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提费用”的纳税实务操作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预提出包工程费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问题: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13年账户记载下列事项:1.“应付账款——预提一期连排住宅出包工程费”年初与年末余额均为1500万元。
2.“应付账款——预提二期小高层住宅出包工程费”年末余额2500万元。
计提出包工程费均已计入“开发成本”并结转至各期“开发产品”科目。
那么,该房地产企业的预提出包工程费如何做税务处理?回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10%。
为贯彻该文件精神,各地税务机关对预提出包工程费发布了具体规定,如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税发〔2009〕31号文件(苏国税发〔2009〕79号)中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上述通知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可以预提的出包工程,是指承建方已按出包合同完成全部工程量但尚未最终办理结算的工程项目。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发票不足金额据以预提的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是指不包括甲供材料的金额。
预提费用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且已开发票金额与预提费用总计不得超过本条款规定的合同总金额。
预提的出包工程,自开发产品完工之日起超过2年仍未支付的,预提的出包工程款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以后实际支付时可按规定税前扣除。
经审核,一期连排住宅于2010年11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反映土建造价15000万元,施工单位已开具发票13500万元。
2010年按合同金额的10%预提工程费用1500万元,两者之和等于15000万元。
因一期项目发生工程质量纠纷,建设方未结算1500万元工程费并通过法律程序起诉,此案件尚在审理中。
计提一期工程费已超过2年未支付,应纳税调整。
至2013年末,一期连排住宅累计已售面积占可售面积的90%,应调增金额=1500×90%=1350(万元)。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预提费用与预提收入的会计处理在会计操作中,预提费用和预提收入是两个重要的会计处理事项。
预提费用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而预提收入则是指尚未实现但已发生的收入。
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需要正确地处理这些预提费用和预提收入。
一、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预提费用是指凭借以往经验或合同约定,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需要在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和核算。
1. 确定预提费用的金额在确认预提费用的金额时,应结合合同约定、公司政策和以往经验进行合理估计。
预提费用通常包括工资和福利费、租金、利息、税费等。
例如,一家公司在某一会计期间中拥有未使用的办公设备租金,根据租赁合同约定,每月的租金费用为5000元,而该公司会计期间为12个月,那么每个月预提的租金费用就是5000元。
2. 记录预提费用的会计分录预提费用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并记录在负债科目中。
以租金费用为例,会计分录如下:借:租赁费用支出(费用类科目)5000贷:租赁费用预提(负债类科目)5000在下一个会计期间,需要全部或部分支付租金费用时,再通过相应的会计分录进行核销。
3. 核销预提费用当预提费用实际支付或发生时,需要将其从预提费用负债科目中核销,并将其转移到相应的费用科目中。
以租金费用为例,会计分录如下:借:租赁费用预提(负债类科目)5000贷:银行存款(资产类科目)5000借:租赁费用支出(费用类科目)5000贷:租赁费用预提(负债类科目)5000二、预提收入的会计处理预提收入是指尚未实现但已发生的收入,需要在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和核算。
1. 确定预提收入的金额在确认预提收入的金额时,应结合销售合同、以往经验和市场情况进行合理估计。
预提收入通常包括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服务费用等。
例如,一家公司根据销售合同约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预计将收到客户的服务费用为10000元,那么预提的服务费用收入就是10000元。
【会计实操经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预提费用就是属于当期的费用应计入当期, 企业按期预提计入原制度规定的费用金额, 主要包括预提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的要求, 当实际发生上述费用时, 可一次生计人相关成本及损益, 不再进行预提。
(一)借款利息的会计处理
对于短期借款的利息, 由于金额小、期限短的特点, 银行一般于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 对于长期借款的利息, 由于金额大、期限长的特点, 银行一般于每季度末或年末收取借款利息。
无论是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 银行收取的利息均未超过一年的期限。
因此, 企业可在实际支付利息时, 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若企业在银行收取利息时点未能按期足额支付利息, 可作“应付利息”处理。
(二)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及保险费的会计处理
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的办法进行会计处理, 应当在实际发生时, 一次性计人当期损益。
对于当期应负担的租金和保险费, 同样也可以不进行预提, 待实际支付租金和保险费时, 按支付的金额分别计人有关成本或当期损益。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 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
升, 是正常的途径, 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 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家定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现在只需沉淀, 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会计实务】会计实操:房地产开发成本中,预提费用的涉税处理分析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资金及结算等诸多问题,不少工程实际已完工但并未取得发票,而且公司已经对外开具了商品房销售发票,由于成本发票一时难以取得,计税成本可以预提吗?税前可以扣除吗?例:某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包括4栋高层、2栋多层,并配有1栋会所,由于开发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开发4栋高层,第二期开发2栋多层和1栋会所,一期项目完工后确认开发成本,会所成本如何处理呢?一、企业所得税的涉税处理首先,开发成本的核算也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即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会所做为公共配套设施为整个项目服务,因此,会所作为一个中间成本对象先进行成本归集,最终其成本应该再按照建筑面积法分摊至所有可售面积。
但由于项目是两期分别完工确认成本,进行所得税汇算的,一期又未实际发生会所建造成本,那会所的成本应先按照预提金额在一、二期进行分摊,也就是一期实际发生的成本应当包含未发生的会所成本。
那这里的会所可以预提吗?金额如何确定呢?所得税税前是否可以扣除呢?政策依据一: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32条规定:除以下几项预提(应付)费用外,计税成本均应为实际发生的成本。
(一)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
(二)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可按预算造价合理预提建造费用。
此类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已在售房合同、协议或广告、模型中明确承诺建造且不可撤销,或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配套建造的条件。
(三)应向政府上交但尚未上交的报批报建费用、物业完善费用可以按规定预提。
物业完善费用是指按规定应由企业承担的物业管理基金、公建维修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
由此可见,这里的公共配套设施预提费用可以作为开发成本在所得税前扣除。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得税认可的房地产预提费用仅包含以上三项,其他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预提费用在税前扣除。
1、概念(1)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租金、保险费等。
(2)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取消了预提费用,但未明确禁止预提。
