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
- 格式:pdf
- 大小:360.25 KB
- 文档页数:3
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第一篇: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蒙氏教育法本土化过程的问题及对策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一)、对蒙氏教育法精髓的把握上存在的问题1、教师方面目前,我国蒙氏教育法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师不能正确把握蒙氏教法的精髓,把蒙氏教法等同于蒙氏教具的操作,存在生搬硬套、囫囵吞枣的现象。
教师们普遍视野局限,交流的机会不多,可供借鉴的成功例子也少。
培训几周甚至几天后就匆匆上岗,没有时间去细细的了解、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
其次,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思想也影响了教师“导师”意识的形成。
蒙氏教师的素质不高也与蒙氏教法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一定关系。
蒙氏教师的培训工作多数是由民办或非教育机构承担, 这些培训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大多质量差,很多培训机构把操作蒙台梭利教具当作蒙台梭利教育法等错误的培训方式, 也把不少幼儿园教师带入了误区。
由于“蒙台梭利教师的培训上只做表面文章,老师们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学习只学习了表面的、形式的东西的现象,而缺乏对蒙台梭利教育精位和实质的把握。
”[1]未曾真正领会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其工作中就存在着“不求其解”、“囫囵吞枣”、“照抄照搬”的现象。
“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导师“难寻是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主要误区之一。
” [2]2、幼教管理者方面我国的各类幼儿教育机构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存在着盲目跟风,追求形式上的模仿,照搬。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于很多幼儿园管理者来说,是作为一个旗号和卖点向家长推介的,是向家长额外收取高额费用的“幌子”,而对于其是否真正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则考虑不多。
由于幼教管理者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办“蒙氏班”“蒙氏园”,导致多数幼儿园在采用蒙氏教育时只注重其形式而忽略其精髓,引进与移植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
对此,我国幼儿教育家卢乐山教授就曾指出: “现在许多的幼儿园都在办蒙台梭利班,但我觉得都不够深入,更多的是在做表面功夫,断章取义。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探索世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强调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发现,而不是被老师强加知识。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在中国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的记忆和背诵,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
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则强调让孩子们通过感官经验来理解和学习知识。
通过感官教育,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感官刺激,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放置各种形状、颜色和质地的物体,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观察来学习。
我们还可以利用儿童画和手工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感官操作能力。
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感官能力,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来进行亲子教育。
父母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发音等多种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感官能力和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直觉和自由探索。
在中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教育理念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通过感官教育、手工活动和亲子教育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综述研究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其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从直接引进理论和借鉴国外经验到走上本土化的道路,在研究内容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研究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本土化为主题,从本土化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入手,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对蒙台梭利本土化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评述,探讨发展的趋势,为今后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字: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综述研究一、导论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蒙氏教育法是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正如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泰斗卢乐山先生所说的,“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
”①蒙氏教育法由1994年引进中国并引发大规模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的异化。
(一)选题缘由当前研究蒙氏教育法本土化的论文有800多篇,主要论述了蒙氏教育法自身的局限性、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那么,如何正确的看待蒙台梭利教学法?如何使蒙氏教学法与我国传统幼儿教学模式相融合?怎样解决蒙氏教学法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激起了笔者对蒙氏教学法本土化进行研究的想法。
(二)研究背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993年之后,蒙台梭利思想在中国引进进入第二次高潮,一系列的著作和书籍涌现,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蒙氏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94年之后,蒙氏思想走向了本土化的实践过程,打破了理论的限制。
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时期和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模式,由于没有真正的把握住蒙氏思想的精髓,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的问题。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被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提出的,她提出的这一理论对全世界范围内很多的幼儿教育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是从直接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引入、同时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实现本土化,虽然在理论的研究上内容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其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的本土化为研究主题,从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下的现状以及等层面入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对蒙台梭利在我国的本土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及评述,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更好的实现本土化、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建议和依据。
