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19.45 MB
- 文档页数:103
20创造宣言1.把握作者观点及其论证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3.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丰收的成果,带来奋斗的喜悦,带来生存的信念。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
【教学提示】也可请学生说说自己具有“创造性”的代表事例,并以此谈谈对“创造”一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关注。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陶行知,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2.初读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明确: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3.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从而理清文本的议论思路。
第一部分(1—4):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第二部分(5—11):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批评了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第三部分(12—15):有了人人都能创造的信念之后,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要让创造之神常住心中。
备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apple, banana, orange, watermelon, pear, grape, strawberry, pineapple, lemon, peach, cherry, mango, delicious, sweet, sour, juicy, refreshing, etc.2.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的重点句型,如,What fruit do you like? I like apples. They are sweet and juicy. What about you? I like bananas. They are delicious and refreshing. etc.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的重点句型。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喜欢的水果。
2. 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询问对方喜欢的水果。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 Greetings and daily check.2. Sing a fruit song together to warm up the class.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fruits and introduce the names of the fruits.2. Teach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nd let the students repeat after the teacher.3. Play a game to 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Step 3: Practice。
备课格式参考及XX一、备课格式参考编写教案的基本方法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述等方法。
格式一:文字表达法,是指教师编定教案时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
课题:《》课时:所用的课时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等。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难点是本课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的困难和认知障碍。
教学准备:所使用的辅助教学用具、XX等。
教学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具体过程。
板书设计:呈现完整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对本课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思考.二、备课XX●教学详案《漫话邮XX》(浙教版四年级上册)设计者:XX区首南第一小学周依林【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邮票的,为中国在邮票事业上的巨大变化而感到自豪。
2.产生集邮的兴趣,懂得文明集邮。
3。
整理,搜集信息的能力.4.了解邮票的基本知识,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邮票的基本知识,为中国在邮票事业上的巨大变化而感到自豪。
难点:产生集邮的兴趣,文明邮XX.【教学准备】学生:邮票知识小调查教师:集邮册、部分邮票、课件、课前调查卷。
【教学过程预设】一、邮票诞生,邮XX需要(一)回顾旧知(课件出现:信封),引出邮票师生一起交流:信封的写法和位置(收、寄信邮XX编码, 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姓名。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三)拓展(课件播放录音故事:邮票的起源)交流:邮票是怎么产生的?二、邮票知识,包罗万象(一)邮票知识知多少1.学习课前搜集的资料,时间为2分钟.2.互动交流(1)世界上最早发行的邮票①补充介绍XX的黑便士邮票。
(1840年由英行.图案为XX女王维多利亚侧面像,面值一便士,邮票为黑色,通称“黑便士"。
)(2)中国最早的邮票①介绍:大龙邮票的相关知识(1878年由清**发行的。
图案是蟠龙,全套3枚)②(课件播放:录像《大龙邮票》介绍。
)③补充:因为当时印刷技术的落后,清朝至明国初期的所用的邮票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外国代为印制。
一、课题:《分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基本法则。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出示分数加减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
3. 计算练习(1)教师出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讲解解题思路。
4. 实际应用(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基本法则。
(2)强调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计算练习、实际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语文课文备课教案案例参考〔优秀4篇〕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一《孟子》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主探究1课时一、课前检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父命之〔3〕以顺为正者〔4〕富贵不能淫2、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________〞。
〔2〕《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答案]1、(1)真正,确实。
(2)教导、训诲。
(3)准那么,标准。
(4)惑乱,迷惑。
2、(1)轲子舆战国儒家亚圣(2)论语大学中庸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说出这种铿锵誓言的人即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
孟子的学说即使到了今天,仍有它的指导意义。
他提出的“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逆境出人才〞的成才观,至今仍放射着智慧的光辉。
今天,让我们走近孟子,共同学习被称为“四书〞之一的《孟子》。
2、理解课文〔1〕根据注释,疏通文章,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明确:作者以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开篇,然后批驳了此观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3〕再读文章,解决以下问题。
①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②请比照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毫无原那么,如张仪之流;“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内心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所倡导的“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一、学习目标1.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例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并做好总结。
四、学导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试一试:你能找出日历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有哪些规律?日历中的横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 __竖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右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左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___、问题1: 日历的彩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问题2: 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问题3: 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问题4: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本节日历 “3×3”框图中的9个数吗?提示:表中撗行相邻两数相差1,竖行相邻两数相差7.解答此题时,可设中间的数字为a.(二)合作交流 观察以下日历12619125星期六2518114星期五312417103星期四30231692星期三2922158星期二2821147星期一2720136星期日问题1:在+ 字形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何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个关系吗? 问题2:在H 形区域内,七个数之和与正中心的数有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吗?例1.如图a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变的中点得到图b,在分别连接图b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c,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表填写(分析:第一个图形中有1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有5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有9个三角形,根据图中规律可知,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多4个。
所以第四个图形中有个三角形,第五个图形中有个三角形。
教师备课参考模板
一、课程信息
-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
- 所属学科:[填写学科名称]
- 授课对象:[填写授课对象,例如高中生]
- 授课时间:[填写授课时间,例如每周一下午] - 授课地点:[填写授课地点,例如教室名称]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
1. [填写第一个教学目标]
2. [填写第二个教学目标]
3. [填写第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包含以下教学内容:
1. [填写第一个教学内容]
2. [填写第二个教学内容]
3. [填写第三个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填写第一个教学方法]
2. [填写第二个教学方法]
3. [填写第三个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1. [填写第一个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名称] 3. [填写第三个教学资源,例如实验器材]
六、评估方式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内容:
1. [填写第一个评估方式,例如小测验]
2. [填写第二个评估方式,例如课堂表现]
3. [填写第三个评估方式,例如作业提交]
七、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如下:
八、其他注意事项
1. [填写第一个注意事项,例如学生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 [填写第二个注意事项,例如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3. [填写第三个注意事项,例如课程可能需要延长时间]
以上为教师备课参考模板,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需求进行填写。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实数学习目标:了解实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教学内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实数的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1.2 代数式学习目标: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 方程学习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会解法。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2 不等式学习目标: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学会解法。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第三章:函数与图形3.1 函数学习目标: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并探究函数的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3.2 图形学习目标:掌握常见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线段、射线、圆的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第四章:几何初步4.1 点、线、面学习目标: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内容: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4.2 平面几何学习目标: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的基本定理、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定理和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师备课参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内容和重点。
