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知识梳理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四 金属 金属矿物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25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水的沸腾,汽油挥发)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燃料引发的爆炸)表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的变化。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也会发生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稳定性)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密度,导电性,溶解性,状态,硬度,光泽)3.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4.人们把101 kPa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单元课题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化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规则①不得用手接触药品,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尝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无规定按最少量取)。
③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保存:广口瓶(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储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②取用:药匙/镊子。
③放入玻璃容器:一、密度较大块状物体/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以免打破容器);二、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盛放:细口瓶(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储存在棕色细口瓶内)。
②取液:倾倒法。
③注意:一、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子上(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污染)二、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三、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处(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四、立即盖紧瓶塞,放回原处(防止药液挥发,避免试剂受到污染)④量体积:量筒(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做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稀释溶液),量筒放平,视线与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仰小俯大)⑤取用少量液体:用滴管。
精准讲解《中考化学总复习》中考必考知识点一轮复习精讲中考化学总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中考化学知识而编写的一本复习资料。
本文将对其中的必考知识点进行一轮复习的精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
2.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净化。
通常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净化,如电解和还原等。
3.化学反应识别:化学反应的标志有气体产生、颜色变化、放热或吸热等。
例如,酸和碱反应会产生气体,金银水反应会产生红色颜料。
4.常见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氧化反应和盐的合成反应等。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6.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会产生金属氧化物,如钠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钠。
7.金属氧化反应: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8.盐的合成反应:金属和酸反应可以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9.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熔点和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酸碱反应、燃烧和氧化等。
10.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而发生的反应。
其中,氧化剂会接受化学物质的电子,而还原剂会给予化学物质电子。
以上是《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必考知识点的一轮复习精讲。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进行区分;3.初步形成环保、关心空气质量的意识,自觉提升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二、思考与交流1、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例题1.泾河镇中心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右图的装置做了四组实验,实验报告如下:①第一组:药品:红磷原理: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现象: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3、用燃着木条检验了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木条熄灭②第二组药品:硫粉原理: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1、硫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无烟,有刺激性气味。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明显不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③第三组药品:镁带原理;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镁+ 氮气点燃氮化镁1、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生成,燃烧后白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内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静止时,体积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④第四组药品:蜡烛原理:石蜡+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1、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2、水面上升明显不到1/5刻度;(1)在上述四组实验中,你认为第组能准确的达到本次实验的目的,结论是。
(2)实验结果偏小的是(用实验编号回答),原因为;实验结果偏大的是(用实验编号回答),原因为;(3)有同学认为将实验②、④稍作改进,可以很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怎么改进?(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你认为选择药品时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①;②。
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例题2.现有一瓶装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请你想方法鉴别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例题3.下图是有关氧气性质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若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生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一)初中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阿伏加德罗①提出分子学说②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张青莲主持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测定门捷列夫①发现元素周期律②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拉瓦锡①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②发现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理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二)初中化学重要标识1.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标识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3.与水和环保相关的标识(三)常考物质的俗名1.氯化钠(NaCl):食盐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8.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9.甲烷(CH4):沼气10.乙醇(C2H5OH):酒精11.乙酸(CH3COOH):醋酸12.过氧化氢(H2O2)溶液:双氧水13.汞(Hg):水银14.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1.氧气:①助燃性(支持燃烧)——炼钢、气焊②供给呼吸——医疗急救、潜水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食品保鲜、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3.氢气:①密度小——填充气球②可燃性——高能燃料③还原性——冶炼金属4.金刚石:①硬度大——裁玻璃②加工成饰品——钻石5.石墨:①软——铅笔芯②滑——润滑剂③导电性——电极6.活性炭(主要成分为碳单质):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7.水:生命必需物质、溶剂8.二氧化碳:①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灭火②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汽水③干冰升华吸热——制冷剂、人工降雨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气体肥料9.一氧化碳:①可燃性——气体燃料②还原性——冶炼金属③毒性,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10.氧化钙:与水反应——制氢氧化钙、食品干燥剂11.盐酸:①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锈②胃酸的成分——助消化12.硫酸:①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锈②浓硫酸吸水——干燥剂13.醋酸:除水垢14.氢氧化钠:①固体吸水潮解——作气体干燥剂②与油污反应——除油污(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15.氢氧化钙:①与二氧化碳反应——检验二氧化碳②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③配制波尔多液16.氯化钠:作调味剂、防腐剂、融雪剂,配制生理盐水17.碳酸钙:①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②硬度大、难溶于水——装饰、建筑材料③补钙剂18.碳酸钠:工业制取烧碱,用于玻璃、纸张、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19.碳酸氢钠:①受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且——发酵粉(焙制糕点)②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症20.硝酸钾: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料21.甲烷:可燃性——作燃料22.乙醇:医疗用75%的乙醇消毒杀菌、实验室常用的燃料(五)元素或物质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化学一轮复习重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枝重要的分支。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掌握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一轮复习的重点进行梳理,帮助你高效备考。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基础,掌握物质性质的分类和特点是学习化学的关键。
在复习物质的性质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重点关注物质性质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燃烧性、活泼性、稳定性等。
重点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机理。
3. 物质的结构性质: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组成,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及其影响。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环节。
复习化学反应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反应类型的分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学习平衡定律、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计算方法,了解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三、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数据处理和问题解答的基础。
在复习化学计算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化学计量关系:掌握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概念。
2. 溶液的计算:学习浓度、溶解度、溶液的稀释等概念,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
3. 气体的计算: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混合物的计算方法,理解气体的摩尔体积和分压的概念。
四、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加深对化学知识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手段,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试题形式。
在复习化学实验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了解测量体积、质量和温度的实验方法。
专题五常见的酸和碱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名师考点精讲考点1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必考]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另外,不能在容器口较小的容器中稀释浓硫酸。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大,而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但不能用来干燥氨气(干燥装置如图所示)。
4.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
5.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
典例1(2021·长春)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碱的化学性质,如图: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图:(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色。
(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上述知识网络图中碱能够与反应。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滤液一定显(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什么呢?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