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真题有机化学必修内容考点统计与分析——2015—2017年全国高考卷《有机化学》必修内容考查
- 格式:pdf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
2017年⾼考全国1卷化学试题评析与详解复习时我们有专门做⼀些STSE类的题⽬,并对纤维素、蛋⽩质、粘胶纤维、合成纤维进⾏了介绍,上新课讲到尼龙时还特意趣谈了⼀下它名字的来历。
这题充分说明积累⼀些化学常识的重要性。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砒就置⽕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中涉及的操作⽅法是A.蒸馏 B.升华 C.⼲馏 D.萃取杂谈:答案B。
题⽬中 “将⽣砒就置⽕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从这⼏句可知是固体在加热时直接转化为⽓体,类似于碘的升华。
2015年考了古代⽂化科学知识,然⽽2016年没考,所以在许多的⾼考模拟题中认为2017年不考此类题⽬,谁知世事难料。
这题⽬⽐2015年的难度⼤,对⽂⾔⽂的⽔平要求很⾼,中学学科⽹当时抢先版给出的答案就是错的,专家们去做都翻了车,那考⽣就更加迷茫。
复习时我们觉得此类题⽬不能忽视,毕竟传统⽂化知识是⾼考的导向,当时⼆轮复习时有专门做“步步⾼”中的⼀个专项训练,但此题要求甚⾼,复习效果达成得不是很好。
杂谈:答案D。
有机选择题如期再现,但难度⽐往年的要⼤,利⽤苯的结构发现的化学史实,综合考查了同分异构体,⼆氯代物,碳碳单键双键的化学性质,原⼦共⾯等问题。
A项中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d和p两种,A错误;B项中d分⼦中氢原⼦分为2类,根据定⼀移⼀可知d的⼆氯代物是6种,p的⼆氯代物是2种,B错误;C项中b、p分⼦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锰酸钾溶液发⽣反应,C错误;D项中苯是平⾯形结构,所有原⼦共平⾯,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所有原⼦不可能共平⾯,D正确。
答案选D。
复习时我们对有机选择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有过关,同分异构体,⼆氯代物,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都⽐较重视,尤其是原⼦共⾯问题有重点强调。
原来的⾼考题都是考查单个考点,此题的综合性强,对学⽣的能⼒要求⾼。
17.【2016四川卷】高血脂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化合物E是一种临床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
E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Ⅰ的名称是___○a___,试剂Ⅱ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b___,第②步的反应类型是____○c___。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第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第⑦步反应中,试剂Ⅲ为单碘代烷烃,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
(5)C的同分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X、Y和CH3(CH2)4OH。
若X含有羧基和苯环,且X和Y的核磁共振氢谱都只有两种类型的吸收峰,则X与Y发生缩聚反应所得缩聚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
【答案】(1)○a甲醇○b溴原子○c取代反应(2)(3)(4)CH3I (5)【解析】试题分析:(1)试剂Ⅰ的结构简式为CH3OH,名称为甲醇;试剂Ⅱ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2CH2Br,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溴原子;根据和的结构及试剂Ⅱ判断第②步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2)根据题给转化关系知第①步反应为CH3CH(COOH)2和CH3OH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H(COOCH3)2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C的分子式为C15H20O5,其同分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含有酯基,生成X、Y和CH3(CH2)4OH,生成物X含有羧基和苯环,且X和Y的核磁共振氢谱均只有两种类型的吸收峰,则X为对二苯甲酸,Y为CH2OHCH2OH,则X与Y发生缩聚反应所得缩聚物的结构简式是。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涉及有机物的命名,官能团的识别,反应类型的判断,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相关知识,以简答或填空形式考查。
常涉及如下高频考点:有机物的命名;官能团的识别、检验方法和官能团转化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分析;有机物结构简式推断及书写;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数目判断及书写;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等。
近5年新课标全国卷:有机化学1.(2015全国1)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A.1:1 B.2:3C.3:2 D.2:12.(2015全国2)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3.(2015全国2)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4.(2014全国2)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5.(2014全国1)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乙酸乙酯B、戊烷 C. 戊醇D、戊烯6. (2013全国2)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7. (2013全国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笨8.(2013全国1)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醉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2013全国1)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 15种B. 28种C. 32种D.40种10.(2013全国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 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11.(2012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5种 B.6种 C.7种 D.8种12.(2012全国新课标)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1 2 3 4 5 6 7 8 9 10C2H4C2H6C2H6O C2H4O2C3H6C3H8C3H8O C3H6O2C4H8C4H10 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13.(2011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14.(2011全国新课标)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 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5、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高考真题化学20172017年的高考化学真题,一如往常地考察了考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真题中的有机化学部分一直是考生比较关注的重点,因为有机化学知识通常比较繁杂而且题目设计较为灵活。
在2017年的高考化学真题中,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考察了有机官能团的识别、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有机化学题目时,考生首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官能团如羟基、醛基、酮基、羧基等。
其次,考生需要具备化合物结构式的画法和解析技能,能够根据结构式的特点推断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最后,需要多做有机化学的综合题和实战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试技巧。
2. 离子反应与溶液离子反应与溶液部分是化学真题中的另一个考查重点,主要涉及离子间的化学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等内容。
在2017年的高考化学真题中,离子反应与溶液部分的题目主要考察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滴定等实验操作的原理和步骤。
解答离子反应与溶液题目时,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离子反应类型,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生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此外,需要了解溶液中离子的行为规律,如溶解度积的概念、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
