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是个好领导
- 格式:docx
- 大小:13.80 KB
- 文档页数:2
诸葛亮不是个好领导
诸葛亮先生在蜀国担任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算一位著名的“CEO”了。
在人们心目中,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简直成了完美无缺的圣人。
但实际上,诸葛亮在领导岗位上,即做得不那么成功。
</P>
领导别学诸葛亮
几位朋友聚会聊天,其中一个当了经理的人哀叹道:“最近,我的下属们仿佛失去了动力,工作越来越没有积极性,几个优秀的员工居然辞了职。
我觉得自己都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可为什么还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当个好领导呢?”
另一位朋友马上反驳:“你可千万别学诸葛亮,他真不是个成功的领导。
”诸葛亮不是好领导?这听起来很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无论是领导一个国家,还是指挥一个企业,正确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事谋于精,人用其当”,这样才能成功,可诸葛先生恰恰就在“人才”二字上栽了跟头。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在员工心目中,一个好领导,不需要整天跟他们吃喝玩乐,也不需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他只需要做到三年事情:“选拔并奖励优秀的员工;使员工发挥他们的才干,并且在工作中能力有所提升;及时辞退不称职的员工。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做到这三点了吗?
压制优秀员工
“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出于这种小心谨慎的个性,诸葛亮在选拔人才方面,总是喜欢找理论高手,比如蒋琬、费祎、姜维、马谡等人。
当然,这些人的确都是英才,但却缺乏大胆创新的精丰富的实战经验。
以至于唯唯诺诺、赞美声一片。
最冤的要属“魏延谋反”一事。
不管论武功还是比谋略,魏延都是不亚于“五虎上将”的人选,但却始终得不到重视。
当时,魏延曾提出率领万人,偷袭潼关,然而诸葛亮却认为此举草率,没有同意。
诸葛亮死前还做出了“魏延必反”的预测,后来魏延真的反了,这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诸葛亮长期的压制和猜忌,才造成了魏延的心理失衡,最终走上了毁灭之路。
高明领导不仅能使差的变为好的,更重要的是使好的变为更好的。
诸葛亮却使好的变成了差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
蜀中因何无大将
对领导者最大的考验不在于你自己的工作成效如何,而在于你不在时属下的工作成效怎样。
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从任免一个县官,到军中打二十板子以上的惩罚要亲自决断,还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斩马谡的背后
领导再厉害,也没有三头六臂,因此,大胆使用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才是实施战略的关键性问题。
用什么样的机构去实施、配备哪些人员去完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确保战略可持续进行的措施有哪些?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考虑这些,而不是忙着跟下属竞争。
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职位,因此,在择优的时候,要懂得去掉不适合的人选,诸葛亮在这方面也是失误连连。
比较明显的一次,是马谡“失街亭”。
马谡自动熟读兵法,甚为诸葛亮所器重。
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
马谡的确是一位很出色的参谋人才,为诸葛亮献了不少成功的计谋,但是,他却完全没有实际作战指挥经验,是典型的“纸上谈兵”。
失街亭,败在马谡,过在排挤了魏延等宿将的诸葛亮。
人员素质与战略是否相适应、与运营实际是否相适应?倘若不适应该怎么办?这就是领导必须研究的,如果诸葛亮能提前换下不适合的人选,就不会有“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看来,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的确存在严重问题,尽管他仍然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发明家,但是,他真的不是好领导。