关键字:蒙台俊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Abstract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was put forward by the famous Italian preschool educator Montessori. Her the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reschool education worldwide and can not be ignored. The real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in our country is to introduce Montessori's education theory directly and use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Although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its research work lacks systematicness and practic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teaching method as the research theme,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other ways,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summary and comment on Montessori's localization in China,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and better evalu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To provide better advice and basi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Key words: Montaigne Junli Education Law; Localization; Research目录1.绪论 (1)1.1研究缘起 (1)1.2文献综述 (1)1.2.1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外的研究及现状 (1)1.2.2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内的研究及现状 (2)1.3概念界定 (2)1.4研究内容和目的 (2)1.5研究方法 (3)1.5.1文献法 (3)1.5.2观察法 (3)1.5.3访谈法 (3)2.基于S园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现状 (3)2.1蒙台梭利幼儿园本土化的基本现状 (3)2.1.1 蒙台梭利幼儿园基本情况 (3)2.1.2蒙氏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3)2.2蒙台梭利幼儿园环境情况 (4)2.1.1室外环境 (4)2.2.2室内环境 (4)2.3蒙氏幼儿园班级情况 (5)2.3.1班级规模 (5)2.3.2班级活动安排 (5)2.4蒙氏幼儿园教学情况 (5)3.S园蒙氏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8)3.1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8)3.2师资水平落后 (8)3.3家园合作的缺失 (9)4.我国蒙台梭利教育法问题的对策探究 (9)4.1正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9)4.2加强蒙台梭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9)4.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10)4.4充分考虑国情差异 (10)4.5引入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绪论1.1研究缘起自从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我国以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使得很多的幼儿开始接受蒙台梭利教学。
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玛利娅·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瓦莱镇。
她于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20世纪初她被聘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主要的治疗对象是低能儿童,经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她开始形成了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1]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在那里她把自己对低能儿童上的经验经过改良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方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幼儿教育模式引进或被渗入到其他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模式当中。
对当今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幼教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蒙氏教育法于1994年引进中国并开始了大规模流行,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异化现象。
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专家卢乐山先生曾说过:“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
”[2] 只有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思想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具体实践特点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蒙氏教育法与传统教育的共生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异化1.在实践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任何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
在我国儿童长期以来被当作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看作是“小大人”,过早地被推进了成人的世界,家长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让儿童不得不迅速地成长。
蒙氏教育法的引进让不少家长感受到了福音:原来孩子能在幼儿教育阶段跑得更快一点。
家长趋之若鹜使得蒙氏教育法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
有的幼儿园为了能收取高额的蒙氏学费而不加任何改造地全盘照搬蒙氏教育法,比如说蒙氏教育法的实质在于观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以确定对儿童的个别化教学,其核心是儿童。
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感官刺激和探索的教育理念。
它起源于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研究和实践,主张通过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经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而在我国,本土化教育注重的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强调的是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学习。
在教室里,儿童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教具和材料,探索它们的不同特性。
他们能通过触摸、看、听、闻等感官的刺激来感知和理解事物。
这种自由探索的方式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本土化教育也注重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儿童提供类似的感官刺激和探索机会。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自动手去做,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入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儿童在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此外,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还注重环境的设计和创造。
教室里的教具和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准备的,以满足儿童的感官需求和发展需要。
这种注重环境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我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创造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为儿童打造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提供丰富的教具和材料,以及安全舒适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强调的是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学习,注重感官刺激和环境的设计。
在我国的本土化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经验和创造适合儿童学习的环境,我们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当今世界全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正确解读,认识和吸取其对我国幼教有指导作用的教育精髓,同时承认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运用中的文化障碍,找到将其本土化的途径。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精髓(一)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内在需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备一种自我成长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内在的生命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
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的生命力是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
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
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梭利课程由一系列操作来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与所发展的儿童能力,分为不同领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字、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7个领域,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顺应儿童生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其自我发展。
蒙氏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2至4负,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2至6岁。
并且,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
因此,儿童的课程与教学应该建立在儿童的兴趣、发展需要、疑问与经验之上,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即实施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主要通过区域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