在做涉及滴定实验的题目时,应该注重实验步骤和反应原理的理解,确保解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化学实验与仪器化学实验与仪器是高考化学真题中的常见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及相关原理等方面。
在2017年的高考化学真题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实验操作和仪器应用题目,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仪器操作能力。
解答化学实验与仪器题目时,考生需要熟知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安全规范,做好实验细节的把握和操作技巧的掌握。
2015年新课标I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7.(6分)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 .氨水B.硝酸C.醋D.卤水8.(6分)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9.(6分)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 B.2:3 C.3:2 D.2:110.(6分)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A .A B.B C.C D.D11.(6分)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B.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C.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12.(6分)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质的沸点:W>XA.B阴离子的还原性:W>Z.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C.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D.13.(6分)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A.B 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26.(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3)①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②草酸为二元酸.27.(14分)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条).(2)利用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化学式).(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然后在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填名称).(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4),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6)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28.(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为:,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8.5×10﹣17.(3)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kJ.(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0 0.60 0.73 0.773 0.780 0.784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min﹣1.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填字母).[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36.(15分)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的工艺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得到的氧化产物是,溶解温度应控制在60﹣70℃,原因是.(2)写出步骤③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步骤⑤包括用pH=2的酸洗、水洗两步操作,酸洗采用的酸是(写名称).(4)上述工艺中,步骤⑥不能省略,理由是.(5)步骤②、④、⑤、⑧都要进行固液分离.工业上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有(填字母)A、分馏塔B、离心机C、反应釜D、框式压滤机(6)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37.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形象化描述.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对自旋相反的电子.(2)碳在形成化合物时,其键型以共价键为主,原因是.(3)CS2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写出两个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4)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其固体属于晶体.(5)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①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个C原子.②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原子连接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38.A(C2H2)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由A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式聚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是,B含有的官能团是.(2)①的反应类型是,⑦的反应类型是.(3)C和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4)异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5)写出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异戊二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写结构简式).(6)参照异戊二烯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A和乙醛为起始原料制备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2015年新课标I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7.(6分)考点:真题集萃;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说明“强水”腐蚀性很强,能腐蚀多数金属及岩石,但不能腐蚀玻璃,即和玻璃中成分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氨水属于弱碱,和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CaCO3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玻璃中成分硅酸盐反应,所以符合条件,故B正确;C.醋酸是弱电解质,能腐蚀较活泼金属,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金属,如Cu等金属,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D.卤水其主要成份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阳离子,和大多数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硝酸的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不大.8.(6分)考点:真题集萃;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一个D2O和H2O分子中质子数都是10,18g的D2O物质的量==0.9mol、18gH2O的物质的量==1mol,根据N=nN A知,其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9mol:1mol=0.9:1,结合分子构成计算质子数;B.n(H2SO3)=0.5mol/L×2L=1mol,亚硫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且第二步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第一步电离程度;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mol×2×[0﹣(﹣1)]=2mol,据此计算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C.NO和O2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根据方程式知,2molNO与1mol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olNO2,但NO2和N2O4之间存在转化,方程式2NO2⇌N2O4.