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11
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
实施方案
“国培计划(2014)”—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依据教育部办公厅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厅〔2014〕3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教师厅函〔2014〕7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56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20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4)”——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教师〔2014〕926号)的部署与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研修目标
本项目以提升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为主,采取网络研修与集中研讨、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结合项目实施市县(区)教育信息化实际,通过网络研修社区,不断完善“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采用诊断测评、分段引导、任务驱动的研修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并尝试以创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和示范校为契机,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微课”比赛、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就参训学员而言,本项目期望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参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1)通过诊断测评,使参训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能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
(2)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选学,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融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能。
(3)通过选择性研修,使有条件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聚焦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通过自主校本研修,使教师能够延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信息化空间。
二、参训对象
本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参训对象为:安阳8032人,济源5786人,孟津3382人,总计三个市县17200名在岗专任教师(包括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政、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等16个学科;小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学、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品德(社会)等11个学科;幼儿园教师)。
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组织的项目骨干集中培训的对象为:区域项目管理者、区县工作坊坊主及项目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
三、研修安排
本项目从2014年12月开始至2015年3月结束,共计50学时。
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题内容,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现场实践和“应用技术、优化教学”大赛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推动全员培训。
为满足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项目组设计了两组不同类型的任务包:“基于多媒体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任务类型Ⅰ)和“基于网络移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任务类型Ⅱ),并配备不少于规定学时2倍,满足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起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需求的课程资源,供参训教师选学。
任务类型Ⅰ适合信息技术水平较为薄弱或当地信息技术条件较差的参训教师选学:教室有投影仪或互动白板,教师个人拥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即可。
任务类型Ⅱ适合信息技术水平较高或当地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参训教师选学:教室有投影仪或互动白板,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及教师可在教室使用网络移动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参训教师在学习本课程任务前,需先进行测评,根据自己的测评报告结果和本地信息技术条件,选择适合的任务类型学习。
每个任务类型均设5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配置了1-2个任务包,每个参训学员每一阶段只需选择一个任务包完成即可。
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基于多媒体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任务类型Ⅰ)研修任务活动设计
基于网络移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任务类型Ⅱ)研修任务活动设计
四、学习方式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本项目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混合研修方式,基于教师实际教学情境,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将网络远程学习和现场研修实践相结合,引导教师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改进、在研修中提升。
2.引领性研修与自主性研修相结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研修主题、制定研修计划、提供研修资源和研修指导。
与此同时,具有一定校本研修经验的项目学校可根据学校情况,参照项目组引领性研修的模式,自主设计研修主题计划,有效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
3.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
本项目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将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学员在完成每个阶段任务包规定学习任务的同时,在研修平台中参与其他非规定学习任务的行为将作为拓展学习积分,以引导学员感受网络研修中无处不在的学习和收获,形成常态研修习惯。
五、组织管理与服务保障
(一)组织结构
本项目建立“一体两翼”的管理与支持模式。
“一体”是指项目学校。
学校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主体,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与引领功能,以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进行整合,形成有成效、可持续的新型校本研修模式。
“两翼”是指为使学校校本研修突破“本校”的局限,获得更广阔的专业支持,搭建行政、业务双线支持体系。
各角色的工作职责详见附件“指导者与管理者工作指南”。
(二)组班方式
以“学校独立组班”方式为主,也可以采用中心校带周边校组班或校际联片组班方式。
学校独立组班:建立独立学校门户,由校长担任管理员,参训学员原则上不少于50人。
中心校带周边校:区域中心学校与周边学校联合组班,采用统一的校本研修门户,由中心学校校长担任管理员,采用统一的研修主题和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的研修计划开展研修活动。
校际联合组班:有意愿联合组班的学校,采用“手拉手”的方式共同组班,采用统一的校本研修门户,项目学校校长共同担任管理员,推荐其中的一名校长担任联校管理员,采用统一研修主题和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研修计划开展研修活动。
(三)服务保障
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客服热线电话:4007799010。
六、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基于信息技术测评指南,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维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学科组长/区域教研员>、研修管理者<区县管理者/校长>)进行相应的考核,并由省工程办制定评优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项目管理者、优秀项目学校、优秀项目学校工作坊坊主、优秀项目区域工作坊坊主、优秀学员等进行表彰与奖励。
1.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60%,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
为帮助参训教师借本次项目之机,逐步实现常态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本次考核在任务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学习”这一考核项。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40%,以考核教师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产生的学习积分为主,每10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最高折合40分。
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2.其他角色考核
区域和学校研修指导者、学校管理者的考核评价办法详见附件“指导者与管理者工作指南”。
七、跟踪指导
1.依托网络社区,提供常态化跟进服务
中国教师研修网是教育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的唯一承担机构,本项目结束后,“网络社区”和“学科频道”仍将常态运营,跟进指导,并持续开放学员学习期间使用的研修平台和个人空间,为教师在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提供便利,以满足参训教师教育教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依托网络教研队伍,提供教学咨询服务
经过多年来实施国培项目的有效积累,中国教师研修网已经构建了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专业网络教研团队,既有全国知名的信息技术专家名师,也有在历次培训和研修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草根明星。
项目执行机构将定期组织各类网络研修活动,聚焦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解疑释难和分享交流的平台。
中国教师研修网
2014年11月
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
考核方案
1.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60%,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全体参训学员每个阶段必须至少完成一个任务才能合格。
为帮助参训教师借本次项目之机,逐步实现常态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本次考核在任务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学习”这一考核项。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40%,以考核教师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产生的学习积分为主,每10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最高折合40分。
具体考核细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