原预提费用的内容,如有确凿证据需要预提的,按新准则规定,在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确认为预计负债或负债,一般情况下,预提利息通过应付利息,预提其他,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
2、一般会计处理(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预提时,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若可资本化,则计入在建工程)贷:预提费用—利息旧准则(制度)使用应付利息新准则使用支付时,借:预提费用—利息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2)预提租金预提时,借:管理费用—租金贷:预提费用—租金旧准则(制度)使用其他应付款—预提租金新准则使用支付时,借:其他应付款—预提租金预提费用—租金贷:银行存款、现金当年多提冲销时,借:预提费用—租金其他应付款—预提租金贷:管理费用—租金跨年多提冲销时,借:预提费用—租金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跨年度冲销举例,假设2013年3月对某公司2012年度纳税审查中,发现该公司多预提厂房租金20000元,该公司2012年有盈利,且所得税率为25%,则做以下处理:①冲回多预提的费用借:预提费用—租金2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②补所得税=20000×25%=5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000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3)预提其他很多发生在季度所得税申报时,为避免缴税而随意预提其他,严格上讲,这种方法不可取,有一定的税务风险。
会计处理同上(2),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
(4)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不再预提,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
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一、前言预提费用是指公司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例如租金、保险费等。
在会计处理中,预提费用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反映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
本文将介绍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分类1. 预提费用的概念预提费用是指公司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2. 预提费用的分类(1)按照时间分类:分为年度预提和月度预提。
(2)按照性质分类:分为租金、保险、利息等。
三、会计处理方法1. 年度预提年度预提是指在本年度内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其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账户科目。
(2)在年末进行调整,将预提账户科目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
例如:某公司在2019年11月份缴纳了2020年第一季度租金9000元。
则2019年11月份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借:租金9000元贷:预提租金9000元到了2020年3月31日需要进行以下会计调整:借:预提租金9000元贷:租金9000元(3)在下一年度初,需要将预提账户科目结转至相关费用科目。
例如:2020年1月份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借:预提租金9000元贷:租金9000元2. 月度预提月度预提是指在本月内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其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账户科目。
例如:某公司在2019年11月份缴纳了12月份的保险费12000元。
则2019年11月份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借:保险费12000元贷:预提保险费12000元(2)在本月末进行调整,将预提账户科目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
例如:2019年12月31日需要进行以下会计调整:借:预提保险费12000元贷:保险费12000元四、总结以上就是关于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介绍。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定期进行调整以反映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
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技巧与落实一、引言预提费用是指在一会计期间结束时,企业预先结转的费用,即尚未发生但已确定需要支付的费用。
准确的会计处理和明确的落实预提费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技巧与落实问题。
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技巧1. 精确计算预提费用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务准则,合理估计和计算预提费用。
首先,必须对预提费用的基础和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并参考以往年度的经验数据与历史趋势进行分析。
其次,应对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进行预测,结合管理层的专业判断,制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和预提比例。
最后,依据法规和会计原则,确保预提费用的计算过程合法准确。
2. 准确确认预提费用企业应在会计期间结束时,通过凭证等方式,将实际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准确确认为预提费用。
确认预提费用时,需明确费用的性质、金额和可能发生的日期等,并将其纳入财务报表中相应的科目账户。
3. 及时调整预提费用预提费用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反映实际情况。
在下一会计期间开始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支付和发生的费用金额,对预提费用进行核实和调整。
及时调整预提费用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并为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三、预提费用的落实1. 监控预提费用的实际发生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监控和核对预提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
通过与实际支付凭证和相关合同等进行比对,确保预提费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保留相关的凭证和票据等原始资料,以备审计和监管需要。
2. 检查和调整预提费用的限额企业应定期检查和调整预提费用的限额。
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情况的变化,结合管理层的决策,对预提费用的限额进行评估和调整。
合理的预提费用限额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状况,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3. 完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的建设,提高预提费用的落实效果。
企业内部应建立科学的费用核算制度,并合理划分职责,确保各环节的落实和监控。
中级会计实务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与管理预提费用是指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需要在当期确认并计入利润表的费用。
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和管理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级会计实务中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和管理。
一、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在发生费用的当期确认和计量,二是在下一会计期间将其支付和结算。
1. 发生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在当期确认和计量预提费用。
具体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可以根据费用的性质和管理需要进行调整,但需要满足以下基本原则:(1)费用的发生原则:费用应当与相关的收入或者利益相匹配确认,即费用必须在经济利益实际发生的会计期间内确认。
(2)费用的可靠性原则:预提费用应当以可靠的方式计量,包括根据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或者与供应商的协商确定。
(3)费用的公允性原则:预提费用的计量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即反映费用的实际价值和市场价格。
2. 支付和结算费用在下一会计期间,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支付和结算的情况,对预提费用进行相应调整。