解答:解:A.一个D2O和H2O分子中质子数都是10,18g的D2O物质的量==0.9mol、18gH2O的物质的量==1mol,根据N=nN A知,其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9mol:1mol=0.9:1,二者的分子数分别是0.9N A、N A,结合分子构成知,二者的质子数分别是9N A、10N A,故A错误;B.n(H2SO3)=0.5mol/L×2L=1mol,亚硫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且第二步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第一步电离程度,所以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远远小于2N A,故B错误;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mol×2×[0﹣(﹣1)]=2mol,则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0.2mol,电子数为0.2N A,故C正确;C.NO和O2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根据方程式知,2molNO与1mol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olNO2,但NO2和N2O4之间存在转化,方程式2NO2⇌N2O4,所以产物分子数小于2N 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计算,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同位素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物质结构、物质之间的转化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AD,注意A中D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注意D中存在转化关系2NO2⇌N2O4.9.(6分)考点:真题集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每个乌洛托品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4个N原子,根据C原子、N原子守恒判断甲醛和氨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每个乌洛托品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4个N原子,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个N原子,根据C原子、N原子守恒知,要形成一个乌洛托品分子需要6个甲醛分子、4个氨气分子,则需要甲醛和氨气分子个数之比=6:4=3:2,根据N=nN A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的量的基本公式及物质的构成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结合原子守恒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0.(6分)考点:真题集萃;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过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B.Cu和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Cu2+;C.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所以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熔化,熔化的铝并不滴落;D.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解答:解:A.过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故A错误;B.Cu和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所以没有黑色沉淀生成,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故B错误;C.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形成氧化膜,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住了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C错误;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说明NaOH完全反应,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所以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沉淀转化、铝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的性质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性质,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题目难度中等.11.(6分)考点:真题集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根据图知,负极上C6H12O6失电子,正极上O2得电子和H+反应生成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葡萄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形成原电池;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燃料电池反应式和燃料燃烧方程式相同.解答:解:A.根据图知,负极上C6H12O6失电子,正极上O2得电子和H+反应生成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因此CO2在负极产生,故A错误;B.葡萄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形成原电池,有电流产生,所以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故B正确;C.通过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可知,负极区产生了H+,根据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可知质子(H+)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故C正确;D.该反应属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和燃烧反应式相同,则电池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正确判断电解质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所有原电池中都是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2.(6分)考点:真题集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则则W是H元素,X是N元素,Y、Z为第三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最外层电子数是1,X最外层电子数是5,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2,且二者都是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A.W、X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D.X、Y分别是N、P元素,可能存在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中.解答:解: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则则W是H元素,X是N元素,Y、Z为第三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最外层电子数是1,X最外层电子数是5,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2,且二者都是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A.H、N元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氮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氢气,所以单质的沸点:W<X,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W<Z,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W>Z,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Cl,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3PO4<HClO4,但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存在此规律,如磷酸酸性大于次氯酸,故C错误;D.X、Y分别是N、P元素,可能存在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中,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都是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化合物判断、酸性强弱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结合物质的结构性质解答,易错选项是C.13.(6分)考点:真题集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A.