所以,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蒙氏个别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可以自由地在已设计好、适合他们需要的环境中选择活动。
在对教具的设计方面,强调对儿童的吸引力不在于它的外表,而在于它的内部——能够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能够长时间地吸引孩子。
她的这种儿童观以及由此设计的课程,符合现代教育哲学的理念,与人的本质发展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只有顺应儿童内在生命力发展需要的教育,才会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的探索王炜(河北工程大学幼儿园,河北邯郸056000)摘要:蒙台梭利教育与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都是以幼儿的全面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前提来实现的。
蒙台梭利教育定位的重点和复杂性在于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的有效实施。
在符合蒙台梭利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应分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和拓展课程。
前者保证了儿童的全面均衡发展,后者对蒙台梭利教育薄弱的艺术和身体素质进行了改进和补充。
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层面、课程内容层面、课程实施层面、课程评价层面的四个层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进行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教育参考文献:[1]索丽珍.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本土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05):124-127.[2]叶蕊.民族地区幼儿园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探索的个案研究———以A 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0,9(28):35-37.一、课程目标层面的本土化探索课程目标是将特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具体化,形成整个课程的灵魂。
一般在设计本土化的课程时,要考虑目标整合。
蒙台梭利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格,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质上符合我国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相关精神。
因此,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实现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内容层面的本土化探索蒙台梭利课程内容的构成以教材为中心,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反映在教材的选择和相应的工作上。
这就要求课程策划人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上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对蒙台梭利培训现有教材和相应的工作进行组织和总结,形成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保证儿童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根据中国传统和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编制节日、热点事件、周边事件等多个主题,将这些主题的素材转化为地域性的素材、作品或延伸性活动,将其渗透到整个教学环境的布局和正常的师生互动中。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改革开放以来,蒙台梭利教学法影响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
该教学方法虽然为中国学前教育拓宽了理论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丰富了教育改革资源,但在某些方面往往只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标签: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国;本土化;学前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从1913年传入中国起,就一直备受冷落,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引起各方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幼儿园。
时至今日,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从民办幼儿园到公立幼儿园,从实验班到全日制蒙氏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九个省区和直辖市。
仅仅30年,影响如此之广,可见蒙氏教育的魅力之大。
可这样的西方教育方法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否能得到中国家长的认可?是否最终能实现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呢?一、蒙台梭利教学法与中国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也是通向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蒙台梭利教学法从创立之初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就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所向往的社会目标相一致。
经过30多年中国本土文化的熏染和蒙氏教育实验的深入开展,其成效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这一良好的教育。
它所关注的幼儿个性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蒙台梭利教学法从六大领域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权利的关注,是蒙氏教育精神的宝贵财富,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 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精髓在于通过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地自由成长,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与我国《全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相一致。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着眼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利用蒙氏教学法,从幼儿的自由、个性、全面、健康、和谐等方面,大力推动国家的基础教育建设势在必行。
蒙台梭利语言教学的本土化研究摘要:在把蒙台梭利语言教学本土化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这种教学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它是这种教育能够被普及的关键,其次要了解这种理论的不足之处,能结合自己的实践来完善理论;最后,要结合本土化语言训练的需求,转化理论,让教学活动符合本土化语言的教学需求。
只有从这三点出发,优化蒙台梭利语言教学理论的应用,才能够提高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蒙台梭利;语言教学;本土化蒙台梭利是世界有名的教育学家,她曾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专门招收3~6岁之间的儿童开展语言教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她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理论,她的语言教学理论给予语言教学极大的影响。
现针对这种语言教学本土化的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优化的对策。
一、蒙台梭利教学理论给予语言教学本土化的影响蒙台梭利教学理论认为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中要应用间接的方法来开展语言教学。
她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肢体训练阶段,即培养儿童扣、抓、捏、按等能力,让儿童的肢体变得协调,从而为后续的语言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个阶段为游戏教学的阶段,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如何发声、词汇的意思、记忆词汇的开关。
第三阶段为阅读阶段,此时为幼儿提供绘本,让幼儿结合图片来理解文本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结合第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实践理解句型模式。
由这套教学理论可以看到它的应用要点为教学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阶段,然后分阶段开始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征。
二、蒙台梭利语言教学的本土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把蒙台梭利教学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发现这套教育方法的实效性不足,通过实践发现,这既与蒙台梭利语言教学时代发展造成的局限性有关,也与部分教师对这套教育理论的认知不足有关,也与西方的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文化存在差异有关。
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一)感官训练的孤立化局限蒙台梭利已经意识到了儿童肢体的发展将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在教学中不能够超前教学,从而她认为应当顺利儿童发展规律开展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与华德福的课程本土化启示和建议
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是两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教育模式,它们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点。