具体的调整方式取决于费用的发生时间和支付时间的差异:(1)预提费用未支付:如果在下一会计期间,预提费用仍未支付,企业应当将其结转到长期负债或者其他相关的负债科目。
(2)预提费用已支付:如果在下一会计期间,预提费用已经支付,企业应当将其从预提费用科目中扣减,并计入当期的费用。
二、预提费用的管理预提费用的管理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预提费用的管理:1. 费用预测和计划为了准确计提预提费用,企业需要进行费用的预测和计划。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经营环境的评估,企业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费用,并制定相应的预算和计划。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和控制费用,避免费用波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2. 费用审查和核算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费用审查和核算机制,确保预提费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与实务操作指南所得税预提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按照税法规定将预计的所得税费用计提到财务报表中,以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和实务操作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与实务操作指南,帮助企业正确计提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递延所得税负债法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法。
1. 递延所得税负债法递延所得税负债法是指企业在计提所得税费用时,按照税法规定对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因为临时性差异而暂时不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但在未来会产生应缴纳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 临时性差异 ×适用税率其中,临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和税务报表中,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适用税率是指适用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2. 递延所得税资产法递延所得税资产法是指企业在计提所得税费用时,按照税法规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因为临时性差异而暂时不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但在未来可以抵扣已缴纳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 临时性差异 ×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法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未来能够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抵扣已缴纳的所得税。
二、所得税预提的实务操作指南所得税预提的实务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时性差异的确定企业在计算所得税预提时,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和税务报表之间的临时性差异。
临时性差异的确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进行对比分析,确保准确计算所得税费用。
2. 适用税率的确定适用税率是计算所得税预提的重要参数。
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和税务部门公布的税率确定适用税率。
由于税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适用税率,以确保所得税预提的准确性。
3. 所得税预提的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需要披露所得税预提的相关信息,包括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适用税率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情况等。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新会计准则下如何使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账户。
一、《企业会计制度》下的处理
根据2001年度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待摊费用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超过1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其他费用,应当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预提费用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二、《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处理
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单独设置这两个科目,同时资产负债表也不再涉及这两个科目,很多使用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财务人员在日常核算时对于企业发生的待摊、预提性质的费用不知道如何处理。
有些财务人员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或者“其他应收款”等项目;通过“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
但是“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的内容与待。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如何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联系
(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
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
“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
预提费用具体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确定预提费用的项目和金额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预提的费用项目,如租金、水电费、利息等。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应交税费与预提税费的会计处理一、引言在日常的会计操作中,处理应交税费与预提税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会计处理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将介绍应交税费与预提税费的会计处理,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应对这一方面的工作。
二、应交税费的会计处理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该向国家、地方政府交纳的各项税费,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以下是应交税费的会计处理流程:1. 计算税费:首先,需要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的税法规定,计算出企业当期应交税费的金额。
2. 登记会计科目:将应交税费分别登记在相应的会计科目上,通常是在“应交税费”或“应交增值税”等科目下进行登记。
3. 收取税金:当企业向客户或供应商收取有关税费时,需要及时将相应的税金收取进来,并登记在“应收税费”科目下。
4. 申报和缴纳税款: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将应交税费申报给税务部门,并及时缴纳税款。
5. 核对和调整:在年末或其他时点,需要核对已交纳的税费是否与实际应交税费的金额相符,如有差异需要进行调整。
三、预提税费的会计处理预提税费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内预计将在以后期间内发生的税费,如按照税法规定,企业需要预提的所得税等。
以下是预提税费的会计处理流程:1. 预计计算: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未来发展预测,对可能发生的税费进行预计计算。
2. 登记会计科目:将预提税费登记在相应的会计科目上,通常是在“预提所得税”等科目下进行登记。
3. 调整预提:在每个会计期末,需要调整已预提的税费金额,使其与实际发生的税费相符。
4. 核对和调整:在年末或其他时点,需要核对已预提的税费是否与实际发生的税费的金额相符,如有差异需要进行调整。
四、税费的影响和分析应交税费与预提税费的正确处理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税费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错误呈现,甚至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2013所得税汇算清缴中预提费用如何处理
所得税汇算清缴中预提费用处理如下所示:
问题:
2013年12月报表预提费用贷方为21万(发生费用?发生未到?款款未付)?2012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预提费用具体怎么处理?