相同浓度的一元碱,碱的pH越大其碱性越强;B.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减小其电离程度增大;C.若两种溶液无限稀释,最终其溶液中c(OH﹣)接近于纯水中c(OH﹣);D.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电离.解答:解:A.相同浓度的一元碱,碱的pH越大其碱性越强,根据图知,未加水时,相同浓度条件下,MOH的pH大于ROH的pH,说明MOH的电离程度大于ROH,则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故A正确;B.由图示可以看出ROH为弱碱,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减小其电离程度增大,b点溶液体积大于a点,所以b点浓度小于a点,则ROH电离程度:b>a,故B正确;C.若两种溶液无限稀释,最终其溶液中c(OH﹣)接近于纯水中c(OH﹣),所以它们的c(OH﹣)相等,故C正确;D.根据A知,碱性MOH>ROH,当lg=2时,由于ROH是弱电解质,升高温度能促进ROH的电离,所以c(M+)/c(R+)减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平衡,为高频考点,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碱无论任何稀释都不能变为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接近中性时要考虑水的电离,为易错点.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26.(14分)考点:真题集萃;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1)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如果草酸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B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防止干扰实验;(2)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的还原性将CO氧化,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①要证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可以利用强酸制取弱酸;②利用酸碱中和滴定酸碱物质的量比确定草酸是二元酸.解答:解:(1)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如果草酸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沉淀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草酸,草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草酸钙而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B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2)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和Cu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O2,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避免环境污染,所以其连接顺序是F、D、G、H、D、I;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CuO能被CO还原且反应过程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现象明显,所以H中盛放的物质是CuO,故答案为:F、D、G、H、D、I;CuO;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CO将黑色的CuO还原为红色的Cu,只要H中黑色固体转化为红色且其后的D装置溶液变浑浊就说明含有CO,故答案为: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①要证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可以利用强酸制取弱酸,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就说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故答案为: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就说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②草酸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如果草酸是二元酸,则参加反应的草酸物质的量应该是NaOH的一半,所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就说明草酸是二元酸,故答案为: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难点是排列实验先后顺序,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序,注意要排除其它因素干扰,难度较大.27.(14分)考点:真题集萃;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分析: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由流程可知,加硫酸溶解只有SiO2不溶,CaO转化为不溶于水的CaSO4,“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约为5,使铁离子、铝离子均转化为沉淀,则滤渣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H3BO3,以此来解答.解答:解: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由流程可知,加硫酸溶解只有SiO2不溶,CaO转化为不溶于水的CaSO4,“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约为5,使铁离子、铝离子均转化为沉淀,则滤渣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H3BO3,(1)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B2O5•H2O+2H2SO42H3BO3+2MgSO4,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反应温度或减小铁硼矿粉粒径等,故答案为:Mg2B2O5•H2O+2H2SO42H3BO3+2MgSO4;提高反应温度或减小铁硼矿粉粒径;(2)利用Fe3O4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SiO2、CaSO4,故答案为:Fe3O4;SiO2、CaSO4;(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然后在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使铁离子、铝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故答案为: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使铁离子、铝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4)最后浓缩结晶时硫酸镁易结合水以晶体析出,则“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七水硫酸镁,故答案为:七水硫酸镁;(5)NaBH4为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共价键,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6)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的化学方程式为2H3BO3B2O3+3H2O、B2O3+3Mg2B+3MgO,故答案为:2H3BO3B2O3+3H2O、B2O3+3Mg2B+3MgO.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为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实验流程及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28.(15分)考点:真题集萃;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分析:(1)海藻中的氮元素以碘化物形式存在,反应中I元素发生氧化反应,Mn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应为硫酸锰;(2)当AgCl开始沉淀时,说明溶液中的c(I﹣)和c(Cl﹣)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可以根据溶度积表达式进行计算,溶液中=;(3)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化学键生成时需放出的能量=反应吸收的热量;(4)①表中第一列,由HI分解建立平衡,表中第二列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由第一列数据可知,平衡时HI物质的量分数为0.784,则氢气、碘蒸汽总物质的量分数为1﹣0.784=0.216,而氢气、与碘蒸汽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均为0.108,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分数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计算;②到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k逆的表达式;在t=40min时,x(HI)=0.85,代入正反应速率表达式v正=k正x2(HI)计算;③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建立平衡,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逆反应建立平衡,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解答:解:(1)海藻中的氮元素以碘化物形式存在,反应中I元素发生氧化反应,Mn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应为硫酸锰,故答案为:MnSO4;(2)当AgCl开始沉淀时,说明溶液中的c(I﹣)和c(Cl﹣)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可以根据溶度积表达式进行计算,溶液中===4.7×10﹣7,故答案为:4.7×10﹣7;(3)设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x