.核酸酶[实验内容]3学时酵母RNA的提取及其组分的鉴定,3学时第六章酶化学[目的要求]1.掌握:(1)酶的基本概念;化学本质;酶促反应特点。
(2)酶的结构与活性:酶的化学组成;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酶原和酶原的激活;同工酶。
(3)酶促反应的机制:活化能;诱导效应。
(4)酶促反应动力学基本内容: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米氏方程、米氏常数的意义)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酶的抑制作用:不可逆性抑制;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2.熟悉:(1)酶的调节:多酶体系、限速酶、别构酶的概念、共价修饰。
(2)酶的活性测定、活性单位的概念。
3.了解:(1)酶工程(2)酶的命名与分类[教学内容]5学时1.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酶的分子组成(2)酶的活性中心2.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1)酶促反应的特点(2)酶促反应机制3.酶促反应动力学(1)低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酶的调节(1)酶活性调节(2)酶含量调节(3)同工酶5.酶的命名与分类[实验内容]4学时酶的基本性质实验(必选),4学时第七章维生素、水和矿质平衡[目的要求]1.掌握:(1)DNA的二级结构特点(2) mRNA和 t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2熟悉:(1)DNA的三级结构:核小体的结构特点(2)DNA的理化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3.了解:核苷酸的分子构成、连接方式及书写方式;核酸酶[教学内容]2学时1.概述(1)维生素的定义(2)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3)维生素的需要量2.脂溶性维生素3.水溶性维生素4.微量元素第八章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目的要求]1.掌握:(1)细胞内ATP生成方式;氧化磷酸化及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及影响因素。
(2)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主要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2.熟悉:(1)ATP与能量转换和利用。
(2)胞液中NADH的氧化过程。
(3)α-磷酸甘油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
3.了解:(1)体内外生物氧化异同点。
(2)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3)线粒体内膜物质转运及其他氧化体系的特点、作用。
[教学内容]4学时1.生成ATP的氧化体系(1)呼吸链(2)氧化磷酸化(3)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4)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2.其他氧化体系第九章糖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1)糖无氧酵解基本反应过程(反应式)及特点、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
(2)“有氧氧化”基本过程及特点、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
(3)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4)糖异生概念、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
(5)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熟悉:(1)糖原合成和分解的基本过程、关键酶。
(2)血糖的调节3.了解:(1)磷酸戊糖的基本反应过程。
(2)糖原积累(3)血糖水平异常[教学内容]6学时1.糖的生理功能及消化吸收2.糖的无氧分解(1)糖酵解的反应过程(2)糖酵解的调节(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3.糖的有氧氧化(1)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2)有氧氧化的调节4.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2)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6.糖异生7.血糖及其调节第十章脂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1)必需脂肪酸的概念、脂肪动员的概念及关键酶。
(2)脂肪酸的β-氧化(3)酮体的生成、利用及生理、病理意义。
(4)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来源及生理功能。
2.熟悉:(1)脂肪酰基的活化及进入线粒体的机制。
(2)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及合成后的加工过程。
(3)甘油的氧化分解。
(4)α-磷酸甘油生成的两种途径。
(5)胆固醇合成部位、原料、基本过程、调节及酯化。
(6)甘油磷脂的合成及分解代谢。
3.了解:(1)甘油三酯的化学结构及生理意义。
(2)脂类的消化及吸收(3)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及生理意义。
(4)甘油三酯的合成。
(5)胆固醇激素及VD3的生成(6)鞘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教学内容]3学时1.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及分类2.脂类的消化和吸收3.甘油三酯代谢(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4.磷脂的代谢(1)甘油磷脂的代谢(2)鞘磷脂的代谢5.胆固醇的代谢(1)胆固醇的合成代谢(2)胆固醇的转化6.血浆脂蛋白的代谢第十一章核酸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1)核苷酸从头合成及补救合成途径的概念(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元素来源、合成部位及基本过程的主要反应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