回复:
目前,企业之间由于拖欠款项或者债务纠纷等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取得发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34号公告和2012年第15号公告解决了纳税人跨年度取得发票的税前扣除问题,预缴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核算,汇算清缴时按税法规定处理,避免了退税的繁琐手续。
逾期取得的票据等有效凭证,可追溯在成本、费用发生年度税前扣除,即企业应先行调增成本、费用发生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收到发票等合法凭据的月份或年度,再调减原扣除项目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由此可能在费用支出等扣除项目发生的所属年度造成的多缴税款,可在收到发票的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申请抵缴,抵缴不足的在以后年度递延抵缴。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抵缴或是要求税务机关退还税款,时限不得超过3年。
根据该规定,如果2014年发现2012年未扣除的费用,税法也是允许扣除的,不过只能追记到费用发生的当年扣除,所以,如果是2014年汇算清缴2012年企业所得税之前发现有未扣除的费用,税法规定是可以扣除的,但之后发现的话只能申请退还多交的企业所得税。
“预提费用”的纳税实务操作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在日常纳税实务中,预提费用的税前扣除常常存在着误区。
如认为预提费用都不可以税前扣除,或某些根据实际情况确实需要预提的费用是否可以绝对化税前扣除。
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不是所有预提费用都不可以税前扣除,反之亦是如此。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对预提费用的税前扣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出于从严管理的需要,很多税务机关对企业年末保留预提费用的涉税处理往往控制较严。
而只要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条件,预提费用就可以税前扣除,否则就不可以。
预提费用税前扣除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前提条件?又应如何防范预提费用的相关涉税风险呢?
预提费用扣除六大前提标准
预提费用一般以企业某一类或某一项经济业务的收益和费用已先期发生,预提相关费用在先,实际支付及获取相关合法报销凭证在后,支付期一般较明确(如与对方有约定)且多数期限不长,一事一提为特征。
然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均取消了预提费用会计科目,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仍在使用该科目。
如果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出现确实需要预提的费用,则应通过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预计负债等科目核算。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又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由此可见,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支出的税前扣除必须符合相关性、合理性的原则,预提费用也不例外。
为此,税前扣除的预提费用必须具备六大前提条件:一是符合真实性原则,即指企业能够提供证明有关预提费用确实已经实际发生,或肯定会在预提期发生的充分证据。
二是符合合法性原则,即所列支的费用必须属于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范围,且在一定期限内
能够提供相关支出合法的报销凭证。
三是符合相关性原则,即发生的预提费用是与企业取得相关应税收入直接密切有关的、合理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四是符合合理性原则,即指预提的费用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属于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正常及合理的支出。
五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指企业预提费用的相关事项已实际发生,应该在发生的所属期税前扣除,而不应在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六是符合确定性原则,即指企业扣除的预提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费用额必须是确定的,即能够可靠计量。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一定要在汇算清缴前实际支付?
虽然税前扣除预提费用必须遵循上文所述的原则,但必须注意的是,对上述原则究竟如何理解和掌握,实务中往往有不同意见。
事实上,企业之所以先预提就是因为费用没有实际支付,没有支付就没有或很难取得合法报销凭证。
如果一味强调在费用预提当年年末前取得合法报销凭证或必须实际支付,则明显不切实际。
而且,这已将权责发生制下对责任的“发生”误解为收付实现制下资金付出的“发生”。
所以,只要企业在对当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前能够向税务机关提供相关合法凭据,税务机关就应该认可预提费用的税前扣除,且无需一定在汇算清缴前实际付款。
所谓的合法凭证中,最主要是费用的发票,同时还有相关的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等。
还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主管税务机关只允许企业对预提费用延迟至对当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提供合法凭据,而企业又未能按时提供或仅提供了部分金额的凭证,则必须按照税务机关的征管要求对未能提供合法凭证的部分予以纳税调整,待以后实际支付且取得合法报销凭证,同时证明相关预提费用确实应该属于所属相关年度发生时,企业再追溯至该项目实际发生年度进行税前扣除,但追溯确认期不得超过5年。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