kJ,则:2x kJ﹣436kJ ﹣151kJ=11kJ,解得x=299,故答案为:299kJ;(4)①表中第一列,由HI分解建立平衡,表中第二列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由第一列数据可知,平衡时HI物质的量分数为0.784,则氢气、碘蒸汽总物质的量分数为1﹣0.784=0.216,而氢气、与碘蒸汽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均为0.108,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用物质的量分数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②到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正x2(HI)=k逆x(H2)x(I2),则k逆。
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突出了主干知识,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很多试题情境较新,但均考查核心考点。
整套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
试题明显减弱计算、强化知识点相互渗透。
选择题考点没有太大变化,去年的压轴选择题比较新颖,是一道结合周期律考察的元素推断题,今年的压轴选择题回归选修四的酸碱滴定曲线,综合考察反应原理的相关考点。
三道必做大题一般是实验题、流程题和原理题的出题顺序,今年仍然秉承了这一出题顺序。
一、回归教材,考察基础
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知识的整合,考查方式灵活多样。
选择题侧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易搭配合理。
二、难易结合,联系实际
工业生产流程题取材于真实的、广阔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问题设计更加灵活,更有化学味,化学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但不管如何灵活多变,工业生产离不开反应原理中的方向、速率和限度问题。
三、突出实验,重视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试卷考查了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做过实验的学生,有利于中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对脱离实验的化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回归化学本质。
高考全国卷有机化学分析题全国高考有机化学分析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和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为一份对该题型的简要分析。
题型特点- 结构式题:要求学生根据化合物的名称或反应方程式,画出化合物的结构式。
- 完成反应方程式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反应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 指名类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名称,从几个选项中找出相应的化合物。
- 分析鉴定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给定的数据,判断物质的性质、结构或反应类型。
解题技巧- 熟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对有机化学的各个方面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包括常见的官能团、反应类型和化学性质等。
-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了解不同官能团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准确地画出化合物的结构式。
- 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反应:了解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熟练掌握它们的反应类型、条件和产物,能够准确地写出反应方程式。
- 掌握鉴定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常见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包括碳-氢键的检测和功能团的鉴定等,能够准确判断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研究建议- 多做练题:通过做大量的有机化学练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 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解答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例如从化学性质、结构和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分析题在高考中占据一定的比重,通过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和多做练,我们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对高考全国卷有机化学分析题的简要介绍和解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和考试要求为准。
1.【2017新课标1卷】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A【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羊绒衫和棉衬衣的区别。
2.【2017新课标1卷】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和p两种,A错误;B.d分子中氢原子分为2类,根据定一移一可知d的二氯代物是6种,B错误;C.b、p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C错误;D.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
答案选D。
【名师点睛】明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二氯取代物和共平面判断。
二取代或多取代产物数目的判断一般采用定一移一或定二移一法,即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注意不要重复。
关于共平面判断应注意从乙烯、苯和甲烷等结构分析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解答是要注意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这一特点。
3.【2017新课标2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本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4.【2017新课标3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A.组成植物油的高级脂肪酸为不饱和酸,含有碳碳双键,氢化过程为植物油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造成它们的分子量不等,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环己烷与苯都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与苯,故C错误;D.溴苯与苯互溶,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故D错误。
专题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2015-2017高考真题汇编)1.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
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2.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可与1 mol NaOH或2 mol Na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5)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的L 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L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氟他胺G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
实验室由芳香烃A制备G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