本土化是将这些教育模式与本国的文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以适应当地的教育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启示:
1. 了解本国教育现状:在将蒙台梭利教育或华德福教育本土化之前,先了解本国的教育现状,包括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目标等。
这有助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避免与当地法律法规相冲突。
2. 保留核心价值观: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都有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注重个体发展等核心价值观。
在本土化过程中,这些价值观应得以保留并贯穿于教育内容和教学实践中。
3. 结合本国文化和语言:本土化要求将教育模式与本国的文化和语言相结合,创造符合本土实际的教学资源和教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等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4. 考虑家长和社区需求:教育本土化不仅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也要考虑家长和社区的期望。
与家长和社区密切合作,了解他们对教育的期待和需求,将其纳入教育计划中,增加家长的参与度和支持。
5. 适度调整教学方法: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但具体的教学方法可能需要根据本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结合当地教学实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适合本地学生的教育体验。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了解本地教育需求、保留核心价值观、结合本国文化和语言、考虑家长和社区需求以及适度调整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本土化的目标。
谈谈你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理解结合本土化教育写一篇文章一、科学选择儿童玩具从总体上看,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具有系统性强、功能独立、材质多样、错误控制、重视智力培养等特点,对我国学前儿童玩具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或家长对于儿童玩具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根据蒙台梭利的感官教具理论,我们认为,在儿童玩具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深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能敏锐觉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敏感期,为他们准备适宜的玩具。
二是按照儿童的兴趣爱好选择玩具。
玩具既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不能忽视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对玩具的偏好各不相同。
选择满足儿童需要的玩具,才能真正触及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三是按照不同的形状、材质选择玩具。
学前儿童正处在感官敏感期,不同形状、材质的玩具有利于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让儿童触摸棉、亚麻、丝、皮革等材质,可以提升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又如,提供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不同形状的玩具,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生活周围的儿何形状,发展他们的实体感官。
四是要注意玩具的美感。
造型设计优美、色彩搭配协调的玩具,既能激发儿童操作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感受能力。
儿童的审美是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和家长在玩具的选择上也应注意玩具的质感与美感,让儿童在美的熏陶中“工作”和成长。
此外,选择玩具时还应注意安全问题,避免选择含有毒物质、边角尖锐、体积太小等有潜在危险的玩具。
二、正确运用感官训练法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法”以系统的感官教具为依托,通过对儿童视、听、触、味、嗅等感觉的训练,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感觉功能,增进他们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处在感官敏感期的儿童来说,感官训练非常重要。
前文提及的蒙台梭利运用“示范法”三阶段语言教学法“练习法游戏法”等方法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007.12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被誉为“20世纪欧洲和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
她所创立的教育法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法,为世界儿童健康成长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台梭利博士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儿童。
她揭示了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并且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儿童各个阶段心理成长变化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了科学教育儿童的方法。
让儿童正常发展,成为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蒙台梭利教育法虽然适合每一个国家儿童的教育,但由于各国的传统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要使这一优秀的教育法在本国儿童教育中立足扎根获得理想效果,必须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经验发展相融合,使其本土化,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国各地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工作有不少成功经验。
首先,注重吸收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与当代国内外各种优质课程融合,使其更具时代性与民族性。
很多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幼儿园选择了与瑞吉欧、生态、游戏、主题教育等课程融合,在内容上融会贯通,在方法上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融入在蒙台梭利教育中。
为蒙台梭利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更具活力。
这也是蒙台梭利生前所希望的,希望后人不断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创造发展蒙台梭利教育。
其次,很多幼儿园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背景,创造、延伸了蒙台梭利教育中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与操作材料。
在语言、文化、科学常识领域方面尤为突出。
此外,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也有不少创新。
由于我们的家长对混龄组织教育认同程度较低,大多幼儿园仍以同龄教育为主。
为了让孩子能享受到混龄教育的好处,不少幼儿园为向混龄教育过渡做了不少工作。
主要有:中小班混合年龄教育,大班同龄教育;生活混龄教育,工作和学习分龄教育;平时同龄教育,专题、主题活动混龄教育。
尽力寻找各种时间为孩子提供大帮小、小敬长的社会交往的机会,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凭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的对策分析摘要】在世界教育史上,玛利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初的一位著名幼儿教育家。
她将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探索科学的儿童教育学形成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
作为一种较先进的幼教模式,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当今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正确解读,认识和吸取其对我国幼教有指导作用的教育精髓,同时承认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运用中的文化障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教育。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中图分类号】G239.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5-0129-01在我国幼教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研究一直较为热烈。
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正确解读,认识和吸取其对我国幼教有指导作用的精髓,进而来更好地发展我国幼儿教育。
而如今现在大量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好的教育所以就盲目的追随蒙氏教育却不知道蒙氏教育的理念是什么,只是知道追求华丽的外表和其中一小部分操作材料,而没真正去解读蒙氏的教育法。
另外又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和亲自去幼儿园蒙氏班级的接触,让我深深有体会。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选择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题来进行研究,以期望真实反思我国幼儿园对蒙台梭利的错误的认识和存在的问题。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含义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
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
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