2. 确定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3. 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语文教材内容概览:- 课文内容:包括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
- 词语解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 掌握生词和词语的含义,提高词汇量。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2. 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1. 集体朗读和分角色朗读:通过集体朗读和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感。
2. 课文导读和讨论:通过课文导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3. 生词解释和词语拓展:通过生词解释和词语拓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 阅读理解练习: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写作训练和写作评改:通过写作训练和写作评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3. 测验评估:通过定期的测验,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估: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名称),了解(相关知识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培养方向)的能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方向)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或知识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知识点名称)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等。
2. 教学难点:理解(知识点名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点名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2)展示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知识点名称)的概念、原理、方法等。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点名称)的理解。
(3)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
4. 巩固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方法的调整。
3.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估,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3最后一次讲演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章节一: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介绍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讲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举例说明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引入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讲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等;(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4)举例说明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总价等。
4. 作业布置(1)练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二:平方根1. 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2)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3)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介绍平方根的概念;(2)讲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3)举例说明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引入平方根的概念;(2)讲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包括直接计算、近似计算等;(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4)举例说明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面积、求解方程等。
4. 作业布置(1)练习求一个数的平方根;(2)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三:角的度量1. 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2)掌握角的度量方法;(3)能够运用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介绍角的概念;(2)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包括度、分、秒的换算等;(3)举例说明角的大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引入角的概念;(2)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等;(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4)举例说明角的大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图形的角度、描述物体运动等。
4. 作业布置(1)练习角的度量;(2)运用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四: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备课教案参考书怎么写标题:《教师备课教案参考书怎么写:建议与指导》导言:编写一本教师备课教案参考书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教案专家编写一本高质量且适应各教育阶段的教师备课教案参考书。
一、明确目标和受众1. 确定教材解读:通过研读课本教材,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以便为教师提供相关教案。
2. 定义受众群体: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背景,确定读者的需求,从而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进行分类。
二、教案撰写结构与步骤1. 基本信息:每个教案参考书应包括教师备课教案的标题、年级、科目、教学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帮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教案。
2. 教学目标:明确每个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涉及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
3. 教材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包括难点、重点、知识结构等,以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
4. 教学方法与策略: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生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讲授、讨论、实践、合作学习等。
5. 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开展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小组活动等,确保学生全面参与。
6. 评估与反思:提供评估工具和评价方式,帮助教师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估并调整教学策略。
三、配套资源提供1. 提供教学资源:在教案参考书中,可以为每个教学活动提供所需的教材、习题、实验指导、多媒体资源等,以便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2. 引荐教辅材料: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推荐相关的教辅材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科内容和扩展教学资源。
结论:编写一本教师备课教案参考书需要全面考虑学生需求、教学要求和教师教学经验。
通过明确目标和受众、规划教案撰写结构与步骤以及提供配套资源,教案专家可以编写一本符合各教育阶段要求的高质量教师备课教案参考书。
这本参考书将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课和指导学生。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参考(精选10篇)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爱恨情仇,社会生活离不开化学。
现在是科技技术快速进展的时代,化学在其中也担当着一个重要角色。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学校化学备课教案(精选10篇),欢迎查阅!学校化学备课教案篇11. 1.学问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讨论的对象,化学教案-绪言。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并能运用概念会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观看、描述试验的力量,启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乐观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行毁灭的,只能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试验为载体,向同学展现化学试验中的仪器美,化学试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同学对化学科学的宠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分)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推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列表记录试验现象,由同学争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
(2)通过同学争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分。
三、试验及教具预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留意概念间的区分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分;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查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看化学试验。
首先要观看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留意观看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看试验,将有助于我们思索变化的缘由,推想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教师开学备课参考资料推荐随着新学年的开始,教师们需要做好备课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然而,备课过程中的资料选择和准备常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备课,本文将推荐一些优质参考资料,并从不同学科和教学阶段的角度提供备课建议。
1. 学科教学参考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发展跨学科的教学能力。
以下是一些学科教学参考资料的推荐:(1)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参考指导》是中国语文教学的核心教材,其中提供了许多教学案例和教学思路,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2)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参考》是针对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的权威指南,其中包含了各种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3)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指南》是一本全面指导英语教师的参考书籍,其中包含了各种沟通技巧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 年级备课参考(1)小学备课:小学教师可以参考《小学课程标准实施指南》,该指南提供了各个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
(2)中学备课:中学教师可以参考《中学教育教学指南》,该指南提供了各个学科的综合教学方案和学科能力培养目标,对教师规划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
3.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1)中国教育资源网:该网站为教师们提供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免费下载和分享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所需的教学资料。
(2)智慧教育研究与应用中心:该中心致力于研究和应用智慧教育技术,提供了各种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可以为教师的备课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4. 创新教学方法备课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还应关注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参考:(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2)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师备课参考一、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27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3篇,略读课文14篇。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童话、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
这些课文既有经典的传统作品,也有现代的优秀文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会本册书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对文本深层次的含义和表达技巧的把握,以及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赏识教育法:注重激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图片、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