【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1.【2017新课标1卷】(15分)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
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答案】(1)苯甲醛(2)加成反应取代反应(3)(4)(5)、、、(任写两种)(6)(2)C→D为C=C与Br2的加成反应,E→F是酯化反应;(3)E的结构简式为。
(4)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
(5)F为,根据题意,其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COOH,先考虑对称结构,一种情况是其余部分写成两个—CH=CH2,则连接在苯环上不符合要求,其次是写成两个—CH3和一个—C≡CH,则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6)根据已知②,环己烷需要先转变成环己烯,再与2-丁炔进行加成就可以连接两个碳链,再用Br2与碳链上双键加成即可,即路线图为:。
【名师点睛】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题型比较固定,通常是以生产、生活的陌生有机物的合成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涉及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等知识的考查。
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题给情境中适当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高考有机化学复习备考的方向。
国家考试命题中心新课标卷近三年(2015-2017)高考化学试题分析I. 总体分析一、整体分析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命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试题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着重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坚持立徳树人,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化学命题注重联系实际,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7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全国卷的使用情况如下;全国I 卷供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0个省份使用,全国II卷供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份使用;全国III卷供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份使用全国iV卷供海南省使用。
二、试题特点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I.II、III卷落实。
“一点四面”考查要求,贯彻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依据《考试大纲》的理念,精心挑选试题内容,创新题型设计,架构真实内容情境,丰富了化学试题的选才功能更加重视基本化学知识和理论的融会贯通,联系实际,对中学化学教学反馈正确导向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导向,注重测试考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化学相关技术、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联系,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1.以学科基础为本,考查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既有自己的科学体系,又有与之适应的学习方法。
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两个层面,以两大理论为指导,学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反应和应用。
所谓基础为本,体现在化学试题要注重基础内容的考查,包括熟悉最基本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及其相互转化规律,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结构知识的精髓、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
试题对基础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等多维测试来实现,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期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按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遵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备考。
13.(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32)【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叶酸是维生素B族之一,可以由下列甲、乙、丙三种物质合成。
甲 乙丙(1)甲中显酸性的官能团是 (填名称)。
(2)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分子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7:5b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 .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属于苯酚的同系物(3)丁是丙的同分异构体,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丁的结构简式为 。
a.含有b .在稀硫酸中水解有乙酸生成(4)甲可以通过下列路线合成(分离方法和其他产物已经略去):①步骤I 的反应类型是。
②步骤I 和IV 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
③步骤IV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T10)(16分)A 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
A 的合成路线如下图,其中B ~H 分别代表一种有机物。
b i g请回答下列问题:(1)A 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① ;A 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② ;第⑧步反应的类型是 ③ 。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 物质与CH2=C (CH3)COOH 按物质的量之式1:1反应,其产物经加聚得到 可作隐形眼镜的镜片材料I 。
I 的结构简式是(4)第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写出含有六元环,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的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5.(2014·山东理综化学卷,T34)(12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 )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CO B3AlCl HCl −−−−−→、加热-−−−−−→3CH CHOOH 、加热+−−−→CH ①② E324CH OH H SO ,−−−−−→加热已知:HCHO+CH 3CHO CH 2=CHCHO+H 2O 。
-−−−−→OH 、加热(1)遇FeCl 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 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
教学研究
历年高考真题有机化学必修内容考点统计与分析
——2015—2017年全国高考卷《有机化学》必修内容考查点透析
谢永侠
(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中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有机化学在高中教学中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随之高考卷面中也相应呈现必答题和选做题两种题型,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必修教学的尺度,本文通过近三年高考真题的对比,从考察物质、考查内容、考察方式及考察题量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为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考真题;有机化学;教学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大重要分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
来,都是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内容,但随着高考试题中选做题
《结构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基础》的选择,基于有机化学得
分略低于结构化学的事实,出现了选择有机化学逐年降低的情
况,使得教师教学对有机化学有些淡化,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学
习心里没有尺度。
如何做好必修部分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笔
者通过近三年全国高考化学必答部分试题的对比,结合课程标
准和2018年高考化学考纲内容提出教学建议,旨在为2018年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必修内容部分的复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2015—2017年全国高考试卷有机化学内容统计
年份题号涉及有机物质考查内容
2015全国
19乌洛托品、甲醛借助信息合成考原子守恒11C6H12O6借助微生物考察电池的原理26草酸(乙二酸)
依据信息分析确定草酸受热的分
解产物及产物的检验
2015全国
27植物纤维吸水性的用途
8
羧酸酯的分子式为
C18H26O5
酯类水解原理及质量守恒10丙醇共价键的数目
11C5H10O2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确定13草酸草酸的性质
27甲醇
反应热、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
理
2016全国
17
蚕丝、人造纤维、
食用油、流感病毒
(蛋白质)、乙醇
鉴别方法、化学性质、用途
8乙烯、丙烯
已知质量求算个数,考察化学计
量的计算
9
2-甲基丁烷、乙烯、
乙醇、油脂和蛋白
质
命名、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
高分子的概念
2016全国
2
7液化石油气环境保护
8
乙烯、乙醇、苯、
氯乙烯、乙酸、溴
乙烷、丙烯、丙烷
反应类型
9C4H8Cl12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10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分离
27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醛
(CH2=CHCHO)
和乙腈CH3CN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化学
平衡图像
2016年全
国3
8
乙烷、乙烯、乙醇、
乙酸、甲酸甲酯
反应类型、用途、水溶性、同分
异构体
9异丙苯
分子式、沸点、碳原子共面、同
系物
2017全国
1
7合成纤维尼龙的成分
9C6H6分子
同分异构体辨别、结构决定性质、
原子共面问题
26甘氨酸(C2H5NO2)凯氏定氮法测中氮含量
2017全国
2
7
糖类、维生素D、
蛋白质
组成、用途
10
乙烯、乙醇、乙酸、
甲烷
性质、反应条件、反应机理、
用途
27丁烷、丁烯
以丁烷催化脱氢制备丁烯为信息
对反应热、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
素、原理及平衡图像、化学反应
速率知识的考核
2017全国
3
7
天然气和液化
石油气
成分及环境保护
8
植物油、淀粉、纤
维素、环己烷、溴
苯、苯
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有
机物化学性质、水溶性
续表
· 57 ·
丝路视野
二、2015—2017年有机化学高考考察内容分析
(一)从考察物质来看
近三年高考必修有机化学考察的物质分三类情况:一是教
材中明确提出并加以研究的物质,如甲烷、乙烯、苯、乙酸、
乙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二是教材中出现,但没有作为重
点研究的物质,如草酸、溴苯、丙醇、2-甲基丁烷;三是教材
没有出现,但类推可以推出的物质,如甲醛、甲酸甲酯、异丙
苯、液化石油气;四是很不熟悉的有机物,如丙烯氰、丙烯醛、
乙腈、甘氨酸。
(二)从考察内容来看
考查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化学键和原子共面)、
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水溶性、沸点)、化学性质(性质和
反应机理)和用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三)从考察方式来看
有核心考察、信息考察和以有机物切入点对化学实验原理
和化学反应原理的考察。
例如2015年乌洛托品和甲醛的反应,2016年丙烯腈(CH2=CHCN)、丙烯醛(CH2=CHCHO)和乙
腈CH3CN,2017年凯氏定氮法测中氮含量均为为信息考察;2015年全国1第26题、2015年全国2第27题、2016全国2
第27题、2017年全国1第26题、2017全国2第27题均为以
有机物为切入点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实验的考察;2015—2017
的每套试题中均有一道有机进出内容的考核。
(四)从考察题量来看
选择题中,每年至少会有一道纯有机题的考查,有时还会
在实验或SEST问题中的个别选项考察。
三道必做题中可能以
有机物为研究对象考察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反应热、电化
学、滴定分析、化学图像判断等内容。
三、2018年高考有机化学学习和复习建议
(一)遵循学科规律,凸显化学本质特征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
体现为:化学在原子、分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从微观层次上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化学符号或模
型表征物质及其变化。
有机化学教学通过宏观物质的探究,掌
握组成元素、构成微粒、化学键类型及官能团,从而解决原子
共面问题、化学键问题及物质性质的推导问题。
例如在进行乙
醇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导出酒精—出示实物—总结归纳物
理性质—展示乙醇模型—分析原子结构及化学键类型—认识官
能团—推导性质—符号表征(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微
观结构预测物质性质及其反应,运用模型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
使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等,很
好地凸显化学学科的特征,落实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等要素,强调从微观
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
(二)树立类推思想,适度拓展教材内容
有机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归纳法或演绎法,即从一般到
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适度拓展教学,
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学习的视角,也符合化学学科素养“变化
观念、证据推理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乙醇性质时类推甲醇和丙醇、在学习乙酸乙酯时类推甲酸乙酯、在学习葡萄糖的性质时联系微生物电池的应用、在学习蛋白质性质时联系病毒等生活实例,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有机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也都有拓展内容的出现。
(三)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化学基本方法
化学来源于生活,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化学基本方法——实验展开教学,在历届的高考题中有机化学由结构、性质、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考察逐步向STSE(化学、科学、环境、技术)、有机实验转化,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甚至于以有机物质为载体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原理也应用考核,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总结有机化学实验方法,关注化学前沿。
例如在进行蛋白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此流程:医生打针为什么要进行消毒?病毒的化学成分?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消毒,原理呢?以生活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结合结构,探究蛋白质性质,再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培养学生能力,体现课程育人价值
作为科学课程的高中化学,由于注重在人类文化背景下建构课程体系,内隐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均具有重要价值。
高中化学课程价值在于完善化学认识,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核心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物质观、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
例如高考真题中乌洛托品和甲醛反应,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理清守恒原理,学生便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丙烯腈(CH2=CHCN)、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的反应,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和官能团决定物质的性质的原理。
参考文献
[1]杨梓生.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8).
[2]梁永平.化学科学理解的基本视角及其核心观念[J].化学教育,2011(06).
[3]毕华林.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谢永侠(1974.0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